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的理由是: (用原文回答)
2.过去的日子如 ,被 ,如 ,被 。
3.“桂花在月光之下更显晶莹、润泽,全然不知晓月宫中的事情,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所对应的诗句是:
4.平凡的小事,常常使人有所感悟,受到启发。《学弈》告诉我们 ;朱自清在《匆匆》的篇尾感叹“ ”也唤醒我们 ;看种树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我们悟出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来不缺少“故事”,但需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2、看拼音,写词语。
pì jìng_____ tiāo ti_____ dān gē_____ piāo miǎo_____
jiǎn lòu_____ nuó yí_____ xī shuài_____ yōu yù_____
3、请用“然”字组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里。
(1)客家民居和傣家民居各有特点,建筑风格( )不同。
(2)两三百人聚居一楼,秩序( ),毫不混乱。
(3)客家土楼虽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是( )非常牢固。
(4)他( )失败了很多次,但是并没有灰心。
4、背诵与积累。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____________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____________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____________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忽如一夜____________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____________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6.____________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5、默写《竹石》。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写的是在冬天所看到的景色。
B.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
C.“初惊”写出“见草芽”时新奇、惊讶、欣喜的情态,极其传神。
D.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惊见草芽”一扬。跌有致,波澜起伏。
【2】“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雪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8、阅读与欣赏。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或者一片阳光。
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歌唱”的意思是__________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__________。
【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 “渴望” 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请选填。
A.真挚炽热 B.舒缓欣慰 C.活泼明快 D.深情祝福
第一节:(___) 第二节:(___) 第三节:(___) 第四节:(___)
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艺术品。它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表达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这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印章流派的崛起、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图1 红军不怕远征难 图2 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制作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欣赏、被赞叹。
材料四: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奧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是用毛笔书写的“Beijinɡ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表格。
朝代 | 印章发展的过程 |
唐代以前 | ____________ |
_______ |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闲章出现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
元代 | _____________ |
【2】阅读材料二,请你根据《七律·长征》的内容补充诗句。
图1的下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的上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印章的字体属于( )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且种类丰富。
B.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发展。
D.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10、阅读理解。
年宵花中的清流
过年时,人们总会在屋里摆花,增添喜庆气氛。这类花被称为“年宵花”。既然要喜庆,那么年宵花自然都以大红、大紫等鲜艳色调为主了。
水仙却是年宵花中的一股清流。它的花不算大,6片“花被裂片”纯白无瑕,中心立起一个黄色的杯状副花冠,就像白盘子上放着一个黄杯子,中国人称其为“金盏银台”。整体非常素雅,很有冬日的宁静感。
在古代,蝴蝶兰、观赏凤梨等外国花卉还没进入中国,温室、长途运输等技术也不成熟,所以过年时没什么花可看。水仙就成了救场的:它产自浙江、福建沿海,适合长江流域的气候。蒜头一样的鳞茎又可以长时间干燥保存,可以运到北方去卖。买回家一泡水,马上就生根长叶,被室内的热乎气一催,就可以在春节开花了。
一盆桌上的水仙,是文人气十足的案头清供。花朵盛开时,屋中飘着一丝丝好闻的香味,那是“年味”的重要一部分。
水仙花凋谢后,大家就会把它连球带叶扔掉。看着怪可惜的,难道不能继续养下去,明年再开花吗?
其实水仙是多年生植物,本应是长在土里的,那些球状鳞茎都是埋在地下,每年都会长出新的小球,小球长大后会开花。所以理论上是可以一年年种下去的。江浙、福建的朋友可以在花后把球埋进大花盆或地里,会年年长叶,然而小球长到开花的大小需要时间,有可能几年后才会再次开花。就连最著名的水仙产地——福建漳州,一个也要连种三年,才能达到上市的大小。
如果你决定让自己的水仙只活到春节结束。那不妨对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雕刻它的鳞茎。就是用刀把鳞茎削掉一部分。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水仙的花苞从球里钻出来,需要费一番工夫,要40—60天才能开花,而且经常憋在球里出不来。雕刻后,花苞直接暴露,省得钻了,于是20—40天就能开花,如果你球买得晚,就可以用雕刻让它提前开花,赶上春节。
2.高手可以用特定的雕刻技法来给水仙造型,让它长成有趣的形状,摆脱单调的“发芽大蒜”模样。
3.雕刻水仙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技艺,每年例行雕刻水仙,就和例行贴春联一样,是春节文化的一部分,让年过得更有味道。
今年春节,就养一盆和以前不一样的水仙吧。
【1】根据文意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水仙产自浙江、福建沿海,适合长江流域的气候。( )
(2)水仙是多年生植物,作者建议我们把水仙花一年年种下去。( )
(3)鳞茎经过雕刻,能让水仙提前开花。( )
(4)雕刻水仙,是春节文化的一部分;水仙的香味,也是“年味”的一部分。( )
【2】中国人称水仙花为“金盏银台”,这里的“金盏”指的是___________,“银台”指的是____________。
【3】水仙能成为“年宵花”是因为( )(可多选)
A. 水仙的花很美丽,很香。
B. 每年都会长出新的小球,小球长大后会开花。
C. 在古代,蝴蝶兰、观赏凤梨等外国花卉还没进入中国,温室、长途运输等技术也不成熟,所以过年时没什么花可看。
D. 一泡水就能生根长叶,被室内的热乎气一催,就可以在春节开花了。
【4】为什么说水仙是“年宵花”中的清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体会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
就连最著名的水仙产地——福建漳州,一个也要连种三年,才能达到上市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梳理水仙花的特点,用“水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的句式介绍水仙。(至少写上两个特点,注意语句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成为大师的秘诀
[奥]斯蒂芬•茨威格
我在巴黎学习的时候,已经发表过不少文章,有很多人赞扬。有几篇我自己也认为不错,但总觉得应该还能写得更好,只是苦于无人指点,于是我暗自留心,渴望找到成为大师的秘诀。
25岁那年,我终于找到了这个秘诀,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那是一个周末,我到麦东拜访罗丹。“或许你愿意看看我的工作室?”他和蔼地说,“恐怕没什么有意思的东西,你不要嫌闷。”
我跟大师来到一个有着巨大窗户的简朴房 间,桌子上堆满了草图,地上摆着一些已经完成的雕像,其余的都是黏土做的雕塑局部:一只胳脾、一只手、一根手指,有的甚至是指关节这样微小的细节。
我正看得入神,回头发现罗丹已经穿上了工作服,站在一个木架子前面。“这是一个新作品。”说着,他小心地掀开湿布,一座少女的半身像出现在眼前。那是一尊黏土 的小样儿,线条柔和,细节逼真,我忍不住赞叹:“太完美了!”
罗丹侧头看了看雕像,后退一步,盯着少女 出神。这位身材魁梧、肩膀宽阔、满头白发的老人好像变成了热恋中的少年,他柔声说:“肩上的线条还是太粗,这里还差一点儿……”
大师拿起刮刀,木制的刀片轻轻滑过湿润 柔软的黏土,所到之处留下肌肤柔美的光泽。罗丹在架子前走来走去,不时转动雕塑台,有力 的双手一刻不停,眼睛里闪着光,“还有这里……嗯,还有这里 ”他一边修改一边自言自语,时而兴奋得点头,一会儿又双眉紧锁。他 捏好一小团黏土,粘在雕像上,再用木刀一点点儿刮开,喉咙里发出含糊奇怪的声音。
就这样半小时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 罗丹再没跟我说一句话,他把我给忘了,把整个世界都给忘掉了。除了手中的作品,他眼里没有第二件东西。他专注的神情,究如上帝正在创造世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罗丹舒了一口气,扔下刮刀,满意地笑了。他又一次拿起盖布,小心翼翼地盖上少女,好像把披肩披在情人身上一样,满脸的温存,然后他向门口走去,突然看见我,吃了一惊,凝视半晌才记起我来。
罗丹又变回了先前淳朴好客的老人,为自己的失礼感到魅尬:“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而我毫不介意,握着大师的手,心里充满感激和崇拜。
在麦东的那个下午,我得到的启示比在学 校里所有学到的东西加起来还多。我明白了成就一切艺术与伟大事业必需的本领——专注,
一种无论眼前的工作或大或小,都能将意志贯 注其中的本领。我这才知道自己缺少的是什么。除了专注,成就伟业没有别的秘诀。
【1】文章题目中的大师一是具体指________ ,文中具体写了他 ______________的事情;二是指__________的人。
【2】成为大师的秘诀是什么?请在文中画出来。
【3】“除了专注,成就伟业没有别的秘诀。”对于这句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 。
A. 这句话是说,专注是成就伟业唯一的秘诀,其他的都不重要。
B. 这句话告诉我们,专注是成就伟业非常重要的品质,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C. 作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自谦地认为自己最为缺少专注的品质,这是他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12、课内语段阅读。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 )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 翻)话,使我非常感动。( )是树,人( )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烤验),会(锻炼 缎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用“/”画去第2自然段中括号内用得不恰当的字或词语。
(2)在文中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语重心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表面上写的是种树,实际上是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精彩句段我来品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1】“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去世,作者感受如何?从哪个句子中可以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说“我的愿望没能实现”,“我的愿望”指_______
A. 作者想以死伴随母亲于地下的愿望。
B. 作者赡养母亲的愿望。
C. 作者希望母亲存活于世的愿望。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盖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②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 挠)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绸 稠)了。
③“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④“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⑤“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⑥“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⑦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 嚷)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用“/”画掉括号里错误的字。
【2】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片段中描写八儿迫切焦急心理的词语。
【4】根据选文内容回答,八儿到底饿不饿?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练习。
(1)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同学们推荐她。她参加普通话比赛。
______________
②老师要求大家。大家发表意见。
______________
(2)把一句话改写成两句话,保持句意不变。
①我请妈妈给我买文具盒。
______________
②我请张晓明天到公园去玩。
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鲁智深把那大王打得乱叫。(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直述句与转述句转换练习。
(1)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赵玲在中队会上说,她负责帮助肖兵补习生病时落下的功课。(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刚对我说,他帮我把自行车送到楼上。(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练习。
初夏秋冬,你喜欢哪个季节呢?为什么?
请把你喜欢的季节写一写,要求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要求:(1)题目自拟
(2)语言流畅
(3)字数不少于3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