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理解与填空
1.按原文填空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______________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________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2. 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我认识了《匆匆》的作者_______,在文中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___________。《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_________,他第一次盼望的是_____________,结果母亲没有兑现承诺,原因是__________。
2、我们认识了身体残疾但却十分乐观的刘老师,你能回忆一些赞美老师的名言名句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并选择合格的释义(填序号)。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画。“素”的解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白皙:④一向,向来,从来。“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1.他们俩素不相识,对此问题的看法却不谋而合,可见英雄所见略同。(_______)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_______)
3.我们要做名有素质的公民。(_______)
4、读拼音写汉字。
jiānɡ shì jùn nuó
( )绳 ( )图 ( )俏 婀( )
边( ) 擦( ) 严( ) ( )动
5、填空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 ),原名( ),是19世纪( )国( )的代表,他一生撰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 与作品集。长篇小说《( )》揭露了美国政府机关贪污盗窃和收受贿赂的现象;《( )》、《( )》、《( )》等短篇则把讽刺的矛头对准了美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 )》与《汤姆。索亚历险记》被认为是他的姊妹篇,他出生下层关心民众受到敬重,被誉为“( )”。
6、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
,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字词。
(1)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脉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我能行。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题目是__。
【2】下列诗句与本曲描写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3】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表现秋的荒凉、萧瑟,表达了诗人落寞、忧愁的心情。
B.青、绿、白、红、黄五色,多层次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由悲到喜的转变。
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这样交错写使原本寂寞、萧瑟的秋景变得多姿多彩。
8、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③。
料峭④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⑤萧瑟⑥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⑦。
注释:①吟啸:吟咏长啸。②芒鞋:草鞋。③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④料峭:微寒的样子。⑤向来:方才。⑥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⑦也无风雨也无睛:意思是风雨天气和晴朗的天气是一样的,没有差别。 |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竹杖芒鞋轻胜马”写出了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冒雨,从容前行的豪迈与喜悦
C.“一蓑烟雨”既指自己身处风雨之中,也象征着所经历的人生风雨、政治风雨,“任平生”写出了词人面对各种风雨的无所畏惧,体现了他坚强、乐观的精神
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传达出词人对万物失去兴趣、心灰意冷的情绪
【2】本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所作,从中你能读出他怎样的人生态度?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用“//”将这段话分为两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先总体写除夕的特点,再具体叙述除夕的活动。
B.先说在家的人如何过除夕,再说在外边做事的人回家吃团圆饭。
【2】填空。
这段话从视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全方位地描写了除夕之夜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鞭炮声日夜不绝”是从_______的角度描写的。
【3】这段话具体介绍了除夕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
【4】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真有意思!古人也有描写中国传统佳节的诗句,如:________, _______。
10、阅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部分片段,完成练习。
开头:在共和国珍藏的记忆中,有这样一封情深义重的书信,是朱德写给好友戴与龄的,就是这一封信帮助朱德的两位母亲渡过了难关。
结尾:这封信现保存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中。满纸质朴的语言,饱含着朱德对自己两位母亲博大深沉的情意,也体现了革命者大公无私的坦荡胸怀。
【1】用“_____”画出开头和结尾中相呼应的内容。
【2】对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B.这样写突出了这封信的珍贵和朱德对两位母亲深沉的情意
C.开头和结尾中有的句子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是意思相同,这样写重复了
D.文章运用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使整篇文章结构更加完整、严谨,主题明确
11、课内语段阅读。
我们曾经千姿百态、各具风韵的城市,已被钢筋水泥、大同小异的高楼覆盖。最后只剩下了树,在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这一方水土;只剩下了树,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座城池的性格;只剩下了树,用汁液和绿荫在滋润着这城市中芸芸众生干涸的心灵。在冷冰冰的建筑和街道中,它是最有耐心与人相伴的鲜活生命;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
也许有一天,树将成为城市的灵魂。
以心去爱我们城市的树吧,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了。
【1】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滋润(zī zhī) 印记(rèn yìn)
鲜活(xiān xiǎn) 置换(zhǐ zhì)
【2】根据意思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使继续存在下去;保持。( )
(2)比喻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 )
(3)赠送(礼品)。( )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4】第1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 )
A. 列举城市之间的雷同现象。
B. 写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C. 唤起人们对树的爱护以及作者对自然界的崇尚。
12、 ①1915年10月,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娃娃"投生"到这个清贫之家,这就是我。大伙儿见我胖乎乎挺逗人喜欢,便起了个小名叫"狮仔"。莫看名字威风凛凛,不知怎的,学话比一般孩子晚多了,直到三周岁口齿才清楚些。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我排行当中。
②我们年纪很小,父亲便教我们读书识字。他的旧学功底很深,教的是四书五经。他的视力在年轻的时候就坏了,看东西很吃力,常拿出一叠叠学生作文,唤着我的小名:
③"狮仔,念念!"
④我便"咿咿呀呀",照本宣科地读了起来。他一听就记住,听到妙处,往往露出欣慰的微笑,甚至出声叫好。
⑤我真怕他检查作业。一旦发现错别字,他就沉下脸来,低声但却是严厉地叫:"狮仔!"于是,我只好乖乖地伸出手,让他打手心。且不论这种教育方法得当与否,挨打的滋味总是不好受的,这倒使我养成了从小就认认真真做事的习惯。童年吟诗、联对子、背古文……就是没想到将来要跟什么"物质"、"分子"打交道。我至今十分感谢父亲的严格要求,为我打下了良好的语文基础,使后来的学习和研究顺利多了。
【1】第一段写出了"我"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为什么怕父亲检查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词"乖乖",原指顺从,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摘出最生动的描写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6】第⑤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相逢是首歌
我纯真可爱的孩子们,不久你们就要告别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六年来,我们在一起,日子虽说平平常常,然而,看着你们开始准备行囊,带着憧憬,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时,我的心情异常复杂。我感觉自己像个导游,在与我的团队一起跋山涉水,领略迷人的风光之后,在我与你们友好相识、真心相知后,你们却要各奔东西了。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车子启动,你们趴在窗口朝我挥手,我也同样挥手,心中默念着对你们的祝福—我的孩子们,祝你们人生的旅途一切安好。
人生就是这样聚散离合,来去匆匆。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苦中有甜,累中有乐。我们互相欣赏,彼此信赖。太多的爱,太多的善,凝结成我心头的感谢。
感谢你们,我可爱的孩子们。或许我对你们要求过严,你们知道吗,老师的严中有爱;或者我不苟言笑,距离你们心目中和蔼可亲的形象很远;或者我没有深入调查,有些武断,我们之间产生过误会,其实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会烟消云散;或者我过于实际,距离你们心目中的浪漫也很远。但是,我所传递的是真实的情感,你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老师。
感谢你们,我善良的孩子们。从你们甜甜的笑容和对我的爱中,我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圣洁与美好,让我的生命如鲜花般绽放。感谢你们,我聪慧的孩子们。那些从你们心里流淌出来的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清纯的世界。
“相逢是首歌,相聚是种缘。”这是我们的约定,永远的约定。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向往—_______领悟—_______传达—______
【2】根据文中画线句把下列语句补充完整。
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从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老师回忆了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你照样子,提取中心词来回答。
(1)要求过严 (2)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
【4】“因为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在等待着你们。”句话中“远方还有更美好的景致”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题《相逢是首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和同学们的相识就像是在创作一首歌曲有人作词,有人作曲共同歌唱。
B.在老师的眼里,与同学们相逢就像一首歌,满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美好追求,包含了丰富的感情。
14、阅读与理解
感受优雅
①第一次感受到优雅,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那天,我骑车路过使馆区,要横穿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街口的时候,看见一辆小轿车疾驶而来,我捏住闸,单腿支地,等它过去。
②出乎我意料的是,那车也减速停了下来,车里一个胖胖的老外,微笑着冲我挥手——让我先过去。
③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有些失礼,可能是正处在第一次与外国人交流的局促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低头匆匆而去。
④哪怕笑一下也好,我后来想。
⑤但那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优雅。
⑥后来,学会开车以后,也曾有几次在人行道前把车刹住,然后优雅地微笑、挥手。然而,我看到的是无表情的人流,听到的是身后哇声一片。被我挡住的司机们,不许我优雅,鸣笛的时候肯定在说:这人真慢。
⑦优雅,有时真的很难,在别人眼里,那是另外的事情。
⑧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公司的宴会。组织者可能是怕说完了就吃太没品位,事先准备了几个小节目,想给食客们添些丝竹之乐。领导致辞后,公司的一位小姐走上台,演奏《梁祝》。当时我就想:完了。
⑨果然,小姐优雅的琴声很快便淹没在觥筹交错之中,虽然其间服务员几次调大麦克风的音量,但仍一次次地被鼎沸的人声盖住。小姐后来草草地结了尾,红着脸下了台。
⑩这时,席间才传来稀落的掌声。是组织者太天真了,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他所期待的台上台下交相辉映的场面只会出现在德国或奥地利的电影中,我想。
⑪前几天,在某公司的演示会上,我再次看到了这种人文的反差。
⑫那次演示会中间有个休息,百十来位听众三五成群地散开来,挤在大厅里喧哗,摩肩接踵,像一个集市。
⑬这时,一个西服笔挺、满头金发的外国人(对不起,又是一个外国人)出现在会议室门口,他看了一眼熙熙攘攘的人群,略一迟疑,但还是走了出来。
⑭他小心翼翼地左右躲闪着,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在人缝中慢慢地前行。他冲每一个与他目光接触的人点头致意,如果谁在前边挡住了他的去路,他就停下来,等着,而决不像我们所习惯的那样分开众人。
⑮最后,在走了许多的曲线,几乎绕了一个大弯之后,他向我站的大门口走来。我侧侧身,让开通道。他看见我后,点了点头,经过我身边的时候,还轻声说了一句:“Thank you!”
⑯这个洋人,在腾挪间,把他的教养解释得一清二楚。
⑰我真的服了。
⑱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而不是我们所刻意的那种,比如装束,比如动作,比如在宴会上拉拉小提琴。
⑲那不是真的优雅。
【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局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⑶段中“我竟没有任何表示”的“竟”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⑺段的画线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⑽段中“听众们暂时还没有达到双重享受的阶段”具体表达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认为“这种与世无争的优雅,已经比较接近本意”。综览全文,谈谈“我”所说的优雅的本意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例:你这样做怎么能行呢?我不是跟你说过多次了吗?
你这样做不行,我跟你说过多次了。
1、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写一条与长江有关的古诗句。
2.例: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仿写)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修改病句)
17、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人们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21、习作
题目:我要做个这样的人
要求:(1)中心明确。(2)内容具体。(3)5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