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对话中,填写上合适的名言警句。
老师问我们几位同学:“你们的学习一直很优秀,有什么诀窍吗?”
小东说:“‘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要多动手,多实践。”
晓南说:“‘要像古人说的,_________之,__________之,__________之,_________之,笃行之’。”
我说:“要有恒心,学会坚持‘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锲而舍之,_________________’。”
李西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学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老师说:“你们各有各的办法,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2、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赞美小草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天( )海( ) ( )( )之众 得意( )( )
( )( )会神 垂头( )( ) 跃跃( )( )
(1)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的词语是______;上面词语中AABC式的词语是______,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
(2)遇到再大的困难,你也不要______,要相信自己。(选词填空)
4、春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日子。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下面是四幅不同书体的“福”字。请你选择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向家人说明你选择的这幅字属于哪种书体,并结合这幅字的书体特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第一幅第二幅 第三幅 第四幅
刘炳森书 颜真卿书 怀素书 王羲之书
你选择:第_____幅 书体: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限4个字)
5、写出近、反义词
近义词:豁达——( ) 绽放——( ) 摇曳——( ) 深邃——( )
反义词:乐观——( ) 浪漫——( ) 寂静——( )
6、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四时”指_______,从画“ ”的诗句可以看出描写的是_____季。
【2】此诗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多选)
A. 对偶 B. 比喻 C. 拟人 D. 夸张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映日/荷花/别/样红
8、古诗赏析《白云泉》。
白云泉
[唐]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由“云自无心水自闲”中的“闲”字看不出泉水具有怎样的特点( )
A.从容奔流
B.自由奔泻
C.清澈见底
【2】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的画面不可以用下列哪一个词形容( )
A.娴静雅致
B.逍遥惬意
C.从容自得
D.大气磅礴
【3】这首诗写于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此时白居易政务十分繁忙,很不自由,面对白云泉水,不禁产生羡慕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A.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的思想。
B.反映了诗人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
C.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一展抱负的思想。
D.表达了诗人对能够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的渴望。
【4】下列对本诗内容分析错误的是哪一项( )
A.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达坦荡淡泊的情怀。
B.此诗描绘了一幅线条明快简洁且充满生机活力的淡墨山水图。
C.句中连用两个“自”字,只为了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得其乐。
D.诗人十分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其中重点摹画了白云与泉水的神态。
【5】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
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
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戛然而止(_____) 硕果(_____) 伴和(_____) 步履(______) 雕琢(______)
【2】把文中画“_____”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____,
夏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
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一句里的“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认为秋天是清爽的、热情的、真诚的。
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仿照作者的表达方法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自己很想吃螃蟹。这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的一块块大石头,是可以找得到螃蟹的。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④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⑤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⑥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⑦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⑧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泪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母亲为“我”找螃蟹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阅读文章第①~③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母亲找螃蟹的原因?( )
A.母亲想满足儿子的愿望。 B.“我”久病初愈,想吃螃蟹。
C.春天的溪流里有很多螃蟹。 D.偏远山村买不到螃蟹。
【3】第⑦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
A.为后文母亲抓回母蟹做铺垫。
B.说明螃蟹非常难抓。
C.表现了母亲是一个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女人。
D.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矛盾,说明了母亲的善良。
【4】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照样子,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
【5】“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联系上下文,猜猜母亲当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香菱学诗(节选)
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宝钗道:“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香菱笑道:“好姑娘,别混我。”一面说,一面作了一首,先与宝钗看。宝钗看了笑道:“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香菱听了,便拿了诗找黛玉。黛玉看时,只见写道是: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皆因你看的诗少,被他缚住了。把这首丢开,再作一首,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1】选文中的颦儿是_______;香菱的诗写的是_________。
【2】看了香菱写的诗,宝钗直接说“________”,黛玉的评价是“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不同。
【3】用“ ”在选文中画出直接描写香菱学诗“疯了”的情景,这表现了她学诗 。
【4】宝钗说香菱学诗“弄成个呆子了”“定要疯了”,你想对香菱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怎样加标点
小勇和小芳的爸爸只有一张电影票,应该让他俩谁去看呢?爸爸写了一段没加标点的话:
只有一张电影票是给小勇的不是给小芳的小芳一定要看明天再买一张票给小勇去看
爸爸让小勇小芳去加标点,再决定给谁去看,小勇小芳都想把票给对方,变根据自己的意图加了标点,想想看,他们是怎样加的?
把小勇小芳加完标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小勇:
小芳:
13、阅读《穷人》片断,回答问题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语,一面在胸前画着十字。
(1)用——线划出描写环境的语句。用~~~线划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2)摘录人物语言的句子:
(3)摘录人物的行动或动作的语句:桑
(4)这个文段的描写,虽然只字没提“穷”字,但也处处透出了“穷”,包括:(.破旧的钟表)(只能勉强填饱肚)(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和(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5)也就是这个文段的描写,也可以看出桑娜是勤劳善良的,从(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这句可以看出她的勤劳,从(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这儿最能看出她的善良。
(6)“勉强”的“强”字在这儿读该选的读音是“qiáng qiǎng”,这个字的部首是(弓),用部首查字法再查(9)画,读这个音时还可以组词:(强词夺理)。读另一个读音时可以组词(强烈)和(坚强)。它还有另一个音jiàng,可以组词(倔强)。
(7)仿照最后一句,用上“一面……一面……”写句子。
14、阅读
鸟音
①孩提时代,生活在农村,我是极喜欢鸟类的。尤其是那百灵鸟儿,能唱多种歌,歌音颤酥酥、亮爽爽的,真叫人爱得着迷。
②我常跟着大一点儿的孩子们到田野捕百灵,偶尔逮到一只,便放进笼子里,挂在庭院的椿树上,给它喂米喂水,逗弄它叫唤。日复一日,逮得多了,我家的庭院竟成了鸟的乐园。它们整日里叫个不歇,到了黎明,叫得最得意、最嘹亮,大概是为酣睡了一夜的人们,唱一支振奋的歌吧。满胡同的伙伴们都跑来围着鸟笼逗趣;邻家的婶婶们也拿了针线边做手中的活,边欣赏鸟儿们的音乐会。然而,这并未引起爷爷的兴味,而且他听见我的鸟叫,反倒总是面带愠色。他本是研究鸟类的专家,为何不喜欢我喂鸟呢?他时常去河边钓鱼,我几番要求跟着去,让他给我逮几只百灵来,他执意不肯。这使我好生奇怪。
③又过了些日子,不知为什么,爷爷要领我到鸟儿最多的地方去,还让我提一只装有百灵鸟的笼子。我又高兴,又纳闷儿。我跟在爷爷后边,到了河边。我们钻进树林,这里遮天蔽日,连阳光都难以透进来。树上的鸟儿真多呀,仿佛是百鸟之神把天下所有的鸟,都集合到这里开演讲会似的。真是不到鸟林,不知百鸟鸣啭的妙境啊!它们忽而不约而同地来一番旋律整齐的齐鸣;忽而又杂乱无章,各有韵色;间或还有互相答对,倾诉爱恋的。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鸟儿,便缠着爷爷捉几只。
④不料,爷爷却阻止了我,并让我把从家里带来的那只鸟笼挂在树枝上。然后,蹲在树荫下。一会儿,笼子里的百灵,也跟着其他的鸟儿叫了起来。这时,爷爷问我:“你说,是笼子里的鸟儿叫得好听,还是树上的叫得好听?”我静心听听,揣度了一番,说:“树上的鸟儿叫得好听!”
⑤“咋好听呢?”
⑥“像是嗓音不同,音色不同。”
⑦我心中纳闷:
⑧还是爷爷通晓天地万物,懂得鸟性:“花有花色,鸟有鸟性呀!大自然赋予它一对自由的翅膀,一口清凉的嗓音。它生来属于大自然,不属于你、我、他。你把它捉入笼,便使它失去了原来的本性,成了可怜的玩意儿。”
⑨我任性地说:“可它在笼子里不也天天叫吗?那叫声也是它唱的歌呀!”
⑩“是它唱的歌。但那是一支悲歌,一支痛苦的歌。”
⑪爷爷望望树上的鸟儿,又说:“鸟鸣为其心声呀!你听枝头那鸟儿,唱得多清脆,多甜美,掉在地上还有音呢,掉在河里,水也会变得清亮亮地响。而笼子里的鸟,鸣得叫人替它哀怜,好像是在向人哭诉冤屈、忧愁——关在笼子里,为人鸣叫,有屈于它的天性啊!
⑫听了爷爷这番话,我深思良久,感到可有道理了。可又觉得在漫野、林子里飞来飞去的鸟儿,谁也不属于,叫得再婉转动听,也无人欣赏、评赞,有什么价值呢?
⑬“这正是它的高贵之处,它不为求得人们的称赞而歌唱,终生只为保持自己的本色和特性而活着。”
⑭这一日,捉鸟未获,却得到了比鸟不知要珍贵多少倍的东西……
【1】“我”心中在纳闷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把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心中纳闷:____
【2】我喜欢捉鸟,爷爷对此的态度是怎样的呢?以下理解最佳的是( )
A.兴味索然——不肯捉鸟——领我赏鸟——阻止捉鸟——解读鸟音
B.面带愠色——不肯捉鸟——解读鸟音——阻止捉鸟——领我赏鸟
C.面带愠色——阻止捉鸟——不肯捉鸟——领我赏鸟——解读鸟音
D.兴味索然——阻止捉鸟——领我赏鸟——不肯捉鸟——解读鸟音
【3】本文重点写的是爷爷带我欣赏大自然中的鸟音,前文却写了被我捉住的鸟儿叫个不停,还吸引了胡同里的伙伴们和婶婶们,这样写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我、伙伴们、婶婶们”对鸟儿的喜爱,而爷爷对鸟不感兴趣。
B.交代事情的起因是我非常喜欢百灵鸟的声音,喜欢捉鸟来听,为下文我跟随爷爷去大自然中倾听鸟音做铺垫。
C.为了表现爷爷喜欢鸟的态度和方式和我们大家不一样。
D.开头对“被捉住的鸟”的详细描写与文末“捉鸟未获”相呼应,点出“得到比鸟更珍贵东西”的文章主旨。
【4】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
【5】对鸟音的看法,“我”和“爷爷”发生了争辩。请联系文章和生活,说说你同意谁的想法,为什么?
_____
15、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这件事情必须你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论什么人到了这里,都会被珠峰巍峨壮丽的景色所迷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本学期我们学了很多有趣的文章,相信有的文章给你留下了很神的印象,请你以________读后感,为题,写一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课文。(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