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情境,在括号里填上读音为jùn的字。
那名英(_______)且富有才华的总工程师,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_______)马,不断地努力探索、拼搏。虽然形势非常严(______),但他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工程提前(______)工了。
2、你知道五岳分别是哪座山吗?
东岳( ) 南岳( ) 西岳( )
北岳( ) 中岳( )
3、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í chōu ti duàn liàn zhuān xīn zhì zhì
( ) ( ) ( ) ( )
chā yāng yán jùn fěi cuì rén shēng dǐng fèi
( ) ( ) ( ) ( )
4、根据要求查字典并填空。
①“蜕”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
②如果你不认识“尴”字,可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
5、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一针见(____) ②(____)然起敬 ③半(____)半(____)
④(____)有成竹 ⑤手忙(____)乱 ⑥情不自(____)
(1)把词语补充完整。
(2)写出两个与③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
(3)情境运用。(填序号)
①白芳礼老人用踩三轮车的收入资助贫困学生的事迹,令我们(____)。
②他(____)地指出公司运营方面的弊端,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
6、课内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陵①
(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词语:
辞:__________ 烟花:_______________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__________;送别的时间:__________ ;故人的去向:________ ;以及送别的场景: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填空用自己的语言)。
【3】后人评说此诗是:千古丽诗。请结合诗歌说说“丽”的具体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君看一叶舟,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往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__________的景象。
【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
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
【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
资料 ①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瀑布联句
[唐]香严闲禅师、李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1】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
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
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
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
9、阅读理解
南极的除夕
①刚刚建成的长城站,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它在乔治岛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②除夕之夜,考察队员们在这里和专程从祖国赶来参加长城站落成典礼的代表团欢聚。祖国的关怀,人民的祝贺,家人的慰问,给我们这些远离祖国的考察队员带来无限温暖。
③在频频的祝酒声中,我们的带头人——南极洲考察队队长慢慢地站起来,回忆那建站的日日夜夜。随着他的话语,我仿佛又置身于紧张的现场中……
④在刺骨的寒风、冰冷的海水中,考察队员们仅仅用5天时间就建成一座长29米、宽6.2米、高3.1米的码头。
⑤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袭来的狂风暴雨,阻挡不了考察队员们的前进步伐,他们只用了10多天时间,就把500多吨建材物资从船上运到长城站。
⑥建站的地基刚挖开,渗出的地下水立即把坑填满,必须迅速将水排出,才能灌进水泥。队员们用罐头桶一桶一桶地掏水,腰酸了,胳膊软了,下一个队员立刻接上。他们连续不断的努力,终于战胜了地下水。
⑦风、雪、雨横行无忌地袭来,54名南极洲考察队员的手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可谁也没有哼过声,共同理想使他们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正是这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南极速度”。
⑧“今天,我们亲手建立的长城站终于屹立在南极的土地上了。回顾建站期间,同志们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在这里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队长的话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来,只见他含着泪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⑨他的声音哽咽了,从祖国来的亲人也流泪了,队员们更是泣不成声。难以想像的艰苦、劳累和胜利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真是百感交集!我们这些在充满危险的航行中,在艰难困苦的劳动中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此时,却热泪滚滚,沾湿了衣襟。
⑩我走出餐厅,在风雪中面向北方,遥望祖国,心潮澎湃。亲爱的党,亲爱的祖国,纵然远隔重洋,我们的心永远和您在一起。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泣不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感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潮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之夜,乔治岛上谁和谁欢聚在一起?为什么考察队员感到无限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概括的话写出在艰苦的建站劳动中,考察队员们做了哪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最后一段话表达了考察队员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壮丽的青春
1963年11月18日清晨,轻风拂面,细雨沾衣。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担任收容任务。
朝前看,嗬,好险的一道峡谷。两道钢轨明晃晃,亮铮(zhēnɡ)铮,像条弯曲的臂肘(zhǒu),绕过山脚,吃力地延伸过来。
七班战士紧跟着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峡谷。突然,不远处,两山缝隙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骤然受惊,背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窜上铁道,横在路心,竖耳瞠(chēnɡ)目,瑟瑟打抖,死活不动。
雷霆万钧的车头,喷吐着浓烟,鼓起强风,风驰电挚逼近,逼近……
50米,马不动!40米,马不动!30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急转弯!陡坡路!30米距离,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四秒种后,脱轨覆车的惨祸,即将发生!
列车滚动巨大的钢轮,响声隆隆,越逼越近……
冲上去,粉身碎骨!不上,车毁人亡!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还容得半点迟疑?
欧阳海箭步飞身,抢上路心,他脸不变色心不跳,拼尽全力把马推离了轨道……
列车停稳了,旅客们脱险了!
副班长在血染的车轮下,抱起重伤的战友,呼唤着他的名字。
风停了,雨住了,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色彩缤纷的阳光,霞光万道的天空,出现了一条彩虹,欧阳海慢慢地睁开了双眼,望望转危为安的列车,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嘴角露出微笑,安祥地合上了眼帘。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的词语。
①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
②转危为安:______________
【2】“延”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延”字第四画的名称是______。再请你给“延”字分别加上两个不同的偏旁,并分别各组一个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线画出描写欧阳海内心活动的句子。
【5】用“﹏﹏﹏”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6】为什么欧阳海合上眼帘时“嘴角露出微笑”?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
开学的第一天早上,董老师扶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本,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她将书放在讲台上,用缓慢而清晰的声调开始讲课。一个假期没有见到老师了,同学们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她,好像在说:“董老师,我们多么惦念您啊!”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前浮现出电视剧中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师的形象,她是那么慈祥,像辛勤的园丁培养着小树苗。我们的董老师,多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引路人,带领我们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去打开科学宝库的大门。同学们完全被董老师的讲课吸引住了,随着她脸上的表情,时而凝神深思,时而神采飞扬,时而频频点头,时而低首微笑……
【1】根据意思填词语。
(1)形容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 )
【2】填空。
(1)“笑眯眯”是对老师___________的描写。
(2)文中作者把老师比作___________,把自己比作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照着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取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三字经》中有一句“首孝悌,次见闻。”意思是,人生的第一要务是孝敬父母,然后才是增广见闻,扩大阅历。可见,孝敬父母是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在美国有一个人,他在继母的打骂中成长,依然很孝敬父母,友爱同父异母的弟弟。在一次车祸中,父亲与弟弟身亡。继母接受不了,伤心过度,疯了。在后来的日子里,生活异常艰苦,他一边工作,一边照料继母的日常生活,还带着她去看病,拿药。疯了的继母对他的打骂更加厉害,骂他对她不好,骂他不让她吃饭,骂他虐待她。旁人不理解,左右邻居、亲戚都骂他不孝。他不解释,依然带着继母看病,一看就是十年。十年以后,继母的病好了,被儿子的行为感动了,也为自己对儿子不好感到内疚。
就在他竞选总统的关键时刻,继母决定帮他拉选票。在他竞选总统的前几年里,他连连失利,继母鼓励他继续。那天,在一个很关键的竞选演讲现场,他的继母突然又“疯”了,开始打骂他,骂他的种种不是,民众愤然,他顾不了这些,连忙接继母去看医生。这时,继母说:“我没有疯,十年里的我是疯子,疯了的我一直像这样骂他打他,他不仅不嫌我,依然对我照顾得很好,给我看病。”继母抱着他哭了,“这就是我的好儿子!”民众对他的孝心所感动,大家纷纷投他的票。继母的这一举动,使得他获得了最高票数,最终走上了总统的宝座。他就是美国的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
我们来看,“教”字是一个“孝”在前面,“文”字在后面。其实,“孝”才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弟子规》说“有余力,则学问”。有余力去学文,可如果前面的孝悌都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去学后面的?在古代,选皇帝的继承人,皇帝和大臣首先考虑的是孝悌,以德为主,然后才是智商和才能。可见孝悌在一个人品德中的重要性。
现在,作为祖国未来栋梁的我们,都只注重能力和知识的学习,可我们忘记了,孝敬父母,才是我们最该学的第一课。
【1】短文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继母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感受到继母此时___________的心情。
【2】文中划“﹏﹏”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叫____________,这样写又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详细写了继母在他的演讲中“发疯”帮助儿子竞选成功的事,而对继母打骂他的行为一笔带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光 阴
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的。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 )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 )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 )你一掷千金,他( )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为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
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
(有删改)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本文中的“光阴”有何特点?请分条概括。(写出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
【4】文章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的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5】写出三句你积累的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诗句。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与“春联”相关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春联这种文学样式以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材料二)
春联在形式上有诸多限制。首先,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上下联词性要相对。如刚才说的那副对联,上下联词性相对,“新春”对“佳岁”,“富贵”对“平安”,“年年好”对“步步高”。此外,上下联平仄要相调。现在的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对联讲究平仄,末尾最严。上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仄声,下联末尾字字音必须为平声。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上下联末尾的“寿”和“门”就分别是仄声和平声。
(材料三)
春联的内容也有许多讲究。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的期望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是希望生意兴隆的。可见,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期望。
【1】下列哪些是春联的特点?___________(只写序号)
A.上下联字数相等。 B.韵律性强。 C.词性相对。 D.平仄相调。
【2】根据材料二,把下面的上下联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 竹报岁平安
春同大地千山秀 依然十里杏花红
勤劳门第春光好 日照神州百业兴
绿柳舒眉辞旧岁 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开春烂漫 红桃开口贺新年
【3】根据材料三,你觉得右下面这幅春联应该贴在哪里?选一选:( )
A.宾馆 B.家里 C.商店 D.学校
15、“把”字句与“被”字句的转换:
1.睡梦中的小芳被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老师提醒同学们在考场上一定要认真审题,用心答题。(把转述句改成直接叙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明的奶奶在农村,他的爸爸悄悄给了奶奶一些零花钱,妈妈知道后,和爸爸闹别扭,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劝他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