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完成填空。

    《鲧禹治水》这篇课文的题材是_________,选自______时期的古籍_______。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为了治水,大禹曾经_________________

  • 2、品味京味儿语言,写出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1)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

    擦黑: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零七八碎: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诗句写成语

    青山正补墙头草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____

    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 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

  • 4、我会补充对韵歌。

    ________对暮,

    ________对霜。

    和风对________

    朝霞对________

    桃对________

    柳对________

    莺歌对________

    ________对花香。

  • 5、春天看到垂柳吐绿,随风飘舞,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________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课外阅读。

      清平乐  会昌

      毛泽东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欲:________________   道:________________

      未:________________   独: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葱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再写出一首你知道的毛泽东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课内阅读。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

    2诗中的“绿”字寄托了诗人哪些情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诗中的“一水间”三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哪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诗寓情于景,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的愉悦心情,也让我们知道了他的思乡情。你还知道哪首诗与《泊船瓜洲》的手法一样,写在下面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卖泥塘喽,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1读短文,从哪句话中能看出泥塘是个好地方?把句子找出来。

    ________

    2“听小鸟在树上唱歌。”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试着写出一句这样的话来。________

    3“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A.想卖 B.不想卖

    4青蛙这个泥塘是怎么得到的呢?想一想,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训练。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失去了右手。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还是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节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我身上蒸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汗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居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的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刚出事的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现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来发泄。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了,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么豁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愈健;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了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他在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地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之钙。

    1给下列的词语写上近义词。 

    笨拙______      不幸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朋友说,谢谢,我知道你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中的良苦用心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你看到这篇短文的题目的时候,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请你读完文章后自己回答。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2】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喻为( )

    【4】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chǔ  chù)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了珍稀动物经常出méi )的地区。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颗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cuàn  chuàn)出来,还没等你完全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 )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在照境子。

    1用“√”找出文中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文中写了哪四种珍稀动物?

    _________________

    3给划线字选择恰当的义项。

    ________①看  ②看待  ③观察,视察

    镜子________①照相,摄影   ②按着,依着   ③对着能反光的东西看自己或他人的影像。

    4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如果……就

    ________你去九寨沟,________会看到神奇的景观。

  • 13、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美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一句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父亲的语言不多,只有两处,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  )

    A.平静中含有坚强的语气

    B.激动而又忧伤的语气

    C.愤怒而又无奈的语气

    D.傲慢而又沉重的语气

    4法庭上父亲见到妻子和孩子时神情为什么不激动、不忧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传字条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路,会哭、会笑、会愤怒、会烦恼……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一件事,那一件事就是传纸条。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响了,这节是美术课。按照美术老师的惯例,这节课应该是要讲第2课内容,讲完了再画。美术老师坐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听他讲课。我的同桌和我后面的同学玩起了“飞鸽传书”,那张小纸条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飞过去,一直在我的视线里飞来飞去。敢在课堂上传字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那张纸条里写的啥啊?他们俩在聊啥啊?无数个问题泡泡在我的心中升起,不行,我得看看,如果他们在纸条里说我坏话怎么办?于是,我扬起手,一把抓住了飞来飞去的纸条,然后急忙打开看。

    “给我!快还给我!”同桌在一旁“呼唤”着他的小纸条,看他的表情可真可怜,可我偏要打开看看里面写的什么——

    甲:××,你还记得昨天我们看到的那只小狗吗?

    乙:记得啊,怎么啦?

    甲:我觉得它真的好可怜,要不然今天我们凑钱把它买下来吧。

    乙:可是那个人说要35块,我们哪儿来这么多钱啊?

    甲:我可以挣,我帮我妈做家务,帮我爸买烟。

    乙:我也会帮你,但是……

    甲:怎么了?

    乙:那要好几天时间的,那只小狗已经受伤了。

    甲:是啊,要不我们每天早晨去少儿日报打工、卖报,行不?

    乙:行!那我们就从明天早晨开始。

    ……

    看完这张纸条上的所有内容,我已经被感动了,两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为了一只受了伤的小狗,决定去卖报,每天早晨早早起床,冒着寒风,站在广场上卖报……我虽然没有流泪,但是,我的心里已经在流着感动的泪。

    【1】按文章内容填空。

    我的同桌和我后面的同学玩起了“飞鸽传书”,那张小纸条一会儿飞过来,一会儿飞过去,一直在我的视线里飞来飞去。敢在课堂上传字条,实在是太“勇于发言”了。

    “飞鸽传书”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勇于发言”中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型转换

    1.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次活动会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星期天,我们不得不去看排球赛。

    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他这一声吼叫,把大家的胆都吓破了。(注意划线处的写法,仿照句子,写一写你获奖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台。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危难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用行动书写使命和担当。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如此快的速度布阵,全民防疫。从中南海不眠的灯光,到普通人家生活的日常,我们看到整个中国在行动。同学们,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记住了什么?你为什么感动?又为什么彻夜难眠?请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把那人、那事、那情景……写出来吧。卷面整洁,字迹清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