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事者往往对利害得失考虑太多,看问题反而糊涂;旁观者由于冷静、客观,却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
________的容貌 ________的唱腔 ________的激流
________的舞姿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江水
3、用“严”字组成不同的词语补充句子。
1.我们要_____遵守党的纪律,服从党的分配。
2.他板起了脸,一声不吭,显得特别_____。
3.面对将军_____的批评,他的神情十分_____。
4、填写下列古诗和古文句子的上句或下句。
1. 一儿以日初出远,( )。
2. 爆竹声中一岁除,( )。
3.( ),路上行人欲断魂。
4.至今不会天中事,( )。
5、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端;④全部用出;⑤用力完成;⑥全,都;⑦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
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
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
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擢:___________ (2)素: ____________
(3)盈盈:___________ (4)脉脉:_____________
【2】把诗句中的叠词画上横线。
【3】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________和_________的故事,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之情。
【4】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谁?把能体现主要人物情感的诗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如梦令》,完成练习。
1.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记/溪亭/日暮 B.沉醉/不知/归路 C.兴尽晚/回舟 D.误入/藕花/深处
2.词中的 一词表明该作品是回忆性作品。
3.词中的“误”字将一个游兴已尽,陶醉晚归的少女 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以及 之情。
5.《如梦令》是 (作者)的一首词,从词中的“日暮”可以看出 ,诗人因为 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 。又因为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欢愉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一句是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忆中的父亲(节选)
周海婴
父亲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
1936年10月19日清晨,7岁的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保姆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我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许妈来到三楼,只见她眼圈发红,却强抑着泪水对我说:“爸爸没了,侬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忙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母亲流着泪,赶过来拉住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面的愁苦和悲痛……
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在床上喝牛奶、饮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蹑手蹑脚地踏进父亲的房间,他床前总是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香烟插入短烟嘴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每次许妈都急忙地催促我离开,怕我吵醒“大先生”。偶尔,遇到父亲已经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着我,也不表示什么。就这样,我怀着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的满足心情上幼稚园去。
【1】在文中找出描写鲁迅先生逝世时情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一下选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鼠的尾巴
小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它不知道尾巴有什么用。
一天,松鼠妈妈要去采松果,对小松鼠说:“屋子脏了,你打扫一下。”“没有扫帚,我怎么打扫哇?”“扫帚就在你身上啊。”松鼠妈妈说完,就出去了。小松鼠找遍了全身,发现尾巴就是最好的扫帚。它用尾巴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冬天来了,大雪纷飞。小松鼠躺在屋子里准备睡了。“乖乖,盖上你的被子!”松鼠妈妈说。小松鼠马上明白了,它把毛茸茸的大尾巴盖在身上。外边寒风呼呼地刮着,小松鼠却感到很暖和。
小松鼠想,我的尾巴用处还挺多呢!
【1】短文中“ABB式”的词语是_______, “AABB式”的词语是________。
【2】小松鼠尾巴的用处有________, ________。
【3】找出最能体现短文中心的一句话。
【4】读了短文,我知道小松鼠尾巴的特点有( )。(填序号)
①又大又蓬松
②有厚厚的毛
③非常灵巧
11、
上个世纪初,有个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少年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少年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于是,老琴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 你现在非-常的快乐,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 ?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 ,获得快乐 , 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 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 ?你看,这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jiē jié)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足够了。这才是成功的境界,一种大智慧!”
老人的一番话,让少年恍然大悟。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少年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作调(tiáo diào)节生活获得快乐的一种活动。他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从容冷静起来,不再刻意追求成功了。
20年后,这个少年成了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他就是影响世界进程的伟人:阿尔帕特?爱因斯坦。
【1】“恍”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_。
【2】请用“√”画出文中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1)沉吟片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琴师认为成功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位少年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小提琴师吗?请联系课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文要给人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给本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啄木鸟的嘴直而有力,很像木匠使用的凿子。它在树木上一面攀登,一面以嘴叩树,速度非常快,一旦察觉树干内有虫子,就会伸进舌头,将它勾出来吃掉。
【1】想一想啄木鸟的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啄木鸟找虫、吃虫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玉兰花的记忆
卢 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发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大概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就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了哦。”我才恍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笔记本上画了一棵玉兰花树,每年在图画的枝干上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坐在树下,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1】作者借玉兰花的记忆,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乡情、友情、亲情,这些美好的情感作者是融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的叙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2】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出父亲( )的性格特点。
A.做事认真
B.豪爽耿直
C.喜爱花木
D.慷慨热情
【3】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它的“魅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
【4】“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对这句话中的“美丽”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戴上玉兰花的母亲是美丽的。
B.父母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的情景是美丽的。
C.夏天清早沾露的玉兰花是美丽的。
D.母亲在父亲心中像玉兰花一样美丽。
【5】“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中的“这”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父亲带给作者“生活上的启示”可能还有 。
【6】短文第⑤自然段中,作者写自己的`“小家子气”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特别的记忆”,生活中的哪件物品承载了你的“记忆”?围绕这件物品写一件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滨逊源流记(节选)
[英国]丹尼尔・笛福
1659年9月30日——我,可怜而不幸的鲁滨逊,在一场可怕的大风暴中,流落到这个荒凉的小岛上。同船伙伴皆葬身鱼腹,我本人却(1) 。
整整一天,我为自己凄凉的境遇(2) ,我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衣服,没有武器,也没有地方可逃。只有死路一条,不是被野兽吞嚼,被野人饱腹,就是因为缺少食物而活活饿死。夜幕降临,因为怕被野兽吃掉,我睡在一棵树上。虽然整夜下雨,我却睡得很香。
10月1日清晨醒来,我吃惊地发现那只大船已经随着涨潮浮起,并漂到了离岸很近的地方。我想,待风停浪息之后,可以上去弄些食物和日用品来救急,但又想到那些失散了的伙伴,这使我倍感悲伤……
从10月1日至24日,我连日到船上去,把我所能搬运的东西通通搬下来,趁涨潮时用木排运上岸,这几天雨水很多,时停时续。看来,这儿当前正是雨季……
10月26日傍晚,我终于在一个小山的下面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地方。我画了一个半圆形作为构筑住所的地点,并决定沿着这个半圆形打上两排木桩,中间盘上缆索,外面再堆上草皮土,筑成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就像是围墙或堡垒之类的建筑物。
【1】根据意思,在文中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2)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2】选文的主人公是_____。文章是按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3】选文共讲了哪三件事?(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____________
【4】文中哪件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说当时人物的心情。
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的家庭踌躇不决地把你们奉献给国家。(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羞得无地自容,但这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反问句。
(1)北京是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英语不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兵工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知道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昨天一夜几乎完全没合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收拾房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我只有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都喜欢王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个星期天,妈妈要带我去西湖划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其实,在我们身边,也可以发现许多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现象。把你发现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写下来,也可以写写自己的感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