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搭配词语。
(______)的珍宝 (______)的念头
(_______)的灵感 (______)的贵妇
(______)的心率 (_______)的发明
(______)的机械师 (______)的小径
(_______)的眼睛
2、按要求写句子。
(1)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2)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燮》
(3)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寒食(唐·韩翃》
(4)一儿曰:“日初出 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一句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
páo xiào tūn shì ē nuó wū n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ū long juàn yì yǎn yì liáo y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学过的课文填空
社会和大自然是一本书,一本无字的书,所以说,“________,行万里路”。气势磅礴的长江,________的三亚落日,威武雄壮的烟台的海,让我们真正领略到祖国河山的无比壮丽;《西游记》中有一则故事叫“三打白骨精”,我们还知道四大名著中带“三”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刘备________,《红楼梦》中刘姥姥________。其实,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样会让我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看到“锄头”,我们就会想到古诗“________,________”;吴国少年借“螳螂捕蝉,________”的故事巧妙地劝阻吴王攻楚,我也会想到这样寓言故事类八字成语“________”;读到“孙悟空、太上老君、炼丹、踢翻”等词,我会联想到成语“________”。在书中,我们认识了很多人:被日本人民称为“________”的聂荣臻将军;法国保护情报的________一家;揭开蝙蝠夜晚飞行秘密的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夜喜雨》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字子美,自号_____,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伟大的____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为了跟李商隐与杜牧的“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______合称“大李杜”。
2.本首诗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春雨细且悄无声息的特点,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遍插茱萸少一人。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的 。
【2】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在岩缝中的竹子不屈服于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咬”和“立”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借物喻人,表面在写______,其实是写_____,表明了诗人_________的精神。
【5】最能体现竹子品格的诗句是“__,___”。“东西南北风”喻指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古诗一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古诗二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诗二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_____和________。
【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___________。
【4】古诗二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
9、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这场大雪十分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是“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一句这样的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请给下列汉字注上汉语拼音:
瑞(________) 兆(_______)
【2】“冬天麦盖三层被”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作者说“瑞雪兆丰年”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从文中看,其根据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爱掩藏
女儿细心地为母亲梳理着头发,(竟然 果然 突然)发现母亲的青丝中有一星闪亮的白。母亲老了?女儿的心中涌起一阵伤感。
母亲,从小就领着她去晨跑,她拼命地追,可怎么也追不上母亲轻快的步伐,她赌气停住了。这时,母亲回转身子,在前方伸开手臂,笑着:“来,到妈这儿来。”于是,她咯咯地笑着,迈开小步子向妈妈(温和 温柔 温暖)的怀抱跑去。
她渐渐懂事,明白了“母亲”这一角色的艰难。然而在她的记忆中,母亲总是笑对一切,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直面人生。难怪邻居阿姨总是羡慕地说:“你妈妈呀,好像永远不会老。”女儿也坚信,母亲永远不老,可眼前那星白分外刺眼。女儿拔下那根白发,悄悄地藏起来,对着镜子里的母亲笑着说:“妈,你的头发多好啊,您永远那么年轻。”母亲笑了,女儿的小伎俩怎么能瞒得过妈的眼呢?多年来,从“哇哇”啼哭的娃娃到青春勃发的少女,女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印在母亲的眼里。
这孩子,这么傻,白发能藏得住吗?你都这么大了,妈能不老吗?其实从你不再需要妈妈为你扎辫子时,从那天你跑步超过了妈妈时,从你在作文中写下“青春无悔”的字样时,妈妈就知道你长大了。你就是妈妈的延续,妈有了白发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母亲没有说,她欣慰地看着镜子里的女儿:“有女儿给妈梳头,真舒服”镜子里两张美丽的笑脸,令人羡慕。
【1】结合具体语境,给括号里恰当的词语打“√”。
【2】请结合题目和文中的故事,续写一个结尾,写在文章末尾的横线上即可。
【3】文中女儿伤感的是_______,邻居阿姨羡慕是_____,产生这种羡慕是_________
【4】女儿和母亲都在掩饰,女儿掩饰的是_____,母亲掩饰的是______,她们的掩饰________。
A.骗得了对方
B.看穿了女儿的小伎俩
C.看到了母亲的白发
D.藏着对彼此的尊重,和最深沉的爱。
【5】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是描写妈妈心理活动的语句,但是读起来却像是母亲女儿的对话,你觉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踏青
连天微雨下不停,今朝才放晴,日暖风和动游兴,郊外来踏青。披柳丝,穿花径,曲折向前行。临水观鱼,登山听莺,赏不尽好风景。
——选自《民国老课本·歌谣》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1)郊外踏青(________)
①青色。 ②青草。
(2)临水观鱼(________)
①到,来。 ②挨着,靠近。
【2】文中描绘踏青时天气的词语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
【3】踏青途中看了哪些风景?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
【4】如果我们也去郊外踏青,会看到怎样的好风景?请仿照原文写一写。
________绿树,________野花,________向前行。凭栏________,登舟________,赏不尽好风景。
12、课内阅读,读课文 《天火之谜》选段回答。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给这段话取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雨倾盆— ________ 欣喜若狂—________ 骤然— ________
【3】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________ 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是富兰克林用手指________ 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________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________ :“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13、现代文阅读。
冰湖
⑴“爹,追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刚追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⑵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爹,咱们拘到白鱼窝子啦。”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⑶“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子!”
⑷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他忙招呼儿子起网。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胡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⑸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カ,还是顶不动。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拡。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使把两只船粜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⑹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⑺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国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船桨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破儿制得“沙沙”响。
⑻他疯狂地砸着冰、儿子再把大冰块碰碎,渔船这オ能前进一点儿。儿子没砸几下,“扑通"一声倒在舱里,抑扎几下没起来。他探手摸摸儿子的头,滚烫!可他已顾不上儿子了,只是更狠劲儿地抡着船桨,朝冰砸下去。
⑼中午的时候,一条线般的暗影出现在远远的天边。此刻,他的棉衣棉裤已被汗浸透了,黏黏地贴在身上。他坐在船舱里,大ロ大ロ地喘着粗气。双手的虎口也震裂了,渗出的血结成了紫黑色的血痂。他几乎再也举不动那支松木船桨了,只想就这么躺着,好好喘息会儿。可当他看见缩在舱里浑身瑟缩、脸色发青的儿子,又站了起来,举起船桨。
⑽“咔嚓”ー声,桨断了。桨头甩在冰上,滑出好远才停下来,孤零零地躺在冰面上。他凶狠地骂一句,看着手里攥着的那半截已经没有用了的船桨,把它甩了出去。他直起腰来朝湖岸那边看去,隐隐约约看得出是村子附近那片柳树林。他默默地朝那边望了一会儿,扶着船帮把一只脚跨到船外,随着“咔嚓”的冰裂声,冰塌陷了,他下到水里。他一只手紧紧抓住船,拖在身后,向湖岸的方向扑去。
⑾“爹,你怎么啦?”儿子被冰碎声惊醒,挣扎着爬到船边,看到水里游动的爹,一下抓住他的手,哭喊着往上拽,“爹,你上来,上来呀,爹!”“放开手,爹……爹送你……回去……上学!”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カ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挪,又压在冰上……儿子感觉到爹的手在不停地哆嗦,过电般地传到自己的身上。儿子越发哆嗦了,可他还是用力地点了点头。
(12)湖岸那边有船过来了。他的眼前变得模糊起来,但是,手指却像是五根铁钉,死死地抠进船板里……
【1】请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提示,将小说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父子俩置网打鱼——(____)——砸冰行船——(____)——看到希望
【2】作者有没有交代出父子俩是否获救?这样结尾有什么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下面的句子。
(1)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左手紧紧抓住船头板,右手努力地向前扒着冰,两条腿也在身后使劲儿地蹬着,整个身子扑向前面的冰,压下去,冰碎了,把船拉过去,身子再向前哪,又压在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本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你想对爹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最大的麦穗(节选)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东张西望:
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2】用“___”画一个比喻句,用“~~~~”画一个拟人句。
【3】为什么苏格拉底的弟子都没有摘到一株最大的麦穗?
【4】这篇短文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15、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把”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单是闻着腊八粥的香气,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放开肚皮吃呢!(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既然不得不干这活儿,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说:“我已经在两个星期以前用锅炉铁板把洞口的大门钉上了一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拟人句:高粱红了,稻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意外的事太多了,如意外的收获、惊
喜、发现……请你以“意外”为题眼,以《一次意外的 》为题,也可以直接以“意外”为题,写一件发生在你身上或你身边的事。要求内容具体,叙述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