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史知识填空。
1.《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词的______________,“乐”读音是___________;“村居”是词的___________。词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分别叫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从古到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从“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这句古诗中我们知道古人通过_______传递信息,我还知道古代人们用_____________等方式传递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电话、电报等,特别是____________的普及,“天涯若__________”已不再是梦想。
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上半联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_,下半联写的人物是___________。
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作者__________在名著《___________》里的开卷诗。《三国演义》一书中创造了一文一武两个经典人物最为后世所崇拜,文是___________,武是_________。《西游记》全书共__________回,讲述了_______师徒四人一共经历了_______难终于取回了真经。《水浒传》向我们介绍了__________条好汉,武松的绰号是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深蓝的天空中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_______,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____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少年闰土》)
(2)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伯牙鼓琴》)
(3)弈秋,___________。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_________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学弈》)
3、根据《一分钟》一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要是早一分钟,元元就能赶上___________了。
(2)要是能赶上绿灯,就___________。
(3)要是能及时通过路口,就___________。
(4)要是能赶上公共汽车,就___________。
4、积累运用。(8分)
⑴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会想起这样的名句: 。
⑵描写迎接春节的诗句有: 。
⑶用“沉”字组词,再选词填空。
李大钊同志不幸被捕,全家人心情十分( )。李大钊同志在敌人的面前( )镇定,有时据理力争,有时用( )进行无声地反抗。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被害,人们万分( )。
5、给词语找朋友。(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郑重(_________) 蜿蜒(__________)
执着(_________) 萦绕(__________)
6、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如梦令》,完成练习。
1.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记/溪亭/日暮 B.沉醉/不知/归路 C.兴尽晚/回舟 D.误入/藕花/深处
2.词中的 一词表明该作品是回忆性作品。
3.词中的“误”字将一个游兴已尽,陶醉晚归的少女 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少女时代的怀念之情以及 之情。
5.《如梦令》是 (作者)的一首词,从词中的“日暮”可以看出 ,诗人因为 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 。又因为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欢愉的词语是 ,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一句是 。
8、课外阅读。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请用“∕”划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
(2)写出下列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吾:_____ 淡墨痕:_____
夸:_____ 满乾坤:_____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句意: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王冕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岁寒三友”指的是___、___、___。
“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广州岁俗
并不是所有住在广州的人都知道广州旧时过年的情景。现在,什么都简化了,加速了,过年的习俗逐渐变得遥远而陌生。其实,年俗中的种种细节都注入了人们美好的想象和愿望。
自腊月廿①三谢灶那天起,广州就开始进入年关了。每天的活动都是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廿三谢灶,廿四开炸,廿五蒸糕,廿六扫尾,廿七洗物,廿八包粽,廿九贴春联,卅②团年。
正月初一开始过年,初一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先从灶王爷说起吧。所谓“谢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城里的孩子们没见过灶,现已经简化为煤气炉烧菜、电饭煲煮饭了。以前人们认为灶王爷是主管人间烟火的,操劳了一年也该感谢灶王爷。这种感恩之情并不是西方的感恩节所独有,我们早就在传统习俗中体现了。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橘、纸钱等。老人们说谢灶既是感谢灶君,又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见了玉皇大帝后能美言几句,继续保一年的柴米无忧,烟火畅旺。这是多么质朴的愿望啊!
廿四开炸。煎堆、米花,这些香喷喷的年节食品,都是主妇们站在滚开的油锅前,一团团地炸开的。记忆中,这是奶奶、外婆、妈妈、婶婶们的绝活,逢年过节,她们站在灶台前,从容不迫地展示着她们的看家本领。满屋子飘荡着的喜气、香气,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廿五蒸糕。蒸出来的有年糕、萝卜糕、芋头糕、伦敦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糖莲藕、糖莲子、糖马蹄、糖冬瓜、糖椰角、糖椰片、糖橘饼也准备好了,都是甜的。
在众多过年的岁俗中,小孩子最难忘的就是“卖懒”。这是孩子们喜欢的过年节目。“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晩,人懒我不懒。”除夕之夜,孩子们唱着这样的童谣,提着小纸灯笼,三五成群地在街头巷尾走来走去。他们的木屐在青石板上叩出好听的清响。纸灯笼里的烛光在岁晩的街道上一闪一闪的,像孩子们心里的那些小小的愿望。看见“卖懒”的队伍唱歌过来了,其他小孩子也会拿出一盏小灯笼跟在后面,队伍慢慢壮大。他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勤快聪明的好孩子,不去做小懒虫。怎样才能把“懒”卖掉呢?乡间习俗是这样的:孩子们沐浴后,一手拿着红鸡蛋或有芽的小芋头,手拿一炷香,唱着“卖懒”歌结伴到井边,把香插在井沿上,然后剥开鸡蛋或芋头,边吃边回家。鸡蛋或芋头吃完后,孩子们就会如释重负地吁口气:终于把“懒”卖掉了。
汪曾祺说过: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回想着广州过年的习俗,那美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我心中。
(注释)①廿:二十。②卅:三十。
【1】作者回忆旧时广州过年的情景,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在作者的记忆中,________印象最深,所以写得特别详细。
【2】作者没有把过年的所有习俗详细写出,有的写得很简单,有的甚至没有写。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作者不把所有过年习俗逐一介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它很美。”这句话中的“美”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写出句中“美”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自测验收】
一双虚荣的鞋子
①每次经过那家耐克专卖鞋店,他总会对橱窗里款式不一的鞋子留恋观望,然后脑海中浮现出邻桌嘲讽他的情形:“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啊?我这双是匡威牌的名鞋,踩脏了,难道用你这双破布鞋赔偿吗?哼!”
②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买双比邻桌更高级的鞋,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去嘲笑他。
③一到周末,他便上街到处寻找工作,可因年龄问题四处碰壁之后,无奈的他,终决定向母亲开口。那是一个微凉的黄昏,母亲正在卧室里替他织着冬天御寒的线衣,他在卧室门口几度徘徊,不知道如何开口,因为他知道,去年因父亲的一场疾病,母亲失业,这个家早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许是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忙问是否是学校需要交钱。他吞吞吐吐地回答说自己进了学校篮球队,队里规定每位队员都要有一双耐克的专业篮球鞋。他低着头,不敢正视母亲的眼睛,深怕内疚与惶恐会让谎言曝光。母亲看着他焦虑的样子,赶紧放下手中的线活,拉起他的手,笑着说:“我上个月找了一份很轻松的活,估计一个星期后会发工资,到时给你买一双,好吗?别为家里担心。”母亲的话,让他有些小小心安,原来,母亲早就找到了工作。
④一个星期后,一双精致的耐克篮球运动鞋成了他到处炫耀的资本,平日那不可一世的邻桌也早已没了傲人气势,对他“刮目相看”。毕竟在这所普通的小镇中学里,能穿上名牌鞋子的学生,寥寥无几。当无数羡慕的目光聚集于他一人身上时,他的内心膨胀到了极点,脸上得意如花。
⑤可是,始料未及的一幕,让他毕生难忘。打完篮球兴致而回的他,在一个拐角处见到了似曾相识的背影:她俯着身子,右手用一根细长的木棍在塑料垃圾桶中拨弄着,左手拿着一个黑色胶布袋,还时不时收起细棍伸手进去捡拾。可能是俯身久了,转身的时候,她忽然“哎呦”一声,赶忙放下手中袋子等,双手护住腰,眉头紧锁。他看清了她的脸——是母亲。那一刻,如同锋利的刀尖,抵住他的心,微微的触碰,便可以疼痛不已。母亲的身影在泪水模糊的眼眶中越缩越小,他转过身,疯狂逃至家中。
⑥晚饭,母亲仍是和往常一样向他叙说着工作的轻松,让他好好读书,有什么需要就及时开口,别为家里担忧。他笑着允诺着,内心却一片潮湿。因为,母亲的谎言是为了给他撑起一片蔚蓝安宁的天空;而他的谎言,却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回于房中,他脱下脚上那双耐克鞋,重新穿上了那双母亲帮他缝做的布鞋。
⑦一双虚荣的鞋子,让他读懂了一位卑微母亲对他的呵护与在时光中永不褪色的温暖之爱。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嘲讽——_______ 炫耀——_______ 担忧——_______
允诺——_______ 虚荣——_______ 卑微——_______
【2】他撒谎说自己加入篮球队,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撒谎说自己找到了工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重新穿上母亲做的布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他笑着允诺,内心却是一片潮湿”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走进书屋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 )多( )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幕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 ),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不可磨灭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 )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荧光幕前的观赏( )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变得多彩多姿,这是现代人莫大的幸福。我们再也不必“囊萤夜读”“手不释卷”,而能够在欢笑里、蹦跳中增长知识。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浸浴在“读书之乐,乐融融;读书之乐,乐陶陶”的境界里。
【1】为文中的括号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选择正确答案。短文作者的主张是( ):
A. 不看电视了,只是读书 。
B. 大部分时间看电视,少阅读一点书。
C. 少看电视,多读书。
【3】短文为什么以“走进书屋里去”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把阅读书籍和荧光屏前观赏分别比做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今后该怎样对待看电视、漫画书和阅读书籍的问题?请发表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只要弯一弯腰
夜深了,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黑漆漆的山路上,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传来:“弯下腰,请多捡些小石子,明天会有用的!”商人決定遵照这一指令,便弯腰捡起几颗石子。到了第二天,当商人从口袋中掏出“石子”看时才发现那所谓的“石子”原来是一块块亮晶晶的宝石!自然,也正是这些宝石,使他立即变得后悔不迭。天呀!昨晚怎么就没能多捡些呢?
这是科学家巴甫洛夫讲的一个故事,尤其(启发人深刻思考而有所醒悟)的是,他在讲完故事后说:“教育就是这么回事——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才会发现以前学的科学知识是珍贵的宝石,但同时,我们也会觉得可惜,因为我们学的毕竟太少了!”
不是吗?教育送给人的明明是瑰丽的“宝石”,可总有人因为弯腰太累而(看见了如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结果白白地错过了许多机会。
还有个故事更(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是歌德在他的叙事谣曲中讲的。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文钱买了18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18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上操劳。”
不会弯腰或疏于弯腰,是糊涂;而耻于弯腰者,肯定是傻子!弯腰的确有点累,但如果农民不弯腰,他能开镰收割吗?
【1】根据文中括号里的解释依次写出三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珍贵的宝石”“瑰丽的‘宝石’”在文中所指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这篇文章,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图书馆读者须知
欢迎您前来我馆阅览和外借馆藏的书刊、文献资料,参观我馆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参加我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和读者活动。
1.我馆主要的文献阅览区域设在A区和C区,展览厅设在D区,讲座在多功能厅(B区)举办。A区为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区和专利、标准等特种科技文献阅览区,C区为现代文献阅览和外借区。读者可凭有效阅览证和外借证进入阅览和外借区域。
2.进入阅览区域的读者,请将自备书刊、包袋(大于20*14厘米)、食品等物品寄存一楼寄包处(闭馆后,请勿将物品遗留在寄包柜内)。
3.阅览室内请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请设置为静音状态。阅览区设有免费饮水点,请勿在阅览区内饮食、喝有色或含糖饮料。
4.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5.本馆全年对外开放。提供24小时还书服务(正门的门卫室)。一楼总咨询台提供咨询导引服务。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的借阅规则,让我们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和良好的借阅秩序。
【1】暑假期间,徐宁宁到图书馆听专家的“经典阅读讲座”,他应该到__区;张耀扬要去借阅外国名著《安妮日记》,他应该到__区。
【2】如果不知馆内的图书如何分类,找不到需要的图书,可以到___进行咨询,在阅览室内要注意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要设置为____状态。
【3】下面做法中,符合“读者须知”的一项是( )。
A.夏铭持有效阅览证进入C区,借阅图书并阅览文献。
B.当我们阅读时遇到问题应与同伴小声交流,保持阅览环境的安静。
C.当我们进入阅览区域后应把所带的物品放到寄存处,离开时携带不方便可放在寄包柜内。
D.当我们所带的手机没电了,可以用自己的充电宝进行充电,不过应注意用电安全。
【4】如果在阅览室悬挂名言,下面不恰当的是(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C.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D.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4、课外阅读。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在这个粗心与细心之间,差距天上地下。
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现者。1872年英国人欣克把π(圆周率)推算到707位;可是后人发现,他算到528位就算错了,以后接着计算的20年完全是白费工夫。真是一时疏忽,后功尽毁。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应当成为科技人更的座右铭。
【1】这段文字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后功尽毁”中的“后功”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科学研究中要“精字当先”,应具体做好哪三个方面的工作?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彩票他没有交给他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递给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缩句)
2.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 , ,(A.冲垮海堤 B.毁灭沿海的城镇
C.无情地掀翻船只)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将正确的序号填人横线上)
3.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
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两句合成一句)
4. 人类正面临食物匮乏的威胁。(改为被字句)
5. 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不可缺少的每日的食盐。(修改病句)
20、按要求,写句子。
(1)鲁智深心想:“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上前来,莫非想捉弄我?”(将带点词换成另外一个词,使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傅不是凡人,是真罗汉,如果没有千万斤的力气,一定拔不起这杨柳。(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选做题)
吃年夜饭是除夕的习俗。请你仔细回忆一下,抓住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镜头,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写一写,来展现你家吃年夜饭时的热闹场景吧!
吃年夜饭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