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根据提示说出相关诗句及出处和作者:(_________________)
A、这句诗是宋代诗人所作。
B、这句诗中提到了我省的一座非常著名的山。
C、这句诗表达作者游山时身处其中无法客观分辨事物本质的感受。
D、诗仙李白曾作诗赞美过这座山的瀑布。
2、补充句子,并选择填空(填序号)。
①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 ②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 ③__________,胜读十年书。 ④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
(1)听你分析完国内的经济形势,我茅塞顿开,真是“_________”。
(2)俗话说“_________”,相处久了才能知道一个人的本性。
(3)今天我早早来到学校做值日,但没想到班长已经把卫生区打扫了一半了,真是“_________”。
3、巧填关联词。
1.我爱花,(____)也爱养花。
2.花(_____)多,(____)没有奇花异草。
3.(_____)乱吹,这(____)知识啊!
4.我不是有腿病吗,(____)不利于行,(____)不利于久坐。
5.(_____),我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
6.不过,(_____)花草自己会奋斗,我(____)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灭,大半(____)是会死的。
4、猜谜语。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跑。
跑的路程分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打一物品)
谜底(______)
5、《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④宜:和顺、亲善。⑤室家:这里指夫家。⑥有蕢(fé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_____)
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_____)
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_____)
【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7、诗歌阅读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天下谁人不识君?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作者是 代的 。
【2】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____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___。
【3】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_________(A.晴朗 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看出。
【4】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哀愁,用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
【5】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 )
A.一叶障目 B.一叶知秋 C.以小见大
【2】“这样的事例”在文中指什么,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波义耳制成了石蕊试纸。 B.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C.睡觉时,眼珠转动。
【3】选文中“偶然的机遇”指的是( )
A.科学真理来自偶然的灵感。
B.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
C.科学真理很难寻求,并非人人都能得到。
【4】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我也会引用。
①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②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用“﹏﹏﹏”画出这两句话中引用的部分。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诗句或名言。
(1)逢年过节,远离家乡的游子给家乡的亲友发微信问候,常常用“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妈妈从小教导我做人要言行一致,“___________________”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松花江边的小姑娘
一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几个凶神恶煞般的日本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押着一位儿童团员向松花江走来。
那个儿童团员是个小姑娘,只有十三岁。她犯了什么“罪”呢?她被捕的“罪名”就是组织村里的孩子们学习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以后,敌人为了使东北三省的人民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永远当他们的奴隶,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文。
今天,敌人在松花江边对这个姑娘进行“审讯”。为了扩大影响,日本兵还用鞭子赶来村里的许多孩子。
敌人问:“你为什么要偷着组织学习中国语文?”
小姑娘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
敌人恼怒了,大声吼道:“难道你不知道违抗命令就要被枪毙吗?”
小姑娘大声回答:“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
敌人没有办法了,换了一副假惺(xīng)惺的面孔,对小姑娘说:“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呢?只要你当着大冢的面,答应以后不再组织他们学习你们的语文,我们就送你们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
小姑娘昂首挺胸,看也不看凶恶的敌人。
敌人见此情景,恶狠狠地说:“如果你执迷不悟 , 那——眼前的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
小姑娘听后.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跳向江心……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①执迷不悟:________。
②凶神恶煞:________。
(2)文中“假惺惺(ABB)”式的叠词很多,请再写几个。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写词语。①描写敌人神情的:________
②赞扬小姑娘的:________
(4)选择正确答案Ⅰ“偷着组织学习中国语文”中“偷”的意思是:________
①私下里拿走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②指偷盗的人。
③瞒着人。
Ⅱ“那——眼前的滚滚波涛就是你的坟墓了!”句中的破折号表示________
①声音的延续。
②话题的转换。
③解释说明。
(5)填空。①小姑娘被捕的原因是________。日本帝国主义不准东北的少年儿童学习中国语言文字的目的是________。日本鬼子为使小姑娘屈服,采用了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他们对小姑娘的“利诱”是________。
②“你们枪毙不了我爱国的心。”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亲无节》片断
毕淑敏
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是因为孕育了生命。当我们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母亲就开始为我们缝制小衣,憧憬着我们的模样,设想着我们的前程……
我们一出生,母亲就沉浸到前所未有的操劳之中。我们的每一声啼哭,都会使母亲牵挂不休,我们的每一次欢笑,都会使母亲眉头舒展。母亲教我们走路,教我们学语。扶我们攀登高山,携我们涉过重河。当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母亲的怀抱是我们最后的港湾。当我们面对人生的迷惘叹息的时候,母亲的抚摸传达一种永不熄灭的力量……
在古希腊的神话里,母亲是大地。在中国的传说里,母亲是河流。不管是大地还是河流,都滋润着太多的绿叶,负载着大多的白帆,作为它们自身,是艰苦卓绝的付出和养育,决非鸟语花香的节日。
终于有一天,我们离母亲而去,走得那样坦然。母亲挥泪与我们告别,笑得那样慈祥。我们去阅读世界了,把无尽的思念的夜晚留给母亲。我们欢乐,我们成长,我们会在热恋的日子里忘记了给母亲写信……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母亲的关切就像一件旧时的毛衣,在严寒的日子里我们会忆起它的温暖,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我们就把它遗忘。但对母亲来说,每一缕思念都那样绵长,每一条关于我们的音讯都令她长久地咀嚼。我们每一点微小的成绩都会熨平她额上的皱纹。我们的每一次挫折和失误都会令她仰天叹息……
这也许是一条奇怪的放大定律——儿女的风吹草动,会凝聚成疾风骤雨降临母亲的心灵。当我们跋涉在人世间的时候,母亲的心追随着我们,感应着我们,承受着我们的苦难,分担着我们的忧愁。
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心都是分裂着的,神经的触角都格外悠长。假如她的儿女在美国,她就时刻感受着大洋彼岸的冷暖阴晴。假如她的孩子正在患病,她就祈祷病魔百倍凶残地降临自身,而解脱她的孩子。甚至在一切平安顺利的时候,母亲的心也是警惕地蜷缩着随时准备一跃而起,为孩子遮挡突然袭击然的风暴……
【1】读《母亲无节》一文,请举文中三例说明“在所有的日子里,母亲都为我们而忙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为孩子,会有愧对母亲的地方,请在《母亲无节》一文中找出两处这样的语句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无节》一文揭示母爱让人感动,而《穷人》一文也写了两位母亲的母爱,请在文中找出桑娜和西蒙关爱孩子的典型语句,感悟一下穷人的母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声朗读《母亲无节》一文,想想自己经常动手做点什么事才能真正回报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
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有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
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胧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
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杨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
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凝”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 一(__________)
振奋 一(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句反问句用横线画出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盲人为乘客演奏的曲子有:
。
(2)“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句中“居然”的意思是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
,“这一切”是指
。
【7】回答问题。
(1)“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柳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è wù);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rǎo rào)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选择括号中的正确读音
可恶________(è wù) 环绕________(rǎo rào)
【2】文章把杨柳与其它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_______的特点。( )
A. 向上发展 B. 可怜可恶 C. 向下低垂
【3】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 )
A. 贪图自己的光荣 B. 长得越高,越垂得低,不忘本。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16、“把”字句、“被”字句改写
1.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2.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3.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7、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18、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怎能不努力学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绿叶和野花不是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不是每人都想找到一种新奇少见的叶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天地。
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请你以“我发现了……”为题,写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美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