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新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做题。

    喜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短 ____________

    天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之众 ____________

    (1)画“ ”的词语中“出”的意思是_________,词语可以解释为:_________;像画“﹏﹏﹏”一样形容专注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

    ①无论走到________,我对祖国的感情永远不会变。

    ②就是这群被统治者视为________的起义军,敲响了王朝的丧钟。

  • 2、比一比,再组词。

    澡( )  玫( )  域( )  诞( )

    燥( )  攻( )  或( )  延( )

     

  • 3、照样子, 写词语。

    千磨万击 千变万化_______________

  • 4、《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________。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再写了一个有关他的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

  • 5、结合句子,给带点词语换上恰当的近义词。

    1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    )(    )

    2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为了防备盗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    )(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1】诗歌所描写的节日是(       

    A.除夕夜

    B.中秋节

    C.元宵节

    D.端午节

    【2】体会诗歌情感,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如诗中“_______________”一词,就展现了游人高涨的游玩兴致。

    【3】诗歌后两句接连反问,请分析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词,又称长短句,极盛于______,“清平乐”是______名。

    【2】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__之情。

    【3】本词语言轻巧,词味隽永,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这首词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两位诗人的目光都紧盯农村_____这一特定时节,都运用了____手法勾勒出农村特有的生活画面,形象再现了农忙的景象。

    2古代诗人在反映农村生活时,感情往往比较压抑。但范成大、翁卷这两首诗却与之不同,读来有别样的滋味,试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一张纸条

    上小学时,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剩余的钱去买一本既不能吃又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几经犹豫之后,我试着用钥匙找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2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盼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抽屉时,却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会永远做一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成了我一生的警示,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如法炮制”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

    2“一张纸条”是谁留在什么地方的?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这张纸条对“我”的教育极大?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完成后面的练习。

    生命的高度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在农家仓库里觅食的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盛得半满的米缸里。这飞来的口福使老鼠喜出望外,它先是警惕地环顾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接下来便是一通疯吃、猛吃,吃完倒头便睡。

    老鼠就这样在米缸中吃了睡,睡醒了再吃,日子不知不觉地在丰衣足食的悠闲中过去了。有时,老鼠也曾为是否要跳出缸去进行过思想斗争与痛苦的抉择,但终究未能摆脱白花花的大米的诱惑,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觉得以米缸现在的高度,自己就是想跳出去,也没有这个能力了。

    对于老鼠而言,这缸米就是一块试金石,( )它想全部据为己有,其代价( )只能是自己的生命。( ),我们把老鼠能跳出缸外的高度称为“生命的高度”。而这高度就掌握在老鼠自己的手里,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就离死亡更近了一步。

    在现实生活中,多数人能做到在明显有危险的地方止步,但清醒地认识潜在的危机并及时跨越“生命的高度”就没那么容易了。

    生活中,有很多人,年轻时不去奋斗,满足于仅填饱肚子的生活,到老的时候,看着周围人都过着比自己好的生活,给下一代创造了多么优越的条件,这时他才意识到要努力,可是,“生命的高度”已到尽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青黄不接:______________

    据为己有: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对于这只老鼠而言,试金石就是________,“生命的高度”就是_______。这个高度掌握在_______,它多留恋一天,多贪吃一寸,“生命的高度”就越________,最后的代价就是________

    【4】寓言总是警示我们道理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米缸中的老鼠在临终前终于见到了前来觅食的一个伙伴,它会对伙伴提出怎样的人生忠告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综合训练。

    痴鸡(节选)

    ①那年春天,我家的一只黑母鸡正趴在鸡蛋上想孵小鸡。但母亲并不打算让它孵,给了我一根竹竿,让我把它吓醒。

    ②我跑过去将黑母鸡撵起来。它在前面跑,我挥着竹竿在后面追。从屋前追到屋后,从竹林追到菜园。我追赶的速度不断加快,黑母鸡的速度却越来越慢,翅膀也耷拉下来,还不时跌倒。见竹竿挥舞过来,它只好又挣扎着爬起,继续跑。

    ③我终于筋疲力尽地瘫坐在草垛底下。黑母鸡钻到了草丛里,一声不吭地将自己藏到傍晚。第二天,它“咯咯咯”地叫着,依旧寻觅着鸡蛋。但它一下子就瘦损下来,似乎只剩下了一只空壳。本来鲜红欲滴的鸡冠失了血色,一身漆黑的羽毛也失去了光泽。

    ④其他鸡趁机捉弄它,它们不是群起而追之,便是群起而啄之。它毫无反抗的念头,也无反抗的能力,在追赶与攻击中,只能仓皇逃窜,最后蜷缩在角落里。

    ⑤过不几天,大姨妈家送孵出的小鸡来了。

    黑母鸡一听到小鸡叫,立即起颈子,随即大步过来,翅大身轻,简直像飞。它要做鸡妈妈。但那些小鸡一见了它,就像小孩见到疯子,吓得四处逃散。它四处去追那些小鸡,着了,就用大翅将它们到了怀里。那被罩住的小鸡,就在黑暗里惊叫,然后用力地钻出来,往人腿下跑。它东追西撵,弄得四下里一片“叽叽叽”的惊叫。

    ⑦母亲专门将邻居家的毛头请来对付黑母鸡。毛头做了一面小旗,将这小旗缚在黑母鸡的尾巴上。毛头将它松开后,它误以为有什么东西向它飞来了,惊得大叫,发疯似的跑起来。

    ⑧黑母鸡钻进了竹林,那面小旗被竹枝勾住,终于从它的尾巴上被拽了下来。它跌倒在地上,很久未能爬起来,张着嘴巴光喘气。可是,黑母鸡依旧痴心不改。

    ⑨然而,过了两天,黑母鸡却不见了,无论你怎么四处去唤它,也未能将它唤出。一个星期过去了,也未见到它的踪影。一个多月后的一天,我和母亲正在菜园里种菜,忽然隐隐约约地听到不远处的竹林里有小鸡的叫声。再寻声望去,眼前的情景把我俩惊呆了。

    ⑩黑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正走出竹林,来到一棵柳树下。当时,正是中午,阳光明亮照眼,微风中,柳丝轻轻飘扬。那些小鸡都已显出羽色了,在黑母鸡周围欢快地觅食与玩耍。再细看黑母鸡,只见它神态安详,再无一丝痴态,鸡冠也红了,毛也亮亮闪闪的,又紧密又有光泽。

    【1】读第①~⑧段,黑母鸡因“发痴”而吃了许多苦头,请抓住关键词概括,完成思维导图。

    【2】短文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黑母鸡因“发痴”而吃的苦头,这样写的目的是(       

    A.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母亲,必须先吃苦头

    B.表达了作者对伤害动物的行为的谴责,呼吁大家保护动物

    C.表达了“我们”一家对黑母鸡的无比厌恶

    D.表现出黑母鸡对做母亲的执着,赞颂母爱的伟大

    【3】读第⑥段两个画“______”的句子,注意加点字,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前后两次写到黑母鸡的样子,请用“﹏﹏”画出来。这样前后对比,突出了黑母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一说你对短文题目“痴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拓展阅读。

    __________

    小时候,到农历三月,杏树开花了,春天也就到了。

    每天放学之后,我就会跑到杏树地,杏是我重要的口粮。杏花凋谢了,变成小小的果实,我就会迫不及待摘下来吃。刚成果的杏,一咬就咬到嫩嫩的杏仁,非常非常的苦,但我还是忍不住摘下来尝一尝。

    等待杏的成熟真是漫长的煎熬。慢慢地,杏核变硬了,果实也变大了,我就开始大规模地吃,当然杏还是酸的,酸得让人龇牙咧嘴。到农历五月底,杏开始发黄了,但我们家杏已差不多被我吃光了。我拿着最后剩下的自家的杏与村里的小朋友交换着吃,结果发现,我家的杏尽管个头较大,别人家的杏都比我们家的香甜可口。在我记忆里,我家的杏是全村最酸最苦的杏。

    1978年我上大学了,就再没有与我们家杏树朝夕相处。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我们从西安回到家乡。一到家,妈妈就给我端上来一盘杏。这杏又大又甜,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杏。我问妈妈:这是谁家的杏,这么好吃?妈妈说,就是咱们家的杏啊!这怎么可能呢?

    原来,我们家的杏子比别人家的熟得晚,即使表面上看上去发黄了,还得等上十天半月才能真正熟透。熟透了,就是最香最甜的杏。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吃过熟透了的杏,难怪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的杏总是酸的。

    同学们,在你们既将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的时候,我想告诉你们,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我家那棵苦杏树不是天生就是苦,而是长于背洼,每天太阳光照少,因此成熟得比别人家的晚,别人家的杏黄了,它还是绿的;别人家的果实熟透了,又香又甜,它还又酸又苦。其实,只要多等十天半月,一旦熟透了,那种清香美味胜过别人家早熟果实的好多倍!

    1请按拼音规则给“煎熬”注音:_________。它的本义是指_____,比喻_______。在这里是指________

    2划横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这句话说明________

    3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给短文加上题目。

    5“杏如人生,先苦后酸,再由酸变甜;杏又同人一样,有的成熟早,有的成熟晚。”这句话是说_______;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乐山

    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

    清早,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来到乌龙山。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我们离船登岸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门楣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弥陀(tuó)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

    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最大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凌云”的关誉。险峻的凌云栈(zhà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

    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坐东面西。佛像高71米,鼻长5.6米,单只脚面可坐百余人。大佛背山面水,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实在令人惊叹。

    夕阳西沉,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1本文的记叙顺序是(   

    A.时间变化

    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

    2找出第5自然段中描写大佛高大的句子,和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

    _________

    3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林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关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a在野萃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b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C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作者:林清玄〈台湾〉 文章有删节)

    1全心全意默默这两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分别说说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下文判断,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句话应放在第④段a、b、C哪个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展示了百合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心田上的百合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合己长出花苞,野草为何还嘲笑它?假如你是百合野草,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成陈述句

    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腾腾的绿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没有看见过这样的总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浏览”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句子乐园。

    1.小刚对我说:明天,我找你,我们去看电影。(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起来。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人是一个非常令人崇敬和敬佩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品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相关练习。

    (1)“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作者将_____________比作粥有声无力的叹气。其中,“有声无力”一词,呼应了八儿此刻____________的心情。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是对八儿的____________(描写方法),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体现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 19、句子乐园

    【1】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字句)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字句)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5】修改病句。

    (1)某家新开张商店广告:欢迎新老顾客光临。

    (2)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3)演员的穿着打扮怪模怪样,同学们不禁忍不住笑了起来

     

  • 20、句子广场。(按要求改写句子)

    1.孩子们把鞭炮点燃了。(改成 “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姥姥对小红说:“春节放假, 来我家住几天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是城市。 北京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匆匆》、《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这些文章我们学习后,总是感动不已,任选一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