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安康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____________(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 人物及故事:______________

  • 2、填空。

    (1)“熬”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_____。“熬”是一个多音字,还可以读作_________________

    (2)“咽”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______画,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按要求写下面的句子。

    (1)这里不但能呼吸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改成陈述句)

     

     

    (2)学会《最大的麦穗》,你想起了哪些抓住机遇的名言?请写一条。

     

     

    (3)体会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理想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理想是通往成功道路的铺路石;理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4) “小树嫩弱娇,请您别乱摇。”请照样子写一条同样主题的广告词。

     

     

     

  • 4、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

    1.将白发唱黄鸡   _______________

    2.游园不   _______________

    3.爱鲈鱼美   _______________

    4.有人知春去处   _______________

    5.问行人去那边 _______________

    6.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

  •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近义词

    疲惫——(______ 伟大——(______ 情愿——(______

    2.反义词

    稀奇——(______ 聚集——(______ 辉煌——(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回忆古诗,然后做题。

    (1)《汀畔独步寻花》是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请你写一首课外背诵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这首诗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7、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解释词语:

    银汉:___________

    玉盘:___________

    2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组是(  )。

    A.第一句没有写月光,而是写“暮云”。

    B.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亲人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3翻译诗句。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首你知道的描写中秋的古诗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诗中描绘的是_______季的景色。

    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个字描绘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表示颜色的字是____________,表示声音的字是__________;表示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表示静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诗句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地点应是(   )

    A.柳树下 B.窗前 C.西岭 D.门外河边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黄梅戏的抒情性(节选)

    黄梅戏音乐唱腔的个性特色和格调,既是黄梅戏抒情风格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黄梅戏的音乐唱腔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音乐体系,它的花腔小调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表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劳作中的欢乐和忧愁。它以平词为核心的板腔体套曲代表着黄梅戏音乐主腔的整体风貌。这一体系由平词、数板、对板、火工、彩腔、花腔、二行、八板、阴司腔、仙腔等组成。每一个腔体都能独立地表达一个特定的音乐形象,即戏曲唱词的某种思想内容,而且把它们耦合交叉等联系起来就更能表达更加丰富深刻、复杂多变的思想内容。如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愉悦、欢乐的特点,《女驸马》中的“谁料皇榜中状元”,较好地表达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欢乐愉悦之情。平词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主要是叙述情况,但《天仙配》中董永唱的“含悲忍泪往前走”,就是以平词为主调揉进了其他腔调的唱段,观之听之,哀怨惆怅、悲凉苦闷之情立即涌上心头。

    【1】用“  ”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2】根据选段内容填空。

    (1)黄梅戏的_____直接来源于民歌等乡野小曲小调,它的板腔体套曲以___为核心。

    (2)彩腔、花腔、仙腔等,具有表现___的特点;___一般用于表现剧情和人物的诉说、表白、介绍原委等。

    【3】作者列举《女驸马》《天仙配》,是为了说明(   

    A.腔体耦合交叉能表达深刻复杂的思想

    B.唱腔是丰富而完整的体系。

  • 10、阅读。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为人民服务》是___________同志在1944年9月8日为纪念___________同志而做的演讲。

    【2】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固: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

    【3】死得“比泰山还重”是因为_________;死得“比鸿毛还轻”是因为___________

    【4】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读下面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腊八粥(节选)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儿吃来总已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①“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节选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句子①和②都是对八儿的______描写,①句中连叫两声“妈”,②句中的省略号,都巧妙地体现了八儿此时的心情。请任选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加点的部分,写出了____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三尺,写写你最爱吃的美食,可从色、香、味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理解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的,而且倒有了几分愠怒;时又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些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在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山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轰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许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培栽,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类、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他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看着好看,这里的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原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培栽,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呢!”

    样子是似乎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知道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

    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痛以前为什么喜爱着它而却无形中就毁了它呢?

    1按拼音写词语。

    yùn nù   wǎn xī   mí   màn   péi zāi

    (   )   (   )   ( ) (   )

    2第一节中写父亲喜欢兰草,但当方园几十里的人跑来玩赏父亲培栽的兰草时,父亲倒有了几分愠怒,请根据文意写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简析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欣赏兰草前后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访兰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从养兰、赏兰写起,又写父亲带我到山中访兰,而实际上,文章的旨趣是探寻怎样做人的问题。

    B. 作者通过对兰草的描写,赋于兰草象征义,表达了自己对野兰一样的真性之人的赞美,对家兰一样媚俗之人的唾弃。

    C. 空谷幽兰,具有超凡脱俗的气质,作者这里寄寓的深意是: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而不要盲目媚俗。

    D. 盆栽的兰草虽然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但它只能供人玩赏,不会对社会有贡献。

    E. 本诗所表达的主旨与陆游《兰》诗中香来知有兰,迃求乃弗获。生世本幽谷,岂愿为世娱?” 所表达的一致,与齐白石〈〈兰〉〉诗幽蓝小竹应参差,静坐书窗读楚词。记得西邻园半亩,阴弄满径月明时的主旨不一致。

  • 13、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游艇带丹丹来到了美国。迪斯尼乐园里的米老鼠、唐老鸭都来欢迎丹丹,还跟她一起照相。

    游艇带丹丹来到了法国。埃菲尔铁塔下面,有个小仙人正在弹着一把彩色的竖琴。

    游艇带丹丹来到了埃及。金字塔前,埃及的小朋友一边敲鼓,一边跳舞。

    1给多音字组词。

    乐(   )(          )(     

     弹(   )(      )(   )(     

    2仿写句子。

    例:埃及的小朋友一边敲鼓,一边跳舞。

                一边            ,一边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童年(冰心)

    有一次母亲关我在屋里,叫我认字,我却挣扎着要出去。父亲便在外面,用马鞭子重重地敲着堂屋的桌子,吓唬我。可是从未打到我的头上的马鞭子,也从未把我爱跑的癖气吓唬回去……

    我常常跑到营门口去和站岗的练勇谈话。他们不像兵舰上的水兵那样穿白色军装。他们的军装是蓝布包头,身上穿的也是蓝色衣裤,胸前有白线绣的“海军练勇”字样。当我跟着父亲走到营门口,他们举枪立正之后,父亲进去了就挥手叫我回去。我等父亲走远了,却拉那位练勇蹲了下来,一面摸他的枪,一面问:“你也打过海战吧?”他摇头说:“没有。”我说:“我父亲就打过,可是他打输了!”他站了起来,扛起枪,用手拍着枪托子,说:“我知道,你父亲打仗的时候,我还没当兵呢。你等着,总有一天你的父亲还会带我们去打仗,我们一定要打个胜仗,你信不信?”这几句带着很浓厚山东口音的誓言,一直在我的耳边回响着!

    回想起来,住在海军练营旁边的时候,是我在烟台八年之中,离海最近的一段。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这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是我童年初期活动的舞台。

    1两个“从未”说明(   )

    A.爸爸喜欢用马鞭子敲打桌子

    B.说明爸爸一直以来只是吓唬我,并不是真的要打我,表现了爸爸对“我”的疼爱

    2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说明练勇充满信心;从他的话中,我感受到了______

    3“舞台”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作者把它们称作“舞台”,是因为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写自己在海军练营时候的往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边的青蛙在叫。(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游客们前赴后继地来到桂林,欣赏这里的山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她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袁隆平说:我是一个不怕失败的人,有时候,我的灵感还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仿佛是蓝天上的一朵白云,是沙漠中的一点绿洲。(仿写句子)

    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仿写排比句)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比喻句)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拟人句)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图书馆。

    改成反问句:  

    2.海上日出很壮观。

     改成感叹句:  

     3.草原的景色很美。 

    改成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二选一)

    (1)同学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请你们熟读《马诗》这首诗,把诗句中的情景想象成一幅图画,并写下来,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

    (2)编写一个童话故事。题目: ____________和苦瓜

    提示: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如:南瓜、冬瓜、香瓜……)

    把题目补充完整,请你根据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不低于300字的童话故事哦!相信你可以的,快快提起笔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