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不是寓言故事的是( )
A.《田忌赛马》
B.《自相矛盾》
C.《掩耳盗铃》
D.《亡羊补牢》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医生的医术非常高明,给病人抽血时一针见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B.我打碎了妈妈的一个花瓶,然后用胶水把它粘得天衣无缝。
C.他这种遇到危险先想到他人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
D.听完老师讲的笑话之后,小刚龇牙咧嘴地笑了起来。
3、下列古今说法的词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印信(书信) 驿站(服务区)
B.钱铺(银行) 伙计(服务员)
C.榜文(公告) 客官(顾客)
D.客栈(酒店) 郎中(中医医生)
4、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照样子写出几个在横线上。
云(____)雾(____) 冰(____)雪(____) 心(____)神(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的母亲叫中国》的作者是( ),主要作品有《( )》、《( )》等。
6、看拼音,写词语。
huān chànɡ shī féi
( ) ( )
shì fànɡ xiào yínɡ yínɡ
( ) ( )
wéi jù pēn fā
( ) ( )
wànɡ shènɡ nào rǎnɡ rǎnɡ
( ) ( )
7、补充四字词,并选择正确的词填空。
( )不自( ) 默( )( )声 ( )尽脑( )
( )心所( ) 一本( )( ) 运转( )( )
(1)这是一道难题,我( )想呀想,终于有了眉目。
(2)在老师面前,他总是( )可在同学面前调皮得很呢!
8、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诗中有情,有“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送别情;诗中有志,有“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报国之志;诗中有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的天真童趣。
2.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_________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3.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
9、阅读答题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片段)
哈利从未见过有哪个地方如此奇怪且辉煌。其他高年级的学生都坐在四张木桌子前,他们头顶上方竟有数以千计的蜡烛在半空中飘浮,将整个大礼堂照得灯火通明,桌上摆满了闪闪发光的金制的碟子和高脚杯。大礼堂正前面的台上还有另一张长桌子,老师们都坐在那里。麦康娜教授将新生们领上高台,叫他们面向高年级学生,背对老师,一字排开地站好。那千百张注视着他们的脸就好像闪耀的烛光中苍白的小灯笼。
分散在学生中的鬼魂将原本模糊的银器变得闪亮。为了避开台下的目光,哈利抬头仰望,恰巧看见点缀着星星的天鹅绒般美丽的黑色天花板,他听见赫敏在他耳边低语:“有人曾对它施了魔法,使它看上去更像外面的星空。这是我在《霍格沃茨的故事》中得知的。”真难以想像其实大礼堂并不是露天的,顶上还有一层天花板。
【1】这段短文中有一句比喻句,把它找出来,并说明本体和喻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描写的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大礼堂,说说它有哪些特殊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昆虫记(节选)
①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雌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②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③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观察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④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一个小怪物。
【1】短文节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国昆虫学家___。我们曾学过他写的一篇课文《_______》。
【2】短文是按___顺序记叙了蟋蟀出世的过程。细读第①③④自然段,请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母虫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卵壳里面小蟋蟀身体分节→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从法布尔观察产卵的过程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的人。
【3】短文第①自然段大量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
【4】短文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蟋蟀卵的孵化过程 B.详细介绍蟋蟀卵的外形结构
C.介绍蟋蟀卵拱形顶帽的作用 D.介绍蟋蟀卵顶部有一个规则的圆孔
11、课外阅读。
包公审驴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刘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环境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外貌描写
【2】包公“审驴”的做法是:关驴→(________)→(________),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了解到包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包公为什么下令“现在把它(瘦驴)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你是怎样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1】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 )。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把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在原文用“ ”画出来。
【3】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是(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4】对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句中的“屈”字做出准确解释的是( )。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曲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6】读了此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刘姥姥入了座,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的场面。( )
A. 刘姥姥进大观园 B. 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 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一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3】这里是写________和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这段话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的情形。
14、井里捞上来的“美食”
记得大门洞子东边那家是养猪的,一个大猪从前边走,一群小猪跟在后边。有一天一个小猪掉井里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那小猪早已死了。井口旁边为了很多人看热闹,
祖父和我也在旁边看热闹。
那小猪一被打捞上来,祖父就说他要那小猪。祖父把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上了,烧好了给我吃。
我站在炕沿旁边,那整个的小猪,就摆在我的眼前,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第二次,又有一只鸭子掉井里了,祖父也用黄泥包起来,烧上给我吃了。
在祖父烧的时候,我也帮着忙,帮着祖父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似的给祖父助兴。
鸭子比小猪更好吃,那肉是不怎么肥的,所以我最喜欢吃鸭子。我吃,祖父在旁边看着。祖父不吃。等我吃完了,祖父才吃。他说我的牙齿小,怕我咬不动,先让我选嫩的吃,我吃剩下了他才吃。祖父看我每咽下去一口,他就点一下头,而且高兴地说 这小东西真馋 或是 这小东西吃得真快
我的手满是油,随吃随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并不生气,只是说:“快蘸点盐吧,快蘸点韭菜花吧,空口吃不好,等会儿要反胃的……”
【1】文中的加点字“助兴”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3】题目“从井里捞上来的‘美食’”中“美食”指的是______和 ______, 这两种“美食”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
【4】读了短文,你体会到祖父对“我”怎样的感情?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
【5】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给你做过哪些美食?请你用一两句话介绍给大家吧。
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每天不忘记读书。他说 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之外 就是爱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便不能生活
在流亡国外旅途中,他的行囊总是鼓鼓的,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富豪。谁知,行囊里装得最多的是新出版的书。
在伦敦时,他经常到英国博物馆的图书室里去读书。疲倦了,就伏在桌子上歇一会儿,醒来后又捧起了书本。
有一次,孙中山发现自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后就凑了些钱给他。隔了几天,留学生们去看他,一推门就看见满桌都是书。有人问他:“上次给你吃饭的钱大概都花在买书上了吧?”孙中山笑着点点头说:“是的,不过还留着一点儿,已经够吃饭了。”于是,大家都称孙中山是“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1)请给第1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流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_______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给孙中山先生一个怎样崇高的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恩图报
①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之路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到底哪一缕(lóu lǚ)阳光最耀眼?有人说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人说是给予别人帮助……而我认为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最灿烂的阳光应该属于知恩图报,感谢帮助我们成长的每一个人。是的,学会感恩,是一种情怀,学会感恩,更是一种情操
②两年前,李勇得了一场大病,父母背着他东奔西跑,到处求医,从他们焦急的神态中,从他们悉心的呵护中,李勇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他发自内心的爱。一天,爸爸用自行车驮李勇去医院,李勇坐车后发现爸爸骑得很慢。几个月了,爸爸是太累了,李勇的病让爸爸身心疲惫。李勇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啊,爸爸变了,变老了。他在爸爸身上看到了岁月的沧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更看到了爸爸为他操劳的痕迹。啊,爸爸没变,大山般的父爱没变。李勇依然感受着爸爸的温暖和父爱。
③那是李勇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李勇送饭,可是李勇想吃饺子。爸爸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冒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又出去为李勇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一边走还一边说( )饿坏了吧( )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 )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 )李勇感动得流泪了。“爸爸,爸爸 。”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李勇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他愁苦的心坎里;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李勇战胜病魔的信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李勇康复(fú fù)出院。
④李勇永远不会忘记父母对他的爱,对他的呵护和关怀。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李勇常常这样问自己。哪怕是为他们垂垂肩,洗洗碗,给他们唱段曲儿,陪他们逛逛(guàng kuáng)街,散散步,他也会感到心里的安慰。学会感恩,学会报答,李勇仿佛一下子长大了,他用心学习,不让他们为自己的操心;他抢着洗碗拣菜,让他们能多休息一会儿;李勇经常哼哼小曲,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李勇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
⑤李勇爱他的父母,普天下的孩子们都爱自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对父母说一声:“我们爱您!”让我们一起行动,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快乐就时刻陪伴在你我身边。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判断对错。
①李勇的病让爸爸身心疲惫,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头上的一些白发。________
②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李勇送饭,可是李勇想吃馄饨。________
③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李勇战胜病魔的信念,康复出院。________
④李勇尽我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骄傲。________
【4】在第③自然段的横线写上作者没说完的话。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勇为什么要感恩?他是怎样感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感触很深,联系本文的内容,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几块青稞饼
草地,迷蒙的草地,笼罩在一片阴沉沉的雨雾里,分不清哪儿是“路”,哪儿是泥潭。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正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行进着。
①此刻,他迈着艰难的步履走着。②忽然,他那消瘦的脸上,浮现出严峻的神情:③那匹小马,也让因缺药而致腿伤化脓的战士骑了。④断炊了,在他的干粮袋里,也只剩下几小块青稞饼。⑤不远处,又有两名战士倒在“路边”。“好同志,不能倒下!”他奔过去,弯下身拍一拍战士的肩胛。
“首长,走……走不动了。”战士喘着气,望着眼前这位魁梧的中年人,轻声说:“两天没吃了。”
他听着,眉梢颤抖了一下,默默地从干粮袋里掏出那几小块青稞饼,塞给战士:“吃吧!不吃就走不出草地了。”当他的身影渐渐消融在雨中时,一个战士捧着青棵饼,眼窝里闪着泪光,问:“他是谁呀?”“不知道。”另一个战士回答说,“反正是一位首长,不是师长就是政委。”
进入草地第七天了。晚上,部队准备宿营了。红军首长喝了一大碗苦涩的野菜汤,借着马灯微黄的光,打开一张军事地图。警卫员走近他的身边,递给他一个纸包:“司令员,一个战士留下的,临终时说,一定要交给首长。”
他轻轻打开纸包。啊!那是几块青稞饼。
【1】红军在过草地时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2自然段顺序已打乱,请重新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画“_____”的句子选择一个最确切的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战士感到饥饿、疲劳,死亡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他。( )
(2)在困难中得到首长的关心,战士十分激动。( )
(3)在危难中红军首长把生的希望让给战士,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战士感动了。( )
【4】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当“他”打开纸包看到几小块青稞饼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首长与战士的什么精神使你最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牌TZL30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使用说明
一、用途
本呼吸器是宾馆、办公楼、商场、银行、邮电、电力、轮船、电信、地铁、炼油、化工、公共娱乐场所和住宅等场所发生火灾事故时,必备的个人防火呼吸保护装置。
二、主要技术特征
符合国家标准GB21976. 7——2012规定。
①防护时间:30分钟
②防护类型及特点: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密封性好,适用各种面形。
③防护对象:一氧化碳(CO)、毒烟、毒物。
④油雾透过系数<5%
⑤吸气阻力<800Pa,呼气阻力<300Pa
三、生产日期
2015年9月30日 有效期3年
四、使用方法
①取出真空包装袋。
②撕开真空包装袋,拔掉前后两个灌塞。
③戴上头罩,拉紧头带。
④选择路径,果断逃生。
五、注意事项
①本产品仅供一次性使用,不能用于工作保护,只供个人逃生自救。
②产品备用状态时,环境温度应为0℃——40℃,周边无热源、易燃易爆及腐蚀性物品,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③本呼吸器为存放型,一旦固定存放后,不能随意搬动、敲击、拆装,以免引起意外失效。
④本呼吸器不能在氧气浓度低于17%的环境中使用。
⑤老人及小孩应在成年人协助下使用。
⑥撕破真空包装袋,视为呼吸器已失效不能再使用。
【1】下列信息与使用说明所述不相符的是( )
A.本产品防护时间为30分钟
B.本产品可以随意搬动、敲击、拆装
C.本产品可防毒、防火、防热辐射、防烟
D.本产品存放通风应良好,无雨淋及潮气侵蚀
【2】关于本产品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产品适用各种面形
B.本产品仅供大人使用
C.本产品可供多次性使用
D.本产品可用于工作保护
【3】家里炒菜油烟大,奶奶想把该呼吸器拆开使用,你会怎劝说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1年10月3日,爸爸整理家里的东西,准备把该呼吸器清理掉,爷爷连忙阻止:“这么贵的东西,拆都没拆过,不能扔,还能用!”对此,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摆腰,春花遍地露笑脸。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yi)、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当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当我们遇到风浪时,是妈妈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这是什么?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我们妈妈难道不是世上最好的妈妈吗?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中指永远不受外物冲撞。 中指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句。
(1)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如外貌长相、穿衣打扮、言谈举止、行为做事等等。如果要写自己,你选择哪个方面,选择哪些事例呢?下面请你以“____________的我”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要写出自己的特点,把事例写具体,有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