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灰吟》作者是___代政治家____的一首______。这首咏物诗,采用______,表现了诗人_____。千锤万凿出深山,________。粉骨碎身全不怕,________。
2.《墨梅》作者是元代王冕,诗人赞美_____,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____,表达自己对_____以及____。我家洗砚池头树,___。不要人夸颜色好,____。
3._____着的广玉兰花,__________得像婴儿的笑脸,____________________。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_________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_____________,已长成近两寸长的____________。
2、修改语段(注意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八处)(4分)
王小军非常喜欢酷爱打乒乓球。只有一打球,他才会忘记吃饭和休息。可李教练就是喜欢他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大家都估计王小军一定会拿到全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因为李教练对他的训练要求严肃,他本人在训练时又非常勤奋克苦,球技在不断地增加。他居然不负众望,在刚结束的全市小学生乒乓球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小学生男子单打的冠军。
3、补全词语
无恶(________) 与时(________) (________)远扬 (________)成团
晚霞(________) 狂风(________) (________)妖娆 (________)不幸
蜇伏(________) 水波(________) (________)细语 (________)乐道
骄阳(________) 大雨(________) (________)欲出 (________)旁通
自圆(________) 震耳(________) (________)雷鸣 (________)云舒
4、填写近义词
灵便——(______) 恳求——(______) 珍惜——(______) 温暖——(______)
喜悦——(______) 勤劳——(______) 猛烈——(______) 仿佛——(______)
赶紧——(______) 伤心——(______) 认真——(______) 肯定——(______)
5、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1.全体立正___
2.____这孩子的嘴多巧___李阿姨说___
3.____冬冬___王老师来了___冬冬的妈妈说___还不快给王老师倒杯水___
4.这回翻山使部队养成了一种新的习惯___那就是用脸盆___饭盒子___茶缸煮饭___煮东西吃___
5.她问我们饿了没有___这一问正中了我们的心思___
6、阅读《金陵酒肆留别》,感受诗中的送别之情。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②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②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③觞:酒杯。
【1】对题目中的“留别”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留在酒店话别 B.别后留住金陵
C.临行前写诗留赠友人 D.终究不舍决意留下不再离开
【2】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①诗句中“欲行”的人指__________,“不行”的人指________。
②这两句诗中能体现离别之情的关键词是____。请用自己的话讲述当时的情景:_________。
【3】诗的最后两句将离别的情深意长与____进行了比较,这两句诗与李白的《赠汪伦》中的“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7、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
菊花
[唐]元稹
秋丛①绕舍似陶②家,遍绕篱③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①秋丛:即丛丛的秋菊。②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③篱:篱笆。
【1】第一句诗中的“____”字写出了菊花满院盛开的景象。
【2】第二句诗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情态。
【3】诗人“偏爱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菊花___的特点,寄托诗人对菊花________的赞美。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B.第一句写景,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C.第二句叙事,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直到日头西斜。
D.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品质。
8、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找出诗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 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晨,我到洗手间去洗脸,发现昨晚放在这儿的空盆里竟盛满了水。这是怎么回事呢?“嘀嗒,嘀嗒”的水声,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我没能把水龙头关紧,水滴到盆里,时间长了,无数的小水滴就汇成了满满一盆水。
看着这盆水,我想起了一件事:
周总理小时候学习很努力,他的作文写得又快又好。每次作文,总是在其他同学刚写了一半时,他就早早交了卷,到阅览室看书去了。在一次作文课上,他像往常一样,又早早交了卷去看书。同学们忍不住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老师没有回答,从他的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交给同学们看。大家翻开本子,都吃了一惊,本子里每一页都工工整整地写满了字,是他写的读书笔记和摘抄的好词好句。同学们看了都赞不绝口地说,周恩来是个会学习的有心人。这时,老师语重心长地说:“知识在于积累。周恩来做得很好,我希望你们像他那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将来成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
“知识在于积累”今天的这件事,使我对这句话有了进一步理解。我想:如果我们能有小水滴的精神,我们的知识一定会更加丰富。
【1】把第一自然段中“一下子明白了”换成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文中“今天的这件事”指___________。
【4】小水滴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题目: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许多收获,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在投漂说明中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材料二:
六年级“图书漂流”活动——______________
活动安排:3月10日—3月15日:投放图书
地点:学校阅览室
3月18日—6月30日:漂流
注意:(1)图书要求:非教材、教辅类,内容健康。
(2)漂流要求:①每本书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周;②爱护图书;③认真阅读,填写漂流卡。
【1】从材料一中选出恰当的内容来当作“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并填在材料二的横线上。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确定一个“图书漂流”主题。
________
【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图书漂流是一种好书共享的方式。( )
(2)本次“图书漂流”活动的参与者是六年级师生,每本书停留时间不限。( )
【3】读了这两则材料,对于图书漂流,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钢琴之王”李斯特
一天,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来到维也纳,偶尔在大街上(望见 看见)一则海报,上面写着:“本人是著名钢琴演奏家李斯特的学生,明晚在维也纳剧场举行个人演奏会……”他想:我从来没收过徒弟,怎么(突然 忽然)冒出个学生了呢?
李斯特刚回到旅馆,就有一位姑娘上门来了。她身材俊俏,但脸色苍白,一进门就用颤抖的声音向李斯特说:“我是一个孤儿,从小偷偷地跟邻居学钢琴。十八岁考上了音乐学院,因为缴不起学费,所以第二年就退学了。之后,我又苦苦地练习。为了生存,我到处去找工作,可是都没有人要我。我必须找一个杰出的人物做自己的后台,于是我撒了谎……”
姑娘哽咽了一下,接着说:“今天,我看到报纸上登着您也到了维也纳的消息……我……我对不起您,您(处罚 惩罚)……我吧!”
李斯特走上去安慰她:“小姐,请不用害怕,我原谅你。”
李斯特(思考 沉思)了一会儿,又用亲切的口吻说:“现在,你能弹首钢琴曲给我听吗?”
那姑娘十分高兴,竟忘记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钢琴上熟练地弹了起来。从她手里泻出来的音符,时而像淙淙小溪自然流淌,时而像奔腾的大海汹涌澎湃,时而又像飞泻的瀑布直流而下。
李斯特对她的演奏非常满意,并对她作了一些具体的指导。李斯特诚恳地说:“小姐,我承认是你的老师!帮助、支持一切受苦难的人是我的愿望。请你在海报上再添上一句——李斯特本人也将登台献技!”姑娘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来。
【1】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2】比一比,再组词。
奏(________) 钢(________) 练(________) 瀑(________)
秦(________) 纲(________) 炼(________) 曝(________)
【3】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指使心情安适。 (_________)
(2)形容动作等因经常做而有经验。 (_________)
(3)指满足自己的愿望,符合自己的心意。 (_________)
(4)指因非常高兴、感激而流的眼泪。 (_________)
【4】对李斯特这一形象的刻画,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对小姑娘这一形象的刻画,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5】为什么姑娘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一句话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语段赏析
在以后的日子里,那位还没有结婚的护士,像一位真正的妈妈那样,一有空就守在女孩的病床前,握住她的手,跟她说话,还轻轻地给她唱歌,直到那女孩苏醒过来。
医生说:“她能苏醒是个奇迹。”
人们把赞扬的目光投向那位充满爱心的护士,护士的脸微微红了,说:“我记得读过一句名言:母爱可以拯救一切。”
【1】小女孩能苏醒过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护士的脸微微红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对“母爱可以拯救一切”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美丽的爱德华王子岛上,未娶未嫁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住在一栋有着绿山墙的房子里。随着年事渐渐转高,兄妹俩准备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便于将来替他们打理农庄上的活计,可是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了一个满头红发、满脸雀斑,又喋喋不休的女孩安妮。一天的相处后,马修和玛丽拉决定留下这个能说会道的女孩。后来这对兄妹发现安妮生性倔强勤恳、活泼乐观、酷爱幻想、待人真诚;她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频繁地闯一些无伤大雅的祸,让人不忍责难,反而忍俊不禁。她不似任何意义上的传统女孩,从此马修兄妹刻板的生活被彻底颠覆了,安妮激情洋溢、活力四射、略带叛逆的个性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聪明勤奋,很快就在学校崭露头角,并赢得了上大学的奖学金。然而知恩图报的她,在马修突然去世,绿山墙农庄面临困境时,毅然放弃去远处女王学院上大学的机会,在附近当了教师,以便照顾年迈体弱的玛丽拉。
【1】短文中的“绿山墙”指的是( )。
A.一个人名
B.一座城堡
C.一堵长满青苔的墙
D.一个农庄的名字
【2】安妮来绿山墙的原因是( )。
A.住亲戚家
B.孤儿院的失误
C.上学
【3】【名著链接】读梗概,完成填空。
这本著作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籍)女作家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信息】回答问题。
(1)马修和玛丽拉决定去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公安妮的外貌特点是____________,她最让我们感动的举动是________________。
【5】【评价人物】说说安妮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阅读回答问题。
父亲的借口
叶梓
齐总正坐在会议室开会,儿子小豫的电话打了进来:“爸爸,你快来吧,我的车撞了别人的车,急死我了。”
“受伤了吗?”
“没有。”
“报警了吗?”
“没有。”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
“没有。”
“你在干什么?”
“我在等你啊。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交警一定会罚款,会扣分,说不定还会吊销驾驶证。我在国道往北京方向的岔道口,你开车20分钟就到了。”
齐总沉默了几秒钟,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他转身对秘书说:“小豫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
晚上7时,齐总回到家,小豫已经在客厅里,呆呆地坐着,脸色阴沉。
“没事了?”齐总问儿子。
“我等了你一天,整整一天。你还是我的父亲吗?你今天是不是有特别重要的事?可再重要的事能比儿子更重要吗?公司比儿子重要吗?在你的眼里,我是可有可无的吗?”小豫的情绪十分激动。
齐总并没有生气,他拍拍儿子的肩,说:“儿子,我的确有重要的事要做。公司不比你重要,钱也不比你重要,问题是,我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儿子死死地盯着父亲。
“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只好在办公室里等。我在等你的爷爷,等他来告诉我该怎么办。我等了整整一天。”
儿子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深深地低下头去。 小豫的爷爷已经在10年前去世了。
【1】“受伤了吗?” “报警了吗?” “跟前面的车主协商了吗?”这是父亲得知儿子出车祸时,问的3句话。从父亲问话的顺序和内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总沉默了两三秒,突然挂断电话把手机关了。”请说出齐总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借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齐小豫呆了。半晌,他忽然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齐小豫到底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篇200~300字的阅读感言(可以评价一下文中的父亲,也可以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和双重否定句。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中断通讯联系。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听说他为了帮助一位盲人,昨天很晚才回家。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的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修改。
孔子三十岁左右就从事教育事业,他时常为能培养出优秀弟子而感到安慰。他常常以谦虚严谨、知难而退的态度鼓励弟子勤奋好学。
17、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蚂蚁吃了一条大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茉莉花的花蕾托着淡紫色的花苞。(缩句:保留6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不能完成这一项任务。(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魔术变变变。(按要求变句子)
(1)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来我家住几天。”(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汤姆说,他认为他不会在意的。(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给出的句式,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为疫情中的逆行者点赞。
疫情中的逆行者,像虎一样勇猛和无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爱是什么?仔细想想,也许你就能明白:爱是月明的大海上,母亲温暖的怀抱;爱是父亲如山的肩膀,如水的柔情;爱是彷徨的时候,老师谆谆的教诲。有爱相伴,我们在黑夜能看见明亮的光;有爱相伴,我们在雪中能感觉和煦的春;有爱相伴,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才不会迷失方向。
1.以“爱”为题。
2.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表达真情实感。
3.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