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词语补充完整,在按要求写出两个词语。
(_______)天(_______)地 应(_______)不(_______)
描写雪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bì
(______)然 (______)业 (______)气
yīn
(______)为 (______)险 口(______)
xīn
(______)脏 灯(______) (______)赏
3、照样子写音节。
j—ǐ→(jǐ ) h—è→(______)
j—(_____)→jú x—ǜ→(______)
x—(____)→xū n—ǚ→(______)
l—(____)→lǜ q—ǜ→(______)
4、字典我会准确查。
“固”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固”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结实;②坚定;③本来。“人固有一死”的“固”应取第(______)种解释。
5、根据本期学习内容填空。
(1)________,春风送暖入屠苏。
(2)________,总把新桃换旧符。
(3)《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写的,请你默写一首他写的。________
(4)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___过去。
6、阅读理解。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在天边, 天边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 草原茫茫天地间, 洁白的蒙古包散落在河边。
我的心爱在高山, 高山深处是巍巍的大兴安。 林海茫茫云雾间, 矫健的雄鹰俯瞰着草原。 | 我的心爱在河湾。 额尔古纳河穿过那大草原。 草原母亲我爱您, 深深的河水深深的祝愿。
呼伦贝尔大草原, 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的心爱我的思恋。 |
【1】根据诗歌大意,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1)诗歌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角度,分别抓住草原和_______、林海和_______,以及额尔古纳河这几个独特景物,来描写呼伦贝尔大草原。
(2)诗歌的第3小节,作者把深深的祝福比作___________。
【2】说说“白云朵朵飘在我心间”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多彩的阅读园地
阅读文段《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完成各题。
到星期四晚上,①天气有起色,汤姆提着姨妈那只洋铁旧灯笼,拿了一条遮灯光的大毛巾,乘机溜出去。他把灯笼藏在哈克的糖桶里,开始望风。午夜前一小时,客栈关了门,连那仅有的灯光也熄灭了。西班牙人没露面,巷子里也没人走动,一切平安无事。
夜色深深,万籁俱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汤姆拿起灯笼,在糖桶里点亮后用毛巾将它紧紧围住。夜幕中两个探险者蹑手蹑脚朝客栈走去。哈克放哨,汤姆摸着进了巷子。②好一阵工夫,哈克焦急地等待着,心头好像压着座大山那样沉重。他希望能看到灯笼闪一下光,这虽然让他害怕,但它至少说明他还活着。
汤姆好像走了有好几个小时似的。他一定是昏过去了,要么就是死了,或许因害怕和兴奋,心脏炸裂了。③不安中,哈克已不知不觉地接近那条小巷,心里诚惶诚恐,时刻准备着意外不测的降临,一下子把他吓得憋过气去。事实上他已没有多少气了,他现在只能一点一点呼吸。这样下去不久就会心力衰竭。突然灯光一闪,只见汤姆狂奔着从他身边跑过。
“快逃!”他说,“快逃命!”
他不必再重说,一遍就够了,还没等汤姆再说下去,哈克的速度已达到每小时三四十里,他俩一口气跑到村头旧屠宰场的空木棚那里才停下来。他们刚到屋檐下,风暴就来了,接着大雨倾盆而下。
【1】结合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惶诚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夜色深深,万籁俱寂,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雷声。”属于______________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句①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汤姆的细心和聪明机灵。______
B.句②运用了心理描写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哈克的紧张不安。______
C.句③是心理描写,既表现了哈可的惊慌,也表现出他对汤姆的关心。______
【4】根据选段内容,给文章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
【5】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三位著名作家的作品,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塞尔玛·拉格洛夫的《骑鹅旅行记》的故事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精彩回顾。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段中的第一句话是一个_____句,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准确地表达的含义是( )
A. 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 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
C. 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4】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将自己读完本段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竹子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都是宝。竹竿既是建筑材料,又是造纸原料;竹皮可以用来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 )味道鲜美,( )可以帮助消化,预防便秘。
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
自古至今,竹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艺人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当春风还没融尽冰雪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上舒展着身子,吮吸着雪水。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天。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艰难、不畏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经常被人们忽视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竹子的品格不正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吗?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正是这种精神吗?
【1】在文中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2】将“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正是这种精神吗?”改为陈述句。
【3】文中所说的“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种经常被人们忽视而确实存在的品格”句中的“品格”指的是什么?( )
A.不畏艰难、不畏压力的强大生命力。
B.当春风还没融尽冰雪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上舒展着身子,吮吸着雪水。
C.全身都是宝,为人们提供各种便利。
【5】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歌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也是为了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丝绸之路上的木塔
在甘肃张掖(yè)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木塔是隋代开皇三年建造的,到现在已经一千两百多年了。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可见,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木塔就享有盛名了。
木塔的地基是一座大约十五米见方、一米高的土台。塔的外形是一座正八面体,内径大约一丈。塔高三十ー米,共分九层,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塔顶呈伞形。
除塔身是砌成的以外,木塔从上到下是一个完整的木架。塔底由二十根粗大结实的木柱支撑着。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四周匀称地支撑着八根木柱。另外,每层还有八根横梁,指向八个不同的方向。
木塔里面是空心的,三层以上,东西设有假门。最低一层的墙上,书写着工整的文字,雕刻着飞禽走兽的图案。每层的八个角上,还各有一个用细木雕成的龙头,张着大口,含着圆珠。整个木塔,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
一千二百多年来,( )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 )木塔仍旧安然矗立,没有遭到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对木塔做过多次维修,使它更加坚固美观。
近年来,前来参观的外宾更多了,木塔的宏伟壮丽,让他们赞叹不已。宏伟壮丽的张掖木塔,充分表现了我国代劳动人民宣丰富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每当看到它,总会激发我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自豪的感情。
【1】给第5自然段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波斯使臣(________)
①派遺;支使。 ②使用。 ③奉使命办事的人。
(2)享有盛名(________)
①盛大;隆重。 ②强烈;旺盛。 ③兴盛;繁盛。
【3】从文章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木塔 ( )的木塔
( )的木塔
【4】细读短文后填空。
(1)点明短文中心的是第__________自然段。
(2)“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这句话说明了木塔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谈谈你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熏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选文选自《_________》,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纪念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请用“ ”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3】画“﹏﹏﹏”句子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泰山”和
“鸿毛”分别表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一句话的力量
我家住在汉水边。
那天外婆从河对岸来到我们家,恰好看见村上有出殡的。
外婆和妈妈坐在家门口看。外婆触景生情,对妈妈说了许多话。许多话妈妈过后都忘记了,妈妈只记住了外婆的一句话:“你死了谁会哭?”
妈妈在村小学当老师。一天,妈妈在课堂上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讲了外婆说的那句话。妈妈说:“人的生和死同样只有一次,但死比生更珍贵,人在活着时做了什么,在死时最能体现出来,一句话,你死了谁会哭?”妈妈说这些话的时候,眼圈红红的,因为外婆刚刚离开人世。
我们家有年迈的爷爷奶奶,有还在学校读书的我和姐姐,妈妈照顾着我们,拉扯着我们,可妈妈不说苦。妈妈在我生日时穿着旧衣裳和我照相,她不说苦。妈妈为了到镇上听一节好课,骑车走40里路,她不说苦。妈妈白天上课晚上到鱼塘里守夜,她不说苦。妈妈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给缺钱读书的孩子,她不说苦……
妈妈终因积劳成疾,离开了我们……我和姐姐泪流满面地跪在妈妈的面前,妈妈临死时紧紧地拽着我们,嘴巴微微张开着,似乎还有什么要说……妈妈呀,你要说什么,我和姐姐都明白!
全村人都哭了,三百余人拉成一长溜队伍,送妈妈上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积劳成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的题目是“一句话的力量”,这句话具体是指哪句话?结合这句话,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第4自然段中妈妈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自然段从五个方面表现了妈妈可贵的品质。请用2~4个字分别概括出这五个方面: 、 、 、 、 。
【4】第6自然段中写道:“妈妈呀,你要说什么,我和姐姐都明白!”“我”和姐姐明白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短文的内容想开去,你会想到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为“把”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18、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运用同义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0、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21、习作。
童年是一本书,记录下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童年是一幅画,绘出了生活中的万般色彩。童年,值得我们回味的太多,值得珍藏的太多。
要求:①以“ 的童年”为题,写一篇习作;②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