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下面描写董存瑞神态、言行的句子反映了他怎样的品质和特点。(填选项)
A.机智勇敢,军事技术过硬 B.诚实善良
C.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英雄气概 D.坚定的革命信念
(1)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
(2)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上好几米。( )
(3)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
2、品析句子。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轻易”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离开北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这句话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阅读集锦。
(1)子夏曰:“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子曰:“____________,德之弃也。”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夷、叔齐与!”
(4)子曰:“巧言乱德。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wǎng luò(______) chuí zi(______)
záo jǐng(______) fén shāo(______)
5、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他曾与苏轼齐名,世称__________。
2.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代 ,“清平乐”是______名。
3.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__之情。
4.“春归何处?____________。若有人知春去处,_____________。”其中前两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___________;后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之情。表现出词人__________________。
5.“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诗中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上阕写__________,下阕写___________,词人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7.春归何处?_______________。春无踪迹谁知?___________。百啭无人能解,__________。
6、送兄
[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提示:本诗的作者是“七岁女”,《全唐诗》载称:“女子南海人”,因才思过人,“武后召见,令赋送兄诗,应声而就”。
【1】古诗对仗工整,一般上句与下句相对应的地方必须用同一门类的词语。本诗中“别路”对“_______”,“云”对“_______”,“起”对“_______”。
【2】本诗表达了对的之情,表达这种感情的句子是:。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首诗写送别兄长的情景。“_______”和“_______”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叶正飞”点明了送别的季节是_______。诗中选取的景物别具匠心,如漂泊的_______、凋零的_______、迁徙的_______都与哥哥离家这件事相吻合,意蕴独特。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
【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
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
8、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
【4】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9、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
托斯卡尼是举世闻名的指挥家。他到过很多地方,指挥过无数的乐团,也风过无数的达官显贵。八十岁时,儿子好(hǎo hào)奇地问他:“您觉得您一生做过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托斯卡尼尼回答说:“我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不管是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或是在剥一个橘子。”
在我当总医师时,有一个室友,他才开始刷牙,又离开浴室去挑上班要穿的衣服,而嘴里还满是泡沫。接着,他又忙着整理桌上的资料,还一边说今天有哪些事要办。不消说,他的日子总是过得匆忙无趣。
在医学院教书,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上课都不看我,他们一直忙着抄笔记。他们很努力、很认真地写,但我从不认为他们是“好学生”,因为他们对考试的兴趣远超过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或许能从笔记中得到考试时所需要的知识,但他们无法全然地了解。片片断断地抄下来,知道的也只是片片断断,当他们把我的话写下来,我已经又讲了其他的东西,他们将一再错过。你必须全心全意地融入,尽你所能地投入,仿佛此时此地世上只有此人唯有此事……然后才会有真正的了解。这必须变成你的人生态度,变成你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在上课、吃饭、聊天、跳舞、画画……
有人问凡·高:你的画里面哪一张是最好的?他说: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几天之后那个人再问。凡·高说:我已告诉过你,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
是的,你现在正在做的事,就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即使是在剥(bō bāo)一个橘子。
【1】在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请为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并写上横线上。
【3】作者为什么说他的室友日子总是过得匆忙无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提到的医学院的学生作者不认为他们是“好学生” ,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为什么?你认为怎样学习的学生才是一个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是最高的学位
①电视台招聘节目主持人接近尾声了,还剩两名选手,实力大体相当,一个是研究生学历,一个是本科学历。约半数评委同意选那位高学历的,另外的评委则倾向于低学历的选手,认为他表现得更自信。
②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原教授说话了。原教授德高望重,这种情况下他的意见将起决定性作用。
③原教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暑假时,原教授去一个小镇的朋友那里度假,恰好有一个小艺术团在镇中心的小广场上演出,原教授便驻足观看。突然发生了一个意外,一个女歌手正在唱歌,一个傻子跑到台上,捧着一朵不知从哪儿捡来的脏兮兮的塑料花。观众“轰”地大笑起来。
④这个女歌手没有舞台经验,一时不知如何应付。傻子站在舞台上,呵呵地笑着。此时,主持人走了过来,微笑着接过了塑料花,握着傻子的手说:“谢谢这位朋友!”原教授由衷欣赏这个年轻人的应变能力。
⑤傻子得到夸奖,得意地跑下台来。没想到的是,当那个女歌手再次上台的时候,傻子又跑了上去,捧着一大束刚采来的野指甲花、鸡冠花。观众又一次“轰”地大笑起来,傻子则在台上手舞足蹈。主持人上前来,示意歌手接过鲜花,他则面对观众说:“这是真正的铁杆粉丝,他将给我们的歌手很大的鼓励!”他还拥抱了一下傻子,对傻子耳语了一句什么。傻子乐呵呵地跑下台来。
⑥演出继续进行。傻子再没有上台去,安静地在台下看着,直到表演结束。原教授感觉这是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主持人,给傻子以常人一样的尊重,没有一点讥笑的成分。但如果傻子一再上台,会严重影响演出效果,使演出变成一场闹剧。
⑦他很想知道主持人是如何使傻子不再上台献花的,于是向后台走去。只见主持人走到傻子身边,牵着傻子的手,向马路对面走去,进了一家小餐馆。原教授跟了进去,作了自我介绍,对他的主持表示嘉许,年轻人的脸微微泛红了。他说自己今年刚大学毕业,主持节目还不成熟。
⑧当原教授问他用什么方法使傻子没有再上台时,他说:“我在他的耳边说,‘送花只送一次就够了,送多了会被人笑。在台下听歌,结束了我请你去吃好东西’。人要守信,尽管他精神不太正常,我还是要兑现我的承诺,否则就是欺骗。”
⑨原教授说,这个学历低的选手就是我在小镇上遇到的主持人。大家经过热烈讨论,最后一致通过这位学历低的选手入选。
⑩两年多后,年轻的主持人偶然得知自己被录取的内幕,专程到原教授家去拜谢。原教授说:“对人生来说,爱是最高的学位!你自己做出了最好的回答,不用谢我。”
【1】短文在叙述过程中,主要采取的叙述方法是( )。
A. 倒叙 B. 插叙 C. 顺叙
【2】有时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你认为“爱是最高的学位”中的“学位”指的是( )。
A. 毕业证 B. 学习经历 C. 思想境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在第④自然段和第⑤自然段中,表现年轻主持人有智慧、有修养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赏析一下画线句子中的“牵着”一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原教授说的话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
【7】从文中年轻主持人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关怀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同志的指挥下,击溃拦截之敌,向陕北挺进。
一天下午,部队正在赶路,一个伤员忽然倒在路旁,起不来了。贺老总知道后,立即下马跑过去看望。
“快上马吧,小鬼!”贺老总说着,就把马身上的背包等东西卸下来,然后用手去扶那个伤员上马。那个伤员迷迷糊糊地听到有人叫他,吃力地睁开眼睛,一看是贺老总,就喃喃地推辞:“不行……不行,这是您的马……”
“不,这是革命的马,谁需要谁就可以骑。”
“可是……您是首长,我……”
“你是战士,是英雄,是为革命流血流汗的英雄啊!”
“贺老总,我……可以走。”伤员说着就挣扎着要起身。
“别说了,我命令你上马!”贺老总立刻招呼警卫员把伤员扶上马背,自己扛着背包扶着伤员,走在队伍中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击溃——( )
推辞——( )
【2】短文主要是用 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3】为什么贺老总说这位伤员是英雄? 请在短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
【4】用“ ”画出贺老总说的话,这些句子表现了贺老总什么品质?
12、课外阅读训练
夹竹桃(片段)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1】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 ,是 ,是 。
【2】文中的“一团模糊”的意思是 __________ ;“毫不含糊”的意思是__________
【3】“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品一品这句中“袭”的运用的妙处:
__________
【4】“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最优秀的人是谁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 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绝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1】文中画线句子中的第一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蜡”比喻_________________。与句子相对应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带点词,你体会到这个助手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此时苏格拉底心里的感受是________ 。(选序号)
A. 对助手满意。
B. 对助手的表现有点儿失望。
C. 希望助手尽快找遍全国,找遍五湖四海。
【4】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人”结果最优秀的人却是他自己。聆听苏格拉底临终前的一番话,助手一定是如梦初醒,后悔莫急。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文章,解答问题。
动物的眼睛
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复眼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蜻蜓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待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来,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伸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待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或草地里的一只鸡。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的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又会变得像满月那样圆。
【1】“顾名思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部分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3】蜻蜓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蝴蝶看到人的脑袋,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其原因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蝴蝶有复眼 B.蝴蝶飞累了
C.蝴蝶看不见不动的人 D.蝴蝶看不见人的脑袋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奇特多样,能一日三变。
B.动物的眼睛能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C.动物的眼睛能根据需要产生各式各样的变化。
D.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及变化是为适应不同环境。
【6】“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这句话中的“有些”这个词可以省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围绕“动物的眼睛”写了哪些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把要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件事令人感动。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布谷鸟在树枝上鸣叫,树下有一丛花。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到?
改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都……”。
。
21、试着用下面的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真诚 倾听 千言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