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我会填。
(_____)门(_____)户 (_____)(_____)生机 柳(_____)花(_____)
不知(_____)(_____) 顾(_____)失(______) (_____)风(______)雨
惊心(_____)(______) 目不(_____)(_____) (______)敲(_____)打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清晨的日光。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 ( )
2.使大吃一惊 。 ( )
3.不蜷缩、不皱或(身心)安逸、舒适。 ( )
4.诚心诚意地顺从或佩服。 ( )
5.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 )
6.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 )
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的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________)
(2)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________)
(3)渔夫皱着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________)
(4)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________)
4、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结合这两部名著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A.他,禁军教头,误入节堂,平添复仇怨。
B.他,斗战胜佛,斩妖除魔,美名永流传。
(1)A是_______________(人物),写出他的一个故事情节:__________________。
(2)B是_______________(人物),最能体现他反抗精神的一个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
5、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目不转( ) 精兵( )政 五( )四海 千( )一发
6、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纤(xiān qiàn)
盈盈(yín yíng)
脉脉(mò mài)
【2】这首诗选自《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
幽人①应未眠。
(注释)①幽人:隐士。
【1】“怀君属秋夜”中“属”的意思是( )
A.适逢 B.属于 C.家属
【2】“空山松子落”运用了_______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______的情怀。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古诗《游园不值》,完成练习。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补充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
cāng tái(____)lián xī(____) chái fēi(____)
【3】解释词语。
(1)应怜:____________________
(2)屐齿: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扣:____________________
(4)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赏析
(1)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______),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2)诗歌题目中的“值”是______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游园不值》是_____ (朝代)诗人_____ 所写,诗人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诗中写得非常形象又充满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与《游园不值》中的蕴含哲理的诗句一样,还有苏轼《题西林壁》中的______,______ 。和杨万里《小池》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出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泊船瓜洲》②《滁州西涧》
③《游园不值》④《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叶绍翁(_______) (2)王勃(___________)
(3)韦应物(_______) (4)王安石(_________)
【6】在下列古诗句中填上合适的花名,你一定行!
人闲(_______)落,夜静春山空。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_______)蘸水开。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_______)。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_______)村。
9、阅读下文,完成第练习题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吃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装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 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⑧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根据拼音写汉字,qū______使
【2】在第③段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是( )
A. 有条有理 B. 有条不紊 C. 有张有弛 D. 有始有终
【3】在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中,“吃力”与“熟练”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⑥段说“我”看到了“生的勇气和坚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卖豆浆的孩子“勇气和坚强”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
(1)雨中即便淋湿了还依然卖豆浆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结尾的“财富”指的是: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课文片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A.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灯笼一样。 ( )
B.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 )
(3)填空。
老战士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安详,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身上,表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颗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1】樟树不招虫的原因是( )。
A.樟树的木质太硬,虫子吃不动
B.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喜欢
C.樟树有一种香气,虫子很怕
【2】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个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这种写法属于( )。
A.借物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喻人
12、课文片段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 忧虑 嗯 是个问题 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给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严肃——( ) 忧虑——( )
【3】文段中描写渔夫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文中的“熬”字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谁是最优秀的人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一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于是 他把那位助手叫到病床前 深情地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 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助手连忙答道: “我明白,您的光辉思想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 )要富有智慧,( )要具有非凡的勇气和信心。你帮我寻找和发掘这样的人吧!”
“好的,好的。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寻找,决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助手温顺地说。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又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到处寻找。可是,导师苏格拉底都婉言谢绝了他找来
的人。病入膏盲(huāng)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助手的肩膀,说:“真辛苦你了! 但是,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哪怕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找到那位最优秀的人,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又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自己就要告别人世,然而寻找传承者的事还没有眉目,只好再把助 手叫到自己的床边。助手泪流满面,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说到这里,苏格拉底就闭上眼睛。停顿许久,他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 )你不敢相信自己,( )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你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优秀的人才。关键在于能否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尊重和推荐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苏格拉底就永远地离开了他深切关注的世界……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画“ ”一句,我是这样理解的:苏格拉底为__________而失望,而徒弟是
为 __________而对不起他自己。
【4】苏格拉底在死前才明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之前他对助手有所暗示吗,请你在文中用“——”画出。
【5】助手说自己“明白”了导师苏格拉底的意思。你认为他真的明白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
【6】“我的蜡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在这句话中,第1个“蜡”是指: ________________,第2个“蜡”是指: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你找来的人,怎么能成为我的传承者呢?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助手努力寻找“最优秀”的,结果最优秀的却就是他自己,由这个故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写下来,与同学交流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中秋节为何吃月饼
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月饼,那么,中秋节为何要吃月饼呢?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到了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
赵之珩表示,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元宵一样,都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
(1)不假思索,随口说出。__________
(2)心思灵敏,手灵巧,形容人聪明能干。_________
(3)一般是指对某人或者是某事物的喜爱或重视。__________
【2】连一连。
太师饼 汉代
胡饼 宋
月饼 殷、周
宫饼、小饼 唐
【3】根据选文填空。
月饼的 “始祖”称为________,真正称为月饼是在________,逐渐流传是在________,制作工艺得到较大提高是在____________。
【4】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寒风吹在脸上,很痛。(改成夸张句)
。
(2)妈妈高兴地说:“小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改成转述句)
(3)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改为直接叙述)
。
(4)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都……”。
。
18、根据要求填空并仿写。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1)“这”指的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不是……而是……”的句式写一个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20、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孩子们,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初我们度过了史上“最特殊的寒假”:这个假期大家闭门不出;这个假期开启了“线上课堂”……这段特殊的回忆带给你什么感受呢?无聊、感动、担忧、难过、开心……具体是什么事情带给你这样的感受?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用具体的一两件事情来表达。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