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一填。
(_________) 思(_________) 想 (_________) 因(_________) 果
(_________) 张(_________) 望 (_________) 邻(_________) 舍
(_________) 仰(_________) 合 (_________) 奔(_________) 跑
2、认字标音。
盂( ) 孰( ) 汝( )
3、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
2.您的字总是那么干净漂亮,一个个娟秀端庄的方块字像小士兵一样排列在黑板上。( )
3.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
4、先补充词语,再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走(______)观(______) 自(______)弗(______) 声(______)俱(______)
(______)以(______)然 (______)犹(______)及 (______)汤(______)火
走:_________。 弗:_________。 俱:_________。
然:_________。 及:_________。 汤:_________。
5、分清这些字,分别组词。
辩______ 俱______ 援______ 拦_____ 乘______
辨______ 惧______ 缓______ 栏_____ 乖______
6、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
【2】“排”的意思是( )
A.排列。
B.推开窗。
C.推开门。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湖阴先生______的形象。
(2)诗歌后两句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词,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
【4】具体说一说,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锄禾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当中的名句(____________)告诫人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开头描写了烈日当头( )的辛苦,提醒人们( ),诗歌表达了对农民( ),著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动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 )
【3】请说说你读完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嘘——
谢建平
有时候,和孩子相处,得学会适当“闭嘴”,免打扰。
千千四岁的时候,有个坏习惯:每当妈妈把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他就伸出小手去捏。为这事,不知道被说过多少回。有时候,刚伸出去的小手还会被妈妈打回来。可是,越不让他捏,他越想捏。因为怕他烫着,所以,妈妈就得看着他。有一次,煮虾子,他又伸手捏。我示意妈妈别出声,让他去捏好了。“呀!”刚碰上,他就缩了回来,拼命地吹自己的小手。最终没有忍住,眼泪流了下来。以后,他再不用手捏饭菜了——不痛,怎么会畏惧?
有一天下午,我无事,就坐在旁边看他玩积木。开始,他饶有兴致地,把积木一块一块往上垒。把小的放在下面,越往上,积木的块头越大。结果,还没垒几块,就倒掉了。他不服输,又垒 ,又倒掉了。然后,再垒,还是倒掉。我很想告诉他,傻孩子,把大的放底下,稳当,小的放上面,轻巧。但终于还是忍住。他反复了许多次,总是倒掉。后来,他试着把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小高层”终于竣工。他对我笑,我也对他笑——不经历,怎么记得住?
千千十岁的时候,养过一只叫“花花”的小狗。各种喜欢,就差在一个碗里吃饭,在一个被窝睡觉。后来,“花花”五个月的时候,生病死掉了。我把“花花”埋在河边柿子树的根底。千千看着,忍着,最终,没有忍住,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哭个不停。哭了好长时间,妻子都听不下去了,要我去劝劝他。我没去。让他哭吧——不哭,怎么知道珍惜?
我读小说,他读《三字经》。他问我,爸爸,什么叫“弟于长,宜先知”?我告诉他,孔融四岁让梨,表示他对兄长的敬重。他听了,好像懂了,又低头去看。看着看着,半晌,冒出一句:说不定,人家孔融不喜欢吃梨,才把大的给哥哥吃。我大笑,他呆呆地看着我,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想,要是在课堂上,他一定会被老师批评的,甚至,不容他把话说完。而我,竟是这样幸运——不倾听,怎么能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做家长,或者是做老师,总想把自己认为对的东西告诉孩子,哪曾想,倒让孩子失去了许多经历,许多锻炼,甚至,失掉了许多趣味。相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
【1】“他对我笑,我也对他笑”,两个笑分别体现了千千和“我”当时怎样的想法?
千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千看着,忍着,最终,没有忍住,他到自己的房间里,哭个不停。”结合上下文,对这一句理解最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愛的小狗的死, 让千千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与残酷。
B. 千千的表现说明他对“生离死别”有了自己的感悟。
C. 小狗的死, 让千千懂得面对残酷的“死亡” 要坚強
D. 千千反对“我”把死了的 “花花”埋在河边柿树下。
【3】短文最后一句“相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是不是有些“得不偿失? ”这句话里的“得”指的是 ____________,“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好在哪里,说说理由(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网兜与大鱼
①美国前总统的吉米·卡特在回忆起儿时的一段经历时,动情地说道:“千万不要小瞧一个人在童年时所受的实践教训,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②1935年的一天,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个小镇上,11岁的小吉米跟着几个小玩伴,来到路边的一个鱼摊前玩。
③摊主是位60多岁的老人,路人只要花上2美分就能从老人手中租来一个网兜,然后用它去捞鱼缸里的鱼。3分钟内,不管捞上来多少条鱼,都能免费带走。
④吉米觉得这个捞鱼的游戏非常有趣,便交了2美分,向老人租来了一个网兜,心想自己一定能捞到一条大鱼。计时开始,吉米迅速地把网兜插入鱼缸,瞄准一条大鱼便网了过去,成功地将它兜住了,吉米兴奋不已,飞快地提起网兜,可让他没料到,就在鱼儿快要被捞出水面的一刹那,网兜突然破了,那条大鱼随即跑掉了。
⑤吉米大感遗憾,但他觉得这纯属意外,于是又交了钱,重新租了另一个网兜,他又网到了一条大鱼,可在出水时,网兜又破了。
⑥“您的网兜不结实,根本承受不住鱼的重量,您这是在行骗!”吉米生气地对老人嚷道,“快把4美分退给我!”
⑦“真是这样吗?”面对吉米的指责,老人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回应道,“让我用网兜捞一条上来给你看看吧。”说完,老人便操起一个网兜,成功地从鱼缸中捞出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来,只是它是一条小鱼,还不及吉米之前所捞的鱼的三分之一大。“天呀,”吉米惊呼道,“这么小的鱼,也算吗?”“难道小鱼不是鱼吗?”老人反问道,“我又没说不能捞小鱼,是你贪心,一直想着非要捞大鱼呀!”
⑧老人接着继续说道:“很多人在捞鱼的时候和你一样,只将注意力放在大鱼身上,丝毫不考虑手中的网兜够不够结实,能不能承受住鱼的重量,因此十有八九都是徒劳一场。孩子,想捞大鱼,想干大事,固然好,但你要先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不切实际的目标,往往只会让你无功而返,一无所获呀!”老人最后一边说,一边将钱还给了吉米。
【1】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点变换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顺序
D.事物类别顺序
【2】读第⑦自然段画横线句子,思考吉米惊呼的原因是什么?( )
A.佩服摊主捞到了鱼
B.后悔自己没想到捞小鱼
C.认为摊主捞到了小鱼不足为道
D.对于摊主的行骗手段表示愤慨
【3】吉米捞不到鱼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
A.捞鱼的网兜太不结实
B.吉米一心只想捞大鱼
C.吉米上了摊主的当
D.吉米不懂得量力而行
【4】文章第④⑤自然段中先后两次描写网破的细节,试分析这样描写的用意与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读文章结尾。
(1)读故事的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老人最后该不该把4美分还给吉米?为什么?联系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年味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二踢脚、麻雷子,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爆竹声中一岁除”,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年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
酒香味。亲朋好友利用过年时节欢聚一堂,喝酒庆祝,到处酒香飘逸。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蒸馒头味。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一直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饺子味。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
尽管城里的年味各种各样,别具特色,但我总还是想念家乡的年味。
【1】选文中的“年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代表____________。
【2】本文运用( )的结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
A.分—总
B.总—分—总
C.总—分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说到了想念家乡的年味,这样显得重复。
B.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家乡年味的喜爱之情。
C.本文详略安排得当。详细写了过年的硝烟味、饺子味,略写了酒香味、蒸馒头味、墨香味。
【4】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
【5】作者认为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聪明人的眼光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一位眼光敏锐、接受新事物能力很强的智者。
有一天,林肯独自一人来到华盛顿的大街上,那时还没有电视等先进的媒体的传播,他只要稍加改装,就不会被人认出来。忽然,他看到在一家名为《智慧》的杂志社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于是,他也好奇地凑了上去,结果发现,在华丽的墙壁上竟钻了一个小洞,洞旁写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不许向里看!”然而好奇心还是驱使人们争先恐后地向里观望,林肯也顺着小洞向里看,原来里面是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组成的《智慧》杂志的广告画面。
林肯总统觉得这家杂志社很有创意,回来就吩咐秘书为自己订了一份。果然,《智慧》杂志不论内容编排、版式装帧、封面设计,还是质量,都堪称一流,颇受林肯的喜爱和青睐……一天,林肯处理完当天的公务,顺手拿起一份新到的《智慧》杂志翻起来,翻着翻着突然发现这份杂志中间有几页没有裁开。林肯很是扫兴,顺手将杂志放到一边。晚上,林肯躺在床上突然想起这本杂志:既然是大家喜爱、风行全国的杂志,在管理方面应该是十分严格的,按常理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连页现象的。他由此联想到杂志社在墙上小洞做广告的事,难道这里面又有什么新花样?
他翻身下床,找到这本杂志,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开它的连页,发现连页中的一页内容竟被纸糊住了。林肯想,被糊住的地方大概是印错了。但印错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好奇心驱使林肯又用小刀一点点地撬起了糊着的纸,下面竟写着这样几行字:恭喜您!您用您的好奇心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获得了本刊一万美元的奖金,请将杂志退还本刊,我们将负责调换并给您寄去奖金。——《智慧》杂志社编辑部
林肯对编辑部的这种启发读者智慧和好奇心的做法极其欣赏,便提笔写了封信。不久,林肯总统便接到了新调换的杂志和编辑部寄来的一封回信:总统先生,在我们这次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只有8个人从中获得了奖金,绝大多数人只是采取了寄回杂志社重新调换的做法,看来您的确是真正的智者。根据您来信的建议,我们决定将杂志更名。
这本杂志,就是至今风靡世界的《读者文摘》。在故意印错的500本杂志中,机遇就摆在500人的眼前,但绝大多数人熟视无睹,只有8个人在“平凡”中发现了“非凡”,获得了奖金。
大地回春向万物发出了请柬,但并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发芽;机遇在人群中穿行,但不是每一个人都去分离捕捉。机遇的确时有时无,但与其抱怨没有机遇,倒不如历练发现机遇的眼光。改革时代,是一个机遇特别多的时代,也是特别需要有一双能发现机遇的眼光的年代。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堪称一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视无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2自然段中引号中的句子的“不许向里看”改成“请向里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没有剪裁开的《智慧》杂志,林肯的情绪发生了变化。试着用“先……然后……接着……最后……”连起来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给《智慧》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林肯会说些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不少于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大舞台。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幸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回答问题。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秘密 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 探查),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钦而不舍精神的人。
【1】请用“/”将括号中不恰当的词画掉。
【2】“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说说你对文中画“ ”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用加点的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到了什么时候,值班室的同志把我叫醒。(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走进快速办公室。(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难道见过这样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我们心目中,老师是挺拔的大树,能够为我们遮风挡雨;老师是_______,能够________;老师是______,能够________。(仿写句子)
(2)我们举办并策划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毕业联欢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
(4)永远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母校的报栏,感谢挂在我生命之树上的红双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激之情。
(5)有的人在工作、学习中缺乏耐性和韧性,他们一旦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研究才能。
句中“碰了钉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作。
(1)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学校园接纳了你,想必你己对初中生活充满了期待。初中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全新体验?……我们不妨来一次精神旅行,想象一下你的初中生活吧。
请以“我向往的初中生活”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
(2)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也许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吗?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吧?也许竟是你童心未泯的老爸?也许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也许是音乐,它使你沉入音乐海洋“沉醉不知归路”?
请以“我最好的朋友”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段。1.要有完整的情节或画面,叙述要清楚。2.要有适当描写。3.200-300字之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