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在公共场所不注意卫生,乱扔垃圾,我写一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益广告,奉劝他们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2、指出下列句子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山间的小花欢快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_________)
(2)夜晚的雷声轰鸣,像是巨人在打鼓。(_____)
(3)远处的山峰,像出征的战士,像团结的家人,像无边的长城。(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1.“慕”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__画,这个字的第九笔是_____。“慕”的意思有:①羡慕,仰慕;②依恋,思念。“慕”在“慕名”中应选意思(________),在“爱慕”中应选意思(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3.六年的小学生活一晃而过,真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两个表示时间易逝的成语)我即将升入中学了,我想用“_____________”(填上恰当的名言警句或谚语等)来告诫自己,使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您的脸上洋溢出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跨进校门,穿过走廊,来到教室。(仿写句子,用上三个连续性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一对意思相反的字词。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魏格纳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_________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_________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
2.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_________我,有时也_______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
3.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_______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________的世界里呢?
5、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若无(____)(____) 落荒(____)(____)
荒无(____)(____) 垂头(____)(____)
无拘(____)(____) 惊弓(____)(____)
1.表示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这个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
2.ABAC式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1)为了掩饰内心的不安,他故意装出一副_______的样子。
(2)小白兔听到“咚”的一声_______,好似_______。其实不过是木瓜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
6、课内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细品诗歌,判断对错。
(1)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故称“张十八”。( )
(2)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3)“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皇都”指的是长安。( )
(4)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幕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请将古诗补充完整。
【2】诗的前两句用“____”“____”两字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_____”“_____”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这句诗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3】第一句诗意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处不”用双重否定写出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
B.诗中用“传”与“散”生动地刻画了一幅夜晚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国沿袭已久的习俗,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点蜡烛,诗人对这种腐败的政治现象做出委婉的讽刺。
C.后两句诗歌说明寒食节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点灯,皇宫也不例外。
D.“寒食东风御柳斜”描写的是皇宫园林中的风光。
【5】《寒食》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寒食》是一首_______诗。诗人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_______,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 发生:_______
潜:_______ 润物:_______
径:_______ 花重: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入——(_____) 明——(_____) 黑——(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_______的诗,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9、信息类阅读。
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我们在挑西瓜的时候,要么听声辨音,要么给西瓜相面,要么干脆就凭运气,随手一拿。可蚊子在面对屋子里好几个人的时候,会选择谁作为大快朵颐的对象呢?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只不过,它们关注的,是人的一些生理指标。
蚊子靠什么来选餐
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昆虫学家乔普·范·龙发现,蚊子会根据二氧化碳的“痕迹”寻找“美食”。当人们呼气时,从肺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并非立即与空气混合,而是暂时形成类似面包屑那样的团块状气流。蚊子跟踪的正是这种气流。通过特殊习性和感觉器官,蚊子跟踪人体留下的细微化学痕迹寻找叮咬对象。蚊子能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痕迹辨别方向,为了更好地感知到二氧化碳浓度高的地方,它们会花更大的力气逆风飞行。
蚊子猎食的时候会用上所有的感官,但“嗅觉”更重要,研究发现,新陈代谢更快、体温更高、汗水更多的人更可能被蚊子叮咬。
我们身体产生的乳酸、呼出的二氧化碳会吸引蚊子。乔普·范·龙表示,利用二氧化碳痕迹,蚊子会锁定距离50米以内的“目标”。当蚊子靠近(距离小于一米)一群潜在的“受害者”时,它们的感觉器官开始读取各种参数,例如皮肤的温度,上面是否有蒸汽和颜色等。总体来说,色香味俱全的人会成为蚊子优先选择的进食目标。
蚊子选择这个人而非另一个人作为叮咬对象,其依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皮肤上微生物菌落产生的化学成分。皮肤上的微生物会产生一种由300多种不同成分组成的“化学花束”。科学家指出,它的成分取决于环境和人的遗传结构。此前有研究显示,和其他男性相比,皮肤细菌成分更多样的男性被蚊子叮咬的可能性更低。
蚊子偏爱“醉人”
皮肤上散发的化学信息和遗传有关,这让一些人天生就容易被蚊子叮咬。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研究表明,饮酒之后人体呼出的乙醇会增加对蚊子的吸引力。酒中的乙醇及汗液中所含的微量乙醇,可能向蚊子们发出信号:美食在此。
有趣的是,蚊子会享受带有酒精的血液,但不会因此而喝醉,它们不会飞着飞着一头从空中栽下来。喝掉10杯酒的人,其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可能达到0.2%。然而,如果蚊子喝了这个人的血液,相当于这10杯酒的酒精强度被稀释到了二十五分之一。因此酒精很可能在刺激蚊子的神经系统之前就被中和掉了。
让蚊子看不到人
生物学家们弄清了蚊子在寻找受害者的过程中怎样识别人类的化学气味,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可以研究让人在距蚊子50米探测范围内“隐身”。
“可以将干扰蚊子的气味添加到现有的驱虫剂里,如避蚊胺。可以说,我们的发现将让蚊子看不到人。”美国佛罗里达州国际大学迈阿密分校的学者马修·德赫那罗说。
让人成为“看不见的美食”虽然有效,但百密一疏,还是会有化学信号漏出来,吸引蚊子。因此防蚊时不但皮肤上要喷洒驱蚊剂,也要在衣服上喷洒驱蚊剂。
使用驱蚊剂时,千万不要吝啬。不少人使用驱蚊剂时只在耳朵后或者手腕上喷洒一点,这样的效果较差,因为这不会建成一个场。关键是,只要你漏喷了一个地方,就会被蚊子找到。
如果做好了各种防护,仍成为蚊子的大餐,那就只能去研究被叮咬后的补救措施了。
【1】蚊子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其口味主要依据是( )
A.汗水
B.体温
C.衣服颜色
D.人身上的化学信息
【2】“不过,一些后天行为也会让人在蚊子眼中变得更‘美味’,比如喝酒。就像有些人喜欢吃‘醉鱼’“醉虾’一样,蚊子偏爱‘醉人’。”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作比较
B.举例子
C.打比方
D.列数字
【3】本文的开头提到“挑瓜术”,其目的是什么?下面说法不恰当的是( )
A.引出说明对象——蚊子。
B.调动读者阅读文本的兴趣。
C.告诉人们购买西瓜识辨方法。
D.强调蚊子也有类似的“挑瓜术”。
【4】文中多次出现如“美食”“受害者”“隐身”这类词语,这样表达的好处是( )
A.生动形象
B.简洁明了
C.严谨明确
D.科学翔实
【5】这篇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谁会成为蚊子的大餐”。
【6】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相当于”这个词语能否去掉?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本后,你对防护蚊子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至少写两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暖色的梦
路边的小花在瑟瑟的寒风中 谦卑地开放了
仿佛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
纤弱的身影 投在深黑的土地上 沉默的微笑 温柔了整个世界 那几片单纯的花瓣
竟一下子使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
开了又枯萎了 路边的小花
仿佛大地做了又一个小小的梦
【1】诗歌主要运用了(_______)修辞方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边的小花开了,大地做了一个“小小的梦”,她梦见了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如些谦卑的小花,“行者的眼眶涌满了泪水”,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
【4】你的梦中,自己常常变成什么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对于我们爱流汗的人来说,爬山是一件格外辛苦的事。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父亲一面说着,一面脱掉湿透了的外衣。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1】“征服山”是指________。“征服自己”是指________。父亲说这番话是为了教育“我”________。
【2】“似懂非懂”的意思是:________。
12、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分层的依据是( )
A.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先交代时间,再具体写活动。
C.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的人回家过年。
【2】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细腻地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的生动场面,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13、读短文,回答问题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 )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 )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在括号内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2】简洁写出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两个原因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有很多。请举出两例。
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一篇学生习作的片段,读后按要求完成各题。
……爸爸从新疆石河子寄给我一封信,我情不由衷地喊道:“盼望已久的信,终于寄来了。”
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信看起来。信中写道:“……快小考了,功课一定很累,希望你在百忙中,一定要保证身体的健康,但也不能松劲,我等待着你小考如愿的好消息。”这封信,我一口气读了好几遍。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复习,以优秀的小考成绩向爸爸汇报,决不辜负爸爸的殷切期望。爸爸那关切而期待的面容浮现在我眼前,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1】找出文中关于语法、修辞以及标点符号方面的毛病,并在它的下面加上横线,标出①一⑥序号。
【2】把序号和改正结果填入表中
序号 改正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5、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6分)
⑴缩句: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
⑵改成夸张句:这里真安静啊!
⑶改为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17、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修改病句。
我用了整整一年左右的时间读完了沈石溪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
(2)修改下联,使之与上联组成对偶句。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容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例:乌云遮住了太阳。乌云把太阳遮住了。太阳被乌云遮住了。
【1】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把”字句) 。
(改成“被”字句) 。
【2】这支笔难道不是小红的吗?(改成陈述句)
【3】天上的星星在闪烁。(改为拟人句)
【4】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
【5】我们讨论并听取了别人的意见。(修改病句)
【6】这件事是真的。(改为反问句)
【7】天上的星星闪亮亮的。(改为比喻句)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把”字句、“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开心作文
在下面的要求中任选其一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选项一: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许多善良的人,把他们的故事写下来。
选项二:以“ 的童年”为题,写出你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