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背诵。
1.___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____。
3.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4._______________,子欲养而亲不待。
5.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2、我会查字典
1.“循”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笔顺是_________
2.“凹”共______画,第一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
3、读拼音,写词语。
hónɡ shuǐ | tián yě | táo huānɡ |
____ | ____ | ____ |
dǔ sè | jǐn jǐn | yīnɡ xiónɡ |
____ | ____ | ____ |
4、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
1.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_____________。”我们一定要多读书。书中有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_____________,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让我们看到了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无限感慨。书中有理。
《学弈》一文中:“使弈秋_____________,其一人专心致志,……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书中有志。
_____________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提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_____________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中国是诗的国度,诗词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欣赏田园风光,我们总会想起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寒食节时,我们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_”;
遇到艰难,我们会用“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自己;遇到老人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用“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休将白发唱黄鸡”劝慰他。
3.有国才有家,我们为自己生在华夏而自豪!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_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_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我们都愿意为了祖国奉献自己:“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
5、给下列字注音。
契 揠 槁 趋 闵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注】
①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四月,白居易时被贬任江州司马。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②芳菲:盛开的花,泛指花。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大林寺桃花》的作者是___________,全诗表达出作者由_____到___的感情。
【3】写出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觅: ___________。 芳菲: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中前两句蕴含了物候现象,这是因为_____引起的。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也有两句与此原因相同,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诗人登山前后心情所发生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指出诗中所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清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天气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2】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
_____________
【3】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
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⑤冷,江上流莺⑥独坐听。
把酒⑦看花想诸弟,杜陵⑧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杯的来历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随后风靡世界,由于足球运动的发展,国际比赛也随之出现。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时,足球就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丹麦以9:0大胜希腊,成为奥运会第一个足球冠军。因为奥运会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到了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足球比赛已无法持续。
1928年奥运会结束后,国际足联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决议,举办了四年一次的世界足球锦标赛。这对于世界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最初这个新的足球大赛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1956年,国际足联在卢森堡召开的会议上,决定易名为“雷米特杯赛”。这是为表彰前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雷米特为足球运动所作出的成就。雷米特担任国际足联主席33年(1921——1954),是世界足球锦标赛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后来,有人建议将两个名字联起来,称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于是,在赫尔辛基会议上决定更名为“世界足球锦标赛——雷米特杯”,简称“世界杯”。世界杯赛的奖杯是1928年,国际足联为得胜者特制的奖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饰技师弗列尔铸造的。其模特是希腊传说中的胜利女神尼凯,她身着古罗马束腰长袍,双臂伸直,手中捧一只大杯。雕像由纯金铸成,重1800克,高30厘米,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为流动奖杯,谁得了冠军,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届世界杯赛前交还给国际足联,以便发给新的世界冠军。此外有一个附加规定是:谁连续三次获得世界冠军,谁将永远得到此杯。
1970年,第九届世界杯赛时,乌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获得过两次冠军。因此都有永远占有此杯的机会,结果是巴西队捷足先得,占有了此杯。为此,国际足联还得准备一个新奖杯,以发给下届冠军。1971年5月,国际足联举行了新杯审议会,经过对53种方案评议后决定采用意大利人加扎尼亚的设计方案,两个力士双手高擎地球的设计方案。这个造形象征着体育的威力和规模。新杯定名为“国际足联世界杯”。该杯高36厘米,重5公斤,当时价值2万美元。1974年第十届世界杯赛,西德队作为冠军第一次领取了新杯。这回,国际足联规定新杯为流动奖品,不论哪个队获得多少冠军,也不能占有此杯了。
【1】目前,我们所说:“世界杯”,它的全称是什么?它的前身又叫什么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届奥运会在哪个国家举行?谁摘走了第一个足球冠军皇冠?
__________________
【3】第九届,第十届世界杯,荣誉为谁所得?
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我能行。
汗水浇灌成功的出路
发明大王爱迪生有句名言:①“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是对成功之路的高度概括。然而,这么多的汗水,都洒在了攀登“顶峰”的路上吗?不尽然,事实上,所有成功者无不在寻找②“路口”的过程中洒下了大量汗水。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从梯子上摔下来,人们惊慌失措地跑向爱因斯坦,可谁想到,爱因斯坦已经完全忘记了身体上的疼痛,正思考着另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笔直地摔下来?哦,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这一小小的事故,为他研究③“广义相对论”带来了很大启发。
也许你同时想起了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瓦特与蒸汽顶壶盖的故事吧?这三个故事有个共同点,就是有人能对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进行思考,从而有了重大发现和发明。这三个主人公都被后人称为“科学巨匠”,他们是否天生运气好呢?
一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男孩来找空军上将,问他怎样才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上将没有回答他,而是带他一起去郊游。回来后他对男孩说:“我发现四件小事会妨碍你成为飞行员:一是你只知道敲门,没发现有门铃;二是你在车站忘记了车票搁在哪里;三是由你做记录时,你不确定是否带了铅笔;四是你把我家门牌号记错了。你说人们会把一架飞机交给一个这样的④‘细心人’吗?”
事实证明,从偶然中发现真理的科学家们并不是运气好,大自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潜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1】文中标序号的引号的用法分别是:①__;②__;③__;④__。
A.表示直接引用的话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讽刺或反语 D.表示特定称谓
【2】短文第1自然段中,“顶峰”的意思是______,“路口”的意思是______。
【3】用“﹏﹏﹏”画出文章的观点。与这句话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B.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4】短文为了说明观点,选择了两类事例,一类是正面的,一类是反面的。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例子,并在括号里用“正”“反”注明它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事例1: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
事例3:_________(____)
事例4: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童年(冰心)
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地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可是从未打到我的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我常常跑到营门口去和站岗的练勇谈话。他们不像兵舰上的水兵那样穿白色军装。他们的军装是蓝布包头,身上穿的也是蓝色衣裤,胸前有白线绣的“海军练勇”字样。当我跟着父亲走到营门口,他们举枪立正之后,父亲进去了就挥手叫我回去。我等父亲走远了,却拉那位练勇蹲了下来,一面摸他的枪,一面问:“你也打过海战吧?”他摇头说:“没有。”我说:“我父亲就打过,可是他打输了!”他站了起来,扛起枪,用手拍着枪托子,说:“我知道,你父亲打仗的时候,我还没当兵呢。你等着,总有一天你的父亲还会带我们去打仗,我们一定要打个胜仗,你信不信?”这几句带着很浓厚山东口音的誓言,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着!
回想起来,住在海军练营旁边的时候,是我在烟台八年之中,离海最近的一段。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这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
【1】两个“从未”说明( )
A.爸爸喜欢用马鞭子敲打桌子
B.说明爸爸一直以来只是吓唬我,并不是真的要打我,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说明练勇充满信心;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______。
【3】“舞台”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作者把它们称作“舞台”,是因为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写自己在海军练营时候的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仿照这句话再写两个这样结构的句子。
的时候,日子从 。
的时候,日子从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这四个词表现了______。
【4】用“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______
13、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填一填。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文中画“﹏﹏”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大难当头,父亲还能如此沉着冷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篇悼念文章,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
(1)全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该是_____的。
A.愤怒 B.悲伤 C.急切
(2)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时,语气要_____。
A.高亢 B.平静 C.低沉
【4】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为人民服务》选段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 )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 )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是在____________的追悼会上的著名讲演。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证明自己的论点。
【4】最近你通过看新闻,认识了哪位品德高尚的人物?用一句话概括他(她)的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型练习。(4分)
(1)托德刻薄地说:“当然我也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修改病句:实施素质教育后,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19、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船长答应带他们愉快地回英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费了九牛一毛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一会儿,街上就挤满了欣喜若狂却衣衫不整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这件事,我不会忘记 提示:这是件什么事?为什么令你难忘?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内容具体,把难忘的原因写出来;句子通顺、中心突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