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昆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入反义词

    盼望——_____ 明媚——_____ 焦急——_____ 吓唬——_____

    漂亮——_____ 一声不吭——_____

  • 2、指出下面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仿照第3句写一段话描述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1、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________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按拼音写汉字

    qiǎn shuǐ  shū fu   xǐ yù      chǎng

    _____   ____ _____   _____

  • 4、下面的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是(    

    A.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B. 校园里的那棵梧桐树像一把巨大的雨伞。

    C. 索溪像一个从深山里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细细的______    红红的______    嫩嫩的______

    奇妙的______    温暖的______    鲜艳的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代诗人

    2“独”的意思是_________,“倍”的意思是_________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是农历____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 7、读下列杜甫的两首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草木深:指人烟稀少。②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③抵:值,相当。④浑:简直。⑤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1】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_______”,他与李白合称“______”。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山河在(陷落)

    B.花锦官城(沉重)

    C.看红湿处(明白,了解)

    D.白头更短(用手指轻轻地抓)

    【3】任选一首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______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现在多用这两句诗来赞美_______的人,像这样的诗句我还知道: _____________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写这两首诗时的心情完全不同,《春夜喜雨》为“喜”,《春望》为“悲”。

    B.《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景色。

    C.《春望》这首诗将家与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内涵上较《春夜喜雨》更广阔。

    D.《春夜喜雨》中,诗人借助对春雨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春天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春望》中,诗人则通过对国都萧瑟春景的描写 ,抒发自己对家乡春天美景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 8、阅读乐园

    赠刘景文①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②,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③时。

    (注释)①刘景文:北宋时人。苏轼看重刘景文,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交谊颇深。②擎(qíng)雨盖:指荷叶。③橙黄橘绿:橙子黄了,橘子绿了。

    1解释加点的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尽:____   犹有: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诗看,写荷、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菊“犹有傲霜枝”的景象,诗人要表达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舍己救人的大学生

    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一大早就从西安郊区乘车进城。

    在康复路南口,他请在马路西侧的裁缝白师傅修补一件衬衫。此时,突然从马路东侧传来了急促的呼救声:“淘粪的老汉掉进粪坑了,快救人哪!”听到呼救声,张华把背包蓦地往地面上一扔,摘下军帽,脱下军衣,飞一般越过马路,赶到粪池的边上。公共厕所的地下蓄粪池有3米多深,池口只有两尺见方。张华一把拽住正要下粪池救人的一个老人,高声说道:“您年纪大,不要下,让我来!”说罢,他沿着竹梯下去了……

    在粪池中,张华左手紧紧握住梯档,倾过身去,用右手把溺在粪池中的淘粪老汉拽过来,抱在腰间,大声喊道:“快放绳子!”

    张华的话音刚落,强烈的沼气把他也熏倒了,只听“扑通”一声,他同淘粪老汉一起跌进粪池中。当他被搭救上来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知觉。

    人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但因窒息时间太长,中毒严重,张华年仅24岁的心脏再也没有恢复跳动。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粪池(chù xù) (jué jiǎo)

    (2)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张华动作的词语。(至少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快递

    梅子涵

    ①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的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②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正在和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③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④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1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

    (1)第①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前文,根据画线句子写写送快递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新视野。

    石头为什么会“烂”

    几十年前,在列宁格勒博物馆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1843年帝俄时代从埃及搬来的两座人面狮身石像,身体变得愈来愈“瘦弱”了,它们原来在埃及住了好几千年,身体却一直是很结实的。

    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科学家诊断,原来是列宁格勒的气候不适宜远方的客人居住。

    石像受不了列宁格勒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空气含有很多水分,水联合了氧气和二氧化碳,一齐向石像进攻,把石头中的一些物质溶解了,使另一些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这样,石像内部的结构,就变得愈来愈疏松了。

    石像还害怕列宁格勒的寒冷。它的身上有无数缝隙。冬天,漏进缝隙里的水就冻成了无数的小冰碴。①水冻成冰,体积要增大1/11。②小冰碴只好用力往外伸张自己的身体,这个力量可不能小看,能使指头尖大的面积上受到2500千克的压力!这样就把缝隙愈挤愈大,使石像变得更加疏松了。

    “病根”找出来了,科学家就“对症下药”,给两位客人全身涂满油脂,把缝隙全都堵死,不给空气和水分进攻的机会。从此,两位客人的身体才没有继续坏下去。

    这么说,在气候干燥温暖的埃及,石像是不是永远不变呢?不,在大自然里,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埃及的石像一样在变,只不过变得慢一些罢了。经过了几千年,那里的石像,面貌也已经模糊了。那里的金字塔高度也减低了。

    埃及虽然气候干燥温暖,却有冷热的变化,而只要有冷热的变化,石头就会受到破坏。

    白天,石头表面热,要膨胀,里面冷,要收缩;黑夜,又反过来,石头表面冷,要收缩,里面热,要膨胀,就这样,一部分要胀,一部分要缩,拉来扯去,日子一长,多大的石头也会给拉扯碎的。

    石头还受到生物的进攻。

    许多小动物也是石头的破坏者,它们有的在石头上打洞,有的叮在石头上生活。

    生物死后,尸体也能分解出有机酸,迫使石头分解。

    这许多破坏者常常是联合起来向石头进攻的,科学家把它们的联合进攻叫做“风化作用”。在“风化作用”的攻击下,没有不“烂”的石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瘦弱”:___________________

    “病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体会画曲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你学过的科学知识,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画曲线自然段:_______________

    5概括地说,石头慢慢“烂”掉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最后一自然段中“这许多破坏者”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文《嫦娥奔月》片段,完成练习。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 不及待地(闯 走)        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 吃)了下去。

    1找出文中表现嫦娥机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字,(闯 走)________ (吞 吃)________

  • 13、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千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赏析选段中的加点字“又”。

    答: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中的画线句。

    答:_________

  • 14、再读《我和春联》片段,完成下面各题。

    老师先称赞了我的好学好问,接着给我解释了对联的意思,而且还讲了对联的特点。他说的大意是:对联结构精妙,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寓意很深,给人启发教育;对联又很有文采,可以当作诗来欣赏。

    1“好”字有两个读音:①hǎo,②hào。文中“好学好问”的意思是________两个“好”字都应该读________。而词语“________”、“________”中的“好”字读另一个读音。

    2按照上面这段文字的讲解,请将下面左右两边的句子连线,组成对联。

    又是一年春草绿          红桃开口贺新春

    勤劳门第春光好          依然十里杏花红

    春回大地千山秀          和睦人家幸福多

    绿柳舒眉辞旧岁          日照神州百业兴

    3第2题中的四副对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第2题中的四幅对联分别抄写到下面文中恰当的位置。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________,________”。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________,________”。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________,________”。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________,________”。诵读着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 19、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生活与习作。

    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生命的现象或热爱生命的故事或是从这些故事中得到的启发和感受写出来。 

    要求:内容要具体,要写出真实的感受。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