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黄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丽丽取得了好成绩,便认为自己是最努力的人了,老师对她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一直进步。”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朋友间的情谊要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岁月的洗礼。

    (3)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了解了不少外国著作中的人物形象。其中,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课外,我还阅读了其他外国文学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 2、填一填。

    ________不如烂笔头。

    ________人行,必有我师。

    ③不怕________,只怕心不诚。

    ④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____

  • 3、我会给形近字组词。

    ________、浸________;折________、拆________;航________、抗________

    ________、侧________;狠________、很________;悟________、梧________

  • 4、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诗。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中三、四两句,一问一答,出人意料,情趣盎然。请你具体说说三、四两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②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⑤有约:即邀约友人。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眀,灯芯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1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时间)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

    2诗中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D.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在诗中画出诗人巧借棋子描写等待友人的情景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释词语:

    值:__________ 屐齿:   小扣: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是:_______________

    3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春色”、“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1请你写出兴许的两个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花开花落________________

    3哪句话概括了这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人间四月芳菲________

    A. 完; B. 死亡; C. 所有的。

    5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山寺桃花盛开________

    A. 开始; B. 最初; C. 用法跟相同。

  • 10、阅读。

    数学

    ①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小时候绝顶聪明,他有两大特长;书法和戏剧。此外,在文学.绘画和体育方面,他也相当出色。可惜他数学差点,从初中升高中,就栽在几何上,第一年没考上。

    ②关于这件事,欧阳中石有一段回忆。他说,1956年,他已从北大毕业,在通县师范救了两年书,暑假回到老家济南,顺便看望自己读中学的语文老师顾谦。此公乃一代词人、名师顾随的弟弟,因为崇拜鲁迅,连发型和胡须都是仿照鲁迅的样式。巧得很,顾谦老先生当时正在理发,听见有人进门,头也不回,问:“谁呀?”“我。”“是中石吗?”“是。”“现在干嘛?”“教书。”“教什么?”“您猜?”顾老师说:“数学。"

    ③欧阳中石大为惊讶:“您怎么一下就猜到了呢?”

    ④顾老师说“要是语文、历史,你就不会让我猜,既然让我猜,肯定是让人想不到的。初中时,你的数学不好,有一次你的几何不及格,所以我就猜数学。”

    ⑤老师的推理,让逻辑专业毕业的欧阳中石大为折服。

    ⑥但顾老师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正因为数学曾经是弱项,欧阳中石后来特别加强学习,在加强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形成良性循环。高考时,欧阳中石选择的科系就有数学。在北大读逻辑学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修课,所以欧阳中石到通县师范教书时,数学已从弱项变成了强项。

    ⑦欧阳中石晓年讲课,深有体会地说:“随着做学问的深入,这才懂得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在努力攀登的过程中,原来哪里薄弱。就一定得补哪儿。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度的。”

    【1】这篇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是( )

    A.倒叙

    B.插叙

    C.顺叙

    D.变叙

    【2】联系上下文,第⑤自然段中“大为折服”的意思是( )

    A.拍手叫好,觉得有道理。

    B.让人为之屈服。

    C.十分震惊,打心眼儿里佩服。

    D.表示一个人说到了点子上。

    【3】顾老师一下就猜到了欧阳中石现在教数学是因为( )

    A.初中时欧阳中石数学不好.顾老师认为既然要猜,那结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只有当初数学不好的人现在教数学才最出人意料。

    B.顾老师知道欧阳中石在北大读逻辑学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修课。

    C.顾老师后来听说欧阳中石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因此数学学得好。

    D.顾老师听说欧阳中石上高中后,几何学得特别好。

    【4】文章最后一句话“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度的。”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记错的生日

    ①下班前,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让我回她那里吃晚饭。进屋的一刹那,发现饭桌上已经摆好我爱吃的红烧鸡翅油焖大虾和松鼠桂鱼。望着颇为丰盛的几道大餐,贪吃的我惊讶地问母亲:“妈,今天是啥日子?咋做了这么多好菜?而且样样都是我最爱吃的!

    ②母亲看了看我,笑着对我说道:“今天是你的生日啊!看你整天忙得像陀螺,定是把它忘在脑后了!”“我的生日?上个月不是刚过完吗?咱们全家还去了附近的火锅店呢!”我接过话茬,嘴里早已迫不及待地塞进一只虾仁。母亲凑到日历前翻了翻,之后不好意思地自责起来:“瞧我这烂记性!又把日期记错了,真是老啦,不中用喽!”

    ③我的眼眶瞬间湿润起来。为了掩饰尴尬,我只得埋头猛吃,心里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刺痛感。

    ④不到半年时间,在母亲身上已发生过多起类似的事情了。她不是忘记我的工作日,便是记不起我的休息日,总是不分忙闲地把我叫到家里来,或是蹭饭,或是闲聚。尤其是近俩月,母亲的健忘症变得愈发严重起来,她根本记不住随时发生的某些事情:新买的白糖和甜面酱明明放在了冰箱的抽屉里,却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到;热衷的电视剧明明看了多遍,到头来却连主人公的名字也叫不出。最令人担忧的是,她出门常常走过两个以上的街口便时常找不到回家的路,有几次居然是站在小区的楼下给我打电话,说是打不开自家的电子门……

    从前的母亲并不是这个样子,她一直是全家的“活电脑”。家里各种物品的存放之处,她闭着眼睛也能找得到;自家财物簿上的每笔收入和支出,她样样都能不差毫厘地说出;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日及特殊纪念日等,她也能如数家珍般地叫得准;至于平日乡邻间的人情来往和红白喜事等,她均能得心应手地从容应对。

    ⑥时光真是一个不讨喜的贼,于悄无声息中偷走了母亲的青春,也带走了她的好记性。这期间最令我动容的是,无论岁月多么无情,滞留在光阴深处的母亲依然能时刻记得住我,及与我有关的细碎故事,许多时候虽然只记个片段,却也是一种爱的惯性,无休无止,悠远绵长。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箱倒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④、⑤段分别着重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项选择)下列选项对原文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文章以“记错的生日”为题,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③段在文中起到了过渡的作用。

    C.第④段开头写母亲总是记错事情,要我回家,表现了作者的不满与懊恼。

    D.第⑥段写“时光真是一个不讨喜的贼”,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母亲的忘性大。

    【5】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不起眼的小事(节选)

    在封城的日子里,发生了太多太多事。有人出征,有人留守;有人慌乱焦虑,有人万死不辞……在网上看短视频的时候,我常常被感动。下面记录一些小事,都是很不起眼的小事,但我精心收藏。

    特殊的春节,一家医院里,保洁员没有来上班。可是清洁工作必须做。怎么办?院长的儿子顶了上来。本来还在读大学的哥哥,冒着危险,穿好防护服,兢兢业业做起了保洁员,拖地、消毒、擦椅子……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他勤勤恳恳,什么活都干。

    少年强则国强。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都觉得明天充满希望。给孩子点赞,给院长点赞,向院长父子学习!

    一天,大雪纷纷。忙了一上午的民警叔叔、社区人员们,开始吃午饭了。可这是一顿寒酸的露天午饭,没有座位,餐桌是警车的前车盖和台阶,雪花纷纷扬扬飘进盒饭里,看着都凉。叔叔阿姨们的手和耳朵,都冻得通红。但谁也顾不得那么多,因为身上还有任务,必须赶紧吃完,赶紧干活……

    我们矫情着“什么时候才能出去吃火锅啊”的时候,不会想到,其实坐在家里正常地吃饭,是莫大的幸运。是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负重前行,才换来我们在家的安宁!

    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位爷爷,已经连续工作48小时。这天,他趁午餐时间来到相隔10米的隔离区,看望同样在值班的儿子。父子俩人近在咫尺,却隔着防护玻璃无法交流。父亲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儿子,加油!”他隔着窗户给儿子看。窗那边,儿子认真点头。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待他日得胜归来,你们父子俩可以坐下来,好好喝一杯!

    原来人间,真的有那么多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谢谢你们,无私付出的人,勇敢善良的人,在黑暗里举起火把的人!谢谢你们,用点点微光,照亮黑夜,温暖人间!

    (文章选自网络,有删改,题目是选用时所加)

    【1】简要写出文中一件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件小事重点描写了人物的_______

    【3】作者为什么感受了“生生不息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最大的麦穗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可惜--( )正确--( )挑选--( )

    丰满--( )如同--( )年迈--(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东张西望________

    如梦初醒___________  

    不失时机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  细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靠  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请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3文中对母亲的______进行了描写。( )

    A.语言、动作、神态 B.语言、神态、心情 C.外貌、语言、动作

    4“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这句话中的“惊惶”写出了母亲看到孩子哭时的_____________,“拉进”写出了母亲对没能带孩子出去玩时的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 16、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哨棒被武松赶紧丢在一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天,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鲁滨孙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和“星期五”救出了船长。(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两组不同的关联词语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分别连成一句话。

    我们为人民服务。 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爱是什么?仔细想想,也许你就能明白:爱是月明的大海上,母亲温暖的怀抱;爱是父亲如山的肩膀,如水的柔情;爱是彷徨的时候,老师谆谆的教诲。有爱相伴,我们在黑夜能看见明亮的光;有爱相伴,我们在雪中能感觉和煦的春;有爱相伴,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1.以“爱”为题。

    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表达真情实感。

    3.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