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眉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

    2.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

    3.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

  • 2、看拼音,写词语。

    huā pǔ     sōu jí     huā ruǐ     wú dú yǒu ǒu

    ( )     ( )     ( )        ( )

    lǐng yù     yí wèn     qiū yǐn     bù kě sī yì

    ( )   ( )        ( )       ( )

  • 3、复习16种标点符号

    点号

    (7种)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靠左下

    靠左 占半格

     

     

    标号

    (9种)

    破折号

    省略号

    引号

    括号

    书名号

    连接号

    间隔号

    专名号

    着重号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达·芬奇

    太白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连续占两格

    一般成对 各占一格

    标在字间

    占一格

    标在字下

    说明:1.点号:主要表示语句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2.标号:主要表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位置注意:①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和后引号、后括号、

    后书名号:不能用在一行的开头/第一格

    ②前引号、前括号、前书名号:不能用在一行的结尾/最后一格

  • 4、判断下列句式运用的修辞手法,填在后面括号里。

    1.没有他们的辛劳,就没有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____

    2.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____

    3.今天天气特别热,柏油马路都要被晒化了。____

    4.海水像野兽一样咆哮着向岸边涌来。____

  • 5、填写诗句。

    1.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春雨滋润万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柔和、浅淡这一早春特有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对比衬托,表明早春之景优于晚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 ①天山:指祁连山。②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③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有_____(填序号)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理解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身/碎骨/全/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2《石灰吟》当然要紧扣石灰的特点。请举一句诗说明描写了石灰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同学默写时,把第二句写成“烈火焚烧若等嫌”,把第四句写成“要留青白在人间”。这说明他对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吟的是石灰,赞颂了什么人?这种写法用一个四字成语来表示,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顺了石柱攀缘到三层楼上来的老藤树比来时茂盛多了,有些柔韧的枝蔓伸展开来,带着绿叶,向人轻拂,似在表达它的欣快之感。在露珠晶莹的树叶丛中,一只小蝉用稚哑的嗓门,轻轻嘶叫。愈来愈明亮的阳光却显示:将要来临的又是十分炎热的一天。但,不论回头将怎样火热,甚或会从燠热之中来一阵风掣电闪,现在这早晨却如此清新、宁静。

    如若仔细地分析一下,这清晨之可爱究竟在何处呢?是这清凉,是这朝露,是这潮湿泥土的芬芳,是这云霞烂漫的宁静。是的,我想是这一切。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新的起点。在一个人的生活之中,不知要经历多少曲新复杂的道路——他焦灼,困难,轻松,欢乐。而千千万万早晨之中的每一个早晨,当它到来的时候,都使你感到建第一次和它接触一样新鲜。它永远那样清新澄碧,而又永远那样鼓舞人意。人们在日常谈论中,常常用“朝气”与“暮气”这两个极端相反的字眼,评判一人一事,来说明那是生气勃勃的,还是气息奄奄的。这个“朝气”就是从永远给人清新之感的早晨发展而来的。朝气——使人想到:精力充沛,双眸明亮,两颊鲜红,向新的未来迈开脚步。也许这未来之中充满莫可测的事变,而那早晨总还是那样令人欣喜,令人振奋,以无限情意督促人们起步。

    今天早晨就是这样可爱,我望着它就像第一次看到早晨。那几片朝云,给阳光照得像嫩红的玫瑰花瓣一样轻柔、绰约、缥缈、悠然。病中,我常常感觉到:愈是在困苦的时候,愈觉得清晨之可贵。因为我们送走了芙,而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一天的逝去与一天的来临,便标志着人生又迈出了新的一步。我现在浸沉于晨光的快感之中,我思索着,这个清晨像什么?很像早霞中升起来的一片白帆,也就是每一个早晨都在我们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它是那样洁白,它是那样漂亮,但它标志着永远向前,而且标志着坚定不移的方向。

    在我沉思默想时,不知不觉的,那一片片的云由红色而变得发白发亮,像给强烈光线照得透明的、轻柔的羊毛卷一样,它们朝着蓝天远处冉冉飞去,就如同白帆朝远天航去一样。

    突然,一切一切,偌大的天空和地面都变得出奇的宁静,蝉声没了,人声没了,那赫然闪耀的宇宙中充满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

    1第一段一次描写了_______________、沾满露珠的藤树的绿叶、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第二段和第三段,把清晨比作“新的起点”“生活的航道上升起的白帆”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和第四段,先后用“玫瑰花瓣”“羊毛卷”做比喻,描述了朝云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为什么说“一个真正的早晨开始了”?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这篇文章只是描写清晨的景物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的“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我们需要信仰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信仰是人生所必需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的确,当近代的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无数热血青年,为了信仰,放弃了锦衣玉食的安逸生活,浴血奋战于御敌的沙场;为了信仰,他们放弃了功名利禄,默默无闻于辉煌后的平凡。他们的人生之所以无怨无悔,是因为他们有信仰。

    和平时期,我们同样需要信仰。

    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这个回答,听起来有点出乎意料。在我们这里是否遵守规则,首先要看对自己是不是有利,如果有利,看见自己既无危险,又可以抢时间,就“忘了”规则;其次,是看看自己会不会被发现,如果看见了红灯却看不见警察,又相信此处没有隐藏的监视器,于是就“大胆地往前走”了。

    当这种心理状态成为“正常”之后,连基本的是非也会被颠倒过来。例如,梁晓声讲的经历还有“后话”:他回国后,有一次在路口红灯面前停车,但是左右两边都无来车。他后面的车一辆接一辆“勇往直前”闯红灯,绕过他身边时还冲着他大骂:“你神经有毛病!”

    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偏向于急功近利,只从眼前的算计出发,不考虑长远的事情;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无数的这种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道德的缺失,其实来源于我们思想深处的问题——片面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无私或博大的爱心。

    而人类不可缺少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爱心,恰恰都超出了个人狭隘的理智,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因为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了狭隘理智的信仰!

    有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当看到云南某边远乡村没有小学,那里的儿童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时,他毅然离开了繁华的首都北京,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困难,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契诃夫说过:“我觉得人都应有信仰,或者都应当去追求信仰,不然,他的生活就空洞了。”信仰(   ),信仰(   ),信仰(   )。因此,我们需要信仰。

    1选文谈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短语填入文中恰当的括号里。

    A.会使世界充满爱的温暖   B.会使人生更有意义

    C.会使人心胸坦荡

    3读选文第9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是从哪个角度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有了信仰就会超越狭隘的理智,具有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12、在“真相”与“安危”面前,汤姆会做出怎样的抉择?他的行为又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寻找问题的答案。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美〕马克·吐温

    【前情提要】为了比试胆量,汤姆和好朋友哈克半夜来到墓地,却意外在这里目睹了一场凶杀案件。印江·乔埃杀死了一个医生后,嫁祸给爱喝酒的醉鬼穆夫·彼得。汤姆和哈克因畏惧印江·乔埃的凶残,打算隐瞒真相。穆夫·彼得即将接受最终审判,而真凶却逍遥法外,于是汤姆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当汤姆立起身来,站到证人席上的时候,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他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这个孩子显然十分慌乱,因为他受了不小的惊吓。他首先宣了誓。

    “汤姆·索亚,七月十七日那天,大约在午夜时分,你在哪里?”

    汤姆朝印江·乔埃那冷酷无情的脸上瞟了一眼,舌头就是动弹不起来。听众们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可是话就是出不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终于缓过一些劲来,好不容易挤出一点声音,勉强能让法庭上一部分人听见:

    “我在墓地!”

    “请你声音大一点。不用害怕。你在——”

    “在墓地。”

    印江·乔埃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屑一顾的笑意。

    “你是在霍斯·威廉斯墓地附近吗?”

    “是的,先生。”

    “大胆地说吧——声音再大一点儿。你离墓地有多远?”

    “就像现在我和你靠得这样近。”

    “你当时藏没藏起来?”

    “我藏起来的。”

    “藏在哪儿的?”

    藏在坟边的几棵榆树后面。”

    印江·乔埃露出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惊讶。

    “有谁和你在一起吗?”

    “是的,先生。我是和——”

    “别着急——等一等。你不用提你伙伴的名字。我们会在恰当的时候请他出场的。当时你随身带着什么东西吗?”

    汤姆犹豫了一下,看上去有点儿慌张。

    “大胆说吧,我的孩子,不要胆怯。说实话总是受人尊重的。你带什么去那儿的?”

    “就带了一只——死猫。”

    全场发出一阵笑声,法官随即加以制止。

    “我们将出示那只猫的死尸。现在,我的孩子,把当时发生的事情统统说出来。你只管说,什么都不要落下,也不用怕。”

    汤姆开始说起来,起初有点儿吞吞吐吐,后来说得越来越起劲,话也变得流畅起来。不一会儿,法庭上鸦雀无声,只听见他一个人的声音。每一双眼睛都注视着他,听众张着嘴巴,忘记了呼吸,全神贯注地听着,完全被这个恐怖的神奇故事所吸引,连时间都给忘记了。当这孩子说到故事的最紧张处时,压抑在胸中的愤怒也到达了顶点:

    “——就在医生抡起木板,穆夫·彼得应声倒地的时候,印江·乔埃拿着刀冲过来——”唰!那真正的凶手像闪电一样蹦出窗外,冲开所有想拦住他的人,溜得无影无踪。

    【1】(拟定标题)读完节选片段后,请你用小标题_________(四个字)概括片段的主要内容。

    【2】在庭审过程中,汤姆的心情发生了多次变化,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题。

    (1)(内容概括)结合文章内容,补全汤姆的“心跳曲线图”。

    心情变化历程:

    庭审阶段:        站在证人席上时     ②____________时        法官不断鼓励后

    (2)(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在庭审时汤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汤姆是一个怎样的人?(语文要素: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拓展探究)汤姆举证凶手的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融会贯通,读读想想。

    ①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②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_。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还________

    【2】“58座”说明________,“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这一天,总理办公室通知我去中南海政务院。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填空。

    (1)描写政务院的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总理办公室的陈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总理一夜的事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读了这段话,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训练。

    (1)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怎么能忘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想活下去。鲁滨逊得想办法。(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仿句)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列文虎克磨薄放大镜的四周。(改为字句和字句)

    字句________

    字句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看,一株小草顽强的从破墙缝里钻出来,它的根牢牢地扎在砖缝里。这幅画名叫《生机》,作者是我国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想一想小草是怎样来到缝里的?从砖缝到外面的世界,他经历了怎样个过程?他为什么要努力地往外探出身子?由这株小草,你想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也可以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另起题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