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月光________ 依依________
2、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反义词: 专心致志——(__________) 近——(________) 热——(____)
近义词: 沧沧凉凉——(__________) 惟——(__________)
3、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他独自一人生活在孤岛上,没有shū jí( ),没有人liáo tiān( ),没有yàn huì( ),还担心着野人qīn xí( ),过着jì mò( )、qī liánɡ( )的生活。
4、根据语境写词语。
(1)石头经过qiān chuí wàn záo( )被运出了深山,为了成为有用之材,不怕被烈火fén shāo( )。
(2)mó shù shī( )从空空的chōu ti( )里变出了一双xuē zi( )。
(3)暑假到了,我pò bù jí dài( )地想要去tài shān( )看日出。
5、填色彩,补充诗句。
(1)儿童急走追( )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 )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 )丝绦。
(3)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4)( )箬笠,( )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6、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报得三春晖。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是 代著名诗人 的一首歌颂 的著名诗篇。“游子”是指 。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 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 ,用 比喻子女的心,用 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3】“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这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马诗》是唐朝诗人______写的,他与_________称为唐代三李,有_________之称。
【2】《马诗》前两句属于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一种_______的气氛。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一句描写的的景物有哪三个?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_______ “清秋”指的是:_______
【5】《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
【6】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_______表现了_______
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2】“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____________的特点。
【3】请结合古诗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信息,完成练习。
①“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②南仁东是被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镜(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自1994年起,他一直负责工程的选止、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编订了科学目标,指导了各项关健技术的研究及试验。“中国天眼”工程核心团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南仁东的学生,因此,他被称为“中国天眼”之父。2016年7月,“中国天眼”主体工程完工。
③1990年,他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一天的薪水相当于国内一年。为了我国天文事业,他毅然辞职,回到祖国。
【1】给材料①加一个标题____________。
【2】南仁东的伟大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文《匆匆》中,作者追问“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阅读以上信息后,你认为人生应该怎样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艰难的东北抗战历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首激荡在祖国各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寇铁蹄践踏东
北大好河山之初,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
那 的歌词,那 的旋律,正是当年东北义勇军转战东北大地、血染白山黑水、誓死捍卫国土家园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他们的英勇壮举,催动了民族的警醒和奋进。
歌中的义勇军是由救国军、自卫军、反日总队等各种抗日武装组成。由于这些抗日活动是由群众自发组织而成的,是一种义勇行动,这些武装也就因此而被称为抗日义勇军了。
作为东北抗战的主力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一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
它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奋起自卫,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 、不屈不挠的 ,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选择合适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并解释其中任意一个词语。
浴血奋战 艰苦卓绝 雄壮威武 激越奋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画线的歌词后,你的心情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抗日义勇军”这个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评价心目中的东北抗日联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别了,语文课
何紫 (香港)
钟声响了,第一堂是国语。以前我上这一识时总是懒洋洋提不起劲,奇怪,今天我翻开国语书,另有一番滋味,我的脑子也忽然不会胡思乱想,全神贯注着张先生授课,我为什么忽然会喜欢了国语科,觉得张先生每一句话都那么动听?这一堂好象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是下课钟声。
这天放学回家,我一口气读完张先生送给我的图书《怎样学好语文》,这本书浅显地介绍中国语文的发展,然后分述丰富的中国语文,简练的中国语文和优美的中国语文,最后还讲述学好中国语文的方法。我一下子对中国语文知道很多很多,我有点怪张先生,为什么不早点送这本书给我,让我早点知道中国语文的丰富和优美。
我放下了书,走到爸爸跟前,问爸爸:“爸爸,我们将来移民到中美洲,我还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吗?”
爸爸说: “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我知道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到了那边,你便要学习西班牙文。我担心你会渐渐忘记了中国语文。”
我听了吓了一惊。我拿起一张报纸,单是大字标题就有不少字不认识,不要说报纸的内文了。我现在念五年级,可是因为我过去不喜欢国语课,实在学得不好,实际上大约只有三、四年级的中文程度。 我张惶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我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熟新学的生字。我想起自己顶多还有一个月学习语文的时间,心里就难过,真希望把整本国语书一下子全学会。
我一连两次默书都得到八十分,张先生每次都鼓励我;最近一次默书,我居然一个字也没有错,得到一百分!那天国语课,张失生拿出我的默书簿,翻开第一页给大家看,然后又翻到最后一页,高高举起让同学们看。张先生说:“陈小允的惊人进步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们看,他学期开始默书总不合格,现在却得了一百分!”
有谁知道我心里绞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坐在我侧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 “张先生,陈小允哭啦!”
同学们都奇怪地注视着我。张先生走到我身旁,亲切地抚着我的头,说:“小允,是为你的进步而哭吗?”
我抹拭着泪水,站起来,呜咽地说:“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危地马拉,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了。”
泪水模糊了眼睛,我看不见同学和张先生的反应,只知道全班忽然异样的沉寂,张先生轻抚着我的头,叫我坐下。
离开这里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纷纷在我们纪念册上留言,声声叮嘱不要忘记中国,不要忘记中国语文。
这天,是我最后一次上国语课了,张先生带来一扎用鸡皮纸封好的包裹,她对全体同学说:“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和大家相叙了。我们祝福他在外地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没有什么送给他,只送他一套由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希望他远离祖国后还可以好好自修.不要忘记母语。”
我接过这套书,心里极度难过。下课后,同学们都围上来,有人送我一本中文字典,有人送我一本故事书。他们的热情,使我一直热泪盈眶。
别了,我亲爱的老师,我亲爱的同学;我一定不会忘记中国语文,我把我的默书簿—生一世留在身边,常常翻阅它。我会激励自己把中国语文自修好,象这本默书簿的成绩那样。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全神贯注: 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2】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没有根据或不切实际地瞎想。(_______)
(2)十分有趣。(_______)
(3)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________)
【3】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1)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爱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接受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外语教育了。(________)
(2)我张惶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我觉得课文内容饶有趣味,我又拿出纸,用笔反复写熟新学的生字。(_______)
(3)张先生,我下星期要离开这里了,我们全家移民到危地马拉,我……我再没有机会学习中国语文了。(_______)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对学习中国语文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由开始____到后来_____。
【5】“这一堂好象过得特别快,一下子就是下课钟声。”,“这一堂课”为什么过得特别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选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转折 D.表示递进
【2】仿照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写一写。
_____,有____的时候;______,有______的时候;______,有______的时候。
【3】这段话的开头,作者以“燕子来去”“_________”“________”三种自然界的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返形成对比,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______和对已逝日子的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的抒情方式有( )
A.借美好的事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B.把情感融入具体的叙事之中。
13、应聘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______________
(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______________
【3】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____
A. 被录取的是母亲 B. 儿子没被录取 C. 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请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
【4】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
14、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 ; ,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
【2】第一句话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第二句中隐含的一个成语是 ,最后一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
【3】文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第一句话的形式,再写一两个分句。
, ;
, 。
15、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种食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不会忘记几年来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滋味。(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8、句子加工厂。
(1) 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一个汉语家园。(修改病句)
(2) 乡亲们说:“我们要做好生态农业。”(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人类 的 语言 在 发展 变化 (连词成句)
(4) 农民们把米粉出口到美国。(改为被字句)
(5) 难道你不认为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吗?(改为肯定句)
19、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机器人能按照人的指令作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机器人被人们誉为“千里眼”、“顺风耳”、“飞毛腿”、“铁胳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你即将进入中学,进入新的班级,会有许多新的同学,你怎样介绍自己,才能使同学们不仅仅能了解认识你,而且能喜欢你呢?请以“我”为题目,写一篇自我介绍的文章。
要求:1、突出你的性格、品质特点。
2、文章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