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定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匆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 2、填名言警句。

    ①班会课上,大家对我的严厉批评,我都愿意虚心接受。因为我深深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

    ②时间的力量在于它的平静而又强大,它帮你筛选所有与你擦肩而过的人。正所谓:“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_。”

  • 3、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注意词语不能重复。

    (1)局势越来越_______,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_______,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

    (3)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_______态度,没有像他们讲任何道理。

    (4)老班长忽然_______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 4、走进文学名著,你可以从《三国演文)中会感受到诸葛亮的 _______________ ,从西游记中我们认识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jiǎo zi biān pào nián gāo jiǎo bàn fēng zhe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ān fàn luò  tuo   zhǎ  yǎn chén cù   rán fà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

    无声: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

    花重:___________   独明: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_____字是全诗的字眼。

    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时节,应时而来。

    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

    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

    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

  • 8、阅读古诗《石灰吟》,回答问题。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诗人________

    2这是一首(  )

    A.送别诗 B.山水诗 C.咏物诗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

    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赞扬了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决心。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我最棒!

    A.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B.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1】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

    【2】A段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的李大钊。

    B段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虽然相貌普通,但表现了________的骆驼祥子。

    【3】有人说这些描写无关紧要,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址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下图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表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根据图表“打包比例”显示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    

    A.20岁及以下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60岁           

    F.60岁以上

    【2】根据图表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   , 理由: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文本中“必剩客”是指________;“光盘族”是指________;“兜着走”是指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填人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    )(多选)

    A.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11、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1983年的冬天,大雪纷飞,有两个旅行者来到了这个山谷。他们支起帐篷,望着满天飞舞的大雪,突然惊奇地发现,由于特殊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 坡的雪来得大。不一会儿满坡的雪松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 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 损。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而西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根本就压不断树 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帐篷中的旅行者为自己的这一发现感到高兴。一位说:“我敢肯定,东坡也曾长过杂树,只是由于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

    1“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文中反复能换成其它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想知道哪些自然之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棕子

    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样高的棕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 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棕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一一耐心与爱心。

    【1】按照原文填空。

    (__________)的大锅        (________)的面巾         (__________)的糯米

    (__________)地添柴       (________)地渗进          (__________)地煮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横线,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婆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有什么传统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按要求做。孝女绳

    每天清晨5时,城市里大多数人还在酣睡,这时,一根细细的尼龙绳动了动,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这个女孩叫李根,她的童年是苦难的。父亲长期卧床不起,母亲不堪重负,悄然离家出走。她,成为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的脊梁,她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这个重担。

    那根细细的尼龙绳不是一根普通的绳子啊!这是一根凝结着父女之情的孝女绳啊!因为李根的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病、一侧肺坏死、两耳失聪、语言能力基本丧失,所以父女之间的沟通只能用纸和笔,可李根发现,这办法并不好,父亲晚上要吃药,很难把李根弄醒。于是,她找了一根尼龙绳,一头系在父亲的手腕上,一头系在自己的脚腕上,当父亲有事时,拉拉绳子就可以叫醒她。每天清晨、深夜,这根尼龙绳总会在父亲的万千不忍中拉动啊!

    如果李根也像她妈妈一样逃避现实,舍她父亲而去,她也许不会过得这么辛苦。但是,李根没有,她不但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而且没有荒废学业,从第一个学期到第九个学期,她带回了九张三好学生奖状和优秀学生干部奖状……

    【1】给下面的划线字选择正确含义。

    不堪重负:________

    A.可以,能,足以

    B.忍受、能支持

    【2】给下面的划线字选择正确含义。

    摇摇欲坠:________

    A.需要

    B.想要

    C.将要

    【3】为什么说那根细细的尼龙绳是“孝女绳”?       

    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语句回答问题。

    一个女孩便强迫自己起床,利索地穿衣穿裤,熟练地烧水做饭……

    从句中的划线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李根身上的哪些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日本女军医佐乡渥洋子

      佐乡渥洋子1936年从东京医科大学毕业后,佐乡渥洋子任日本部队军医。她亲眼目睹了日本侵华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血泪苦难,越来越认识到日本侵华战争的不义与野蛮,越来越同情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

      数年中,佐乡渥洋子怀着对中国军民强烈的同情心,不顾日军禁令,秘密地免费为中国老百姓治病,甚至为负伤的中国抗日军人治伤。为了治疗一些危重病人,她常常把被日军严格控制的、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青霉素、链霉素等药品赠送给中国军民。当日军对她查问与责罚时,她说  我是医生  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人道主义是没有民族与国家界限的

      佐乡渥洋子医术高明,她有与中国医生一样的职业道德,对求医者自始至终负责到底。1941年夏,年仅16岁的杨徐和患疥疮兼发痰阻性呼吸道感染,咳嗽发高烧,求医于佐乡。她每天为杨徐和清洗一次皮肤,涂上疥疮药,打两次针。一周后疥疮结痂,体温恢复正常,只有痰阻还没有清除。佐乡为此又专程到上海,拿来吸痰器,用酒精炉的火力催动发动机将痰抽出。前后不到十天,杨徐和就两病皆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佐乡渥洋子终于看到了她所憎恨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彻底失败,心中十分高兴。她几经考虑,决定留在南京,永远为中国人民服务。

      以后,佐乡渥洋子在江浦,借住在一家佛堂开业行医。佐乡渥洋子在中国十年,始终尽到了医生的天职。她是日军反动营垒中的叛逆者,她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中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秘密( )  野蛮( )  憎恨( )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中第三自然段画 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   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对我说道: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本是送你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脸上有很多皱纹。(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亲身体验,怎么能获得真实的感受不是很清楚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理想是一块璞玉,需要你去打磨、雕琢。

    理想是一粒种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儿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改为字句。

    ①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邮票很快被那位先生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彩票他没有交给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递给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疫情肆虐的那段日子,也许年轻护士脸上深深的勒痕感动了你;也许警察叔叔在风雪中坚持的守卫感动了你;也许小区门口社区志愿者为人们测温时的耐心感动了你……请你选择疫情期间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写下来,注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