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菏泽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指出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

    (1)他们高声喊着:“快来看!找到他俩了!”________

    (2)还得知那个“衣衫褴褛的人”的尸体最后在渡船码头附近被发现了。________

  • 2、日积月累。  

    1)问渠哪得________,为有________  

    2________(全)不怕,________在人间。  

    3)我劝天公更抖擞,________  

    4)落红不是________________更护花。  

    5)人闲桂花落,________

  • 3、读拼音,写词语。

    fén shāo     mián páo     bǎng jià     bì miǎn     jiǎo xíng

    ( )( )( )( )( )

    zhí xíng     pī píng     zàng lǐ     chè dǐ     fěi tú

    ( )( )( )( )( )

  • 4、填空。

    (1)《石灰吟》这首诗歌中,诗人于谦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不畏“ ___ ”和“___”,即使“______ ”,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______的品质,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

    (2)《石灰吟》这首诗中作者借物言志的诗句是:_________

    诗中运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很多词语有双重含义。请写出下列词语对于石灰和作者的不同意思。

    ①千锤万凿、烈火焚烧

    石灰: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②清白

    石灰: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

    (3)《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感慨。

    (4)本课三首古诗都是 __________诗,我们还学过这样的古诗有《____________

  • 5、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泊船瓜洲》,完成习题。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月,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______;“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 8、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苏轼是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_______________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__________》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__________。这首词还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____,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既以形象的____________,又即景抒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快乐阅读。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带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______

    (2)鼎鼎有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_》,另外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有许多成语都出自这本书,请写出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两个出自这本书的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中,刘备送徐庶出城的情节,表现了两人间_______________之情。

    4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曹操“挟母以令徐庶”的做法,有人觉得兵不厌诈,可取;有人认为不择手段,不可取。你认为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本文每部分都是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选段开头的时间词是____,它前面部分的时间词是_____。从这些词可看出文章是按______顺序写的。选段第一句话里______字起到连接上下文的作用。

    【2】根据下面提供的意项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答案。

    张:①看,望;②商店开业;③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④陈设,铺排。

    灯结彩( )     ( )

    【3】从这段话你知道元宵的风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 11、阅读题。

    宝岛台湾

    台湾岛美丽、富饶,是祖国的宝岛。

    台湾岛的西部平原盛产稻米和甘蔗,人们把它叫做米仓糖库。台湾岛鲜果四季不断,出产最多的是香蕉和菠萝,一向享有水果之乡的美名。

    台湾岛上树木繁茂。高山地区有密密层层的针叶林,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55%,是我国的木材重要产地之一,被称为绿色宝库”。

    台湾岛除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许多矿产和水产。地下埋藏着石油、金等各种矿产110种。周围广阔的海洋有着丰富的水产。仅鱼类就有500多种,著名的有鲨鱼、鳗鱼等。

    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都是山地。最高的一座山峰海拔将近4000米,是我国东部最高的山峰。山顶上冬天积雪,晶莹耀眼,远看如玉,所以叫玉山。

    日月潭是岛上的天然湖泊。湖中有小岛,把湖面分为日潭和月潭。湖水清澈,湖面平滑如镜。岸边绿草如茵,花朵鲜艳。四周群山环绕,林山青葱,山水相映,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当前,海峡两岸人民正渴望早日团聚,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1短文具体写台湾岛富饶的是第   自然段;具体写台湾岛美丽的是第   自然段。

    2短文中人们称赞台湾岛富饶的美名有米仓、      

    3概括第6自然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过渡句和中心句分别是哪句?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炸药包放到桥沿上,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用“_____”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2】填空。

    ( )的冲锋号     ( )的喊杀声     ( )的光芒

    【3】把董存瑞炸暗堡时的动作的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请你联系课文写出当时的情况怎样紧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怎么做的?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雪中送炭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河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被子  送给我  这哪儿行呢  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  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  怎么能抵严寒呢(   )我怎么说,警卫员(   )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在文中空白处加标点符号。

    2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

    3“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4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雪中送炭》中的“雪”在文中指____________“炭”指____________

    6仿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有过毛主席这样的行为吗?请简单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毛主席有什么话想说的呢?请你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过了几天,汤姆的同学贝奇过生日,家里决定在山上给她举行野餐会,让孩子们都参加。餐后,孩子们都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去了,听说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他们想进去探险。汤姆和贝奇走在最前面,他俩举着蜡烛,顺着黑乎乎的通道,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洞里的景(观 关)。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 )他们的心灵,他们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里走去。过了一会儿,他们来到一个大洞,上面有好多蝙蝠,一大团一大团地聚集在一起。受到亮光的惊(拢 扰),蝙蝠( )天盖地地飞下来,尖叫着向蜡烛光猛扑过来。吓得他俩赶快跑开,拐过好几个洞才躲开了蝙蝠的追击。

    突然,贝奇说:“咱们这是到哪里了?”

    汤姆一愣,他发现自己也迷路了。两个人开始在里面乱走,还大声呼叫了好久。可是,既没有人答应,也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饿,艰难地在洞中摸索前行,希望能找到出口。有时实在困了,就躺下歇一会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贝奇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可汤姆知道不能泄气。他总是对贝奇说:“你放心,我们马上就会找到出口的,你很快就可以回到父母的身边了。”

    【1】在括号里正确的汉字和音节下面画“ ”。

    【2】照样子,写词语。

    (1)黑乎乎:(2)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__

    【3】当小探险家的念头开始占据他们的心灵。

    缩句:________________

    【4】汤姆和贝奇进洞探险,他们遇到了什么情景才迷路的?用“__”画出相关的语句。

    【5】哪些语句的描写说明汤姆和贝奇真的迷路了?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6】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个句子采用了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我也能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世界的问题,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复杂而又神秘:疾病、生命、战争、自然、宇宙……它又是那样的现实与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在十余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最想倾诉的是什么问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字数300字以内;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