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周口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积累句子。              

    1________皆图画,________不文章。  

    2________春韭绿,________稻花香。  

    3)忠厚传________,诗书继________  

    4________树木,________树人。  

    5)树高________,叶落归根。  

    6)树无根不长,________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齿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绝

    浮想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笑风______

    惊心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赏析《秋词》中诗句“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瑞恩( )知道攒钱买钻井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仍然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 )大嫂一步也不送,志愿军战士( )不会忘记她的深情。

    ( )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而且是共产党员,( )老汉重进队伍,把他揪了出来。

    (   )没有老班长的照顾,我和两个小同志(   )不会走出草地去。

     

  • 5、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________今天是元宵节,________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________孩子们要放鞭炮,________要过春节了。

    (3)________除夕之夜要守岁,________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北京_____是城市,_____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_____过得分外热闹。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两句描写的情 境非常新奇,令人陶醉。联系上下文,发挥想 象,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古诗,结合材料,完成练习。

    咏煤炭

    [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爝火燃回春浩浩: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把。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势大,这里引申为广大无际。④元:本来。⑤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于人类。⑥苍生:老百姓。

     

    材料:于谦生平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后先后升为御史、兵部右侍郎。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而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于谦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1诗中能够体现诗人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2诗句“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以“_________”称“煤炭”,再以“_________”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

    3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象征意义丰富,寓意为: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咏物诗,所用写法是_________。表面上是咏_________,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父亲的难题

    ①小保罗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他父亲虽然空闲时间不多,但晚上却经常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父亲喜欢孩子,总津津乐道、不厌其烦地给他们讲些富有教益的寓言和别的故事。

    ②一个周五的晚上,保罗和姐姐玛莎在忙着刷保罗的球鞋,因为他明天要参加学校举行的一场短跑比赛。坐在沙发里读报的爸爸摘下眼镜,凑过身子,又唠唠叨叨地讲起了他的寓言来。他讲的是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保罗记得自己听过好些遍了,实在让人腻味。

    ③末了,爸爸对似听非听的保罗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一定要记住,动作缓慢的乌龟之所以能跑赢兔子,是因为它的踏实和韧性。”然而,保罗还是低垂着头,默不作声地弄他的鞋子。爸爸的口吻变得有点严肃:“难道你不觉得应该从乌龟身上获得一些教益吗?”

    ④保罗神情困惑地朝天花板呆望了一阵,然后回过头来看着爸爸:“这么说,你是要我指望贝利、托尼、萨里在明天的60米赛跑中会像兔子那样躺下来睡觉?”

    ⑤爸爸心里颇感惊讶,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他沉默了一会儿,略为发窘地回答:“我没有说乌龟会指望兔子在中途睡觉。”

    ⑥“乌龟一定事先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保罗反驳道,“要不然乌龟就是不自量力,竟敢和兔子较量。谁都知道,兔子的速度起码要比乌龟快上100倍!”

    ⑦“乌龟压根儿就不知道兔子在比赛时会睡觉的,”爸爸坚持着,“它是靠坚持不懈的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向前爬才取得胜利的。”

    ⑧小保罗把两只手的手指钩在一起,认认真真地思忖着。“我可不相信,”他倏地站起身来,“乌龟的胜利完全靠运气,要不是碰巧兔子在途中睡觉,它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赢兔子。即使乌龟比你说的踏实还要踏实100倍,它仍然跑不过兔子!”

    ⑨爸爸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名状的笑容,捏着报纸的手颓然落在膝盖上……

    【1】根据文意,乌龟之所以能够取胜,小保罗认为靠的是____,而他爸爸认为靠的是_________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标题“父亲的难题”中的“难题”到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第③,④自然段,然后摘录原文填空:此二段中表现小保罗对爸爸所讲故事的态度的一个词语是____,体现这个态度的一个具体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或思考?请作一条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末第⑨自然段言简意赅,颇有意蕴。请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描写爸爸此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这天下午,不到半个小时,路路的脸红了三次。

    教室里挂黑板报的钉子掉了,同学们想自己钉上,可是没有钉锤,路路想起了传达室陈爷爷那里有,就跑去借。

    路路猛地推开传达室的门,大喊:喂,钉锤呢?陈爷爷正在看报纸,从老花眼镜上看了她一眼,雪白的胡子动了动,没理她。路路的脸憋得通红,慢慢地走回教室,低着头对同学们说:没借来,陈爷爷不理我。

    维维拉着路路的手,说:走,咱们再去借一次。走到传达室门口,维维敲敲门,听见陈爷爷回答,才走进传达室,说:陈爷爷,您把钉锤借给我们用用,行吗?陈爷爷点点头,打开工具箱,把钉锤递给维维。维维说:谢谢您!这时路路躲在维维身后,陈爷爷看了她一眼,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

    后来,路路去传达室还钉锤,她学着维维的样子,有礼貌地把钉锤还给了陈爷爷,陈爷爷高兴地捋(lǚ)捋胡子,说:这才是好孩子!

    路路扬起脸笑了,脸红得像一朵花。

    1给短文加上适当的题目。

    2写出文章的两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路路借钉锤的句子。路路没有借到钉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出维维借钉锤的句子。维维借到钉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路路三次脸红时的不同神情,联系上下文写出它们的不同含义。

    路路的脸憋通红。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羞愧地低下了头,脸红得像块红布。是说_____________

    路路扬起脸笑了,脸红得像一朵花。是说_______________

  • 11、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这篇文章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叙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从文中寻找相关语句,概括出儿子的成长过程。

    幼儿园: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毕业):______________

    2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巴杜亚的爱国少年

    ①一艘法国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

    ②船上乘客有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其中有一个穿着破旧衣服、面黄肌瘦的十一岁少年。他是从一个卖艺的班子里逃出来的意大利少年。两年前,他被卖给一个耍把戏的班子,班主带着他到法国、西班牙等国卖艺,经常挨打受骂,不给他饭吃。他忍受不了虐待和饥饿,终于逃了出来。

    ③现在,他要乘这班船回到意大利去。乘客中有些人看他衣服破烂,身体瘦弱,就过来跟他说话,表示同情。开始,他不回答。后来有三个旅客一再询问,他才用意大利话、法国和西班牙三种混合起来的语言,讲了自己不幸的身世。那三个人给了他一些钱。又有几个女人走过来,也送给他一些钱。

    ④“谢谢,谢谢。”少年低声地说着,一边把钱装进衣袋里。他想着可以给父母拿回去一点钱,可以吃一顿饱饭了,愁苦的脸上有了点笑容。

    ⑤那三个旅客一边喝酒,一边大声谈论他们旅行过的地方。后来谈到了意大利。一个说意大利火车很糟,另一个说旅馆不行。他们越谈越起劲,简直把意大利说得一团糟了。

    ⑥一个说意大利人是“愚昧的国民”。

    ⑦另一个说是“肮脏的国民”。第三个刚要开口说“强盗……”的时候,钱币就像冰雹似的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

    ⑧三个旅客气得火冒三丈,回头一看,是那个少年扔过来的钱币。接着,又有一把钱扔在他们身上:

    ⑨“拿回去!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1】从什么地方看出意大利少年十分贫困?

    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钱币就像冰雹似的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

    ①“他们”是指________

    ②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

    【3】造句面黄肌瘦:________

    【4】体会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法(    )拿回去!你们侮辱我的祖国,我不要你们的钱!

    A.表示少年说话时声音很大。

    B.表示少年十分气愤,情绪激动。

    【5】你觉得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题临安邸

    佚 名

    诗人林升一日路过临安,住在一家旅店。远处不时飘来一阵阵悦耳的乐声,诗人循声而去……

    西湖景色迷人,远处的山郁郁葱葱,一座接着一座,连绵到天边。那连绵的群山中,星星点点地散落着一座座玲珑别致的小楼,好一派迷人的景色!你听,远处隐隐约约的的地传来一缕缕美妙的乐声。看!楼阁里的舞女们长袖飞舞,袅袅婷婷,那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诗人林升却无心欣赏这些美景。那西湖边暖融融的风吹得那些达官贵人忘却了丢失国土的耻辱,整日花天酒地,早己把国与民抛在了脑后。看到这奢靡的场面和达官贵人们那迷醉的丑态,林升气愤地想:他们简直把杭州当作了汴州,整天过着荒淫腐败的生活,不思收复失地,真是腐败到了极点。想到这里,林升不禁在旅店的墙上忧心写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题目中的“临安”即_________(地名),诗中的“游人”指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__(地名)的美景,是林升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所描写的内容。

    2选择正确的答案。

    (1)“西湖歌舞几时休”的意思是_________

    A.西湖边那些整日长袖飞舞的舞女们什么时候可以休息呢?

    B.西湖边统治者们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2)这首诗反映了诗人_______的情怀。

    A.大公无私   B.忧国忧民

    (3)这首诗应用________的语气朗读。

    A.赞美   B.悠闲 C.讽刺

    3你还知道哪些跟西湖有关的诗词?请写出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橘子熟了

    八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的记忆困在了农村那片贫瘠的土地。总是寒酸的,青涩的,就像没有成熟的橘子,有时也馋得人流口水。

    打开记忆之门,最深的乐子,就是一群光着膀子的花脸猫,脱掉身上仅有的小裤衩,光屁股爬上村东头那棵被我们折磨得弯腰驼背的老黄连树,纵身一跃,猛地扎进小河。雀跃着,嚎叫着,似乎想把不远处的蜜橘林震落几个橘子下来才好。

    蜜橘林的橘子熟了,青绿的蜜橘屁股泛着黄白。橘皮已经薄了,至少比我们调皮的脸皮要薄些。大个大个的橘子压得这些树头也抬不起来。树下一个窝棚,那是二大爷为它们站岗的哨所。

    我们几个脑袋瓜子时而凑在一起,时而散开一阵欢笑,眼睛时不时地向蜜橘林瞄。直到炊烟在村口瞻望,晚归的飞鸟衔来土得快要掉渣的乳名,我们才结束黄连树下欢笑的游戏。

    星星点灯的时候,窝棚顶上圆月高挂。几个光着膀子的不速之客,鬼祟地向蜜橘林移动,猫着腰,潜伏着,移动着。

    昏暗的窝棚比我们没洗过的脸还黑,偶尔有电筒光影向外照一照。二大爷播放着那个声音沙哑的收音机,不响了就拍几下。皱起爬满沧桑的额头,红着脸憋下两口苞谷酒,又继续哼着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老调。直到烟杆磕出几声咳嗽后,二大爷才渐渐被鼾声放倒。

    橘子树下黑漆漆的什么也摸不着,好不容易顺着树枝总算抓到几个硬邦邦的东西,也不知道熟了没有。几声蛤蟆叫,这是偷橘子的暗号,我们的行动开始了。可是二胖怎么也抓不着,急得直跺脚。管他三七二十一,有就好。

    (1)月亮看不惯我们就躲进了乌云,星星皱眉眨肿了眼泡,虫子们使劲地举报,可窝棚里只剩收音机在一个劲地干闹。

    哎呀!不好!突然小虎子一声高叫,原来被树刺刺了。(2)窝棚那边,只是传来了二大爷家那只母狗的几声懒叫。它在为这群熟悉的陌生人的行为感到蹊跷。

    快跑,被发现了!慌忙中抓起摘下的几个橘子,我们抱头鼠窜,有人还不时地摔倒。二大爷还是没出窝棚,只是扯着嗓门吼道:崽崽们,别把树丫枝给我弄断了,跑啥子啊跑?

    二大爷家的橘子成熟了,很甜!和二大爷这个人一样好。真记不清偷吃过多少,掰起手指头数着数着,童年从指缝中溜掉……

    注:黄连树:木本植物,有气味,味极苦,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道出了其中滋味。

    1认真阅读短文,判断下面的理解正确与否,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八十年代出生的我,童年的记忆困在了农村那片贫瘠的土地。的意思是穷苦、艰难。( )

    (2)“炊烟在村口瞻望,晚归的飞鸟衔来土得快要掉渣的乳名。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方式,写出了天色已晚,父母在喊我们回家了。(  )

    (3)“它在为这群熟悉的陌生人的行为感到蹊跷。这句话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出了狗虽然和孩子们是熟悉的,但它并不理解孩子们偷橘子的行为。(  )

    2文中黄连树下欢笑,如果换成成语的话,下面选项中最恰当的是(  )

    A. 忆苦思甜 B. 苦尽甜来

    C. 苦中作乐 D. 乐在其中

    37自然段中的句子,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4作者写《橘子熟了》,最想表达什么?(  )

    A. 家乡人性格各异,小伙伴们鬼点子多,童年生活令人回味不已。

    B. 八十年代日子苦,人民生活都很贫穷,乡下的小伙伴们苦中作乐。

    C. 对童年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乡亲的感激。

    D. 说明家乡的长辈很好,对家乡人民的赞美,对家乡景物的留恋。

    55段画线句子中的猫着腰,潜伏着,移动着改为猫着腰潜伏移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字数在30个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简要回答。

    二大爷家的橘子成熟了,很甜!和二大爷这个人一样好。

    (1)联系上文想一想,二大爷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除了倒数第二自然段有直接写出二大爷的句子,其他自然段中还有一些暗示二大爷的句子。请用“________”画出暗示的句子(至少二处),并标上序号。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句子换成另一种说法,句意不变。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

    ________

  • 16、句子之窗。

    1)缩句: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字句: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了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信度,无自信也。那个买鞋的人真是可笑。他宁可________,也________

    4)巧补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________

    5)面对沉迷于各种游戏、不知珍惜时间的小军,我真想用一句名言对他说:________

  • 17、拓展题。

    从所给的事物中自选一个,补写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语句。

    蜡烛:它虽然不如电灯那么明亮,但它总是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带来光明。

    菊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训练营

    ①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被满面笑容的外公叫进房里。(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累得不行了,不得不休息一会儿。(改为一般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已经快晚上八点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吃饱了的八儿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用加点词语和本句修辞手法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童年生活犹如万花筒,丰富多彩,一定有不少人、事或物给过你感动,促动你深思,请你选择一件事,以我为________感动为主要内容写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