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扑!________
②总理过来把转倚扶正,就走到里面去了。________
③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植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________
④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________
2、根据前一句,将后一句正确、工整地补写在横线上。
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 。
3、填空。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______罢了,只有________罢了。时光如此匆匆,我想用“__________”(诗句或格言)来警示自己珍惜时间。
(2)《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按照______顺序记叙了他难忘的第一次盼望,作者在这一天的心情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全词语
类型(________) 悄无(________) (________)驾雾 (________)盈盈
博采(________) 欢声(________) (________)丧气 (________)马翻
关怀(________) 生死(________) (________)济济 (________)颜开
夜幕(________) 天南(________) (________)皆是 (________)三月
絮絮(________) 冰清(________) (________)之计 (________)秋杀
5、请你写出两句借事物表现人物品质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的“见”读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3】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______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突然发现,表现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诗歌鉴赏。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匆匆》回答问题。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选文中第一个 “赤裸裸”的意思是 ;第二个“赤裸裸 ”表示的是 ;作者用两个“赤裸裸”表达的情感是 ;请你联系实际,说说对“赤裸裸”的感悟:
【2】画线句子把 比作 、 ,写出了
【3】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豪迈 坚定 感慨)
【4】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凭主顾凑合维持生活。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yì),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早埋了。”“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zuò)。
——选自杨绛《老王》(有删改)
【补充资料】文革期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蛇神,被整得苦不堪言。
【1】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老王的形象品质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实善良,贪小便宜。
B.帮助别人,不图回报。
C.体贴乘客,为人着想。
D.感谢关怀,知恩图报。
【3】摘抄描写老王外貌的句子,并体会其作用。
句子: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
【4】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愧怍”?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普通劳动者(节选)
王愿坚
林部长走下公共汽车,解下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擦了擦,便急急忙忙的扛起行李往工地上走。
走在后面的刘处长紧走了几步赶上来,把手里的零碎东西往将军面前一递,喘吁吁的说“部长,把背包换给我。”
“算了吧,你也不是小伙子。”将军看了刘处长一眼,笑了笑说,“咱两彼此彼此。”
他们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就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的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场景深深的激动了。对于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就是十三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的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是已被山洪冲采,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头、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的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
他俩找到了要去的单位的劳动地点。人们正在紧张的劳动着。在一道一米多深的土洼下面,平躺着一列斗车,战士们把砂土挑到崖边,在由另一部分人把它倒进车里去。他俩悄悄的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
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一个尖细的声音在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
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他不过有20岁,一张圆脸,厚厚的嘴唇上抹着一层淡淡的茸毛,一绺头发从软胎的帽舌底下露出来,被汗水牢牢的贴在前额上,显出一股调皮劲。他正挑了担砂土颤悠颤悠的走过将军的身边,调皮的笑了笑,露出一对白白的小虎牙。将军笑了笑回答:“我是个新兵嘛!”
“那……你等等。”青年战士连忙把筐里的土倒下,然后拔腿跑到滤沙架子底下拖来了一只大抬筐,往将军身边一搁,说道:“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
“好。”将军高兴的回答,说着就连忙蹲下帮他整理抬筐的绳子。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气喘吁吁(xū yǔ) 一绺(liǔ lǚ)
【2】劳动者”指的是_____。文中的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
【3】选文描写了一个巨大的_____场面。用“﹏﹏”画出相关的语句。在这个巨大的场面描写中,作者又抓住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物的描写。
【4】画“______”的句子对年轻的战士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林将军的形象是我国老一辈革命者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以功臣自居,时刻严于律己。
B.这些老革命者,即使在和平建设下年代依然挺身而出,继续带领群众一同前进,争取新的胜利。
C.林将军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老一辈革命者,他们“普通”中含着不普通、平凡中包含着伟大,正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美。
12、短文
我和老师有个秘密
10岁的时候,我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 母亲为我的15块学杂费和书本费整整准备了三年,那时,我的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都已经在念中学了,其实他们学杂费的零 头都要比我一年的学费还要高,但母亲为了不让我的哥哥姐姐们 耽误学业,她只好一年又一年地将我的入学时间往后推。好不容 易攒够了15块钱,不料,三年后,也就是在我10岁那年,小学一 年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已经比三年前翻了一番,达到了30块钱。 得到这个消息后,母亲整整哭了一夜。
就在母亲打算让我彻底放弃上学的时候,村里唯一的一位公 办教师江老师找到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我的母亲……也就是在那一天,我被江老师领到了学校,开始了我的读书生涯。事后我才知道江老师答应母亲愿意为我交那15块钱的学费。 上学后,母亲仅仅给我买了一个练习本。然而对于一个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来说,这一个本子怎么能够应付那么多的家庭作业 呢?仅仅两天的时间,我的练习本就再也写不下一个字了。之后, 我就再也没办法交上作业了。
两天后,我被江老师叫到了他的办公室。看起来他很生气, 可是当他得知我不交作业的原因后,江老师沉默了,半晌,他抬 起头来,对我说道:“孩子,我这还有一个备课本,你先拿去用, 以后你的作业我就用铅笔改,你用完之后,就可以拿橡皮擦掉, 这样不就还可以再用了吗?对了,还有,假如每次你的作业能全部做对,我就不在上面写字。那就表示你的作业得的是优。你看这样行吗?”此时的我除了感动还能说什么呢?我在心中暗暗发誓: 我一定要把作业全部做对,一定要得优,不让老师写字。临走时, 江老师又把我拉住,说:“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你一定要保密 呀!”
许多年后的今天,已经快大学毕业的我还保持着用铅笔写字的 习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
【1】把下列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的字母写在括号里。
(1)母亲整整哭了一夜。(______)
A. 整齐; B. 达到一个整数的; C. 整理。
(2)翻了一番。(_____)
A.回,次,遍; B.种,样。
【2】你能说说“我”和老师之间的秘密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最后一句“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中的那份纪念”,你知道作者心中纪念的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江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回忆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大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 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sāo)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 窈(yǎo)窕(tiǎo),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 他去试探或冒险;秽(huì)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 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niǔ)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 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 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 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 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miǎo)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tì)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 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zèng)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养尊处优”一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他________身体最长,________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
【3】短文中的中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故乡的元宵(节选)
①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兵)的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一样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一样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老字号)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
②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
③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一笔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在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
【1】选文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
【2】在《故乡的元宵》原文中,作者汪曾祺还介绍了元宵节当天的其他几种活动(见补充材料),下列对原文的详略安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补充材料 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
A.选文详细介绍了三种活动 B.补充材料略写了吹糖人、捏面人和抖空竹
C.略写部分不重要,可以省略不写 D.通过详略得当的写法,使文章中心突出
【3】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平淡而有味,请你结合这一特点,将文中画“﹏﹏”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批注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画“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20、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1.这个问题不能不讲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起地道战,谁也不能不承认是个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能不遵守交通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日:我得到了
要求:在横线上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等,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在答题卷上写上题目)。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出现,请用“xxx”代替。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