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德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读古文《学弈》,完成填空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_____,字不详,_____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人。伟大的_____家、_____家,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_____”。

  • 2、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与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凄凉——(   )   亲密——(   ) 变幻——( )

    深切——(   )   清寂——(   ) 凝思——( )

    弥漫——(   )

     

  • 3、默写古诗。

    长歌行

    汉乐府

    _______,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

  • 4、看汉字写出拼音

         

    鞠躬   熬粥 婀娜 咆哮 鸿鹄

    )( )( )( )(

    徘徊   窈窕 锻炼 伶俐   涔涔

  • 5、读拼音,写字词。

    早餐,我喜欢hē zhōu( ),特别是用糯米、红豆、板栗、黑米等áo( )的,很nóng chóu( ),需用tāng chí( )边搅和边喝,热乎乎的。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内阅读

    阅读诗歌, 回答问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1】“吟”是_____的意思。

    【2】解释下列词语。

    (1)等闲:________(2)浑:__________(3)清白: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所受的磨炼,其实象征着____;后两句描写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千锤万凿,_____烈火焚身,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 7、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之一。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两个动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jiān),

    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chónɡzhònɡ)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2《泊船瓜洲》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_______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_________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

    其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_______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_____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并理解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

    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举头望明月 清泉石上流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 低头思故乡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标点符号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断句不同句子的含义会有很大差别。

    古时有位书生到亲戚家串门,顷刻间外面就下起雨来,这时天已将晚,他只得打算住下来。

    但这位亲戚却不乐意,于是就在纸上写了一句话: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书生看了,即刻明白亲戚的意思,却又不好明说,就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加了几个标点: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

    亲戚一看,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反了。也就无话可说,只好给书生安排了住宿。

    那么亲戚本来的意思是什么呢?请你给这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表达亲戚的意思。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于2019年8月在山西省举行。孝义市承办了艺术体操项目测试赛和正式比赛。根据这一主题,完成下列练习。

    1下图的左边是二青会的会徽“山河”,右边是二青会的吉祥物“青青”。请你选择一个,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写一份设计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青会期间,会有很多各地的运动员和体操爱好者来到孝义。请写一则欢迎他们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青会是调动青少年锻炼积极性的有力杠杆和重要抓手。因此,一所学校对本校六年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请仔细阅读统计表,用一句话概括统计表反映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写出一个解决办法。

    某学校六年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统计表

    性别

    经常参加%

    不经常参加%

    34.66

    65.34

    18.3

    8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照样子,写词语。

    赤裸裸(ABB)______   _______

    千门万户(带数字的)______ ______   ______

    2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仿照画线句子再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过去的日子如______,被______,如______,被______

    3读了短文,我体会到作者全身心地去感受时光的______

  •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莲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______ 沉着______ 安定______ 占据______

    【2】文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有一个表示“看”的词语是___________,请写三个类似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横线的句子,从“安定”和“沉着”两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种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换成“我看到了他的脸。”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通过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让你用成语来形容父亲在法庭上的表现,你会用哪些成语?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先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再说说全句的意思。

    有一死,重于泰山,或轻鸿毛。

    固:_______   或:_______   于: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中引用司马迁的话当论据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提到“精兵简政”,这是用了______的论证方法。

    【4】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此句和后面三句是______关系。

    【5】“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揭示革命的生死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二泉映月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声,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声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池畔。月光似水,静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和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昴,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二泉映月是无锡惠山的一个景点,摘录课文中描写二泉映月景色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完成练习。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阿炳为什么会听到叹息哭泣?阿炳听到的倾诉呐喊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乐曲,它的旋律是怎样的?

    ①用文中的语句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曲子要表达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用关联词将下面的两个句子合并为一个完整的句子。

    冬天就要到了。

    小松鼠要贮存冬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父死了。

    夸父的精神永驻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字句、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得了你的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照样子,发挥想象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1)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___________

    (2)教室里真安静啊,静得________

    (3)他的生活过得很不好,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_________

    (5)我很饿,饿得___________

  • 19、句子兵工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我知道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昨天一夜几乎完全没合眼。(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我只能自己学着做饭、收拾房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的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老虎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这句话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快乐写作

    你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吗?写一写你第一次送给爸爸或妈妈生日礼物的过程。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