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晋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仿照例子写词语。 

    带有数字的成语,如:举一反三  ________   ________

    带有反义词的成语,如:革故鼎新  ________   ________

  • 2、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把下面空着的意思补充完整。

    让我们先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照北京的老规矩腊八这天家家都要___________,哩哩啦啦二十三要___________;二十四要___________;二十九要___________;三十晚上___________;初一、初二___________;正月十五___________。

    你能写出几个我国的民俗节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古诗谚语填空。

    1________,路上行人欲断魂。

    2)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3)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

    4________,种瓜点豆。

    5________ 潭面无风镜未磨。

    6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7)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8)不怕________,就怕________

    9)一分耕耘,________

  • 4、请判断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______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______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______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______

  • 5、按要求查字典。

    要查的字

    音序

    音节

    部首

    再查几画

    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供:从事。④傍: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_________ 解:___________

    【2】从“_____”和“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___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 诗人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 7、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苏轼是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_______________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__________》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__________。这首词还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____,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既以形象的____________,又即景抒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 8、

    完成下列各小题。

    【1】这首诗描述的传统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上元节

    C.中秋节

    D.端午节

    【2】该诗以写景起,前两句中照应题目“望月”的词语是(  )

    A.中庭

    B.地白

    C.冷露

    D.桂花

    【3】“尽”在诗句中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

    A.完毕

    B.达到极限

    C.都,全部

    【4】下列古诗朗读断音正确的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

    B.冷/露无声/湿/桂花。

    C.今夜/月明/人尽望,

    D.不知/秋思落/谁家?

    【5】下列不是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之情的诗句是(  )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6】对古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作者王建在元宵佳节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B.“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C.“落”体现出动态轻盈的美感,仿佛秋思随着月色飘临人间。

    D.该诗描绘了一幅凄冷幽静的月夜图,借景抒发思念家乡的愁苦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区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20多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陷、地面塌陷、地裂缝;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多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第二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划“   ~~~~”的句子,这几句话运用______ 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二自然段中划“_____”的句子。句子中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以上只有720立方米只有,这两个词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完本文,针对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你想对保护水资源提出怎样的建议?(至少两条,且有针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快速阅读

    最后一片绿叶

    董恒波

    2020年,地球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靠近北极的一座雪山轰然倒塌,雪山脚下一所正在上课的学校,被埋在了几千米深的积雪里。当时,朋朋和他的伙伴们正在饶有兴趣地上自然课。老师把一棵小树苗递到了朋朋的手里,那棵树苗虽然只有一片绿叶,却蕴藏着无限生机。就在朋朋接过小树苗的一刹那,雪崩的灾难降临了……时间过去了七千多年。这是9098年的一天。超超博士正在给学生们上考古课什么是树木。这时候的地球上,花草灭种、树木绝迹。不光如此,从20世纪开始,地球上的动物就以每天20多种的速度减少。到了9098年,地球上连生存能力很强的蚂蚁都寥若晨星,只有老鼠还在艰难地与人类做伴。没有树木,沙尘暴几乎天天肆虐。江河湖泊早已干涸,根本就没有自来水,人们只能吃一种从深海里提炼出来的又苦又涩的水丸。不过,那时的信息技术相当先进。电脑、电视像一页纸似的贴在墙上,只要轻轻一点,就可以迅速得到全球任何角落的信息。超超博士正在用这样的电脑给学生上考古课。突然,电脑显示出一条最新的考古信息:在临近北极的某个地方,考古工作者又有新的重大发现。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去考古现场看一看。超超博士说:请大家把氧气袋背好。由于生态污染,氧气已经十分稀缺,地球上每人都配有氧气袋。超超博士带着学生们坐上时速为一万公里的飞行器,风驰电掣般地来到了那座引起轰动的考古遗址面前。考古学家的科技水准令人赞叹。一位考古学家介绍说,这里是一所学校,由于雪崩被埋了七千多年。我们用人工地震的办法,才发掘出这个21世纪的天然墓葬。这些七千多年前的死难者才得以重见天日。能把他们救活吗?超超博士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很难,不过,希望还是有的。考古学家说:据我们考察,在雪山崩塌的一瞬间,他们因急剧降温被迅速冻死,但神经和内脏系统并未遭到实质性的损坏。照现在的医学技术,如果能将他们的细胞组织重新激活,恢复生命应该是有可能的。

    几天之后,让整个地球为之震惊的好消息终于传来:有三个老祖宗在医学专家的努力下已经起死回生!他们的神志非常清醒,四肢很快就恢复了正常运动。被救活的老祖宗里就有朋朋。他和另外两个被救活的伙伴受到了国家总统的接见。

    三位老祖宗被总统的礼遇搞得啼笑皆非。在国宴上,招待他们的居然只有红烧蚂蚁和干烤鼠肉,他们看到这些就翻肠倒肚地直想吐。问服务员要水果吃,服务员听了直摇头,不知水果为何物。

    国宴结束后,三位老祖宗被送到了超超博士的班里。在欢迎晚会上,朋朋对这里的师生们说:我们三位有一个共同心愿。

    超超博士说:你快讲,我会立刻向总统汇报的。

    朋朋说:你们现在的科技手段既然能救活七千多年前的人,那你们能救活树吗?

    超超博士说:没有问题。只要能找到树的基因,就可以克隆出树来。可是,树这个物种早已灭绝了呀!

    不对!在我们被埋的那所学校里,就有一棵小树苗。

    是吗?我立刻向总统报告。

    科学院的考古学家、生物学家们又来到了那个考古遗址。他们果真找到了那棵小树苗,神奇的是,那棵树苗上竟然还有最后一片绿叶。

    于是,这棵小树苗和这片绿叶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

    422日那天,朋朋他们和超超博士一起看见了总统的电视讲话。总统下令,全国的科学家联合起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把那棵树苗救活。总统最后说,地球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让我们联合起来,共同拯救我们唯一的家园!

    一缕希望之光终于在9098年的地球上闪现。

    1请写出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写读了这个故事后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用“    ”画出对李大钊外貌和神态描写的句子,说明李大钊受过酷刑的词语是   ,“平静”说明   ;“慈祥”是李大钊 的态度。

    2为什么父亲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B.因为他想用自己的安定、沉着影响亲人,让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C.因为法官非常严厉。

    3请用“﹏﹏”画出与“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相照应的句子。

    4通过对李大钊的描写,表现了李大钊同志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现代文阅读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⑥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选自《汪曾祺全集》

    1作者要写的是家乡的鸭蛋,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要介绍家乡的端午风俗呢?家乡的端午有哪些风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透露了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举一例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下列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破“空头”用筷子着吃。筷子头一下去,——红油就出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的“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⑥段讲到小时候读“囊萤映雪”故事。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现在用来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刻苦的故事?请写出两个成语,并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连接: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来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针对上述现象,六年级(5)班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小桥流水人家(节选)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chán chǎn)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挪(nà nuó)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lín líng)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hé hè)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并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环绕____ 飘动____ 悦耳____

    【3】缩写句子。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例: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故乡的__________,是那么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

    【5】读句子,回答问题。

    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句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片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面。

    【7】给这个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

  • 14、阅读芳草地。

    小雨浙浙沥沥,雨丝无声地_______在伞布上,又悄悄地_______在石板凳上。微风_______过小巷_______,来淡淡的香味。抬头望,谁家的玫瑰花盆忘收了,在墙头上红红地_______着。也许是主人有意为之和大家共享吧。我在小巷里漫步,欣赏着细雨霏霏,细雨好像也滋润了我的心田。

    “扑通”一声,我猛然扭身一看,是一位戴斗笠的中年汉子摔倒了。细腻的雨雾中,他呆愣了一下,“哎”的叫唤了一声,似乎摔得有些疼了。他小心翼翼地直着身子要站起来,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着,一次又一次,却都伴随着轻微的磕碰声失败了。

    我和行人反应过来,匆匆走上前去。这时我发现,原来他的身旁还有一筐月饼,圆圆的月饼在石板路上滚落了一地。我们急忙围上去捡,月饼很快被拾到了筐中。那中年汉子十分沮丧,几个妇女围上去,关切地询问,才知道原来他是给一家超市送货的。“还好,没碎多少,没关系。””只是包装纸湿了,干了就好了。”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那汉子却还有些难过,不由得轻声叹息几声。这时一位大妈说:“这月饼落在咱小巷,我看那是和我们小巷有缘分。过节了,家家都要买月饼,好月饼,还不是要咬碎下肚?不如大家买两斤。”大妈的建议很快得到了热烈响应,硬币的叮当声在小巷里格外优美而和谐。我也买了两斤玫瑰豆沙馅儿的。戴斗笠的汉子十分感动,向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两颗大大的泪珠滴落在石板上,像花瓣一样绽开。他挑起担子,蹒跚地走了。这时大家才发现他腿有点儿残疾。人群很快散去了,小巷又恢复了平静,我咬了口月饼,甜蜜留在心底,破碎的是月饼,圆满的是人心。

    我抬头一看,墙头的玫瑰_________________。小雨,滴滴答答,那份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也仿佛伴着小雨落进我的心底,从此岁月温馨芬芳。

    【1】将下列字填在第一自然段的横线上。(穿 燃 洒 跳 飘)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三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戴斗笠的中年汉子的神态进行描写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感受到他________的心情。

    【4】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

    “我”为什么觉得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纷纷安慰他,善意伴着细雨,洒满小巷,那玫瑰仿佛更香了几许。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照应开头,渲染主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C.为后文大家买月饼作铺垫

    D.引出下文玫瑰月饼的味道

    【6】结合短文内容,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对短文的理解,请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并说一说这样拟的理由。

    题目:________。我的理由: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

      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改写成陈述句: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保卫黄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

    (2)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缩句)

    ______________

    (3)清晨,我走在田野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和温暖的阳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桂林的山真奇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4分)

    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封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

    缩句:

    爸爸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用了什么用词手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请你使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20、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小心地说道:“我没有开玩笑,请救救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任选一题写作)(30分)

    题目:1.《我们班的流行风》

    (2)介绍家乡的特产(或建筑、风景)(自拟题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