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冈( )岗( )甚( )勘( ) 卒( )率( )
捧( )绑( )府( )俯( )
2、填空。
________ ________大悟 | ________ ________风霜 |
一________十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吞枣 |
一知________ ________ | 张________李________ |
3、把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师说》
2.______________,再而衰,_________。《左传》
3.甘瓜苦蒂,__________。《墨子》
4.种树者必培其根,_______。《传习录》
5.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
6.《桃花心木》一文告诉我们:人和树一样,都必须经得起_________,要锻炼出__________。
7.通过朗读____朝_______写的《明日歌》,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
8.读了成语故事《邯郸学步》之后,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句子补充完整。
1.水是________横,山是________聚。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
3.白日________须纵酒,________作伴好还乡。
5、读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 mó guǐ |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
____ | ____ | ____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___________。 传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诗人在_______ (地点),遇到了__________(谁),请他向家人______________(干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
①剑外:剑门之外,泛指蜀中地区。
②蓟北:河北北部地区,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范阳一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马诗》,回答问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两角钱》,完成练习。
两角钱
(1)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助别人,但我们对好多举手之劳的事情却总是熟视无睹,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2)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外的家里寄钱。
(3)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百元的票子,让柜台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 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大乐意。
(4)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5)没有,裤袋也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气, 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6)这时候 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 回头一看 是那个男孩子 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山来 手心里攥着两角钱 我这里有两角钱 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 他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皱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加发红了,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
(7)寄完信,我去附近的超市买东西,破开了那一百元的票子, 有了足够的零钱。我又回到邮局里。我想如果那个孩子还在,应该把钱还他。
(8)他还真的在那里,还站在柜台的角上,那些民工还没有汇完钱,他是在等着大人们一起回去。我向他走了过去,他看见了我,冲我笑了笑,因为有了那两角钱,我们成了熟人,他的笑容让我感到一种天真的亲切,很干净透明的那种感觉。看到他那样的笑,我打消了还那两角钱。能够帮助人,尤其是帮助一个看起来比自己大许多的大人,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感觉吧。我当时就这样想,干嘛要打破孩子这样美好的感觉呢? 一句谢谢,比归还两角钱,也许更重要吧?我轻轻地抚摸了一下他的头,问了问:“还没有走呀? ”然后,我再次郑重地向他说了声:“谢谢你啊!”他的脸上再次绽放出笑容。
(9)以后,我多次去过那家邮局,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但我怎么也忘不了他。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举手之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6)小节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章写了“我”前后两次在邮局与男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请分别简要概括。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4)自然段中这个男孩子 、 的样子让我感到奇怪。男孩有这样表现的原因是
(2)短文第(6)小节中“轻轻地拉了一下”表现出男孩 ;第(8)小节中“轻轻地抚摸”表现出“我” 。
(3)你对短文第(8)小节划线句子中“干净透明”这个词语的理解是
。
【5】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让“我”时时提醒自己什么?在结尾处添上一句恰当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原本想把钱还给男孩,后面又打消了还那两角钱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结合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要以“两角钱”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秋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常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 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稼,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着一 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担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经历雨打风吹,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
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 .
1.解释下列词语。
点缀:
憧憬::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运用的画线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品读句子,填空。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
“花毯”指的是 。
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吕梁山热烈、浓艳的 色。橡树、 、 、
、 、 、 等事物加重了这红色的分量、程度,再以“ ”
这一典型的景物为例,突出了秋天特有的美。
然后用对比手法写了秋天偶有的“ 和 ”这实际是用它们来
秋色。
4.红枣骄傲与胜利的标志是 ,枫叶骄傲与胜利的标志是 ,保尔认为骄傲与胜利的标志是 。
5.保尔是怎样创造自己的人生的呢?你想怎样创造自己的人生呢?
11、课内语段阅读。
在室外,你更是跃跃欲试,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你似乎对平坦的路不感兴趣,哪里高低不平,哪里杂草丛生,哪里有水洼泥泞,你就爱往哪里走。只要不摔倒,你总是乐此不疲。这是不是人类的天性?在你未来的人生旅途上,必然会遇到无数曲折和坎坷,儿子啊,但愿你不要失去刚学步时的那份勇气。
【1】根据下列语句的意思在文中选词填空。
(1)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_______)
(2)因为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中加点字的含义是( )
A. 对儿子的鼓励,让儿子鼓足勇气战胜困难。
B. 对儿子的祝愿,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不要失去学步的勇气。
C. 对儿子的警告,学步的路上有很多障碍,要小心。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选文中拟声词“噗”用得极有深意,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话反映了八儿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还反映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段话主要写了如下内容:八儿提前分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目的是( )
A.说明粥里的材料特别多。
B.说明锅中的一切发出诱人的香味。
C.说明八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才华。
D.从侧面烘托出八儿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5】“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锅中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展开想象,模仿作者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为人民服务(节选)
①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②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③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④我们的同志在困难( )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⑤中国人民正在受难( ),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⑥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⑦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⑧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⑨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给本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本段第①~③句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4】本段的第⑦句再次重申了“_________________”的生死观。
【5】根据本段所述,你认为怎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文段,完成练习。
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二十二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发明)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整、完善)的药物书。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发现、发明)________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
重新编写一部________(完整、完善)的药物书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全——________ 结束——________
【3】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时珍为什么决定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维吾尔姑娘很漂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很苦。和田维吾尔人感觉很甜。(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学期,我们班同学普遍地阅读能力提高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你最想要的东西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又有什么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官说:“两周前我就让人把山洞的洞口封上了,钥匙在我这里。”(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放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家里走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言表达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着不一样的发现,有时我们生活现象中发现了自然的奥秘,有时我们在亲身经历中发现了做人的道理,有时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也会发现有美的存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写出真情实感。②语句通顺;详略得当;③4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