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成语。
我爱足球,从小便与足球结下了________。我迷恋C罗那令人________的脚法,我忘不了世界杯上那一幕幕________的射门场面。我崇拜的球星进球了,我________;我钟爱的球队失球了,我________。足球,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2、根据古诗内容,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
立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咬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破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锤万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划线的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如:____________ 似: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
(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这句话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作对比,表明了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两个小孩对太阳的探究,体现了一种什么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也”,为什么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不能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例:转来转去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6、阅读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凌寒: 遥知:
为: 暗香:
【2】在原句上划分诗歌的节奏。
【3】诗人借梅花___________的品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画“___________”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
7、阅读。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都是描写__________(季节)的,却各有特色。《钱塘湖春行》看似白描,实则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春夜洛城闻笛》中触发诗人故园之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
【2】对比这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 《春夜洛城闻笛》 | 《钱塘湖春行》 |
诗的体裁不同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表达的情感不同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给人的感受不同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这首诗,诗人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美丽的景象。
B.《钱塘湖春行》结尾两句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感叹。
C.《春夜洛城闻笛》首句中“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D.《春夜洛城闻笛》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9、语段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1】用“﹏﹏”画出描写父亲外表的词语和句子,用“ ”画出描写父亲神情的词语。
【2】从这些词语和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故乡人
今年暑假,我回故乡——石家庄。谁知第一次单独旅行就遇上了“不测风云”,车站翻建,火车开出十里外停车,这下我可傻了眼!我还背着两个大包袱呢!真是难上加难呀!我走了几里路,找到了公共汽车站,可是人太多,挤不上去,急得我直想哭。我准备坐三轮车回家,可是又一想,我兜里带的钱因为嘴馋,早就变成了巧克力、冰棍、汽水进肚子啦!剩下的钱不多了,给钱少谁肯拉我?再说,要遇上坏人,把我拉到没人的地方,抢了我的包袱怎么办?我犹豫不定,背着包袱转来转去。
“喂,小孩,你要坐车吗?”一个洪钟般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过。我一看,一个三轮车工人在我面前停下来。他中等个儿,一张黑瘦的脸上有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上身穿背心,下身穿短裤,冲(①chòng ②chōng)我憨厚地笑着。我问:“叔叔,拉我去西建街好吗?”接着我向他说明了情况。他笑着说:“行,小北京,俺送你去。哈哈!”
“那——得(①dé ②děi)等我姥姥给你钱。”我不安地说。
“钱,要啥钱!”他笑着说。
说着,他伸出大手把我抱上车,又把包袱给我放好,就上车,一蹬,车子飞快地在大街上跑起来。当他听说我父母都是石家庄人,显得更热情了。我乐了,真乃天无绝人之路,我遇上好人了。唉!可麻烦又来了,大约骑了四十分钟,他说:“到了!”我四下一看,不对呀,这不是我要去的地方呀!原来,我说“西建街”,他听成了“新玉街”。当我说明时,他忙说:“对不起,我听错了,不过,小北京,我包你见到姥姥。”说着,掉过车头就走。天真热啊!汗从他的双肩往下淌。忽然,他摘下草帽扔给我说:“小北京,戴上!”我深受感动,趁他不注意,拿出纸笔,写了几个字:“感谢您,故乡人!”落笔是:一个迷路的北京少年。写完,把纸条塞在草帽里。
他终于把我拉到了家。姥姥对他千恩万谢,给他钱。他恳切地说:“我是给工厂送货,顺路送小兄弟回家,不能收钱!”说着亲切地拍拍我的头,蹬上车,走了。忽然,我想起了什么,忙追出院大声喊:“叔叔,您贵姓?”此时,一阵清风吹送来他的回答:“故乡人!”
【1】给短文中“冲”和“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序号上画“√”。
【2】“旅”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除部首外有_______笔。
【3】“不测风云”在本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找出一处细节描写,在下面划上横线;这一细节描写的好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的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这是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搀合成的。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1】请在片断中找出一个谚语:__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准备过年,有哪几件事是喜欢做的呢?
答:(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6】找出一个过渡句用“~~~~”画出来。
12、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选出短文括号中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用“ ”标出来。
尤其(实在 特别 其实) 开拓(开展 开辟 开阔) 决断(决定 决心 坚决)
【3】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短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wǔ cǎi bān lán( )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huān shēng xiào yǔ( )。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的进入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的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中午十五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轻松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的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bó dà jīng shěn( )。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到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
六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zhuó zhuàng chéng zhǎng( ),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1】在括号中写出短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2】照样子简要写出文中描绘的其它四个画面。
清晨进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读画波浪线的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母校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文中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最后一句话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格拉底带着他的学生漫游天南海北,增长自己的见识。通过游历,学生们看到了很多自己以往未曾见识到的东西,增广了见闻,现在他们各个都是满腹经纶。一天,苏格拉底他们到了一片旷野,大家在草地上坐了下来,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了,而且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马上你们就可以从我这里毕业了,作为你们的最后一次考试,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苏格拉底问他们:“现在我们坐的是什么地方?” 学生们回答道:“旷野。”苏格拉底又问:“这里长了什么?”学生们答曰:“草。”
苏格拉底说:“是的,这里长满了草,那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让你们想办法,你们会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很诧异,因为他们学的是哲学,而这个问题应该是那些农民就可以解决的吧,这个问题实在是大大出于他们的意料,一直探讨人生奥秘的老师最后一次的考试竟如此简单。 一名学生抢先开口:“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要用手拔掉即可。”另一个学生答道:“用镰刀割掉,那样会省力些。”第三个学生回答得更为干脆:“用火烧更彻底。”苏格拉底站了起来,说:“那好,现在你们就按各人自己的方法除一片杂草。我们明年再来这里,看看谁的答案更好。”
一年后,三个学生都来了,在他们除草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不过还是参差不齐的长着一些小草在风中摇摆,而另有一块地方,不是他们除草的区域,那里没有杂草,反而旺盛地长着绿油油的麦苗,在那块区域的正前方摆放着厚厚的一摞书,他们凑上去看,那是他们老师的著作,在这摞书的上面还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其实,我们的生活也一样。要除掉你心灵的杂草,就让爱占满你的灵魂。
【1】给这篇文章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三个学生除掉杂草的方法分别是什么?苏格拉底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觉得文中哪句话写得好,用“ ”画出来,说一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心灵有过什么杂草吗?假如有,你想怎么去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小树随风摇摆。,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重庆南滨路观赏夜景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问外公:“你也回祖国去吗?”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穿过嘉陵江大桥,可以走到花卉园。
改为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江南风景如画,怎么比得上我的家乡美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笑着说:“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3)你不喜欢书里说的这些事。你干脆别读这本书。(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园地
请你认真观察右面的照片,想一想照片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照片说明:这是来自地震灾区北川县的一张感人的照片。照片中的小男孩,尽管一只胳膊骨折,脸上沾满血污,但被战士救出时,他躺在担架上,还吃力地将右手举过头顶,向四周的战士敬着队礼。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