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域(_____) 惯(______)
或(_____) 贯(______)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相应练习。
养( )处优 语( )心长 蜂( )而至
美不( )收 ( )天盖地 鱼( )而入
积劳成( ) 标新立( ) ( )类旁通
发挥想象,从上述词语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写成一段话。(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全下列成语
盖世(_______) 急中(_______) (_______)地裂 (_______)如织
抑扬(_______) 不声(_______) (_______)浪吼 (_______)满目
古色(_______) 马马(_______) (_______)澎湃 (_______)释手
肃然(_______) 绞尽(_______) (_______)为邻 (_______)伦次
震耳(_______) 一动(_______) (_______)之笔 (_______)遐迩
4、名言警句我知道。
1.有令即行,______________。
2.道德行为凭自律,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方配做泱泱大国公民。
4.修身治国生死无惧,________________。
5、积累与情境运用。
1.《两小儿辩日》中,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______________。”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他是根据观察太阳的_______变化来判断远近的。
2.诗词中有思乡情怀,如“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诗词中有远大志向,如“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诗词中有人生哲理,如“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孝;《礼记》中“_______,日日新,_______”教导我们要不断进取才能有所作为;“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______________,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_______”提醒我们要______________,正如《长歌行》中所说“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
6、读古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生气:____________________
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
B. 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前两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 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 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 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 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
【4】“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类似的诗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____。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词句。
【2】词的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_,景物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这个序为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作了铺垫。
【3】词的上阕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画面。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画面连贯地表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表现词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
在美好的节日里, (yōu)雅的少女和小伙和着音乐的节拍,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尽情欢乐,形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
【1】结合义项和语境判断,句子中的“yōu”最可能是( )
A.优,美好的,指人的举止端庄。
B.忧,发愁的,指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
C.悠,闲适的,指心理状态。
D.幽,僻静的,指居所环境等。
【2】句子中加点的字“和”的正确读音是( )
A.hé B.hè C.huó D.huò
【3】给画线部分换一个词语,最恰当的是( )
A.欢歌笑语 B.能歌善舞 C.载歌载舞 D.手舞足蹈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闰土(节选)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①段文字中“其间”的意思是________ , 在本课指________。
【2】通过①段文字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②段文字中,闰土捉鸟时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②段文字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分别给①、②两段文字加上小标题。
①段:________
②段: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拉哈布.萨卡尔昂着头,大步地走着。他没带遮阳伞,对灼人的烈日毫不在意。拉哈布恪守自己的处世原则,他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从任何人和事。他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却从不指望得到旁人的任何恩惠,追求的只是一辈子活得有尊严。
拉哈布正走着,一个黄包车夫来到他身边。车夫摇着铃铛问道:“先生,您需要车吗? ”拉哈布转过头去,发现那个人瘦得皮包骨头,目光里似乎包含着(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只有那些没有人性的家伙才会以人力车代步。”拉哈布心里想。他用那粗布缝制的甘地服的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连声说道:“不,不,我不需要。”一面继续走自己的路。黄包车夫拉着车子走在他后面,一路不停地摇铃。突然间,拉哈布的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 。
拉哈布于是问到:“去希布塔拉,你要多少钱?”
“6便士。”黄包车夫的脸上流露出(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情。
“好吧,你跟我来!”拉哈布继续步行。
“请上车,先生。”
“跟我走吧!”拉哈布加快了脚步。
拉黄包车的人跟在他后面小跑。时不时地,拉哈布回头对车夫说:“跟着我!”
到了希布塔拉,拉哈布从衣兜里掏出6便士递给黄包车夫,说:“拿去吧!”
“可您根本没坐车呀。”
“我从不坐黄包车。我认为那是一种犯罪。”
“啊?可您一开始就该告诉我!”车夫的脸上露出一种(鄙夷 兴奋 乞求)的神请。他擦了脸上的汗,拉着车走开了。
“把这钱拿去吧,它是你应得的!”
“可我不是乞巧!”黄包车夫拉着车,消失在街的拐弯处。拉哈布尴尬地站在路边,仿佛明白了什么。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在下面画“_ 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
【4】分别写出拉哈布和黄包车夫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1)“好吧,你跟我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我不是乞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处写拉哈布“仿佛明白了什么”,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大地妈妈
花草和树木吸着大地妈妈的养料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到了炎热的夏天,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妈妈把枯叶、枯草做成养料,让孩子们吸收。这样,花草树木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得更茂盛,把妈妈打扮得万紫千红。
可是,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他们砍树、折花,践踏草地。大地妈妈失去了孩子,光着身子,被烈日晒,被寒风吹。过了些日子,大地妈妈病了,她的皮肤开裂了,渐渐失去了光彩,世界也变得灰蒙蒙的。
大地妈妈对人们呼喊:“ 爱护我的孩子吧,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
【1】为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乘(chéng chèng)凉 枯(gū kū)草 日晒(shài sài) 炎(yán rán)热
【2】________和________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3】大地妈妈的孩子是怎样报答大地妈妈的?把相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菜种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也不过爬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就是了。我也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选文中的“我”是____。
【2】选文主要提到了 、 、 、 等几件事,其中 写得最详细。
【3】用“ ”画出概括选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4】从“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野菊花开
①我爱菊,尤爱野菊。时值野菊怒放的深秋,我来到了大山深处的一所小学教书。那盛开的野菊花金灿灿的,分明有大把阳光在里头,给校园周边镶了一道金边。
②开学不久,坐在教室最后的小女孩杨平引起了的注意。她蓬松着乱发,眼圈发黑,可听起来课来,一双大大的眼睛却总是那么专注。她每天都在上课铃响后才进校,而放学又是第一个跑出校园。
③当地政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免费提供了“营养加餐”。用餐时,孩子们无不欢呼雀跃,恰似一群快活的小精灵。我仿佛看到了那嗷嗷待哺的羔羊,那张着嘴等候喂水喂食的小鸟,那围着母鸡“叽叽”叫个不停的雏鸡……
④一天中午,几个孩子神秘兮兮地凑到我身边,告诉我杨平怪怪的,每天都不吃加餐,把鸡蛋和牛奶藏在书包里。“为什么呀?”我惊讶地问。“不知道,她什么都不说。”她的同桌抢着回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心里打了个结。
⑤第二天,我不露声色地观察,果然发现杨平把鸡蛋和牛奶塞进书包里了。我走过去,关切地问:“杨平,你怎么不吃呢?”“老师,我不想吃。”那声音很轻,轻得仿佛只有她自己才能听得到。“是真心话吗?”我追问。她抿着嘴,摇着头,没有言语,泪珠却在眼眶里打转。
⑥放学后,我决定到杨平家去家访。来到她家门前,透过门缝,我看到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一个瘦小的身躯蹲在土灶前,不停地向灶孔里添着柴草,一股股浓烟直往外冒。她一边用小手揉着眼睛,一边把嘴对准灶孔“扑哧、扑哧”地吹着。火苗升腾后,她才侧身在板凳上飞快地写起作业来。
⑦我连忙推门进去,杨平搬来板凳,请我坐下。我轻轻地问:“你爸爸妈妈呢?”“爸爸到地里干活去了,妈妈在睡觉。”杨平回答。“睡觉?”我不解地问。“妈妈瘫痪了,常年躺在床上。”小杨平的话让我针扎般地难受。此时,我心中的“结”已解开了八九分。我心疼地说:“你把鸡蛋和牛奶带回来是……”小杨平含着泪说:“妈妈很难每天吃上一个鸡蛋,喝上一杯牛奶,所以我……”听到这儿,我鼻子酸酸的,一把将杨平搂在了怀里。
⑧走在回校的路上,我的心里好似打翻了五味瓶。“我不想吃”这句话说得很轻,可实际挺沉重的,它久久地萦绕在我的耳边。
⑨走着走着,忽然,我远远望见校园周边正在吐艳的野菊,它是那样的灿烂芬芳。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萦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欢呼雀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短文第②自然段中描写小女孩杨平外貌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她是个怎样的孩子?
【4】短文第⑥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细致描写了小女孩向灶孔添柴草的画面,运用了哪些连续性动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第⑦自然段想一想,我心中的“结”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结全文 结构清晰 B.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C.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 D.呼应开头 借物抒情
15、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修改病句)
2. 第二天,他把这两个日本孤女送往石家庄。(改为被字句)
3. 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转换句式,意思不变。)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缩句)
2.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改为“被”字句
3.你不用蜡烛就不能去搬柴了吗?(改为陈述句)
4.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大的小女儿。”(改为间接转述)
1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这个仪式你难以回避。(改为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解释说:“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改为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改为陈述句。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能力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存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使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填“逆境”苦难”“呵护”“奋斗”“磨炼”“关爱”等词,也可以填其他词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