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湖州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照样子,写词语。

    (1)仰(含反义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绿荫盖(含比喻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根据积累与理解填空。

    1.与一个人交谈的时间虽短,但是受益很大,正如古诗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近距离观察事物,才能了解它们,熟悉它们,正所谓:_____________   

    2.读名著时,我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如,在我眼里,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的孩子,同时他又______,还有点______。我还会特别留意描写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我还发现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________。如,很多人觉得尼尔斯________,但是我觉得他其实也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

  • 3、看拼音,填字母。

     例: bǎ——  b   ——  ǎ  

      fǔ——________——________

      bù——________——________

      má——________——________

      pò——________——________

      pí——________——________

  • 4、补全下列成语

    1.同仇_____ 程门_____ _____其烦 _____霸道

    2.临危_____ 理直_____ _____斯理 _____称快

    3.前仆_____ 负荆_____ _____扬威 _____洋洋

    4.中流_____ 三顾_____ _____勃勃 _____而归

    5.大义_____ 踉踉_____ _____纸上 _____起舞

  • 5、补充诗句。

    (1)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

    (2)__________,脉脉不得语。

    (3)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4)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回乡偶书》(其二),感受贺知章的乡愁。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从题目中的“______ ”字可以看出,诗人写这首诗是有感而发,随感所想。

    2诗的前两句中,体现诗人离家数十载,家乡世事变迁的词语是“ ______”从这两句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______

    A.悲伤 B.慨叹 C.凄凉 D.哀怨

    3下列对后两句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从人事变化转到了景物描写上,借物是人非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B.诗句运用反衬的手法,以“湖波不改”反衬“半消磨”,加强了诗人的感情

    C.诗人写门前的镜湖,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之情

    D.“春风不改旧时波”中“不改”的不仅仅是微波粼粼的镜湖,还有诗人的乡情

  • 7、阅读诗文,完成练习。

    (甲)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以为汁。

    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注释)①曹植: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曹丕之弟。②持:用来。③羹:用肉或者菜做成的糊状食物。④漉:过滤。⑤菽:豆。⑥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⑦釜:锅。⑧郭沫若: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1(甲)诗中,曹植巧妙运用比喻,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比喻______。“同根生”指__________,“相煎”指_________。(乙)诗中的“豆”成了“_________”,“萁”成了“_________”。

    2(甲)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_________;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_________

  • 8、古诗阅读

    城南

    (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1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一幅“春雨山水图”,请你发挥想象把它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__________

    ①当晩的高潮自然是抓周。床前设了长案,上面摆了各色物事。一册《论语》,一只官星印,一把桃木制的青龙偃月刀,另有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钗环,酒令筹筒,可谓面面俱到,满当当一桌。云嫂将哥儿抱过来,让他伏在案前,边说,除了做皇帝,我们哥儿是什么都挑得拣得。

    ②这一说,孩子竟收住了笑,脸上一时有肃穆的表情,目不转睛地盯着一案子的琳琅。众人便笑,说些鼓励的话。他身子倾一下,左右看看,手抬一抬,似乎要落在《论语》上。旁人就说,好,腹有经纶,要做锦绣文章。谁知他却眼神一转,胳膊挪一下,又去碰了碰青龙偃月刀。众人又说,好,文治武功,将来是个将才。他却依然没有捡起来,望一望云嫂,又望一眼昭如,竟然坐定了,不再动作。只是眼里含笑,心平气和地看这一圈大人,像是在看风景。过了半晌,人们终于有些焦急。云嫂索性将一只算盘,在他面前拨拉。按说这很不合规矩,但大家都了解她的心意。他抓一下算盘,起码是个圆场,说明有意陶朱事业,家睦这爿店后继有人。哥儿眼珠子跟着算盘珠子走,但并未伸出手去,反而将个大拇指放在嘴里吮。吮够了,取出来,仍然是稳稳地坐着。脸上的笑容更为事不关己,左右顾盼,好像是个旁观的人。

    [注释]文段选自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所选部分是小说主人公卢文笙周岁宴上的情景。

    1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腹有经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不关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选文的内容连一连。

    抓《论语》   文治武功,将是将才

    抓青龙偃月刀   有意陶朱事业,后继有人

    抓算盘   腹有经纶,做锦绣文章  

    3请为选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选文共有两个自然段,第①段的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__,第②段的主要内容是写___________,其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____________,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5周岁宴上抓周这个颇有仪式感的活动体现了哪些文化传统?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 )噢( )对不起( )噢( )对不起( )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急速—______ 惊疑—______

    (2)反义词:热闹—______ 短暂—______

    【2】我会给标有“(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我会从短文中找出四个表示动作的词: ,并用“ ”画出一个描写语言的句子。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一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那位朋友走上前去问:“您在这干什么呢?”“有个学生约我在这里见面,他还没来。”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他说:“这不是浪费了您的宝贵时间吗?”“不,没有。”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1这篇短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在等学生,可是这个学生________。朋友认为这是________,而爱因斯坦认为________,因为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①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它们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垃圾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焚烧、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体。

    ②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③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④但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还大多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占用上万亩土地;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因此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材料二】

    ⑤近来,北京实行垃圾分类,某班开展了以“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城市环境建设尽一份力。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

    是否愿意参与垃圾分类

    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方法

    愿意

    不愿意

    很了解

    不很了解

    不了解

    90.1%

    9.9%

    5%

    64.6%

    30.4%

    ⑥班级成员在附近三个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13.42%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13.29%的人是因为对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不了解;3.15%的人觉得麻烦;2.31%的人是出于对职能部门不信任,认为将来还会将所有垃圾合在一起,现在分了也白分;还有2.13%的人认为此举没有意义。根据此次调查,他们认为导致垃圾分类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分类设施不全,环保意识欠缺,宣传力度不够。

    【材料三】

    ⑦初到日本的外国人,都会对其叹为观止的垃圾分类所折服。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特点:

    ⑧(一)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

    ⑨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污染环境。

    ⑩(二)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

    (三)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四)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

    【1】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方法大多还处于传统的堆放填埋方式,严重地污染环境。分类回收垃圾是最好的处理方法,既节省资源,又环保。

    B.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渣土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C.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效益。

    D.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

    【2】阅读,提取信息。

    从【材料一】中提取主要信息,将表格填写完整。

    垃圾分类

    理想的处理方式

    可回收垃圾

    综合处理回收利用

    _____

    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3】阅读【材料三】,概括日本垃圾分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二】中“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的调研结果,选择其中一条人们认为的障碍,依据【材料一】【材料三】,给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障碍的合理建议。(至少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秀 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

    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________(jié jìn quán lì)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多次亲临前线去(视 检)察。由于他感受到了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________(qū xī tóu xiáng),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脆 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振作起来,睁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面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被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 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1用“/”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

    2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为表现陆游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短文阅读。

    舌尖上的记忆

    ①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贫穷给我们兄妹带来的深刻记忆是偶尔能吃到一个鸡蛋的快乐。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养鸡和猪,吃鸡蛋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

    ②没有鸡蛋,却有鸟蛋,水煮鸟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③每逢入夏时节,稻田里偶尔会出现一窝水鸟蛋,这是大自然对我们这些吃不上鸡蛋的孩子的一种馈赠,母亲深知其中的道理,于是捡蛋成为地端午前后最重要的劳作。说是“捡蛋”其实并非随手可得。她每天铁人一般早出晚归,也捡不到多少,有时为了一小窝鸟蛋,她得在田里穿梭一整天。一周左右,她的小筐里聚到了八十多只鸟蛋。那些蛋小小的,外壳上遍布着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点。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

    ④煮蛋,在我们家是一件神圣的事。兄妹仨围着母亲筐中的鸟蛋,看着母亲挑出四个,搁在锅里,倒上一点水,点燃干稻草,吹旺那一团火。当火与烟一起升腾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也跟着升腾起来。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静静地享受着做母亲的荣耀。

    ⑤蛋煮毕 ,分蛋也是独特一幕:我们仨自然都能分到一个,第四个雷打不动是给父亲的。父亲总把蛋分一半给母亲,母亲总不接受,直到父亲逼着母亲吃下去,母亲才会咬上一小口,之后剩下的又逼着父亲吃下去。多次目睹,我们也学会了每人留一口蛋给母亲,母亲让我们学会了分享和爱。

    ⑥存蛋,更绝。母亲将蛋管用绳子吊在井里,阴凉的空气能让这蛋许久不会变质,我们便能【 】地吃上一个,细水长流的生活之道也随之存入我们的记忆中。

    ⑦后来,家里的日子好过些了,吃鸡蛋已经不成问题。母亲干农活是一把好手,但是因家里长期的贫困,在厨艺上她显得有心无力。她勉强做,我们勉强吃,我们羡慕的眼神常常向別家的烟囱。

    ⑧倔强的母亲开始学做菜,她想用菜园里那些菜征服我们的味蕾。于是,我们家的餐桌上出现了青辣椒炒青番茄、咸肉丝炒南瓜藤、毛豆炒韭菜梗子、蒜泥拌空心菜叶……适度的富足和适度的贫困成就了母亲【 】的厨艺,母亲独特的菜肴成为我们童年的第二种味觉记忆。她用一把小小的锅铲,让我们明白:没有学不会的事。以至我们仨成年后都会做一道菜:青番茄配上切成丁的青辣椒,经菜籽油爆炒,是我们记忆中【 】的味道。

    ⑨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1】文中第⑥、⑧自然段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合适的词语是(        

    A.隔三差五   经久不变   独一无二

    B.隔三差五   独一无二   经久不变

    C.经久不变   隔三差五   独一无二

    D.经久不变   独一无二   隔三差五

    【2】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升腾”该怎样理解(        

    A.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B.第一个“升腾”指烟火升起,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母亲的自豪之情。

    C.第一个“升腾”表达了母亲的自豪之情,第二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

    D.第一个“升腾”表达了我们激动的心情,第二个“升腾”指烟火升起。

    【3】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两个“逼”字,体现了什么(        

    A.体现了父亲关爱母亲。

    B.体现了母亲关爱父亲。

    C.体现了父母之间关系差,强迫对方接受。

    D.体现了父母之间相互的关爱。

    【4】“我”童年记住的第二种味道是(        

    A.青辣椒炒青番茄

    B.煮鸡蛋

    C.母亲独特的菜肴

    D.咸肉丝炒南瓜藤

    【5】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了作者童年时母亲做的美食,主要想表现童年生活的贫穷。

    B.本文通过写童年味道背后的故事,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C.水煮鸡蛋是我们童年的第一种味觉记忆。

    D.本文和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的情感相同。

    【6】第③-⑥自然段写了四幕情景,请分别用小标题概括。 (每个小标题 2—6个字)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7】第③自然段中,“我们对这些小小的蛋居然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崇拜,仿佛那是一种圣物。我们把这些鸟蛋当成圣物崇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母亲让我懂得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写“那些蛋就像母亲写的书,揭示着不劳无获的道理。”而结尾却告诉读者“母亲不识字”,这样写是否前后矛盾?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1)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都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了:(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没剩些什么。(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播下的种子有什么理由不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都认为《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动画片最好看。(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句子,

    (1)高大挺拔,叶子油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都佩服敢于犯颜直谏、公正扩法的狄仁杰。(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说:你放心吧,这里对我太重要了,我哪能轻易离开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天祥崇高的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有志气的青年。(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给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 20、改写句子,要求不改变原意。

    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生活中,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和人、景、物(动物、植物)等相处的过程中, 有很多乐趣。选其中一个乐趣写一篇简单的记叙文。字数不少于400。(书写在稿纸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