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一填,选一选。
Ⅰ“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它的解释有:①妥当;②齐备,停当。
稳妥________ 事情办妥了________
Ⅱ“骋”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拼音________。它的解释有:①(马)跑;②放开。
骋怀________ 驰骋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①小心翼翼(ABCC式):________ ________
②不慌不忙(ABAC式):________ ________
3、下面的一段话,修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在综合实践课上,老师让小华到前面讲“阿凡提斗财主”的故事。虽然小华嗓子哑了,但是讲得很认真,很生动,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吸引了。
A. “虽然…但是…”改为“因为…所以…”;“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吸引了”改为“我们都被他讲的故事吸引了”。
B. “阿凡提斗财主”改为《阿凡提斗财主》;“我们全班同学都把他吸引了”改为“我们都被他讲的故事吸引了”。
C. “阿凡提斗财主”改为《阿凡提斗财主》;“虽然…但是…”改为“因为…所以…”。
4、古诗文名句填空。
1.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自在娇莺恰恰啼。
3.____________,万紫千红总是春。
4.本是同根生,____________?
5.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可爱深红爱浅红。
5、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燃(______) 搅(______) 栖(______)
然(______) 觉(______) 牺(______)
僻(______) 援(______) 骆(______)
避(______) 授(______) 络(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诗句中“潜”字运用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饱含诗人___________的心情。
【2】用自己的话写写这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3】这两句诗写出了______的美丽景象,“____”与“______”相互映衬,不但点明了云厚雨足的特点,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4】诗人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
A.触觉 B.听觉
C.视觉 D.嗅觉
【5】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喜”是这首诗的情感主线,全诗不着一个“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的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是想象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朝人。
【2】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恰当,恰当的打“√”,不恰当的打“×”。
(1)“润如酥”写出小雨细腻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滋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
(2)“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 )
(3)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滋润小草,而小草使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 )
(4)“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 )
【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赏析。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寄菜刀
1949年10月,向西南进军的解放军,沿着公路迅猛地追敌人。有个连队一天走了八十里路,晚上在一个市镇上宿营,炊事班马上生火做饭。
大伙儿正忙着,炊事员老钱忽然着急地喊:“糟糕!糟糕!这怎么办呢?”班长问他出了什么事,老钱说:“昨晚上在义庄借了老乡一把菜刀,我用完了顺手搁在油盐挑子上。今天早晨走得急,把老乡的菜刀带到这里来了。叫我怎么送回去呢?”
听老钱这么一说,大伙儿都着急起来。一趟八十里,来回一百六,如果往回送,一去一来就赶不上部队了。班长想了想,说:“有了!我看见镇东头有个邮局,咱们把菜刀给老乡寄去,看行不行。”
老钱拿着菜刀,跟班长一同赶到邮局。邮局里还点着灯,有个人坐在那里拣信打信戳。班长一进门就说:“同志,我们寄一把菜刀,挂号寄,得多少钱?”老钱就把菜刀放在柜台上。这可把邮局的人愣住了,还从来没有人寄过菜刀。班长连忙说明原因,还说:“借了老乡的东西不还,在我们部队里是违反群众纪律的。一定得请您帮我们把菜刀寄回去。”邮局的人这才明白了,他说:“啊,这件事好办,明天让邮递员捎去就是了。”
老钱连忙说:“菜刀的主人住在义庄,从西头数第四户。”邮局里的人拿了张纸,把地址写清楚,贴在菜刀上。班长掏出钱来要付邮费,邮局里的人说什么也不收。老钱说:“解放军讲买卖公平,哪有寄东西不付钱的道理?”邮局里的人说:“我们让邮递员顺便捎去,跟寄包不一样。请同志们放心吧,保证把菜刀送还原主。”
邮局里的人等班长和老钱走了,在纸条上添了一句话:“ 。”
【1】老钱和大伙儿为什么都感到着急?
________________
【2】邮局里的人态度先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短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放军讲买卖公平,哪有寄东西不付钱的道理?”把这句话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一想,邮局里的人会在纸条上添一句什么话呢?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初一,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
【2】作者从人们的哪些活动中,写出了“除夕真热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中较为详细地写了__________和 _________ 的热闹光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练习。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在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索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想军需处长为什么会冻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实际谈一谈,我们应不应该赞扬军需处长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面两则关于故宫的材料,完成练习。材料一:
故宫购票须知
| 时间 | 票价 |
旺季 | 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 人民币60元/人(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
淡季 | 每年11月1日—来年3月31日 | 人民币40元/人(不包括珍宝馆、钟表馆) |
材料二:
2015年—2017年故宫接待游客统计图
【1】从材料二统计图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2015年—2017年参观故宫的人数呈_______趋势。
【2】今年过完春节后,状状的奶奶很想去参观故宫。状状参考了“故宫购票须知”,推荐奶奶3月份去比较好。请结合“故宫购票须知”提供的信息,想一想状状推荐的理由是什么。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舞足蹈。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准备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手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可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猫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跋山涉水,终于达到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 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
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
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
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
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它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臭气。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领神会;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弊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
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
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
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弊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吃猫的老鼠散发的臭味非它莫属。硕鼠闻味简单推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咳,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非洲的“铁嘴老鼠”为什么能吃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词“奇迹”在这里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硕鼠最终被老猫吃掉,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按__________的顺序记述的。作者借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央视的《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紧追不舍的几个简单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首先提出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时候对科学、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的目标;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继续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对于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的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是绝对不能说知道的。我们那里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你不要猜。”
丁肇中的严谨态度,的确是到了常人不能理解的程度。然而,这就是作为科学大家的丁肇中。他认为不知道的就一定要回答“不知道”。
【1】用波浪线画出你感觉写得好的语句,并说明理由。
【2】“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其实谁心里都明白”中的“答案”的含义是________。
【3】丁肇中回答“不知道”的原因是( )
A.他不会回答
B.他不能回答
C.他不知道怎么回答
15、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16、改成“因果关系”的说法
那时候,清政府腐败无能,刚一提出“京张”铁路的修筑计划,帝国主义就出来阻挠、要挟。
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1)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2)我竟然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户户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4)水镜先生派书童去诸葛亮住的隆中访问。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
18、秋天,树叶从枝头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的意思。
例:我们怎么能忘记妈妈的爱呢?
我们不能忘记妈妈的爱。
我们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任选一题,根据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500字左右。
1.几天后我们将告别校园,告别老师和小伙伴,匆匆六年,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成长中我们有欢乐的时光,也有悲伤的经历;有成功的收获,也有失败的教训;有亲情的包围,也有友情的陪伴;有书香的相伴,也有……回忆六年的校园生活,请以“___________伴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2.六年的小学时光,你一定遇到过许多不顺心的事,是谁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你一定有许多感谢的话要对他们说,请以“___________,谢谢你”为题,选择一件或几件具体的事例来写出你为什么要感谢,要表达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