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拼音,写词语。
魏格纳用qiū yǐn( )的地区分布zhèng shí( )了自己的“大陆漂移学说”。他在科学lǐng yù( )里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荣誉。可见,我们要从一些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不断提出yí wèn( ),不断探索,zhuī ɡēn qiú yuán( ),因为zhēn lǐ ( )并不遥远。
2、组词。
币_______ 蒸_______ 辈_______ 挪_______
巾_______ 丞_______ 翡_______ 娜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王老师向我投来鼓励、信任的目光。(_______)(_______)
(2)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日子。(_______)
(3)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_______)
(4)他一面走,一面伸手摸着衣袋,好像里边装着宝贝。(_______)
4、补全下列信息
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 (风格)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首。
5、句子赏析。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句中的“农业展览会”指________________。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_________这一民俗活动。
(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两个词,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赞美了腊八蒜。
(3)“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
这段话通过对八儿的_____描写,体现了_____________。你觉得八儿真的能吃三碗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4)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桌上那大青花碗中的半碗陈腊肉,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句中将_______描写成__________。句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奈何它不来了”是说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解释词语。
灯如昼:____________ 约:____________
【2】说说词句的意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写出这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对诗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朝雨”一词写渭城一大早就下雨,让送别者感到很苦恼。
B. "轻尘”写雨后道路泥泞,送别者行走艰难。
C. “客舍青青”是说客人住的房间墙壁被涂成了青色。
D. “柳色新”是说柳树被雨水洗过后叶子更加青翠。
【2】下面关于“劝君更尽一怀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的诚恳。 B. “更”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次数多。
C. “尽”字表现了送别者的感情真挚。 D. “一”字表现了送别者敬酒数量少。
8、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
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
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
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的功利性。
【2】三首劝学诗在劝学方面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散文
那个星期天(节选)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儿,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那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④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写出选文中我的心情变化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的第①段,你知道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的第④段详写的是: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为什么这样安排详略?______
【5】用直线画出第②段中,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6】用波浪线画出选文中的环境描写,并写出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文第③段可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师恩难忘,阅读理解。
菜刀老师
2011年11月27日,“中国达人秀”节目播出后,人们记住了一个名叫刘寅( )的乡村教师。
周立波问他为何参加达人秀?他说,要创造条件为学生买肉吃。
一年前,刘寅来到云南丽江的大山里义务支教,做了76个孩子的老师。因为是义务支教,他没有一分钱的工资。
在云南的大山里义务教书的困苦窘( )迫,常人难以想象。为了改善孩子们的伙食,刘寅只有靠自己的积蓄给孩子们买肉。
山里的孩子亲切地称呼刘寅“菜刀老师”,除了有“跟着刘老师有肉吃”的含义之外,还因为刘寅的QQ名就叫“菜刀”。
节目现场,刘寅拨动吉他,演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希望树》:
“给我一段烛光温暖这寒冷,给我一点勇敢穿过这黑暗。一片落叶滑落,会惊扰了整个夏天。太阳每日东升,照耀大地无限的曙( )光……”
嗓音沙哑,音域( )低沉,曲调忧郁,唱出了他这一年多来的千言万语,无限艰辛。
刘寅的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人。倪萍对刘寅的境况感同身受,当即表态:“有需要你找我。”周立波发话,要替刘寅出两年的费用。而黄舒骏则说:“想买一张专辑听听看。”
他用自己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一片落叶滑落,会惊扰了整个夏天”。这个竭尽全力为山里孩子提供肉食的年轻人,也为更多的成人提供了可贵的精神营养。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窘迫——______________
曙光——____________
感同身受——____________
【3】说出下面引号的作用。(引号的作用:① 表示直接引用的话;② 表示突出强调;③ 表示讽刺和否定;④ 表示特定称谓等。)
“菜刀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着刘老师有肉吃”:____________________
“有需要你找我。”: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谈谈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觉得刘寅幸福吗?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1】此段话选自课文《 》,这是 在 的追悼会上的讲话。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五湖四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死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父亲的菜园》片段,完成练习
春天到了,父亲在他的新菜园里,种上了豌豆。望着这一块贫瘠的土地,我问父亲:“豌豆真的能长出来吗?”
父亲摸摸我的后脑勺,信心十足地说:“当然能!”
我似信非信地点点头。没过多久,种子发芽、出苗,菜园里长出了一片绿绿的豌豆。
就在我做着吃香喷喷的炒豌豆的美梦时,父亲却把那一片豌豆全翻在泥土里。我有些疑惑不解,父亲说:“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1】给多音字组词
种 zhǒng________ zhòng________
似 sì________ shì________
难 nán________ nàn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①信心十足:________。
②疑惑不解:________。
【3】我为什么疑惑不解?父亲的话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②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
③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④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所描写的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和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详写 略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
②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年。
A.团圆喜庆 B.福寿满堂 C.五谷丰登 D.财运亨通
【3】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
B.“万象更新”写出了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
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
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
【4】对课文中的“京味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杂拌儿”指外形不规则的干果
B.“零七八碎儿”指干果零散不全
C.“玩意儿”指玩具
D.“闲在”指在某个地方很清闲
14、豆角鼓
有一个在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生。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当我摘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我们就把新疆铃鼓称为“豆角鼓”。
以后几十年,我们只有很少的来往,但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愉快地生活着。一天,他妻子来电话,说他得了喉癌,手术后在家静养,如果我有时间的话,请给他去个电话。我连连答应,说明天就做。他妻子略略停了一下说:“和他通话时请您尽量多说,他会非常入神地听。但是,他不会回答你,因为他无法说话。”
第二天,我给他打了电话。当我说出他的名字后,回答是长久的沉默。我习惯地等待着回答,猛然意识到,我是不可能得到回音的。我便自顾自地说下去,确知他就在电线的那一端,静静地聆听着。自言自语久了,没有反响也没有回馈,甚至连喘息的声音也没有,感觉很是怪异,好像你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棉花垛……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来电话说,他很高兴,很感谢,希望我以后常常给他打电话。我答应了,但拖延了很长的时间。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后来,我终于再次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当我说完“你是xx吗?我是你幼儿园的同桌啊……”我停顿了一下,并不是等待他的回答只是喘了一口气,预备径自说下去。就在这个短暂的间歇里我听到了细碎的哗啦啦声……这是什么响动?啊,是豆角鼓被人用力摇动的声音!
那一瞬,我热泪盈眶。人间的温情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那一天,每当我说完一段话的时候,就有哗啦啦的声音响起,一如当年我们共同把择好的豆角倒进菜筐。
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长久——( ) 熟识——( ) 怪异——( )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径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这里的“特别”具体体现在哪里?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4】“我”第一次给他打电话,是在自言自语,而第二次却能听到熟悉的豆角鼓的声音。从中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这“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述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5分)
①天空挂着圆月。(扩写句子)
②从这件事中,受到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③树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索溪峪的美使我们流连忘返。(改为反问句)
⑤雪花从天空中飘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16、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南风景如画,怎比得上我的家乡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紧紧地缩成一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扩句:小明爱钓鱼。(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1)你们看见过这么劳苦、这么简朴的总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京是我国的四大直辖市。(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任选一题)
1.读一读下面的名言,你一定会想到与这些有关的人或事,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把你想到的写成一篇作文。
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2.认真观察下图,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童话,还可以写寓言等。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字数不少于4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学校和姓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