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kōng xū tàn xī tíng dùn xiāo shì
( ) ( ) ( ) ( )
niàn dao yī wēi wǎn huí pái huái
( ) ( ) ( ) ( )
2、默写并写出诗句意思
马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诗》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灰吟》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石》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充恰当的关联词。
1.我(____)来工作的,(____)来休息的。(填关联词语)
2.现在的老百姓(____)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____)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
3.(____)不怕困难的恶人,(____)能攀登科学高峰。
4.(____)困难再大,我们(____)要按时完成任务。
5.(____)明天天气好,我们全家(____)去游览杜甫草堂。
4、补充词语,并按要求选词填空。
能歌( )舞 ( )心所欲 无( )于事
( )意扬扬 垂头( )气 头晕目( )
(1)找出里面的一对反义词。( )——( )
(2)不久,她就感觉_________,在沙发上躺了一会儿也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调语的反义词。
机敏——(_________) 薄弱——(_________)
渺小——(_________) 强硬——(_________)
6、课外阅读。
石灰吟①
[明]于谦
千锤万凿②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③。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④在人间⑤。
(注释)①石灰吟:赞颂石灰。②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④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⑤人间:人世间。
【1】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2】试着用“/”画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3】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我体会到了石灰__________的精神;读了后两句中的“浑不怕”,我想到了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还让我想到了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古诗,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思乡诗。
B.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语言也铿锵有力。
C.后两句表达出诗人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D.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思想。
【5】联系本课中学习的三首古诗,你觉得这首古诗和哪首古诗的写作方法是相同的?相同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提示:本诗的作者是“七岁女”,《全唐诗》载称:“女子南海人”,因才思过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1】古诗对仗工整,一般上句与下句相对应的地方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本诗中“别路”对“_______”,“云”对“_______”,“起”对“_______”。
【2】本诗表达了对的之情,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首诗写送别兄长的情景。“_______”和“_______”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叶正飞”点明了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诗中选取的景物别具匠心,如漂泊的_______、凋零的_______、迁徙的_______都与哥哥离家这件事相吻合,意蕴独特。
8、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杜牧。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不能忘掉祖国
1908年,宋庆龄15岁,就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她是个文静而沉思的女孩子。她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就更加勤奋地学习。
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住美国学生站起未发言。他说:“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接了摇头。她紧锁双眉,耐心地听着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起身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选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总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说得好,以理服人。”“这些话多么有力量!”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我不能忘掉祖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1】请按文段内容填空。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历史 ________的斗争
【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为什么宋庆龄说“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家为什么对宋庆龄的发言“交口称赞”?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的借口
叶梓
齐总正坐在会议室开会,儿子小豫的电话打了进来:“爸爸,你快来吧,我的车撞了别人的车,急死我了。”
“受伤了吗?”
“没有。”
“报警了吗?”
“没有。”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
“没有。”
“你在干什么?”
“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交警一定会罚款,会扣分,说不定还会吊销驾驶证。我在国道往北京方向的岔道口,你开车20分钟就到了。”
齐总沉默了几秒钟,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他转身对秘书说:“小豫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
晚上7时,齐总回到家,小豫已经在客厅里,呆呆地坐着,脸色阴沉。
“没事了?”齐总问儿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还是我的父亲吗?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儿子更重要吗?公司比儿子重要吗?在你的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吗?”小豫的情绪十分激动。
齐总并没有生气,他拍拍儿子的肩,说:“儿子,我的确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钱也不比你重要,问题是,我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儿子死死地盯着父亲。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只好在办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爷爷,等他来告诉我该怎么办。我等了整整一天。”
儿子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深深地低下头去。 小豫的爷爷已经在10年前去世了。
【1】“受伤了吗?” “报警了吗?”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这是父亲得知儿子出车祸时,问的3句话。从父亲问话的顺序和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总沉默了两三秒,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请说出齐总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借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小豫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齐小豫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篇200~300字的阅读感言(可以评价一下文中的父亲,也可以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两角钱
肖复兴
①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②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③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④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未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
⑤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及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呀,我有些气,和她差点儿没吵起来。
⑥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地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羞涩得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是在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⑦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不过,那时已是落日的黄昏,不知那个孩子还在不在?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给他。
⑧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
⑨走到他的身边,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我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看到他那样的笑,总觉得他是在为自己做了一件帮助人的好事,才会这样的开心。能够帮助人,而且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尤其是帮助了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他的头,问了问:“还没走呀?”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到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能够伸出手来去帮助他人,一定要伸出手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
羞涩: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两角钱”,按事情发展顺序梳理故事主要情节。
情节一:“我”到邮局寄信少了两角钱。
情节二:________________
情节三:_________________
情节四: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对人物进生行了哪些描写?你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圈出文中四次写到的男孩子的“笑”,并联系起来推测一下他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同时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请你联系上下文,写了出作者认为对、不对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面对一些举手之劳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或者你希望别人怎样做?请举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
七八天以前我曾对一个初次见面的朋友说:“在朋友们的面前我只感到cánkuì。他们待我太好了,我简直没有方法可以报答他们。”这并不是谦逊的客气话,这是真的事实。说过这些话,我第二天就离开了那朋友,并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他再见。但是他所给我的那一点温暖至今还使我的心在颤动。
我的生命大概不会是久长的罢。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盖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我应该感谢它,因为靠了它我才能够活到现在;而且把家庭所给我的阴影扫除掉的也正是它。
世间有不少的人为了家庭弃绝朋友,至少也会在家庭和朋友之间划一个界限,把家庭看得比朋友重过许多倍。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
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在好些人的行动里我发现了这个信条。这个信条在我实在是不能够了解的。对于我,要是没有朋友,我现在会变成什么样的东西,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我也会讨一个老婆,生几个小孩,整日价做着发财的梦,抛弃了事业mèi了良心去做一个现社会制度的忠实的拥护者罢。
然而朋友们把我救了。他们给了我家庭所不能够给的东西。他们的友爱,他们的鼓励,几次把我从深渊的边沿wǎn救回来。他们对于我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
我的生活曾是悲苦的,黑暗的。然而朋友们把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都分给了我,这些东西都是生存所必需的。这些不要报答的慷慨的施与,使我的生活里也有了温暖,有了幸福。我默默地接受了它们。我并不曾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我也没有做过一件报答的行为。但是朋友们却不把自私的形容词加到我的身上。对于我,他们是太大量了。
这一次我走了许多新的地方,看见了许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是忙碌的:忙着看,忙着听,忙着说,忙着走。但是我不曾感受到一点困难,朋友们给我预备好了一切,使或不会缺乏什么。我每走到一个新地方,我就像回到了我的在上海的被日军毁掉的旧居。而那许多真zhì的笑脸是在上海所不常看见的了。
每一个朋友,不管他自己的生活是怎样困苦简单,也要慷慨地分一些东西给我,虽然明明知道我不能够给他一点报答。有些朋友,甚至他们的名字我以前还不知道,他们却也关心到我的健康,处处打听我的病况,直到他们看见了我的被日光晒黑的脸和手膀,他们才放心地微笑了。这种情形确实值得人流泪哟。
有人相信我不写文章就不能够生活。两个月以前的一个同情我的上海朋友寄稿到广州《民国日报》的副刊,说了许多关于我的生活的话。他也说我一天不写文章第二天就没有饭吃。这是不确实的。这次旅行就给我证明出来,即使我不写一个字,朋友们也不肯让我冻馁。世间还有许多大量的人,他们并不把自己个人和家庭看得异常重要,超过了一切的。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
朋友们给我的东西是太多太多了。我将怎样报答他们呢?但是我知道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
近来我偶尔读朋友的书,看见了这样的话“消费乃是生命的一个条件……世间有一种不能与生存分开的消费,要是没有了它我们就会死,就会内部地干枯起来。他们必须开花。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
在我的眼前开放着这么多的人生的花朵了。我的生命要到什么时候才会开花?难道我已经是“内部干枯”了么?
一个朋友说过:“我若是灯,我就要用我的光明来照彻黑暗。”
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我愿意把我从太阳那里受到的热发散出来,我属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来给这人间一点温暖。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谦逊( ) ②颤( )动
③冻馁( ) ④施与( )
【2】给文中拼音处填上适当的汉字。
①cánkuì( ) ②mèi( )了良心
③wán( )救 ④真zhì( )
【3】文中第⑶段,把“友情”比作“明灯”,“明灯”的作用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⑺段中,加点的词“它们”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⑸段中写到:“朋友是暂时的,家庭是永久的。”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理解第⑽段中“靠了他们我才能够生活到现在,而且靠了他们还要生活下去”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⑾段中作者说“朋友们给我的东西太多太多了”,然而“他们是不需要我报答的”,这是怎样一种友情,表现了朋友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本文谈谈对“道德,无私心就是人生之花”一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结尾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那么就让我来做一块木柴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完此文,结合自己的认识,用一组排比句描述你对“朋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然而巴金的朋友“常常显露了大量的慷慨”,又不需要报答。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两种人生观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①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②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文段选自《______》,是____(作者)写的一篇______(体裁)。
【2】画“ ”的句子把无形的时间比作_____和_____,“吹散了”和“蒸融了”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
【3】文段中最后一句表达作者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
【4】请写出一句关于珍惜时间的诗句。
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1】阿瑟林斯基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提出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用划线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
(2)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大约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修改病句)
_______
(3)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我们心目中,老师是挺拔的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_______,能够________;老师是______,能够________。(仿写句子)
(2)我们举办并策划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毕业联欢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激之情。
(5)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
句中“碰了钉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18、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式变换练习。
①肖邦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肖邦怎么不日夜思念着祖国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与交流。
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篇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
(1)较量就是比拼双方的本领、实力。较量有许多种:力气上的,学习上的,心灵上的……你曾经与自己或他人较量过吗?选择最难忘的一次较量写下来。
(2)冷与暖是肌肤的感受,也是心灵的感受。一句刻薄的话语使人心寒,一句亲切的问候令人心暖。你一定听过、见过、体验过许多暖心与寒心的事情。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下来。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