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任凭 B.精神抖擞:振动,引申为振作
C.手疾眼快:迅速 D.纵横交错:奔驰无阻
2、春夏之交,我随妈妈来到乡间,看到下面的画面时,最适合我吟诵的诗句是( )
A.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C.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D.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3、结合语境,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惊天动地 ②谢天谢地 ③花天酒地 ④昏天黑地
有一个县官离任,有人送一块德政匾,上面写着“四大天地”。送行的队伍走到闹市处,县太爷想炫耀自己,对送行的人说:“我在任多年,并无多大业绩可言。今天你们赐给我的政匾,实在是厚爱。愿闻‘四大天地’之内涵。”这时,队伍中站出一个人,高声说:“太爷上任呀( );太爷在任呀( );太爷办事呀( );如今卸任呀——”众人高呼:“( )!”然后一哄而散。县官呆若木鸡。
A.④①③②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________)然不同 见微知(________) 司空见(________) (________)然而止
春风(________)面 与世(________)绝 (________)而不舍 鄙夷不(________)
“偶然的机遇”只会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藏在人们(__________)的小事里,可无知的人却对此(__________);成功的花朵只青睐于那些善于(__________),又能在困难面前(__________)去奋斗的人。
5、读句子,根据画线部分填写词语。
洞庭湖水烟雾笼罩,广阔无边,景色蔚为壮观。( )
战时,老百姓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去。( )
草木浓绿一片,点缀着三两朵红花,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 )
书是非常美好,没有什么可以比得上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 )
6、背诵与积累。
1.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
2.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一寸光阴不可轻。
5.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___。
7、查字典填空。
“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故事,猜出人名。
唐朝会昌年间,池州城里有个开酒店的杏云姑娘十分聪颖,善于对对联。
当时有位很有才华的诗人听说后,前去拜访。
杏云姑娘与这位客人交谈之后,发现他很博学,就想向他请教。杏云姑娘问:“请教先生尊姓大名?”这位容人没有直接回答,笑着吟出一副对联:半边林半边坡,一头牛挂一卷文。杏云娘一琢磨,立刻就明白了。
同学们,你们猜出这位客人是谁了吗?
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手
父亲在被我们村的长辈们准备放入棺材的时候,我披着长长的白色孝服,走近,揭起盖在他那瘦瘦躯体上的白布,拉起他的手,扳起他那僵硬而握不紧的手,把它放在我的脸上,额上。
看着他那古铜色苍白的手背,没有一块平滑的地方,折皱重重叠叠。扳开他的手指,是我前几天给他修的指甲。我足足用了半个小时才修剪完的,他的指甲很厚,坚硬如铁,用商场买来的指甲剪是无法修剪的,只能用母亲刚磨过的老式剪刀,一点一点地剪。我使尽了平生的力气,屏住呼吸,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和着我的泪水顺着我的脸慢慢地流淌……
“平儿,我一生没剪过啊!”老父亲说。“我总是在做活歇着时在石头上磨的,有空就磨。”他笑着望着自己的手指。我的泪水直往下淌,喉咙哽咽了…再也无法忍住,鸣……鸣……多年郁积在心中的惭愧和感激一下子迸发出来。是这双手把我们兄妹五人拉扯大,一个个送进学堂,走向社会,成家立业。
再扳开手掌一看,这哪里是手啊,没有平面,没有肌肉,全是像老丝瓜内芯做的鞋垫一样横七竖八、密密麻麻的血口子。深的裂口还渗着血,没有钱买蛤蚧油,总是找村里的农机员要黄油,搽在裂口中。我给他买的蛤蚧油,他说一次用一盒还少了;钱要留着你们用,外面什么都要买;我就用黄油可以了。在手掌深裂口处,他总是要母亲用绣花针缝上。母亲说,每次缝裂口时,真是针针扎在她的心上。
有一年,读高中的我放假回家,一进家门,看到家里人都沉默不语,我小心翼翼地走近他身边。“平儿,好好读书,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我就好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伸出他那一双手。我一眼就看见了他那一双手腕上各有一道血痕,血迹斑斑。我拉起他的双手,才第一次看见他那。双我从没看见过的手。我的眼睛模糊了,双膝跪在他的面前,号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听母亲说,他被村里当作“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典型批斗了一下午,吊在村口的那棵大枫树下,整整一个下午。我知道每到星期五他就为我上学的钱做准备,利用劳动的空闲抢着砍一担毛柴,星期六的凌晨1点送到30里外的街上去卖1块5毛钱,给我一块,那5毛留给弟妹们。
我模糊的眼睛望着我那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到50公斤的父亲;父亲苍老了。“我不上学了,我帮你……”话音未落,“啪”,我的脸上一阵火辣辣。“混蛋!”他咆哮起来。我第一次挨打,倒停止了哭,咬着牙,握着拳头……我理解了他……是他那一掌,打出了我和我们兄妹五人的性格和品质——自强、上进。
这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他那双手。
这是中国农民的手。
【1】依文章的顺序,本文写了“我”三次看父亲的手,第一次看手背,第二次看手掌,第三次看手腕。通过三次描写,父亲的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父亲的手上,你领悟到了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为父亲剪指甲“足足用了半个小时”,还“使尽了平生的力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这是中国农民的手”作为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现在好像很难再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感到心酸难耐。人一天天长大,见惯了周围的悲欢离合,有时候竟也习以为常。虽说偶有波澜荡漾,但真要动情,却已如童话般遥远。然而我们还是会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所打动。请认真“品读你的长辈,搜寻他们身上那些最让你心酸难耐的事例,谈谈你当时的心理感受。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叙事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共13分)
屋顶上的月光
①有一位少年,童年时期就失去了双亲,而惟一相依为命的哥哥也只能靠辛勤的演奏来赚取生活费。家境贫寒,生活很是艰苦,然而这一切阻挡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渴望。他准备去距家四百公里外的汉堡拜师学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又拮据,于是哥哥劝他说:“在家里学吧,我来教你。”少年摇摇头,坚定地说:“就是走,我也要走到汉堡。”
②他历尽千辛万苦走到了汉堡。音乐教师的收费却很昂贵,而囊中羞涩的他剩下的钱居然不够一星期的学费。他不愿就此放弃,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忍受着嘲笑和讥讽,终于得到一位老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
③老师发现了他的天分,建议他去撒勒求学,那里才能给他真正系统的音乐训练。于是他再次踏上旅途,忍饥挨饿地走到撒勒,经过苦苦哀求,一位校长终于允许少年在音乐学校旁听。他欣喜若狂,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学习,天赋与勤奋使他很快脱颖而出。
④少年渐渐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几套练习曲,渴望得到更多、更精深的曲谱来练习,他只有向哥哥提出了(请求 哀求)。为生活四处奔波的哥哥对弟弟的音乐功底并不了解,他语重心长地说:“这些曲子我演奏了几十年还觉得吃力。你不要以为出去学了几天就了不起了,还是练习吧!何况,那么(昂贵 珍贵)的曲谱,你弄坏了怎么办?”哥哥板着脸离开了,他却没有因此死心。 哥哥每到晚上都要出去演奏补贴家用,这时他就偷出哥哥珍藏的曲谱,用白纸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抄下来。因为家里很穷,点灯都是奢侈的事情,月朗星稀的晚上,他就爬到屋顶上,在明亮温柔的月光下抄写曲谱。曲谱的美妙使他沉醉其中,被困窘折磨的灵魂此时似乎插上了翅膀,在月光中任意翱翔。
⑤又一个夜晚,哥哥疲倦地归来。临近家门,他听到一支优美而哀怨的曲子,那是弟弟最后抄的那支管风琴曲的变奏。音乐在夜色中飘荡旋转,他不知不觉地被感染了。音乐如泣如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哥哥站在月光下倾听着,深为其悲,眼泪潸然而下。他终于相信,弟弟足以有天分演奏好任何一支曲子。他走进屋,含着泪水轻轻搂住了弟弟,决定从此全力支持弟弟在音乐上继续深造。
⑥少年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终于如愿以偿、美梦成真——他就是近代奏鸣曲的奠基者巴赫。
⑦曾经有人问他,是什么支持你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他笑说:“是屋顶上的月光。”他将所有的挫折都包含在这一简单而美丽的句子里了。
【1】用“/”画去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2分)
【2】文中第⑤段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句子的排比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分)
(1)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2)有对身世坎坷的感叹
(3)有对光明的无限渴望 (4)有对遭遇挫折的哀伤
【3】短文写的是近代奏鸣曲奠基者巴赫的故事。照样子,从短文中选择词语概括他学习音乐的主要事例。(3分)
第①段:生活艰苦,热爱音乐。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不愿就此放弃,几乎跑遍了所有的音乐课堂,四处拜师,终于得到了一位教师的认可,做了他的学生。”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屋顶上的月光”支持着少年走过艰苦的岁月,说说你对“屋顶上的月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军神(节选)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②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汗珠滚滚”“汗如雨下”都是形容_______________。沃克医生“汗珠滚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病人“汗如雨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①,试从表达效果上分析“一刀刀”在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②,这句话是对沃克医生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沃克医生______________的心理。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沃克医生此时内心想法的一项是_________
A.这个人具有勇敢无畏、坚忍不拔的品质,是个真正的男子汉。
B.这个人能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与众不同,有着钢铁般的意志。
C.这个人的意志远远地超过一般军人,是一个神一样的人。
D.这个人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一定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地位,战无不胜。
【4】读了本文,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或句子赞美刘伯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找寻桑梓的味道
潘银
① 找寻故乡,思绪翻滚着,沸腾着,如潮样……
②野菜--——永远的佳肴
③浪漫的春天,暖暖的阳光洒遍大地,姐姐经常带着我到故乡的田野、地头倒一些新鲜的野菜来,让它们成了我家餐桌上的常客。
④一盘散发着清香的枸杞头拌炒鸡蛋皮,色泽碧绿,(1) 。枸杞多种功效。因为我近视,每每吃时,母亲总喜欢过分强调它的明目功效,说:吃点,这东西吃了眼清目亮。"
⑤荠菜馅的饺子鲜美可口,让人觉得这才是天下至味。母亲包出的荠菜饺子皮纸,映出馅心,(2) 。母亲把饺子往锅里下的时候,我总喜欢锅边,看着一只只小白鹅样的饺子在滚开的水里翻腾,伸着脖子直咽口水,得喉咙里都伸出手来。
⑥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儿时挖野菜的快乐。
⑦槐花--最美的记亿
⑧记忆中我家东边的京浦铁路旁有许多株(3) 的槐树,粗裂的皮 儿,满身的刺儿,却偏是生了秀气的叶、纯真的花。暮春初夏,槐花儿便争相开放,沁人心脾。姐姐拿来长长的竹竿,绑上钩子,带着挎着篮子的我,追着花香,找到一棵花繁叶稀的槐树,把那些或盛开或(4) 的槐花将下来,放到篮子里。我们把采来的槐花大把的塞入嘴里,嚼出一段童年的别样欢乐。
⑨母亲总会在彩霞满天的时候,系上花围裙,把我们采的槐花清洗一番,然后在火热的油锅里翻个身儿,接着把它们和着八分熟的大米下锅,文火至熟。掀开锅盖,厨房里便弥漫了浓郁的清香。那团而不粘的槐花米饭,从此在记忆里有了一席之地。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四处横线上。
A.含苞未放 B.清香宜人 C.色如翡翠 D.老态龙钟
【2】下列句子中,哪两句分别作为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最合适。
A.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B.桑梓之味令人回味,我的故乡,我的情之归处……
C.关于故乡,我有诸多的记忆;关于故乡,我有太多的情感。
(1)开头:_________(2)结尾: _________
【3】 对“永远的佳肴,如今只能在菜场上见到这些野菜了,每每见到,总嘴角含笑地想起儿时挖野菜的快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意在表明作者长大后再也没有吃到味道鲜美的野菜了。
B.表达了作者对儿时挖野菜情景的深深怀念。
C.表现了作者难忘儿时生活在故乡的快乐情景。
【4】文中的划线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荠菜馅的饺子( )
A.样子灵活、惹人喜爱
B.颜色雪白、样子好看
C.形状好看、鲜美可口
【5】根据短文内容提取信息,理清作者回忆的事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6】抄写下列与“桑梓”有关的诗句,注意格式。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____________
【7】读了短文和这些诗句,可以知道“桑梓”是指( )
A.桑树
B.亲人
C.故乡
13、忆 读 书
冰 心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7岁时开始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cuī cù( )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咬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逼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性格。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yàn fán( ),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zī wèi( )。
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fán suǒ( )的《封神榜》,还有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一知半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动神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自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冰心童年时,对《三国演义》有__________________;对《水浒传》_________;对《红楼梦》_________;觉得《西游记》是_________;《封神榜》是_________。
5.回答问题。
从短文中可知童年冰心对哪一类书籍感兴趣?你的读书兴趣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共19分)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2)本片段写的是 的情景。(2分)
(3)本片段描写王熙凤眼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看出王熙凤是“笑面虎”。(4分)
(4)请用“ ”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3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中第三回,文段通过________ 和_______ 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刻画了王熙凤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6分)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将相和(节选)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划线句中的“您”指( ),变成转述句“您”可以改成( )。
16、阅读。
真正的善良
①一位神学教授为未来的牧师讲课。在讲到《圣经》里“乐善好施的撒马利亚人”这一段时,教授安排学生试讲。他要求每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别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讲。在每次宣讲后,要在10分钟之内赶到另一个教室继续宣讲。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都急匆匆地在各个教室之间穿梭。每一名学生在教室之间来回赶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的尽头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那位神学院教授故意安排在那里的。最后,全部试讲结束,教授对结果显然大为不满。因为,这些未来的牧师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给乞丐哪怕一点点表示,他们都从他身边走过,急着去向其他人宣讲爱和同情。
②讲课结束时,教授说了如下一段话□我饥肠辘辘时□你却成立一个人道主义俱乐部来讨论饥饿问题□我衣不蔽体时□你却大谈特谈我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我无故被人打伤时□你却对犯罪率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我无家可归时□你却悠然走来□对我宣讲上帝的庇护。你看来如此神圣,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为什么还是饿得发昏,冻得直哆嗦,感到孤苦无依呢?”
③我们坐在咖啡屋里大谈人性的冷漠时,却不愿给近在咫尺的那个卖冰棍的老太一点帮助,因为喝咖啡比吃冰棍有品位;我们被虚构的煽情剧感动得热泪盈眶(kuāng kuàng)时,却对身边的苦难(不以为然 视而不见)。因为,那显不出我们的“小资”式的多愁善感。
④一个人不慎掉进河里,岸上的人急得大喊大叫,有大骂河边没有(保护 防护)措施的,有抱怨没有救生员的,有告诉落水者怎么保持身体不下沉的,有迅速拍照准备送给报社的,有以此为生动教材教育孩子的。一个年轻人一声不吭(kēn kēng),迅速在附近找到一根长鱼竿下到水边费力地递给在水里无望(挣脱 挣扎)的人,那个人得救了。这个时候,递给他一根竹竿比教他游泳要现实得多。
⑤真正的善良不是 ,而是 。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乐善好施:________________
②庇护: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②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
【4】教授在走廊的尽头故意安排一个乞丐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语句。
【6】读了这篇短文,相信你对善良有了深刻的理解。请联系实例谈谈应该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善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海门市图书馆办证须知
一、办证手续
①年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未满18周岁的读者,带本人身份证原件或户口簿原件。
②凭有效证件于一楼总服务台领取申请表,填写完整,并选择需要的借阅证类型。交付押金,领取借阅证。二、借阅证类型
借阅证类型 | 使用权限 | 押金 | |
基本借阅证 | 可在图书馆内借阁图书,现场阅读,不得外借。 | 免费 | |
一类借阅证 | (1)可现场借阅; (2)可外借各类图书、期刊。 | 可借图书4册,期刊4册。 | 50元 |
二类借阅证 | 可借图书6册,期刊6册。 | 100元 | |
三类借阅证 | 可借图书10册,期刊10册。 | 200元 |
【1】暑假里,回海门的大学生若是需要办理图书借阅证,需要准备的有效证件是_________,应该至_________办理手续、并交付押金。
【2】爷爷每天下午都会去图书馆看两小时书报,他最适合办理的借阅证类型是________。如果杨老师想一次性借阅8册期刊,则必须办理________借阅证。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海门市图书馆的图书借阅证共分4种。(______)
(2)办理各类借阅证,都需要缴纳押金。(______)
18、课外阅读。
情谊
1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能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2教室里,同学们在读书,我都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都没有说话,但分明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像没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
3“玲玲,你收下吧!”
4“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5“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6一声声感人的话语,一张张亲切的面容,一双双同情的眼睛,温暖了我那颗极度悲伤的心。‖
7“当当当……”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教室。她爱抚地摸着我的头,关切地问:“玲玲,你爸爸妈妈好吗?”我点点头。接着,她给我一套课本和一件崭新的连新裙。并深情地对我说:“这连衣裙是给我女儿买的,你和我女儿差不多大,穿在身上一定很合身。还有什么困难只管说,有我们大家呢!”我双手接过连衣裙,含着眼泪深深地给老师鞠了一个躬。‖
8我双手捧着课本,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落下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悲伤(_________) 疲劳(________) 关切(________)
【2】用“______”线画出描写同学们和老师神态、动作的语句。
【3】短文用“‖”线已分为四段,请写出各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述文章中“我”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童年的发现(节选)
又过了三四年,我上了六年级。老师开始给我们上生物课。有一次,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讲人的起源,讲人的发育和进化。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的科学家认为,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当时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老师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费奥多罗夫!……你笑什么?再笑就从教室里出去!”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
教室里ー阵笑声。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气得脸色苍白,大步朝我走来。
“费奥多罗夫!……你立刻从教室里出去!
我的脸由于困和羞愧一下子涨得通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 )
A.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把我轰出教室。
B.我为自己的发现兴奋得脸发红。
C.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2】给下列句中的省略号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①表示话未说完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③表示想说的话被打断
奥尔加・伊万诺夫娜,我……(_________)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我”和同学们笑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我”为什么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中最后一句话,你能解释它的含义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们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事迹表明,人不是不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我真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填:高兴、激动、佩服、后悔……
2.围绕中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注意: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突出真亲实感。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