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赣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拿”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看”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填写修饰词。

    ________的技能 ________的老铺

    ________的话 ________的牛皮船

    ________的江水 ________的歌声

    ________的唐东杰布 ________的性格

  • 3、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  摊______  喝______  侯______

    ______  滩______  渴______  候______

    ______  排______  稠______  煌______

    ______  徘______  惆______  惶______

  • 4、把下面画横线的部分概括成一个恰当的成语。

    1.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心里急切地想试试,但是一只老母鹅总是说:“别犯傻!你们一定会受冻挨饿的。”______

    2.稚嫩的我心神极为不安地跨进校门,穿过走廊,来到教室。______

    3.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实在没有办法,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______

  • 5、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让人想起温馨幸福的_____________节;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让人想起哀思如潮的______________节;王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让人想起合家团圆的_______________节。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____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_______

    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_______。“千帐灯”点明了军帐______,此行队伍_____。“故园无此声”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__________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

    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

    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

    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___________  传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诗人在_______ (地点),遇到了__________(谁),请他向家人______________(干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语段赏析。

                   出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作者___代诗人_____;这首诗主要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从写景入手。从诗中可以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后两句表达诗人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弯腰的谷穗父亲让儿子去田里看看稻子是否可以收割了,儿子回来后说:“爸爸,今年收成看来会很糟。父亲问为什么,儿子回说:“我看到大部分谷穗都弯着腰,好像无精打采的,肯定不会丰收。

    父亲说:“我的孩子,你要知道,只有被沉重果实压着的谷穗才会弯腰下垂,有些谷穗朝天昂首挺胸,因为它们是瘪的。

    做人也是一样,有人趾高气扬,只因为他腹中空空,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谦虚低调,深感自己学识的不足。心灵高尚的人不会骄傲,因为他知道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 高尚——(  )

    2弯腰的谷穗比喻什么?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师的腰围

    ①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四十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儿。

    ②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说完,一位瘦个子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③教室里一下静了,同学们都转过头或侧过身看着这个瘦男孩,然后又把目光对着老师。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静静地看着那个学生,笑道:“好啊,你来量吧。”

    ④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黑板前。他用手按住尺子的一端,让尺子在老师的肚皮上翻着跟头,翻了好几趟,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他量得很认真,答案也比较接近。但是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更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

    ⑤老师问:“你用手怎么量呢?”小女孩说:“我一掌是11厘米,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刚了一圈之后,她就报出了答案:“89厘米。”

    ⑥“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教室里静悄悄的。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裤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⑦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我看到她在大笑,真正地开怀大笑。老师一边笑,一边认真地解下了裤腰带。

    ⑧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这位老师并不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用“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短文的结尾中,前一个“漂亮”是指______________,后一个“漂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说说第⑤段中加点字“爬”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介绍了哪几种测量腰围的方法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短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说明老师和蔼可亲。

    B.“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是指学生用手在老师的腰上量。

    C.“好啊,你来量吧。”这句话流露出老师的豁达与乐观。

    6根据短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请你写一段赞美这位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孩子和书(13分)

    这小镇只有一家书店。这书店只有她一个卖书的。

    她卖了多少书?怎样忙过来的?没有人说得清。人们只知道,书架上的书越来越丰富,进出书店的人换了一拔又一拨,她的额头和眼角也渐渐刻上细细的皱纹。可她那一双眸子却依然如 般清明。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正因为这样,那些赶集的老婆婆们不买书也会进店来,歇乏,拉家常,向她讨水喝。  有时,她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掏出鲜枣、红果,强留在柜面上。

    一天,小书店里来了一位年轻人。

    ④“您要买书?”“不,看看,先看看……”年轻人礼貌地说,请您取一下那本书。他指向那本装帧精美、雅致的诗集——《孩子和书》。

    ⑤“您看过这本书吗?他抚摸着手中的诗集,问。

    (   )了:没有……”真的,她卖过的书很多,但读过的书太少。实在是因为太忙了。她常常只能翻一翻新进的书:看看封面、内容提要、插图、定价。这是为了向客人介绍、推荐。让顾客买了不合适的书,她觉得对不起人家,尤其是那些农家孩子。她深知,那些孩子手中的一把把硬币是从妈妈的盐钱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

    ⑦“您,认识我吗?年轻人突然问道。

    她愣住了,仔细地观察他,希望能记起来。可是,回忆里只是一片空白。他笑了。您真好,说着,他放下手中的诗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递到她面前,这是我送给您的。(   ),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为什么送我书?

    见她不接,他就把那书放在柜面上,凝视着她,您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一个偷书的孩子吗?她顿了一下,似乎为了唤起她的记忆,他偷了您的书……您没有骂他……还给了他两块点心,是白皮的,一杯水,放了糖……”

    年轻人的话使她渐渐记起了一件往事。十五六年前,她店里许多捆书被贴上了封条,放在了角落里。有一天,她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声,走过去,啊!一个孩子,蓬头垢面,一脸汗珠,正从一捆书里掏出一本匆匆往怀里塞。她咳嗽了一声。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她没有训他,送了那本书给他,好像是《牛虻》。孩子被感动了,哭着告诉说,父母都死了,他无依无靠,可是爱读书……她听了爱怜地为他擦去汗珠,又挑了几本书送给他,还给了他一点钱和食物……为了这件事,她后来也吃了点苦头……  几年过去了,她已渐渐淡忘。难道眼前的他就是当年的那个孩子?

    当她回过神来,那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柜面上只有他留下的那本书。她惊讶地发现,那是同样的一本诗集:《孩子和书》。

    扉页上,有几行秀气的字:

    阿姨:

    这本书赠给您我写的一个关于您、我、书的故事。

    我,是一个诗人了。但,没有您,就只是一个偷书的孩子。

    也许您早已忘记我了,那正是您的崇高。

    偷书、爱书、写书的人

    ××

    天哪,他是诗人!这诗人(   )就是当年的孩子!

    我要买书。稚嫩的声音从柜面下传来,惊醒了她。她探出身子,看到一只胖胖的小手攥着硬币,另一只手指着一本小人书。噢,又是二个孩子。她急忙招呼这位小客人,  心想,兴许这个孩子将来也会成为诗人的,至少能成为有文化、有学识的人。

    门外传来一阵孩子的喧闹——放学了,她又要忙起来了,可是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一项,填入选文相应的括号里。(3分)

    俨然  依然  竟然  茫然  当然  赧然

    (2)填进第自然段中横线上最合适的喻体是:( )(1分)

    a.湖水  b.泉水  c.秋月潭水

    (3)第自然段中说:几十年来,人们从她那传神的眸子里读出的满是善良、真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她的善良、真诚在全文中的表现。(3分)

    (1)热情招呼不买书的顾客。 (2)     

    (3)       (4)     

    (4)如果将第自然段画线内容改为他偷了您的书,您不仅没有骂他,还给了他点心和水,两者相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说说理由。(2分)

       

    (5)联系全文,第自然段中她心里很高兴,也很欣慰的原因是     。(2分)

    (6)于是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的眼睛慌张的原因是   倔犟的原因是  (2分)

     

  • 12、课外阅读坊

    孤岛32年

    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有两个足球场大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1986年7月的一天,王继才受老政委的委托上岛了。上岛后,他发现岛上的情况比预想的差得多:杂草丛生,海风呼啸,空荡荡的旧营房,一条黑咕隆咚的坑道,没有淡水,没有电……王继才蜷在角落里,一夜没有合眼。

    上岛48天后,妻子王仕花前去看望。船刚停,她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迎面而来的那个人是她的丈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人面对面站在那儿,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王仕花哭着说:“这岛咱不守了!”王继才没作声,望着大海:“仕花,你回去吧。我得留下,开山岛是海防前哨,你不守,我不守,谁来守?”

    回到家的王仕花思来想去,她毅然辞去了工作,也上了岛。上岛后,王仕花才真正体验到守岛的艰难。升旗、巡岛、观天象……日复一日的生活轨迹。夏天湿热,只好睡到房顶上;冬天阴冷,不得不搬进海风吹不透的山洞里。时间长了,他们都患上了关节炎和湿疹,疼痒难忍。台风来时开山岛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一次,连续刮了17天大风,柴火都用光了,他们只能把生米用水泡酥后,捞起来干嚼,一连嚼了5天的生米。

    守岛不仅艰苦,还很危险。一次,海边巡逻,一个大浪打过来,,把王继才卷到海里,又一个浪头过来,王仕花看见浑身湿透的王继才,正从岩石往上爬。从那以后,他们出去巡逻,就用一根背包绳拴在两人腰间。

    一天的坚守不难,一年的坚守弥足珍贵,他们用32年的坚守诠释了初心的伟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世隔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毅然______ 诠释______

    【3】用“______”画出文章中的过渡句。

    【4】“近在咫尺,却像远在天涯”,什么样的王继才竟会让妻子认不出。结合短文,请写一写王继才当时的模样,至少写出三个方面。(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5】短文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两次写到环境的艰苦,这样写( )

    A.重复啰嗦

    B.突出守岛的艰难

    C.是为了强调环境艰苦

    【6】32年的坚守,你认为王继才和王世花坚守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蝶恋花 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1.画横线的诗句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中的“杨”指的是_______,“柳”指的是_______。

    2.翻译“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句诗。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4、阅读理解与赏析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或。

    1诗中两个,两个各有什么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2~4接围绕着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两种人作了具体的形象对比。请概括出各小节从哪个方面进行的对比?

    1)第2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有的人中的第一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人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通过集中、凝练的语句,突出了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3)贯穿全文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点出有的人是谁,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不点明,读者也知道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不改变句意,把直接引述句改为间接转述句。 

    ①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娘用手拢了拢头发说:俺去西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不会少你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终于把你盼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 18、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话:

    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唐东杰布说些什么呢?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