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认识了身体残疾但却十分乐观的刘老师,你能回忆一些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写出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眼波横:____________。 眉峰聚: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
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欲:___________。 行人:____________。
盈盈处: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
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才始:___________。 归:___________。
君: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若:_____________。 千万: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填空。
“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
4、看拼音,写词语。
áo zhōu qīng fù pái huái dān ge
( ) ( ) ( ) ( )
pì jìng bō xuē wú liáo qiū yǐn
( ) ( ) ( ) ( )
5、填空。
1.《资治通鉴》是我国北宋年间(_________)主编的一部编年体的历史巨著。
2.寓言“坐井观天”中坐在井中的是(_________)。
3.世界上有七大洲、四大洋,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_________)。
4.《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_________)的自传三部曲。
5.《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孤岛上生存了(_________)年。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这是一首送别词,抒发的感情却与一般的送别诗有明显区别,请写出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抒发了______之情、______之情以及对朋友的______之情。
【3】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的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鉴赏。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8、阅读理解。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时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赏析开字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9、快乐阅读。
①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②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 )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节选自冰心《腊八粥》)
【1】母亲每年什么时候给我们煮腊八粥?( )
A.十一月初八
B.十二月初八
C.12月8日
D.二月初八
【2】选文中括号处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
C.如果……就……
D.不但……还……
【3】下列对选段②的主要内容,概括最为准确的是哪一项?( )
A.腊八粥的来历。
B.腊八粥的成分。
C.母亲每年都煮腊八粥。
D.腊八粥香甜可口,大小喜欢。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试着用几句话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与理解。
20世纪30年代,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亲经常向她灌输(shū sū)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做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 )是坐公共汽车,你( )要永远坐在前排。”父亲从来不允许她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
对年(幻 幼)的孩子来说,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wéi wèi)从小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或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学五年的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 的毅力和 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 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 竞)然 。
其实,玛格丽特不光是学业上 ,她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我们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 ,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为如此,四十多年以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年当选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永远都要坐前排”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你一往无前的勇气和争创一流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却总是不多。许多人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就是因为他们把“坐在前排”仅仅当成一种人生理想而没有采取具体行动。那些最终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们把理想变成了行动。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撒切尔夫人的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1】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第一自然段中缺少了一组关联词,请你在括号内贴上。
【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坚强 顽强 拼搏 竞争 毋庸置疑 难以置信
名列前茅 异军突起 出类拔萃 野心勃勃 雄心勃勃
【4】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残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_____
【6】玛格丽特以自己的哪些行为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最后一段,你一定有许多想法,请写出其中一两点,把它写明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训练。
他折断了手中的鱼竿
老渔翁扛着鱼竿,提着小桶,来到一条小河边。他放好小桶,打开鱼饵,摆好小马扎,准备钓鱼。
老渔翁今天的心情格外好。他看阳光,阳光是那样明媚;他感受微风,微风是那样轻柔;就连天空的小鸟,今天也变得格外可爱。
老渔翁引以为自豪的是,他有一手高超的钓鱼本领。由此 他得到了许多美称 什么 鱼神 鱼仙 鱼圣 几乎所有表现赞美的词都用上了 有一句话是最能形象地赞美老渔翁钓鱼本领的 那就是 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 也能钓上鱼来
老渔翁哼着小曲就要甩开他的鱼竿。就在这时,远方一条小鱼游过来了。这是一条老渔翁从未见过的小鱼。小鱼全身洁白透明,就像一块浮动的水晶,透明的身体里,一切就一目了然,眼球深处藏一圈金色的细线,摆动的骨骼玲珑剔透,那条细细的血管里红红的血液在流动。
小鱼在绿波中飞行,就像一位小姑娘的天真烂漫。她忽而凝神不动,忽而又倏然远逝,好像仿佛是欣赏不尽这无比美好的水底世界,又好像是觉得水底世界因为有了她而变得更美丽。
老渔翁呆住了。他的目光随着小鱼游移,他的心被小鱼紧紧牵动,竟然忘了抛出手中的鱼钩!看着这条小鱼,老渔翁联想起自己的童年,他也曾像小鱼一样活泼,充满着天真和快乐。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阳光、空气是那样纯净,湖光、山色是那样清新,亲情友爱是那样温暖。所有的一切都使他对人生怀有无限美好的憧憬。
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一个寒战,他猛然收回了手中的鱼钩。一个声音在他脑海里轰然炸响:小鱼也有她宝贵的生命,钓起她,那就是罪恶!
老渔翁像从梦中惊醒,默默地看着小鱼游过他的面前,游向无比遥远的前方。老渔翁折断了手中的鱼竿,用力地抛向水面,他要让鱼竿为小鱼一路送行……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天真烂漫( ) 高超( ) 洁白( )
【2】请从“那样……那样……”、“忽而……忽而……”、“好像……又好像……”这三组词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三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第五自然段有三处地方是错误的,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改正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
(1)、“老渔翁抛下一个直钩,也能钓上鱼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实际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声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到这里,老渔翁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老渔翁想到什么?请用“ ---- ”在短文中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看了短文题目后,你会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之后,你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短文,回答问题
“能吞能吐”的森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 )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 )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4亿年以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长,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 )容易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1】在括号内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2】简洁写出森林的两大功劳。
①吞水吐雨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吞碳吐氧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三段,概括说明“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这是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三段画线句子中的“近200年间”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除了文中介绍的两个原因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还有很多。请举出两例。
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完成下列练习。
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
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融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共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
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1】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动物的克隆 B. 植物的克隆
【2】第二段文字中加点词语“正常”的作用是( )。
A. 排除特殊繁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C. 还可能有其他情况,体现说明语言灵活的特点
【3】第三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
A. 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
B. 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
C.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
14、阅读并完成练习。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yì zhǎn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鸟儿问她:“小姑娘,你知道huǒ chái在哪里吗?”
小女孩回答:“huǒ chái_已经用完了。______,huǒ chái点燃的灯还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飞走了。
【1】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汉字。
yì zhǎn________ huǒ chái________
【2】在短横线上填关联词。
小女孩回答:“huǒ chái已经用完了。________,huǒ chái点燃的灯还亮着。”
【3】想一想,再回答。
①从“睁大”“盯着”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鸟儿对大树________感情。
②鸟儿唱歌前“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歌后“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能想象出小鸟当时的心情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句子。
(1)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难忘的是毛竹。 (修改病句)
(3) 当年用自己的血汗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都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缩句)
(3) 井冈山人自豪地说:“我们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改为转述句。)
(4)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改写成陈述句)
16、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题1分,共7分)
(1)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缩句)
(2)老人又一次梦见了狮子。(扩句)
(3)天安门广场红旗翻动。(改为比喻句)
(4)小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地叫。(改为拟人句)
(5)看到数十只幼龟成了食肉鸟的口中之食,我们懊悔极了。(改为反问句)
(6)铁路要经过许多高山,要开凿隧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7)蔺相如对秦王说:“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改为转述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们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从中选取一个论点,写一篇议论文,用具体事实说明这个论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