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的内容填空。
(1)“负荆请罪”的主人翁是_____和_____。两人的性格特点分别是________ 、______。
(2)“负荆请罪”主要写了____向__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赵国武有_______,文有_______,所以秦王不敢侵犯赵国。要是蔺相如跟廉将军闹翻了,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课文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词语,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六年的小学生活zhuǎn shùn jí shì________,美好的往事历历在目:清晨,我们沐浴朝阳,一同在操场上duàn liàn________,朝气péng bó________;傍晚,我们披着余(晖 辉),一同在图书馆读shū jí________,如饥似渴。如今,在(既 即)将离别的时刻,不要chōu yē________,更不许流泪,拿起我们饱蘸深情的笔,写下:童年无(撼 憾),青春不(悔 诲)!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淡淡的(_________) 缕缕的(_________) 平平淡淡的(_________)
暖暖的(_________) 柔柔的(_________) 简简单单的(_________)
4、按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1.结合《石灰吟》,把石灰的一生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留下清白
2.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____________。与“千磨万击”结构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与“东西南北”结构类似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字词句巩固练
奇奇在查阅美食资料时,发现“咽”字有多个读音,请你根据提示帮他完成总结。
| 读音与组词 | |
表示身体器官时 | 应读作“_____”,可组词( ) | |
表示“吃、吞”动作时 | 应读作“_____”,可组词( ) | |
表示因情感激动发不出声时 | 应读作“_____”,可组词( )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⑤冷,江上流莺⑥独坐听。
把酒⑦看花想诸弟,杜陵⑧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zhāo):明天。⑤空斋:空荡的书斋。⑥流莺:鸣声婉转的黄莺。⑦把酒:手执酒杯,谓饮酒。⑧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结合注释,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诗的前两句借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之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________,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________手法。
【3】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和“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都写出了寒食节禁火吃寒食的习俗。
B.《寒食》一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做文章,反而以一种幽默诙谐的自嘲,传达出一种抓住人心的悲哀。
C.《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中,诗的首句从远处着笔,遥想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近处落想,实写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
D.孟诗表现了诗人节日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选择一个节日,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节日: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题。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马诗》是唐朝诗人______写的,他与_________称为唐代三李,有_________之称。
【2】《马诗》前两句属于_______描写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写出一种_______的气氛。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一句描写的的景物有哪三个?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一句中,“何当”的意思是:_______ “清秋”指的是:_______
【5】《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
【6】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的表现手法,通过_______表现了_______
8、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快乐岛。
生命的力量
近日,笔者读到了这样一段文字。
尽人皆知,胡风先生从20世纪50年代中到20世纪70年代末,曾经坐过相当长时间的冤狱。在孤独寂寞的牢里,他每天都在放风时接触一下难得的自然景物。然而,这自然景物也是极其有限的——“抬头见到山,几乎是铁灰色的,连一棵绿树和青草都看不见。”
突然,有一次在放风时,他无意间在地上的砖缝里发现了一棵小草,是一棵被太阳晒得蔫蔫(niān)的,有些发黄发干的小草。见到了这样一棵虽然很孱(chán)弱却还有着生命的小草,他真是喜出望外,激动不已。于是,他想无论如何也要保住小草临危的生命。究竟如何保住小草的生命,应该说在当时的恶劣条件下办法是不多的。经过认真思考以后,他终于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那就是为了不让小草干枯死掉,每天都要在嘴里含上一口水,在放风时洒在小草的身上。天天如此,坚持了一段时间。这棵小草就这样被救活了,并越长越大,越长越高,越长越壮。他面对着一小丛绿油油的、生机勃勃的草叶,心里感到无限的欣慰——“我不能不佩服这小草的生命力,能在这砖缝里生根发芽。”
看完这段文字后,我的眼睛湿润了,不知道是为胡风先生,还是为小草,也许是兼而有之。我在想——到底是什么使自己激动不已呢?
大约是生命的力量。
生命是短暂的,因而也是宝贵的。那么,在这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里,什么最能打动人呢?我想,是生命的力量。这里所说的不仅仅是生命本身要生存、要发展的力量,还应当包括一个生命为了其他生命要生存、要发展所贡献出的力量。
不是吗?胡风先生身处逆境并且多次自杀未遂,在连自己的生命到底能不能保留下去都是问题的情况下,他还要帮助身处逆境的小草保住生命,这怎么能不让人为之感动呢?也许这既是对小草生命的一种呼唤,又是对自己的一种呼唤吧。
【1】写出几个形容人高兴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生命是短暂的。(2)生命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棵普通的小草,还有些发黄发干,为什么狱中的胡风先生见到后会喜出望外、激动不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棵临危的小草,胡风先生是如何把它救活的?从这棵小草身上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胡风先生只是热爱小草,但并不热爱自己的生命,他身处逆境多次自杀未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命的力量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笨男孩与纽扣
他是个笨男孩。对1/2与1/3谁大谁小的问题,一见就发晕。上了中学,老师曾多次给他父母暗示,读书不会在他身上发生奇迹。中考那年,全班落榜3人,其中就有他。
父母决定让他跟一个师傅学裁剪,他学得很认真。师傅说,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好裁缝,因为10个学员中,他钉的纽扣最结实。
他确实是个不错的裁缝。他不仅纽扣钉得牢靠,而且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实用主义者。他在裙腰的内侧加小口袋,让穿裙子的人有地方放手机和零钱。他把T恤衫的领子去掉,他把童装的口袋移到胸前。总之,学徒期间,他把老板滞销的服装给改造卖光了。师傅说他是天才。
两年后,真有一个“天才服装店”诞生了,它在广场的一角。那个笨男孩跟师傅一样,既剪又卖。顾客起初是亲戚和邻居,由于他的纽扣钉得总是很结实,后来又发展到亲戚的邻居和邻居的亲戚。
一天,几个退休老人在广场上跳健身舞,扣子掉了,笨男孩自告奋勇,义务服务。后来老人的队伍扩大,发展成健身舞队,他成了健身舞队的义务工——免费钉纽扣,免费做健身舞服。老人为了感谢他,每次晨练,都挂一面“天才服装健身舞队”的旗子。
老人健身舞队成为广场上的一道风景,先是被围观,后是被电视台采访,再后来是作为市里的形象使者到省里到首都参加文化节。随着健身舞队的扬名,天才服装也声名远播。笨男孩开始雇人,开始成立公司。
现在天才服装公司已是一个资产超过3000万元的私营企业,它的商标是一枚纽扣。
【1】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写了“笨男孩”成长路上的五件事,分别是哪五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本文主要采用了________的表达方式。
【4】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是( )
A.平实
B.生动
C.简洁
D.幽默
【5】“笨男孩”人生的转折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笨男孩”的成长经历提示了一个人生真谛,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 这么薄的东西 能比羊毛衫暖和 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用“_____”画出括号里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暑假( jià jiǎ ) 撒 ( sǎ sā )娇
这么薄( báo bó ) 暖和( hé huo )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A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受得影响。 (_____________)
B自己认为所做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心里很坦然。 (_____________)
【3】选择:“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A. 亲人之间,也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而不感恩。
B. 亲人之间,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照料,不必感恩。
【4】“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原文第四自然段中 , “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 这么薄的东西 能比羊毛衫暖和” 这段话加上标点。
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 这么薄的东西 能比羊毛衫暖和
【6】“啊,感恩之习竟如此神奇!”你认为它神奇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你以“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考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材料二)民营实体书店现状
(媒体信息)4月20日,左岸书店店主发微博宣布:左岸书店将于五一节后关门谢幕。近年来,由于书店入不敷出,席殊书屋、新世界书店相继关门,如今左岸书店也即将和市民说再见。民营书店从诗意地栖居到在夹缝中艰难地生存,书店文化逐渐衰弱。英国诗人多恩说:一个书店倒闭毕竟跟一个饭馆倒闭不一样,如果没有人买书,也没有人卖书,这个国家的文化就完了。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他国调查)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据调查,以色列人均纸质书年阅读量达到64本,日本为40本,韩国也有11本。
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材料三)2020年第十七次我国国民阅读调查量结果
年度 | 人均纸质书阅读量 |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 | 日均纸质书阅读时间 | 日均数字化阅读时间 |
2018年 | 4.65本 | 2.84本 | 19.81分钟 | 84.87分钟 |
2019年 | 4.67本 | 3.32本 | 19.69分钟 | 100.41分钟 |
*数字化阅读指上网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
【1】什么是“碎片化阅读”?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碎片化阅读往往能让人们迅速获得海量信息,但也容易造成人们的思维惰性。
B.很多外国政府都对实体书店实行免税,并提供资助,以保护城市文化多样性。
C.从近两年国民阅读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看,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
D.深度阅读是构筑人们精神家园的有效办法,这需要自身的努力和社会的关注。
【3】学校举行“碎片化阅读利弊谈”的辩论比赛:甲方观点是“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乙方的观点是“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如果你是辩手,请拟写一段辩论词,陈述你方观点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上述材料,至少从四个方面推断民营实体书店衰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材料三),结合前几则材料请你对提高全民阅读量提出自己的建议。(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多选题: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2】多选题:文段中对母亲的 进行了描写? ( )
A.外貌
B.动作
C.语言
D.神态
【3】多选题:结合全文, 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 “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 化?( )
A.欢喜期待
B.耐心期盼
C.焦急不安
D.失望委屈
【4】文章结尾“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一派荒凉。”运用了环境描写,其作用 是: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孩子的视角, 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腊八粥(节选)
花生仁儿脱了他的外衣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整十围了锅边成一圈儿。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怎么,黑的!”八儿还同时想起染缸里的脏水。
“枣子同赤豆搁多了。”妈妈解释的结果,是捡了一枚大得特别吓人的赤枣给了八儿。
虽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但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1】八宝粥的颜色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八儿看到如此颜色的粥,心里想到的是_______。
【2】妈妈做的八宝粥好吃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用“___”画出来。
【3】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句子改成直述句。
1.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这些文件,我送来的稿子,他放在最后。叫我到隔壁 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成“被”字句
马的后蹄踏着一只飞燕。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
陈述句: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
修改病句:
(3)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一小碟花生米,放在写字台上。
缩句:
(4)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反问句:
(5)造句:
浏览:
19、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几种句式的变化形式是你熟悉的,请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例】气候变化无常,人们怎么能不感冒呢?
气候变化无常,人们会感冒。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止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树梢。
橙黄色的柿子把树梢压弯了。
树梢被橙黄色的柿子压弯了。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收到了我们深情的祝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王宁说:“我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王宁说,他要像李刚那样关心集体。
(3)烈士的母亲说: “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而光荣牺牲,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表达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在小学六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让你难忘的事。请选择印象深的一些事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小学生活二三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容拟定题目,反映自己多姿多彩的小学生活。(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