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并解释所填的字。
(______)兵简政_______千(______)一发____________
诲人不(______)_______ 人声(______)沸____________
2、在下列“ ”上填上恰当的谚语、名言或诗句。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为了演好这几分钟的戏,梅兰芳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
(2) 必要的休息和锻炼,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信的孩子同时要学会谦虚,要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里的一天,远离了喧嚣的孩子们,尽情地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那欢乐的笑声引得周围的游人驻足不前,这真是“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3、在( )里填上恰当的字词。
(_____)胜(_____)迹 (_____)(_____)无主 (_____)(_____)送炭
景(_____)宜(_____) (_____)言(_____)语 迫(_____)(_____)待
4、填空。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_____罢了,只有________罢了。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__________”(诗句或格言)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
(2)《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按照______顺序记叙了他难忘的第一次盼望,作者在这一天的心情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原文或“积少成多”填空,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郑燮《竹石》)
(2) 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谦《石灰吟》)
(3) 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4)能让梨,小孔融。________ ,记心中。(《新三字经》)
(5)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_____________(于佑任《望大陆》)
(6)__________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样》)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代的_____。
【2】“独”的意思是_____,“倍”的意思是____ 。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 是农历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和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
【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
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
8、阅读。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的感情。
【2】翻译三四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王安石为用好“绿”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请你赏析“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从臭气弹到原子弹
费米小时候十分调皮,他常常拿出许多时间去玩耍和恶作剧。他和同伴爬到楼顶用盛水的桶相互战斗;和女同学开玩笑,选举其貌不扬的女同学当“五月皇后”,然后大肆鼓噪,使那位被推选的少女啼笑皆非;他偷偷把一盆水放在虚掩着的门上,让第一次走进的人浇个落汤鸡,等等。然而,这对费米来说还不算够,他又闹到课堂上来了。
有一次,教授正在课堂上讲课,费米和他的朋友拉赛蒂却交头接耳,他们玩弄着自己设计制造的臭气弹,只听得“砰”的一声,臭气顿时充满了整个教室。教室里一片惊叫,课被搅乱了,老师愤然离开教室,把费米恶作剧的事情在全校通报批评,许多老师纷纷向校方建议:“把肇事者费米永远开除学籍!”
这时,费米的实验老师卢吉·普齐安站出来大声为费米辩解。他说,费米搞臭气弹固然不对,但他是因为精力旺盛得不到知识的满足,老师的责任应该是引导他,并教他丰富的知识。普齐安老师深知费米出奇的聪明和才干,他担保说:“这个小伙子将来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这样,费米的学籍被保住了。
在日后的学习中,普齐安十分注意帮助和保护费米。他和其他的老师不同,自认是一位才疏学浅的人。他对学生的帮助不是多给学生知识和予以指导,而是反过来向学生求教,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他了解到,费米已经全部掌握了自己现有的知识。于是,他要费米教他理论物理学,他谦虚地说:“费米,我才疏学浅,你博闻强记,请你给我讲一些物理学方面的新知识吧。”见老师诚心以待,费米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给老师开了一门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课程。
普齐安对费米的爱护和激励成为费米后来考入大学深造的极大推动力量。1922年7月,费米以优异的成绩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26年,25岁的费米担任罗马大学第一任物理学教授,并在居里夫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慢中子铀的人工衰变的现象,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由于受意大利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的迫害。费米1938年举家逃往美国。他在芝加哥大学参加并主持了第一个原子反应堆的设计和试验。随后,他又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终于试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1】选择下列引号的用法,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的序号。
A表示引用的部分。 B表示重要的、着重指出的部分。
C表示特定的含义。 D表示否定或讽刺。
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中的引号用法依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请在第4自然段中用双横线画出与画“_________”的部分相照应的句子。从画出的句子中看出普齐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3】对文中画“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普齐安老师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没有学生聪明。
B.普齐安虽然才疏学浅,但他非常虚心。
C.普齐安老师并不才疏学浅,他向费米请教理论物理学的目的是要调动费米学习的积极性,让他把多余的精力用到深入的学习中去。
【4】普齐安对费米的爱护、激励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完成各题。
《鸟鸣涧》赏析
①《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品之一。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
②前两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这一心静之境结合起来。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娴静。这份娴静,源自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有此之闲,诗人才会在深夜之中,在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情况下,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在诵读的同时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这不仅是因为“夜静”,更因为观景的人“心静”,不仅是因为春山的空寂,更因为观景人心“空”。此处的“春山”还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见白天喧闹的画面:春和日丽、鸟语花香、欢声笑语。而此时,夜深人静,游人离去,白天的喧闹消失殆尽,山林也空闲了下来,这深夜的万物沉寂便更令人心中宁静闲适,也才得以感受到桂花安然离枝落地。
③后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一句古语,古来好诗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记叙出来。而我们在低吟浅酌之时,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美妙画面之中。
【1】读画“___”的诗句,用波浪线画出文中对它的解释。
【2】用自己的话说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赏析的写作思路是:开篇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述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总结出一个________字,作为对整首诗的评价。
【4】读第②段可知,作者认为“人闲”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A.盛唐时期安定和平的社会气氛
B.山中空无一物,没有任何声音
C.夜深人静,无所事事
D.经历了春山白日的热闹之后夜晚更觉内心安宁
【5】判断下列对诗词的评价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竹石》的妙处就在于托物言志,咏竹子就是表白自己的心迹。(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妙处在于通篇借景抒情,表现作者喜闻捷报,惊喜欲狂的心情。(________)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精妙之处在于构思新巧,“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把无情的山水化为有情,语句新鲜不俗。(________)
(4)《浣溪沙》的妙处在于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看穿一切,退守避世的人生态度。(________)
11、读下面的通知,完成练习。
通知 亲爱的家长: 我校将于本周五在各班教室召开家长会,请安排好您的工作和生活,准时参加。 教导处 2021年5月20日 |
【1】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这则通知是学校教导处发出的。( )
(2)通知的事情是参加家长会,通知的对象是家长和全体老师。( )
【2】你觉得读了这则通知,家长能准时到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中国石拱桥》
石拱桥,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人神话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等。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1】石拱桥总的特征是__________,文中引用《水经注》提到的“旅人桥”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的几段文字看,说明的顺序是( )
A.由本质到现象 B.由具体到概括 C.由一般到个别 D.由原因到结果
【3】第二段中写“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形式”和“结构”的先后次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
【4】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5】第三段“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
【6】第四段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2】“白”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亮;②清楚;③像雪或乳汁的颜色;④没有效果地。选文中的“白白”应选择第_________种意思,“白昼”中的“白”应选择第_________种意思。
【3】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用在这里的好处是( )
A.纯粹就是一个比喻,没有什么好处。
B.形象生动地说明时间就是如此悄然而逝的,提醒人们时间宝贵,一定要珍惜时间。
【4】联系上下文,理解画“ ”的句子。
“痕迹”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游丝样”突出作者反省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痕迹也没留下,因而深深自责。
1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宛如英雄
上中学时,教我们音乐欣赏课的老师,五十多岁,长年穿一件旧工作服,颜色像他的脸色一样灰白。他寡言少语好脾气,即使有的同学在他眼皮底下十分调皮,他也从不呵斥。我坐在前排,每次上课总是专注地看着他的眼睛。许多个午后,在沉闷的课堂上,他用一台老式录音机播放许多世界名曲给我们听,引导我们去触摸古典音乐的脉搏。其实,他并不善于表达,当音乐实在精彩而话语又无从继续时,他就猛地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很用力地写下几个大大的形容词。因为太激动的缘故,粉笔常常折断了,他在纷飞落下的粉笔灰中奋笔疾书的样子实在令我难忘。每当他那木讷苍老的脸上显出一种睿智神情的时候,我知道是音乐又一次激活了他。
一天下午,他为我们讲解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时,在最初的几个强音过后,他说:“同学们请注意!请注意!”他的双手骤然在空中抓握成拳,一绺白发披到脸前。这时,我听到一段十分短暂明晰的休止。他说,这休止是智者的沉默,是伟大的沉默。虽然它稍纵即逝,但其中饱含着屈辱、忍耐和孤独,又酝酿着愤怒和抗争。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有时具有比喧嚣更强大的爆发力。
“听!仿佛险恶叵测的命运在敲门,那种混乱与恐惧就要扼住我们的咽喉。休止的运用仿佛黎明前的黑暗。大师伸出手,抓住了黑夜的幽灵,把它从深渊中驱逐出来。这种拼搏愈演愈烈,越升越高……”他紧握的双拳渐渐伸开,变成向上托着的手掌,语调也变得舒缓起来,“太阳终于升了起来,凯旋的歌声响了起来,所有的昏暗、所有的忧郁在最后欢呼的激流之前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着贝多芬的音乐,感到那种热情、振奋、激昂潮涌而来,我渴望更多地了解大师的一生和他的作品,渴望对人生有更深的体会,这一切都是从那个休止开始的。午后的阳光映着老人的白发,他就像一位遥望天际的向导。
多年以后,我逐渐明白,沉默并不是死寂,无言并不代表无心,命运坎坷的小人物也许更能从贝多芬的音乐中汲取到精神的力量。今天,我还远不能说已经听懂贝多芬的音乐,但我读懂了我那平凡老师的内心,他在贝多芬的《命运》中获取了悲壮美与幸福感,仿佛是一位凯旋的勇士。这正如贝多芬本人所说:“谁能参悟我的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法自拔的苦难。”
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贝多芬的音乐中,也能宛如英雄!
(1)文中的音乐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请你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对他的客人说:“听我心里的音乐!”本文的音乐老师从《命运》第一乐章的“休止”中听出了贝多芬心里怎样的音乐?(用本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 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感叹句)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疑问句)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反问句)
16、句型转换。
(1)广场上那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水向前流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笑着对我说:“30年后,我请你到海底世界喝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照样子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__,如_____,被____________
(2)请根据“我走出校门”这一情境,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心情“好”:__________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9、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在醋里封起来。(改写为“被”字句)
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修改病句)
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用关联词语连接)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贝常年生活在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沙滩上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作文纸自备)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的衣食住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你发挥聪明才智,大胆想象,以“未来的 ”为题,写一篇科幻故事,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