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3.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______地摆成一个十字。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______它不来了。
5.去的尽管去了,来的______来着,去来的______,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______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6.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______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______的。
2、辨字组词。
侯________ 烽________ 梯________
候________ 峰________ 涕________
烙________ 蟆________ 恬________
洛________ 模________ 甜________
3、白居易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赞美小草顽强不屈、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4、看拼音,写词语。
wǎng luò(______) chuí zi(______)
záo jǐng(______) fén shāo(______)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羞成怒 同( ) 敌忾 猝不及( ) 万籁( ) 寂
( ) 谋已久 哭( ) 喊娘 人仰马( ) 大声( ) 呼
夜以( )日 如火如( )
6、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选择相应的字义,填上序号。
鉴:①镜子 ②照 ③仔细看;审察 ④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1)水清可鉴( ) 铜鉴( )
引以为鉴( ) 鉴别( )
活:①生存,有生命 ②在活的状态下 ③活动,灵活
④生动活泼;不死板 ⑤工作 ⑥产品
(2)活捉( ) 活水( ) 活跃( )
重活( ) 活人( ) 出活儿( )
【2】这首诗借景喻理,以 作比,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 流进,人要想变得更加睿智,就要 。
【3】请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读书、做学问,有许多精辟的名言佳句给我们以启发。请试着写出三句。
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你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7、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把壮阔雄浑的万里河山,形象地概括在短短的十个字中,有咫尺万里之势。请你具体说说后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_______的诗,作者游园看花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_______的事情,但他从_______想象出_______,感受到_______,心情由_______转为_______。
【2】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3】诗中“春色”和“红杏”都被_______,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说明_______的道理。
9、阅读理解
感谢自卑
①我曾经是个很自卑的人,即使到现在,我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别人。
②我长到10岁才从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学。插班之后,我变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乡下,我去山坡上玩,去摘山里的果子,和周围的小伙伴们打雪仗,我玩得野性而自由。但回到城里之后,我的衣服和鞋子会被他们笑话……自卑的情绪如雨后的雾气一般绵延开来。我不再和别人交流,不再说话,成绩不断地下降,我只盼望时间能搭载上火箭,载着我飞离这个地方。
③后来我勉强考上一所三流中学。那时,我仍然自卑,那些同学整天在说自己吃的什么品牌的外国巧克力,穿的什么品牌的衣服,而我仍然寡言,只是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像极了一只独自织茧的蚕。A后来的一天,老师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发现了我写的日记。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了我写的日记,那是一段关于冬天的描写,她那似是无意的夸奖让我很温暖;美术老师让我给班里的板报画插图。B之后,我开始努力,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蹿到前三名,那年中考,我们学校上一中,分数最高的人,是我。
④升入重点一中,我仍然自卑。别人都休息后,我打开手电筒学习,我每天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来到黑乎乎的教室,点上蜡烛学习。到期末的时候,我的成绩是班里最好的。可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所以我读完了校园图书馆里所有的世界名著,在高二下半年,拿起笔写了一篇青涩的小说,两个月之后,我手上的用稿通知让所有同学都几乎不敢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我没有停步,当样报纷至沓来的时候,我仍然保持沉默。C
⑤上了大学,我仍然自卑。觉得好多地方不如别人。那天,我看到了对邓亚萍的访问,她说:“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什么都不用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
⑥我一阵哽咽,多少年来,我不也是如此?D
⑦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永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坚强!
【1】下面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到ABCD中的哪一处最合适?理由是什么?
虽然我仍然寡言,但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原来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应放在___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下列句子里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自卑的情绪如雨后的雾气一般绵延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从班里的第四十多名蹿到前三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仍然自卑”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小扇轻摇的时光
放暑假了,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她知道我打小就喜欢吃些瓜呀果的,所以每年都少不了要在地里种一些。待我放暑假的时候,那些瓜呀果的正当时,一个个在地里静静地躺着,十分诱人,专等我回家来吃。
天气炎热,我赖在空调间里怕出来,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眼看着假期已过一半了,我还没有回家的意思。母亲沉不住气了,打来电话说:“你再不回来,那些瓜果都要熟得烂掉了。”
再没有赖下去的理由了。于是带着儿子,顶着烈日,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小村庄。
村里的人是看着我长大的,看见我,亲切得如同自家的孩子,远远地就递过话来:“梅,又回来看妈了?”我笑着答应,就听到他们在背后说:“这孩子真孝顺,一点不忘本。”我心里涌满羞愧。我其实什么也没做啊,只是偶尔把自己送回来给想念我的母亲看看,就被村里人夸成孝顺了。
母亲知道我回来,早早地把瓜摘下来,放在井里面冰着——那可是我最喜欢吃的梨瓜和香瓜。母亲又把家里唯一的一台大电扇搬到我儿子身边,给他吹风。
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母亲兴奋地说:“地里面结得多着呢,你多待些日子,保证你天天有瓜吃。”我笑笑,有些口是心非地说:“好。”儿子却在一旁大叫起来:“不行不行。外婆,你家太热了!”
母亲诧异地问:“有大电扇吹着还热?”
儿子不屑了,说:“大电扇算什么?我家有空调。你看你家连卫生间都没有呢。”
我立即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儿子,对母亲笑笑:“妈,别听他的,有电扇吹着,不热的。”
母亲没再说什么,走进厨房,去给我们忙好吃的了。
晚饭后,母亲把那台大电扇搬到我屋里,有些内疚地说:“让你们热着了,明天你就带孩子回去吧,别让孩子在这里热坏了。”
我笑笑,执意要坐在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望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过来的蒲扇,慢慢摇着。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里静静地开放。月亮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寂静的小院。恍惚间,月下有个小女孩儿,手拿小扇儿,追扑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母亲在一旁开心地说着话,唠唠叨叨的,都是些让她怀恋的旧时光。母亲在那些旧时光里沉醉。
月色如水,我放松的心似水中的一根柔柔的水草,迷迷糊糊地就睡过去了。母亲的话突然喃喃地在耳边响起:“冬英你还记得不?就是那个跟男人打赌,一顿能吃二十个包子的冬英。”
“记得,长得粗眉大眼的,干起活儿来,大男人也赶不上她。”
“她死了。”母亲语调忧伤地说,“早上还好好的,还吃两大碗粥呢。准备去地里锄草的,还没走到地里呢,突然倒下,就没气了。”
“人啊!”母亲叹一声。
“人啊!”我也叹一声。心里面突然警醒:这样小扇轻摇,与母亲相守的时光,一生中能有几回呢?暗地里打算好了:明天,是决计不回去的了,我要在这儿多住几天,好好把握这小扇轻摇的时光。
【1】母亲一直盼望“我”回乡下住几天的根本原因是( )
A.“我”放暑假了
B.城里天气炎热
C.等“我”回来吃瓜果
D.母亲想念“我”
【2】“我心里涌满羞愧。”“我”羞愧的原因是( )
A.回家的行程一拖再拖
B.很少回家看望母亲
C.回家吃母亲种的瓜果
D.村里人对“我”很亲切
【3】“‘人啊!’母亲叹一声。”表现了“母亲”的情绪是( )
A.欣喜
B.惭愧
C.忧伤
D.内疚
【4】文章中画横线的部分是环境描写,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 )
A.丰富了文章内容
B.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
C.烘托了“我”轻松闲适的心情
D.写出了农村夏夜的美丽景色
【5】对“我很贪婪地捧着瓜果啃,母亲在一旁心满意足地看”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贪婪”写出了“我”见到爱吃的瓜果时迫不及待的丑态。
B.“贪婪”写出了“我”吃瓜时的情态以及对家乡瓜果的喜爱。
C.“心满意足”突出了母亲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6】对短文题目“小扇轻摇的时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扇轻摇的时光”指充满天真快乐的童年时光。
B.“小扇轻摇的时光”指晚饭后风扇给了儿子,“我”只好用蒲扇。
C.“小扇轻摇的时光”指“我”与母亲相守的美好时光。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他每天或是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去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活山羊畜养起来。后来他竟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鲁滨逊从船上搬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在围墙里,不久长出了嫩芽,后来结出了十几个穗子。他用这点儿麦种反复种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1】为了在荒岛上生存下来,鲁滨逊做了以下事情: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做的这些事,解决了_________问题。
【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鲁滨逊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畜养”一词的意思是( )
A.饲养
B.指家养的兽类
12、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______________。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插说
【3】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半瓶阳光
这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正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
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波纹。
“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女儿慌忙止住我,说:“小声点!你这一吵,会把阳光吓跑的。”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太阳。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镜子里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感觉体内也有一条河流在流动,波光潋滟的。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屋内的灯,突然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女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短文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对太阳落山,女儿和“我”的理解不同在哪里?
女儿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成人的生活受到了种种禁锢,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
B.表达了父亲对女儿丰富的想象力的由衷称赞
C.突出了儿童富有童心和童真,大人只要努力也可以达到
D.儿童的天真无邪给成人上了生动的一课,让成人感受到了真、善、美
14、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社火 [注]色色
马未都
①社火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死、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行,以求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得到解脱,这就是社火形成的初因。
②“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二者合一,尊为“社稷”。历代君主帝王都亲祭“社稷”,后“社稷”一词借指国家。自《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江山社稷的兴替成了中国历史的幻灯片,秦亡汉兴,唐消宋长,元去明来……王朝迎来送往,百姓却要照常生活,生活就需要社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国泰民安。
③“社火”一词肇始于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都提及了社火。显然,宋时南北社火已经普及,按孟元老的话说即是:天晓至暮,色色有之,呈拽不尽。
④农耕民族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春种秋收,所以在一年之终、来年之始“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千百年来,社火在黄河流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仅给百姓带来欢乐,更多的是给百姓带来希望。
⑤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表达意义的能力非凡,哪怕几千年前遗存下来的甲骨文字,今人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解码,从而达成与古人的促膝对谈。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社火是其代表,凡面具之凶神恶煞乃驱除疫鬼,凡器具之敲打撞击乃祓除灾邪。中国古人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仰仗其原始力量让自己在苦难中寻找到幸福。
⑥闹社火是一种幸福,红红火火,一个“闹”字无法替代。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千年以来为文人盛赞。不闹不能将春意和盘托出,不闹不知春天有情有义。闹社火亦如此,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每年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⑦民国以降,是中国传统文化变化最快的一百年,过去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忽然有一天茫然四顾,我们才知道传统文化也同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你不关心它,它就会离你远去。社火也是这样,百年来一天天地黯淡了,幸亏我们中间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过往保留在面前。
⑧今天,当我们看见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了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⑨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愿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注]社火,是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种庆典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师、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1】我国黄河流域为什么普遍流行“闹社火”的风俗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⑤自然段,简要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说为什么“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被”字句
①那位先生很快把邮票撕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把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李老师说:“看到你们的进步,我非常高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修改病句,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型转换
1.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活动会很成功。(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在学习、生活中人们往往都有面对诸如挫折、荣誉、成功、孤立、打击等的时候,而此时此刻的人们表现又各不相同。你是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以“当我面对 时候”为题写一篇3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先补全题目,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