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一填,选一选。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国。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再次出山抗击疫情。他告诫我们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在说这句话的两天前悄悄地去了武汉。
生于1936年
(1)根据文段中“耄耋”的字形推断,“耄”的形旁是________。
(2)根据文字和图片信息,“耄耋之年”指(_____)这个年龄段。
A.四五十岁 B.六七十岁 C.八九十岁
2、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
“寝不安席”的“寝”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__,再查音节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部,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根据这个词语中“寝”字的意思,写出一个也含有“寝”字该意思的成语:____。
3、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伶____ 裸____ 碗____ 揉____
冷____ 课____ 蜿____ 柔____
媚____ 挪____ 耽____ 绽____
眉____ 哪____ 枕____ 淀____
4、本诗中表现泰山神奇秀丽,明暗变化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前所( ) 心( )气( ) 聚( )会( )
( )头( )气 ( )在乎 ( )诚意
(1)教室里一片安静,同学们都在( )地听讲。
(2)他从电视上知道了一个( )的事情。
(3)尽管这件事情让爸爸很生气,但他还是( )地跟我讲话。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 。
泥融飞燕子, 。
【1】把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2】诗的前两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描绘了 __________ (填季节) 的美景。
【3】后两句中的动词“________”和“_____ ”分别表现了燕子的_____和鸳鸯的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我想到了这两个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7、美文欣赏屋。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观 书 有 感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①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大型战船。 ②向来:从前,指春水未涨之时。 ③中流:水流的中央。
【1】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向来枉(wǎng wàng)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xíng háng)。
【2】根据注释提示,试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观书有感》的第二首,前两句是叙述,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启发我们不要去做岸上推船的蠢事,而应该为艨艟的自在航行输送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
清平乐( lè yuè ) 茅檐 (yán yáng)
剥莲蓬 (bō bāo) 亡赖(wáng wú)
相媚好(méi mèi) 翁媪(wēn ǎo)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相媚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___)
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
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平乐•村居》中,“_______”是词牌名,“村居”是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词的作者是_______代词人_______ 。这是一首描写______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
_______________
【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口”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 。
【4】写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总的说来,这是世界上少有的叫人受尽折磨的处境,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值得宽慰的东西。这场世界上苦难最深重的经历告诉世人:在困境中,我们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并且从中找到一些东西来宽慰自己。
②现在,我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一点儿焉知非福的想法,我不再远眺大海,一心想看到船的踪影了。我着手调整我的生活方式,尽我可能把一切安排得舒舒服服。
【1】文段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_____》,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
【2】说说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焉知非福: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苦难深重的处境中,想到曾经美好的事物,以安慰自己失落的心。
B.在苦难深重的处境中,坏事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更能使人坚强。
C.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使自己能理智地面对现实,从绝望中看到希望的火花,从而得到内心的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4】从第②段中可以看出鲁滨逊具有怎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端午日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 )、手脚( )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
比赛开始了,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节选自沈从文的《边城》,有删改)
【1】对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不”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不是”,表示双重否定。
B.三个“莫不”展现了茶峒端午日赛龙舟人人参与的热闹场景。
C.三个“莫不”为下文写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D.三个“莫不”是说人们都很忙,没有时间去关注龙舟比赛。
【2】填到第2自然段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健康 伶俐
B.结实 伶俐
C.结实 灵敏
D.健康 灵敏
【3】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关于作者穿插的“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从侧面烘托了龙舟竞赛激烈、火热的盛况。
B.留下“空白”,把那“种种情形”留给读者去发挥想象。
C.留下“空白”,看读者是否知晓小说中的梁红玉水战擂鼓的故事。
D.这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象展开的联想,表现出龙舟竞赛场面的热烈。
【4】下面对短文中描写的茶峒人过端午节的场面,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短文具体写了茶峒人在端午日尽情享用鱼、肉的场面。
B.短文细致描写了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的场面。
C.短文细致刻画了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大场面。
D.短文简略描写了赛船过后军民在河中游泳追鸭子的场面。
【5】短文描写茶峒人过端午节的盛况,展现了当地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茶峒人( )的精神面貌。
A.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B.奋发向上、合作争先
C.不怕困难、积极乐观
D.辛勤劳动、崇尚科学
12、课外阅读。
当代英雄——官东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遭遇大风,翻沉在湖北荆州监利县长江大马洲水域。相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多方人员奔赴现场,抢救生命。
身为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的官东主动请缨参加救援。6月2日12时,官东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发现了一位老人。面对水流湍急、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一边耐心地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备,最终成功地将老人救出。这是第一位被他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船员陈书涵。陈书涵此时已陷入绝望,体力严重透支。官东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装备给了他。但由于陈书涵体力消耗巨大,他已无力穿戴。官东便迅速帮他将装备套在身上,而自己仅靠轻潜装具支撑。官东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将其送出舱室。
就这样,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体里成功救出了两名幸存者。
然而,官东在撤退时,却遇到了危险。他身上的信号绳缠住了身体。危急之下,官东只能迅速割断信号绳,但也因此与水面彻底失去了联系。他在黑漆漆的舱内摸索了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这时,一个暗流瞬间又将他卷入了深水区。在氧气即将耗尽的情况下,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压力骤减,刚出水的官东满脸油污,双眼通红,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
官东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大家盛赞他的英雄行为。面对采访的记者,他腼腆地说:“生命高于一切!在当时的情况下,别说我是一名海军潜水员,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像我一样去做。”
帅气的外表,英雄的行为,平实的回答,代表了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形象。正像《感动中国》给予官东的颁奖词——“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请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找出文中能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的句子,画上“﹏﹏﹏”。
【3】短文第五自然段中写官东遇到了哪些危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官东的什么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句话说:“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
【6】对文章以颁奖词作为结尾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结全文
B.点明中心
C.升华主题
D.首尾呼应
13、海面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的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穷人》)
①先用“——”划出表现渔家小屋里“温暖而舒适”的句子,再谈一谈,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②“心惊肉跳”是什么意思?桑娜为什么感到心惊肉跳?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zǐ)洞开来。听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她就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像平常一样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她们一看到江姐那样平静的、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一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阴丹士林布旗袍,换下了打着“×”的闪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试着在室内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们。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们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和那些男同志们,挺立在因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也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在接到转狱通知,其实也就是死亡通知之后,江姐做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
处理文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也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既表现了革命者大义凛然无比坚贞的革命斗志,又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文末的省略号表现了革命者对胜利的憧憬,以及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15、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大虫大吼一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瓦蓝瓦蓝的天空飘着一朵朵美丽的白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样的美景,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作业时要认真,尽量避免不出现差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考入大学,我也就欣慰了!”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否能依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不能重复)。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如果你是__________,就 __________ ;
如果你是__________ ,就 __________ 。
(6)你积累谚语了吗?写下来三条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她喜欢唱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都喜欢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作文。
请用书信的形式向父母介绍一下自己对某一篇(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感受,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受到的启发。要求叙述清楚,能表达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