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梦魇(______) 糙米(______) 哺育(______) 对峙(______)
笨拙(______) 炽热(______) 松散(______) 字帖(______)
3、用“然”字组4个词写在横线上,再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
①我正在做作业,________ 听到有人叫门,我赶紧去开门。
②现在我上课时认真听讲,学习成绩 ________ 提高了。
③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________ 很宁静。
④这次考试________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也不能骄傲。
4、补全词语。
枯枝(______) 胆大(______) (______)村野 (______)豕突
下流(______) 终生(______) (______)而上 (______)跳跃
匍匐(______) 树影(______) (______)环抱 (______)满天
呕心(______) 接连(______) (______)自如 (______)焦黄
守望(______) 处之(______) (______)缩颈 (______)盘旋
5、本文以为________为经线,以__________为纬线,描绘了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春节的__________,展示了_______________,也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
6、比较阅读。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对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
A.《马诗》是一首唐朝五言绝句,而《石灰吟》是一首明朝七言绝句。
B.《马诗》是一首边塞诗,我们可以从大漠、燕山、钩、马等意象看出。
C.《马诗》前两句通过平沙如雪、新月似钩的描写,展现出一派宁静旷远的场景,后两句写诗人回忆之前在战场上策马驰骋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D.《石灰吟》一诗中的“浑不怕”的意思是毫不惧怕,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粉骨碎身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E.《石灰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具盛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马诗》的作者是明朝名臣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马诗》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咏马,实际上是诗人自比为_________,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石灰吟》一诗,诗人以____________为吟咏对象,表明自己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诗中的“清白”一词,一是指_____________,二是指诗人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写到马和竹的诗句有哪些吗?试各举一个例子。
马: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言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娃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说说上阕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七八个/星天/外 B. 两三点雨/山前
C. 旧时/茅店/社林边 D. 路转溪桥/忽见
【3】下列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蝉鸣,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衬托。
B. 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
C. 第五、六句描写的是骤雨即至的景象。
D. 第七、八句描写的是词人的迷惑。
9、快乐阅读。
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chóu chàng(( )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jīng huáng( )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yī wēi( )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②光线正无可挽回地xiāo shì( ),一派荒凉。
【1】看拼音,写词语。
【2】“我”为什么不出声地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的①②两句属于____________,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烘托了“我”____________的心情。
【4】请你用“﹏﹏﹏”画出描写母亲动作的句子,体会母亲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片段,你怎样评价这位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好读书
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 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 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 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 观花,囫囵呑枣。( )看了,( )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 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 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 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畅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 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读书, 。
书给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谆谆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词语是。请写出它的反义词:________
【3】《诫子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想想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1)“读书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读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好书”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括号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
【5】文章最后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句。
【6】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野草》节选
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没有一个人将小草叫做“大力士”,但是它的力量之大,的确是世界无比。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1】找出选文第一自然段中表示野草动作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
【3】用“——”在选文中画出一个过渡句。
【4】“这种力”象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乡间的庙会(节选)
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我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我第一次看了“鬼戏”。
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 )春夏秋冬,台下( )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 )戏的内容,( )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1】“熙熙攘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即使……也…… 不管……总是……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结构来写的,叙述了两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__ ,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
【4】“鬼戏”之所以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 )。
A.表演精彩 B.故事有趣 C.恐惧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鼠疫(yì)
[法]阿尔贝·加缪(miù)
梗概 里厄(è)医生在楼梯口踢到一只死老鼠,他为此疑惑,可所有人都不以为然。接着,奥兰城发生瘟(wēn)疫,突如其来的瘟疫让所有人措手不及。随后,人们发现,疫情源于老鼠,这是一场鼠疫。起初,政客们狂妄无知,甚至想利用灾难来获取利益。随着疫情加剧,人们才开始与疫情抗争,实施隔离救治。但是疫情持续加剧,奥兰城最终被重重封锁,无人能够自由进出。这时,里厄医生挺身而出,与志愿者塔鲁等人一起救助病人。最终,塔鲁献出自己的生命,鼠疫也没有缘由地退却了,可是奥兰人永远不会忘记鼠疫曾给他们带来的梦魇(yǎn)。 | 【目录】 (1) ■它叫鼠疫 ■省府会议 ■最初抵抗 (2) ■全城抗疫 (3) |
节选
第二天,高烧症又有了些发展,甚至见了报,不过,报道的方式轻描淡写,对此事只作了些暗示。又过了一天,里厄在城内最不显眼的角落里看到省府匆忙地叫人张贴的小小白色布告。从这种布告中很难看出当局正视事实的态度,采取的措施也并不严厉,看来是为了迎合有人不想惊动舆(yú)论的愿望。省府决定的开场白宣称在奥兰地区发现了几例危险的高烧症,是否会传染还不能确定。这些病例的特征尚未达到令人真正担忧的程度,相信市民是会保持镇静的。尽管如此,为了谨慎起见-大家都能理解这点-省长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这些措施纯为防止任何瘟疫的威胁(xié),市民子理解和照办。省长完全相信能得到市民的通力合作。
布告接着开列采取的全部措施,其中包括在下水道中喷射毒气进行科学灭鼠,以及对用水进行严格的检查等。布告要求居民们保持最大限度的清洁卫生,还要求身上有统蚤(zǎo)的人到市医务所去。此外,规定病人家属必须申报医生的诊断结果,并同意把病人送医院特设病房进行隔离。这些病房具有特殊设备,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疗效。另有几条补充条例规定病人房间和运输车辆必须进行消毒等事项。布告最后要求患者家属接受卫生检查。
……
但不多久,疫情一下子恶化,死亡人数重又直线上升。在死亡记录重新达到三十人。左右的那天,贝尔纳,里厄读着省长交给他的官方拍来的电报,一边说:“他们害怕了!”电报上写着:“正式宣布发生鼠疫,封闭城市。”甚至连通信这样能使人稍感安慰的事也不许可。因为一方面,城市与外界的一切正常交通联系已全部断绝;另一方面,当局又下令禁止同外界通信,以免信件传带病菌……朗贝尔是一位外地的记者,在封城之后,他一直想要出城去,因为他的亲人在城外,他希望见到亲人。他希望里厄医生能够开出证明,证明他没有患病,但是里厄医生拒绝了。因为封城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尽管他理解朗贝尔渴望与爱人相聚的心情,但在这件事上他要承担自己的职责,不能徇(xùn)情。
【1】为了对抗鼠疫,奥兰城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不包括( )
A.在下水道中喷射毒气
B.对用水进行严格的检查
C.封城
D.注射疫苗
【2】阅读“梗概”部分,概括情节,将目录的空白部分补充完整。
【3】根据阅读经验,推测节选部分的第一至二自然段出自目录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
A.它叫鼠疫
B.省府会议
C.最初抵抗
D.全城抗疫
【4】封城后,朗贝尔想要与亲人团聚便要求里厄医生开具证明他没有患病的证明,里厄医生拒绝了。你赞同医生的做法吗?请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
【5】2020年,在对抗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最美逆行者”,在里厄医生身上你能找到谁的影子?请把两者的相同点写下来。
(1)我找到了____的影子
(2)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
【6】读完整本《鼠疫》后,有两名同学分别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你觉得哪一段更合适?( )(填序号)
A.作品描述了不同人在面对极端环境时的表现。主人公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以及在极端环境里厄医生一样善良的做一个善良且坚守正义的人。
B.作品描述了不同的人在面对极端环境时的表现。你能认识像里厄医生一样善良的人,还能了解鼠疫,获取根治鼠疫的方法。
14、阅读感悟。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选文出自现代文学家_________(作者)的散文篇《________》。
【2】根据语境解释词语:
千门万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稳重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换一种句式,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这个句子中,“痕迹”指_____________;第一个“赤裸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赤裸裸”指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作文
题目:那一次,我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
提示:生活中,我们会面临许多挑战,诸如恐惧、羞怯、自卑、困难等,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