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反义词。
歉疚——________ | 重复——________ |
果断——________ | 陈旧——________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__________)
(2)不能不如此,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实在不行。(__________)
(3)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__________)
(4)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__________)
(5)事情寻根究底,要搞个明白。(__________)
(6)经过多次、反复地思考,也不能理解。(__________)
3、积累与运用。
(1)在《三国演义》中,______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成了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人物。
(2)金陵十二钗之一的______,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为“混账话”。
(3)猪八戒原为天宫中的______,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
(4)“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是指______,“豹子头”是指林冲。
(5)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人与人之间总躲不过一个“情”字。王维诗曰:“_________,_________”,清酒一杯别元二,是朋友情深;孟郊诗云:“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母爱的伟大,是母子情浓。
4、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观察:表的秒针会_____,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_____,这声音比蝉鸣要______,比虫的歌曲要_____。
猜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的孩子。
5、古诗天地。
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______绝句。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____________”,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让人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____________”,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解释下面诗句中加点的词。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
【2】前两句诗描写出了景物_______的特点。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诗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
B.第二句诗中的“湿”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C.末句中的“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家乡和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
7、课内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蹊”有两个音,“xī”音的意思是“小路”,“qī”音的意思是“奇怪、可疑”。在本诗中应选读音_________,另一个读音可组词:_________。
【2】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满”字我体会到_________,“千朵万朵压枝低”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二字也与“满”字表示的意思相近。
【4】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长歌行》,回答问题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理解词语。
①曦: 。
②少壮: 。
③朝露: 。
④阳春: 。 布: 。 德泽: 。
⑤焜黄: 。
⑥徒:白白地 。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这首诗借物言理,由眼前( )想到( ),鼓励青年人( )。
9、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万象更新:______________。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插说
【3】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语段阅读。
于是,年轻的僧人唐东杰布许下宏愿,发誓架桥,为民造福。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
就这样,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的开山鼻祖。
【1】“宏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人们哄堂大笑是因为人们觉得他不仅无钱,而且_______________。
【2】“58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开山鼻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每天清晨,我们迎着朝阳跨进学校的大门,沉寂了一夜的校园,顿时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跑进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 A , 读得 B , 议得 C , 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知识的甘泉。
【1】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文中A,B,C处。
①动情 ②热烈 ③专心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本段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围绕总起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学习生活的场景,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的过程中,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汚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的退化中,已经进步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掲幵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而制定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此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2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对其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 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成为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一个而积20多公顷的林区,这里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巔.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 都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変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地生存着。长白山的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结构最佳参照模式。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中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査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第一自然段中的“秘密”貝体指的是( )
A.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获得发展。
B.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种种报夏和惩罚。
D.人类能登月球造核武,为什么没能揭开人与自然的奥秘。
【2】对第三段“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 一句的理解,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人类以何种方式开发利用自然会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B.什么样的环境是适合众多的物种生存的最佳环境。
C.人类怎样开发利用自然才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D.哪些地区的生态系统状况能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借鉴。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与生物圈计划是基于人们对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生存环境恶化和资源益日匮乏的认知。
B.人与生物圈计划标志着已经登上月球的人类完全可以故胜自然灾害、有效保护环境。
C.人与生物圈计划必将提高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环保共识成为国际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D.人与生物圈计划将掲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13、阅读下面的文章选段,完成练习。
时间是宝贵的。虽然它限制了人们的生命,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可充分地利用它。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而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我觉得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成功的人成功的秘诀。他们珍惜每分每秒,成就辉煌。而失败的人正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消磨时间,在他们眼里时间是漫长和无谓的,而当他们回过头之后,才发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才发现时间的可贵,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惋惜时间易逝,于是长叹曰:“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zǎn)少年。”的确,时间的流逝真令人难以估计,无法形容。树枯了,有再青的机会;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去了,有再回来的时刻;然而,人的生命要是结束了,就再也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了。正如“花有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就这样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这一切都在告诫我们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它。朱自清说: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段话写出了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时间。
(选自《珍惜时间》)
【1】时间给勤劳的人和懒散的人留下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第一段可知时间有以下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填序号:①排比 ②比喻 ③拟人 ④对比)的修辞手法,请说一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可充分地利用时间,只有充分利用时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B.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他们的收获也是相同的。
C.作者告诉读者: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它。
D.选文多处运用了引用这一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文采大增。
14、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英)丹尼尔•笛福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合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不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合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选自《鲁滨逊漂流记》译林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__________) 柔软——(__________) 聪明——(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奇形怪状: _______
【3】鲁滨逊是如何发现制陶器的方法的?( )
A.在野外发现的。 B.在火堆里发现的。 C.在书里看到的。
【4】鲁滨逊制造陶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不懈的努力,鲁滨逊终于成功了,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了自己的祖国。(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回答。
A.我们将要进入中学读书,感到新鲜和兴奋。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爸爸说:“我希望你能成为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谷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了骨头,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是启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
18、 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要求改写句子。
(1) 王华说:“明天妈妈带我去图书馆借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在水边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近年来,武威市把文化旅游业作为区域首位产业来培育打造,率先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动重点景区市场化运营,旅游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武威市共接待游客38.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2亿元。
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美丽的家乡,可以选取家乡的名胜古迹、美味特产、自然风光等进行介绍。要求:题目自拟,语句要通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楚,注意运用学过的表达方法;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和人名;全文不少于45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