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景德镇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扬扬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快乐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咚咚(描写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飞机装上雷达,________在漆黑的夜里,它________能安全飞行。

    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_比不上我美丽的家乡。

    ③放学回家后,我________先出去玩,________先做作业。

    ④明天________不下雨,春游________会照计划进行。

  • 3、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两句古诗词。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 4、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dù jì  yǒu yì  páo xiāo  dǒu sǒu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xián xiá  fáng ài  gān jú  qiè nuò  jǐ liáng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 5、查字典。

    小学所掌握的查字典方法有三种,即①是___________查字法;②是________查字法;③是

    _________查字法。当你知道字的读音,但不会写字,采用__________查字法;当你知道字的写

    法,但不知道字的读音或意思,采用可以__________查字法,也可以采用___________查字法。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乐园

    赠刘景文①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③时。

    (注释)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②擎(qíng)雨盖:指荷叶。③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   犹有: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几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首先提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时候对科学、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的目标;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继续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对于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的确是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程度。然而,这就是作为科学大家的丁肇中。他认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

    1用波浪线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中的“答案”的含义是________

    3丁肇中回答“不知道”的原因是(    

    A.他不会回答

    B.他不能回答

    C.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 10、课内语段阅读。

    两个日本孤女被送回日本后,由亲友抚养长大。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消息传开,聂将军收到了大批来自日本各地的电报和书信,日本人民称他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

    (1)文中消息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

    (2)你从这段文字的哪些语句体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果你是四十年后来看望聂将军的美穗子,你最想对聂将军说:  

     

  • 11、听录音《天宫课堂》,完成练习。

    天宫课堂

    ①“欢迎来到天宫课堂!”2021年12月9日16时许,一声清脆的声音,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的“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

    ②在大约60分钟的时长里,三位“来自天上的老师”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让人仿佛置身于浩瀚太空之中,领略宇宙无穷的奥秘。

    ③能够亲眼目睹太空的细节、探寻飞天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殊为难得。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遥不可及的距离也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通俗易懂。来自中国科技馆地面主课堂和广西、四川、香港、澳门4个地面分课堂的孩子们如饥似渴,在这场特殊的“天地对话”中收获颇丰。

    ④太空课堂的精彩纷呈,背后是中国航天的欣欣向荣。从“嫦娥奔月”到“祝融驭火”从“天和筑穹”到“墨子传信”……每一次腾空而起,是一个国家民族坚持不懈的进步,也是一代代航天人前后相续的脚步。

    【1】按原文填空。

    当一件件太空用品的面纱被掀开、一个个太空实验的原理被揭晓,曾经________的距离也变得触手可及,印象里“高大上”的科学也变得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三位“来自天上的老师”是指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 )

    (2)天宫课堂设4个地面主课堂和1个地面分课堂。( )

    (3)天宫课堂让孩子们能够目睹太空的细节、探寻飞天故事,( )

  •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家乡的春节

    ①按照湖北宜昌的老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从冬至就开始了。

    ②冬至前后,人们便把鸡、鸭和鹅用笼子关起来,以减少它们的活动量,每天用充足的食物喂养。到了过年时,家禽就长得又大又肥。

    ③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传统的“小年”。这天,人们要把灶台打扫干净,杀鸡宰鸭来祭“灶神”。

    ④腊月二十五日前后,人们选择吉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迎新年。这时,千家万户都忙碌起来,包粽子、爆“米花”、炸“油鼓”……

    ⑤除夕可真是热闹非凡啊!家家户户赶做年饭,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的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春联。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除此之外,大家还在房间门口贴上“利市”。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必定要赶回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⑥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天,人们不许杀生。早上,要互相讲吉利话祝福,给小孩和老人们压岁钱。从初一到十五,人们都不许讲不吉利的话。吃完早饭,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街头。同时,各种庆祝活动也相继举行,舞狮、篮球赛、唱歌、跳舞、下棋、射击……内容可丰富了。街上人山人海,有的三五成群在逛街,有的围在庆典活动旁边观看,耳边不时响起如雷鸣般的掌声、喝彩声。

    ⑦正月初二这天开始,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初三,大家一大早就起床,开门扫地,把扫成堆的鞭炮纸烧掉。“人日”“人胜节”和“七元日”都指这天——正月初七,传说这天是女娲造人的日子。

    ⑧汤圆一上市,春节便接近了尾声。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这天晚上,有张灯结彩、猜谜踏歌的活动,突出了一个“闹”字,人们还要吃汤圆,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过了这天,春节也就过完了。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

    (有删改)

    【1】选文第⑤段采用( )的结构形式。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2】“哪一家都通宵灯火,鞭炮声日夜不绝”中“日夜不绝”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考查语文要素]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写的,其中详写了除夕和_____________这两天的情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大年初一是春节的最高潮,这一天人们可以杀鸡宰鸭来庆祝节日。______

    (2)正月初三这天,人们便要到亲朋好友家串门拜年。______

    (3)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吃汤圆,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______

    【5】正月十五点灯,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思考一下,你还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吗?(至少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很多年过去了。有一天,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他惊恐万分,猜想这一定是附近的野人留下来的。他担心这些野人会来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他在这种不安的心情下又生活了两年。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他不由得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逊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又过了几年,有一天,鲁滨逊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了岸。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逃的方向正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鲁滨逊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他的另外两个野人。他给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了他的好帮手,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很多葡萄干。鲁滨逊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的想法。

    有一天清晨,鲁滨逊被“星期五”喊醒,原来,有一艘英国船只正在附近停泊着。他发现这艘船上发生了叛乱,水手们绑架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船长愉快地答应带他们回英国去。在荒岛上度过了二十八年后,鲁滨逊终于回到了英国。

    【1】鲁滨逊防止野人来吃掉他的办法是(          

    A.他恐惧万分,逃到山洞里住。

    B.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

    C.到处寻找野人,想办法杀死他们。

    【2】鲁滨逊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_________”,经过教化,野人成了他的________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精通”数学的动物

    在人类眼里,所有动物的头脑似乎都比较简单。其实,有许多动物的头脑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钝,有许多动物很聪明,甚至可以说是数学“天才”,它们懂得计算、计量或数数等。

    珊瑚虫的头脑很不简单,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为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可见,也是一天一幅“画”

    生物学家佩珀伯格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耐心训练一只6岁的非洲灰鹦鹉,让它学会了40个英文单词,还学会了计数。这只鹦鹉能用这些单词说出几十个物件的名称、颜色和形状,还会说出这堆东西各自的数量。

    小小蚂蚁的计数本领也不逊色。英国昆虫学家光斯顿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将一只死蚱蟠切成小、中、大共3块(中块比小块大约1倍,大块又比中块大约1倍),放在蚂蚁窝边。蚂蚁发现这些蚱猛块后,立即调兵遗将,欲把蚱蚯运回窝里。约10分钟工夫,有20只蚂蚁聚在小块蚱蚯周围,有51只蚂蚁聚集在中块蚱猛周围,有89只蚂蚁聚集在大块蚱猛周围。蚂蚁数量、力量的分配与蚱猛大小的比例相一致,其数量之精确,令人惊叹。

    科学家发现水老鸭会数数。中国有些地方靠水老鸭捕鱼。主人用一根细绳拴住水老鸭的喉颈。当水老鸭捉回6条鱼以后,允许它们吃第7条鱼,这是主人与水老鸭之间长期形成的约定。科学家注意到,渔民偶尔“数错”了,让它们接着捕鱼时,水老鸭却动也不动即使渔民打它们,它们也不出去捕鱼了,它们知道这第7条鱼就应该是自己所得的。

    美国动物心理学家亨赛尔博士在试验时,给动物以错误的信息,然后观察它们作出的反应。他曾连续一个月给100只加勒比海野猴每天一次分发2只香蕉,此后突然减少到分发1只香蕉。此时,96%的野猴对这只香蕉多看了一两遍,还有少部分猴子甚至尖叫起来表示抗议。美国动物行为研究者戈丹做过类似的实验:他先让他所饲养的8只黑猩猩每次各吃10只香蕉,如此连续多次。某一天,他突然只给每只猩猩8只香蕉,结果所有的黑猩猩都不肯走开,一直到主人补足10只后才满意地离去。由此可见,野猴和黑猩猩是有数学头脑的。

    长期以来,包括科学家在内的所有人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具有数字的概念和进行计算的能力,而上述实验和有关的介绍对于我们了解动物的智力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在介绍动物中的数学“天才”时,除了用举例子的方法外,还用了什么方法?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动物们比作数学“天才”,你认为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还具有哪些方面的非凡才能,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改为陈述句)

    (2)碑林中的书法美不胜收,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缩写句子)

    (3)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修改病句)

    (4)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凡卡把自己写的信塞进了邮筒,回来后,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甜蜜的希望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你怎样理解“没有指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