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本溪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成语。

    1_____________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

    2_____________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 2、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成语。

    (1)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_________________

  • 3、照样子,写词语。

    (1)心如刀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摇摇晃晃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跃跃欲试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东探西寻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4、填植物:

    ①离离原上(   ),一岁一枯荣。

    ②人间四月劳菲尽,山寺(   )花始盛开。

    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花村。

    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少一人。

    ⑤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渔火对愁眠。

    ⑥枯(   )老树昏 鸦,小桥流水人家。

    ⑦乱花渐欲迷人眼,浅(   )才能没马蹄。

    ⑧儿童急走追(   )蝶,飞入(   )无处寻。

    (   )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才露尖尖角,早有 蜻蜓立上头。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阴学种(   )。

  •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的流水 __________的春光 __________的茅屋

    __________的土坑 __________的太阳 __________的理想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理解。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古诗题目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古诗,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诗中“鸡鸣”的原因是______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2)诗中所写的景色是______季。

    A.春 B.夏 C.秋 D.冬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闲”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__

    【4】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方盘城。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

    1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文在线。(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带点词语说说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应聘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1】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______________

    (2)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______________

    【3】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____

    A. 被录取的是母亲 B. 儿子没被录取 C. 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请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

    【4】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

  • 11、根据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六七月间,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在那_______的百花园中,绿叶枝头布满了各色花,把花枝压得弯下腰来。其间,你偶然发现从万花丛中露出来一串串不_______的小喇叭,那就是牵牛花。牵牛花,或在花枝盘旋,或在篱笆上爬行。细细的蔓儿牵着一串小喇叭,穿行在万花丛中,遇到任何障碍,它不是停滞不前,而是_______地逾越过去。

    望着这一串串_______的小喇叭,我身边似乎响起了向“四化”进军的号角。我想,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中,我们不正是应该有牵牛花的那种精神吗?

    1选词填空

    惹人注目  千方百计  朴实无华  姹紫嫣红

    在那________的百花园中,绿叶枝头布满了各色花,把花枝压得弯下腰来。其间,你偶然发现从万花丛中露出来一串串不________的小喇叭,那就是牵牛花。牵牛花,或在花枝盘旋,或在篱笆上爬行。细细的蔓儿牵着一串小喇叭,穿行在万花丛中,遇到任何障碍,它不是停滞不前,而是________地逾越过去。望着这一串串________的小喇叭

    2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李大钊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我永远不会忘记他对我的教育。

    每逢看到孩子们学习,我就会想起爸爸说过的话:“小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我在屋里写大字,外边下起了大雪。啊,我们又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了。我想着想着,手里的笔就不听使唤了。爸爸正站在我旁边,他用手敲了敲我写的字。我仔细一看,有几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的。我知道自己错了,脸上热辣辣的,就认真往下写。

    我把写好的大字交给爸爸看,心里想:爸爸一定要让我重写一遍。没想到爸爸看了,指着后边几个字对我说:“好,像这样写就对了!”又对我说:“叫你哥哥来,咱们到外边玩雪去!”爸爸带着我们到雪地里,跑呀跳呀,团雪球,打雪仗,还堆了个大雪人。我们一点儿不觉得冷,爸爸也像年轻了好几岁。

    1本文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李大钊教育孩子的话。

    3文中通过爸爸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要学就学个痛快

    B.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C.父亲喜欢和我们玩雪

    D.对没有认真写字感到羞愧

    4通过本篇短文,你认为李大钊是一个______的父亲。(填序号)

    ①严格要求孩子  ②活泼好动

    ③和蔼可亲 ④严肃

  • 13、课外阅读。

    纪念白求恩(节选)

    毛泽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的。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1】用一句话概括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观点。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写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作者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对比,这属于对比论证。运用对比论证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多选)

    A.国际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精神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4】毛泽东为什么说“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②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所描写的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详写   略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

    ②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年。

    A.团圆喜庆       B.福寿满堂          C.五谷丰登          D.财运亨通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

    B.“万象更新”写出了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

    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

    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

    【4】对课文中的“京味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杂拌儿”指外形不规则的干果

    B.“零七八碎儿”指干果零散不全

    C.“玩意儿”指玩具

    D.“闲在”指在某个地方很清闲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 16、仿写句子。

    (1)父爱是北斗,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也能让我辨明方向。

    父爱是_______,即使_______,也能_______

    (2)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攀岩前行;

    选择了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

  • 17、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人民不会忘记为祖国捐躯的英雄。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进行句子训练。

    1.这个飞天梦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脑海里。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难道不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小明。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在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中,都会有许多难忘又有趣的事情,请你选一件事,将事情经过写清楚,感情真实,语言通顺。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自拟题目,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