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匆________ 错________ 挪________
勿________ 醋________ 哪________
殃________ 魂________ 拌________
秧________ 魄________ 伴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fáng yù pái huái xī shuài dān ge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jiàn wēi zhī zhù yān zhī fēi fú
__________ _________
3、查字典,填空
“薄”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在“薄雾”一词中,“薄”读_____。
用“薄”字的不同意思组词: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可组词______。②微;少;弱,可组词______;③不厚道;不庄重,可组词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 rónɡ duàn liàn zūn yōu
(_________) (______) 养(_____)处(_____)
zhé lǐ bō xuē sù rán
(_______) (______) (________) 起敬
5、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朓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自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竹石》是一首(_____)诗。
【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咬定: 。磨: 。坚劲: 。
尔: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3】理解
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灰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语段赏析
日照 生 ,
遥看 。
直下 ,
疑是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 ,是 代诗人 写的。
【3】这首诗歌中表现庐山瀑布壮美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
【1】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鲈鱼美。
君看___________,出没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
mó méi
(1)君看一叶舟,出没(_____)风波里。
(2)小明今天没(____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
sì shì
(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____)的。
(4)他似(_____)乎有一点不高兴。
dàn tán
(5)一个弹(____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
(6)他弹(____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渔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一填。
《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
【5】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诗意写诗句。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①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 )工厂,所以( )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②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请换一种句式表达,使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有个孩子,在他出世的那天,妈妈就离开了人世。
从此,每当看到别人从妈妈那儿得到礼物,他就非常伤心:“啊!我真命苦。我的妈妈竟来不及给我一件礼物。”
一天,这孩子想起这件事,又伤心地哭了。他独自在街头徘徊,泪水模糊了双眼,撞在一位老人身上。
老人并不生气,却关心地问:“孩子,你为什么哭?”
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
老人听罢,严肃地说:“孩子,你错了!其实,你妈妈为你留下了最珍贵的礼物,你应该珍惜才对!”
“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
老人抚摸着孩子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首先,妈妈从你出生那天起,就把整个世界都作为礼物送给了你,这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眼睛忽地一亮。
老人接着说:“不仅如此,妈妈还给了你的眼睛,让你去世界;给了的耳朵,让你去世界;给你一双腿,让你去世界;给了你一双手,让你去世界。这些,难道还不够吗?”
孩子听着,陷入了沉思。
老人又说:“孩子,最重要的是,妈妈还给了你一颗充满热血的心。那是为了让你珍惜生活——去热爱这个世界。”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__________
(2)言辞诚恳,情意深长。__________
【3】写出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孩子向老人倾诉了自己的哀伤。________
(2)“那……我怎么会不知道?孩子诧异地问。_________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改造 灵敏 观察 明亮 倾听 走遍
【5】填空。
(1)孩子听完老人第一次说的语重心长的话,“眼睛忽地一亮”,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2)听完老人第二次说的话,孩子“陷入了沉思”,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背影
①我年前得了病,一天一天地人也日渐消沉。父亲每天夜里等到家人睡着后,在阳台悄悄地燃起了戒掉二十多年的香烟。我,躺在看得见阳台的床上,假寐便寐出了眼泪。
②八千里路云和月,父亲陪我从南到北直达首都求医。行色匆匆安顿好,第二天便按照别人的指点,清晨四时赶到协和医院排队挂号。等候的时候,我久久地看着地上,很多人的影子交叠在一起,我与父亲沉默无语。在地上,他的影子被很多人的影子覆盖住了。
③在协和医院看过病后,我与父亲又经别人介绍直达齐齐哈尔市。我们往返于旅馆与诊所之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父亲瘦瘦的身体一直站在我身边,看着我忍受针灸的痛楚。有一天我终于忍不住疼痛而拒绝治疗,父亲冲我吼起来:“你以为就你疼吗?我不疼吗?”望着那双逐渐模糊的眼睛,我才懂得,父亲承受的是两个人的疼痛,我的和他的。在往后的治疗中,我的勇敢和坚强,完全来自父亲的疼痛。
④当我终于走出医院的那一天,父亲却因肠胃炎住进了医院。我站在病床边,守着因经受折磨而筋疲力尽的逐渐睡着的父亲。那晚也有月光,从薄薄的窗帘透了进来,洒在父亲身上,影子正好投在一面墙上,那样小小地蜷缩着。我久久地注视着那因呼吸而轻微起伏的影子,仿佛在欣赏一座黑黑的山脉,它有着无比的坚硬,又有着月光一样的温柔。
⑤望着那轮圆月,我心中便如放电影一般流过了这一段八千里外求医、父亲与我相依为命的日子。月亮上的一滴水,渐渐挂上我的眼角。墙上那个躺着的影子微微动了一下。我突然想到,我凝视着的,正是父亲真实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影子,因为在我流泪的那一刻,影子不会颤动。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______
(2)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八千里路云和月”出自_______的《满江红》。在第②自然段引用是为了说明_______。
【4】“你以为就你疼吗?我不疼吗?”孩子的“疼”指_________;父亲的“疼”指_________;父亲吼出的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山脉”既是“坚硬”的又是“温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照应文题,文中有两处写到“影子”。第一处是__________的时候,第二处是________的时候,后者比前者笔墨多,且有深刻的议论,是因为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 11分)
扫雪姑娘http://w下雪了,一夜之间,古城变成银色的世界。
清晨,我走出家门。嗬!那笔直的长安街好似一道银河,显得平坦舒展,一眼望不到头。
街道两侧的枫树红叶早已落去。一棵棵枫树的枝条上积满了洁白蓬松的雪,多么像一位位白衣仙女到了人间!
我坐上公共汽车。由于车多雪厚路滑,行驶速度放慢了许多,停停走走,走走停停。在来往车辆的缝隙中,我看见几位女清洁工,正争分夺秒地扫着地上的积雪。在白茫茫的雪海中,那火红的头巾,杏黄的纱巾,好像大地上绽出几朵鲜花。车缓缓行进,来到那几位姑娘的跟前,只听戴头巾的姑娘说:“小李,咱们比赛吧!”于是,她们一个个挥动铁铲铲个不停,挥动扫帚扫个不停,推着小斗车跑个不停。一阵阵铁铲铲雪的“叮当”声,扫帚扫地的“嚓嚓”声,斗车运雪的“吱嘎”声,伴随着姑娘朗朗的笑声,传入我的耳际。几位乘客将手伸出窗外,向她们表示谢意:“辛苦了,姑娘们!”车下的几位姑娘露出了笑脸,齐声说:“不辛苦,不辛苦!”又是一阵叽叽嘎嘎的笑声传入车厢……
车子继续慢行。站在我身旁的一位姑娘用一种轻蔑的口气,对她的同伴说:“扫大街的,多没出息。”那位同伴姑娘答腔说:“还比赛呢!比赛能多几个钱!”我不满地瞧一眼这两位穿着洋气的姑娘,心想:衣着打扮得入时,难道就美吗?车下那几位满头大汗的姑娘,才是美的。她们为他人清扫前进中的障碍,开拓新路,她们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她们的劳动是高尚的,她们的心灵是美好的。
车到站了,我下了车。那扫雪姑娘的朗朗笑声,依旧回荡在我的耳际。
(1)本文按地点变换分三个层次。请用数码与“‖”线标于各段首位。(3分)
(2)本文第( )段是重点段,段意是
。(2分)
(3)文中有一个最能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中心句,请抄在下面。 (2分)
(4)对清洁女工的劳动,第四自然段有很具体的细节描写,请用“ ”画出细节描写的句子。
(5)找出文中的反问句用“ ”画出来,然后改成陈述句写在这。(3分)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江苏省疾控中心发布了中小学生膳食指南,为了便于学生家长记住平衡膳食的原则,可采用“十个拳头原则”来理解。
所谓“十个拳头原则”,就是我们把每天的进食总量概括为“十个拳头”,用自己的拳头作为“衡量工具”,来估计一日三餐的合理进食量。一个拳头大小的生食物大约150克,家长可对照说明来粗略估计孩子每天各类食物进食量的比例。
材料二:
每天“十个拳头原则”
不超过:
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包括鱼、禽、肉、蛋)
相当于:
主食(包括米面、粗粮、杂豆和薯类等)
要保证:
豆、奶制品(各种豆制品、奶制品)
不少于:
蔬菜和水果
【1】“一个拳头大小的生食物大约150克,家长可对照说明来粗略估计孩子每天各类食物进食量的比例。”句中“大约”“粗略”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每天进食的肉类一般不超过150克。
B.“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每天进食的主食大约在300克左右。
C.“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每天进食蔬菜和水果的量是最大的。
D.“十个拳头原则”告诉我们,每天进食主食与肉类的数量都是基本相等的。
【3】如果你是小小营养师,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回忆我的父亲
①对儿时的我来说,父亲是个严肃而遥远的人。在印象中,父亲言语不多,也不爱逗孩子们笑。所以,在我们的感觉中,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父亲的爱则像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
②我曾经一度以为父亲并不爱我。他很少表达他的感受,当我逐渐成年的时候,发现他也有他的“爱的语言”。比如他经常趁出门散步的时候,叫我一起出门上学,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走一小段路,这几乎是我们唯一的独处时间。现在想想,父亲总是把这种爱隐藏在沉默的行动里,以至于太阳的光芒总是使月亮的光辉失色。
③但是父亲总是说到做到,对孩子们的承诺从未食言。有一次,父亲突发奇想给我出了一道他自认为非常难的数学题,他觉得我肯定答不出来,说如果我做出来,他马上把他的派克金笔送给我。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道摆火柴的数学题,需要用六根火柴摆出四个同样大的三角形,没想到年幼的我三下五除二,不到两分钟就摆好了。父亲“喜出望外”,立即把派克金笔交到我的手里,要知道,那时候,派克金笔是连大人也少有的贵重物品。
④父亲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内心一直藏着对中国的大爱,这是我后来才了解到的。父亲最宠爱五姐。他过世以后,五姐非常悲痛,专门写文章追忆他。她说,“爸爸来台湾,祖母留在大陆,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从小,爸爸教她的第一首诗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小时候过年的对联,爸爸就写“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乡”。
⑤父亲的中国情结像一条无声的溪流,注入了我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当我的人生需要做一些选择时,这些理念影响了我。而这些都是我成以后逐渐理解的。
⑥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一直珍藏着钱穆先生赠送给他的书法,上面的字苍劲而从容: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⑦我知道,这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1】短文中“太阳的光芒总是使月亮的光辉失色”这句话与前文哪句话相照应?请抄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爸爸过年写的对联“时时勤秣马,年年望还乡”包含了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回忆了与父亲有关的哪些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结尾提到钱穆先生的书法对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8、将下列句子改写成“把”字句或“被”字句。
1.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被这个故事深深感动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鱼儿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人们把蒜瓣放在醋里封起来。(改写为“被”字句)
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修改病句)
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用关联词语连接)
20、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21、作文起跑线。
以下主题任选其一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课外阅读、调查,我们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有了更多的了解。节日习俗、特色生活、民族艺术……其中一定有你很感兴趣的吧?拿起笔,把你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题目自拟。(提示:运用我们学过的各种方法,会使作文表达更清楚、更生动)
2.我们每年都经历好多节日,比如传统的春节、端午节……还有充满现代气
息的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更有举国同庆的国庆节。我们也总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个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节日活动,完成一篇习作。一定要注意写作顺序哦!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