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保山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默写

    ①旧时王谢堂前燕,____________________。《乌衣巷》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唐·杜牧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_。《竹枝词》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__,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邸》宋·林升

    _________________,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南宋·李清照

  • 2、给下列词语或句子填上适当的反义词或相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跑 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同学应该________,不能处处与别人________

    (2)________的小路变成了____________的大道。

    (3)朝阳对早晨正如________对黄昏。

    (4)春天对_________正如________对收获。

    (5)勤奋对_________正如________对失败。

    (6)我们的国家已经由_________走向了_________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赞美________    甘甜________

    纯洁________    荡涤________

    哺育________    回荡________

  • 4、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

    (1)弈秋,通国善弈者也。__________

    (2)一人虽听,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与俱学,弗若之矣。____________

    (4)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为听。___________

  • 5、补全本单元出现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①热气( )( ) ②目( )转( ) ③三( )两( )

    ④( )( )一息 ⑤无( )无( ) ⑥喜( )望( )

    (1)形容注意力集中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__。

    (2)在适合用词语④形容的情境后打“√”。

    A.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临近死亡。( )

    B.呼出最后一口气,已经死亡。( )

    (3)用词语②⑤⑥写一段表达喜悦情境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 7、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泊”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诗中哪个字运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诗词, 回答问题。

    生查子·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解释词语。

    灯如昼:____________     约:____________

    【2】说说词句的意思。

    (1)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的是中国哪一个传统节日?写出这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综合性学习

    下面是端午节期间南阳的小明同学报名参加“华山三日游”时查询到的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并回答问题。

    南阳

    6月20日

    20~32

    6月21日

    23~30

    6月22日

    20~34

    华山

     

    6月20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

    10~15

    6月21日

    阴,有阵雨

    8~13

    6月22日

    多云转晴

    10~13

     

     

    1小明的出发地是_____目的地是______

    2从天气预报表格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两地端午节期间的天气信息,分别是__________

     

    3根据这个天气预报表格,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提出简短温馨的出行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遇到一些紧急情况,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拨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求助,所以我们应记住一些紧急求助的电话号码。下列电话号码按火警、治安报警、交通事故、医疗急救的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119 122 110 120 B.122 110 120 119

    C.119 110 122 120 D.119 110 120 122

  • 10、读短文,回答问题。

     

    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辽阔的平原上,没有一点灯光。大地似乎是沉沉地睡着了。然而,雷却在西北方向隆隆地滚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住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而又迟钝。闪电,在辽远的西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中闪烁着。闷热得旷野里柳树上的蝉,竟然在半夜里叫了起来,空气中有一股潮湿的泥土气味,大雨就要来了。

    先是一阵轻飘飘的微风,从西北的海滩那边咯啦咯啦地( ),轻轻地(   )了夜行人的衣衫,戏弄着路上的枯叶。旷野里响着一片轻微的沙沙声。一会儿,风大了,路旁的高粱胡乱( )着,树上的枯枝喀啦喀啦地断落下来,一阵可怕的啸声,从远远的旷野上响了传来,阴云更低沉了。沉雷似乎已经( )了乌云的重重包围,从西北方向滚过来。暴风雨来了。 

    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雷在低低的云层中间轰响着,震得人耳朵嗡嗡地响。闪电,如一条条金鞭鞭打着大地。一刹那间,电光消失了,天地又合成了一体,一切又被无边无际的黑暗吞没了。对面不见人影,四周听不到别的响声,只有震耳的雷声和大雨滂沱的声音。

    1给文章加个题目,写文章前面在横线上。

    2把下面词语填到文章的括号里去。

    摇摆 掠过   冲出 翻起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遮天盖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边无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闪耀——_______   翻动——______

    5在文章中用“~~~”画出3个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文章中用 画出1个拟人句。

    7你喜欢文章中的哪个句子?抄下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快乐阅读。

    特殊的点名

    李诗令

    ①下课的铃声骤然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道:“同学们,下课了!”

    ②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片刻,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啊!帐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窗外,艳阳高照,杨柳依依,蝉声长鸣,而整个教室里一片安静。

    ④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

    ⑤马教授愣证了半响,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慢慢地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凝神望着老师。“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⑥"肖石、张天利、温颖……”他大声点着名,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⑦“马国政!”

    ⑧“?”同学们蒙了。

    ⑨“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的点名。

    ⑩掌声立即响起,同学们眼里啥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憧憬”的意思是______,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的“?”的含义是( )

    A.同学们想要下课了。 B.同学们问马教授问题。

    C.同学们感到很突然,心中疑惑不解。 D.同学们质问马教授。

    3在读完这篇文章后,有两个同学对文章进行了内容概括。

    同学 A:文章讲了在马教授上的最后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请他给全班最后一次点名,马教授在点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后还点了自己的名字并响亮地回答,同学们深受感动。

    同学B:文章讲了在马教授上的最后一堂课结束时,学生们请他给全班最后一次点名,马教授点了全班同学的名字,同学们深受感动。

    (1)你认为同学______的内容概括更准确。

    (2)你认为上面不够准确的内容概括,原因在于_______

    A.内容概括太吵峻。 B.内容概括不完整。

    4文中“马教授愣证了半响,面带微笑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慢慢地捧起了花名册”,这是一处对人物_____________的描写。展开想象,此时的马教授会想些什么? 请写一写。

    5文章的题目是“特殊的点名”,谈谈这次点名特殊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不记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从“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和“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我”________的心情。

    【2】文中的“我”之所以哭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中,母亲“惊惶”的原因是( )

    A.母亲不知道怎么安慰“我”。

    B.“我”流泪的行为很不懂事,让母亲很生气。

    C.母亲没有考虑到“我”的感受,为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自责、不安。

    【4】有人说文中的母亲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不爱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再完成练习。 

    露珠赞

    我喜欢露珠,我赞美它。

    每年夏秋之际,我喜欢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时残月如钩,晨星闪烁,绿柳和庄稼低语,晨风吹来,格外清爽。

    星光慢慢退去,火红的太阳撩开它的面纱。在万道霞光中呈现了一个美妙的、崭新的世界。看!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晶莹的珍珠,一颗、两颗、千颗,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满了的宝石,又像千百万闪光的眼睛,啊!露珠,这就是极普通而又为人们所喜爱的露珠。

    露珠的身体很小,生命也很短暂,但它却是不平凡的。当夜幕笼罩的时候,它像慈母的乳汁哺育婴儿一样地滋润着禾苗;每当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又最早睁开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隐身于空气中,夜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风那样挟风雷闪电以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样对一切残酷无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暂的一生,献给人类,而对禾苗却从来无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多么像我们敬爱的老师,伏案在灯下夜以继日地工作,把毕生的心血滴滴洒在孩子们的心田上。

    我爱露珠,它比珍珠更珍贵,比宝石更晶莹,比群星更璀璨。我赞美它,露珠精神将永远在我心头闪动。

    1为加下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uǎng suǎng) (zī zhī)

    (zàn zhàn )    (chéng chěng)

    2按要求填写词语,相信你能行。 

    反义词:崭新—________    短暂—________ 

    近义词:普通—________    炫耀—________

    3按要求在原文中找句子。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只有…………     只要…………

    ①露珠身形________很小,生命也很短暂,________它却是不平凡的。

    ②露珠的生命________还没有逝去, ________会无声地在黑暗中工作。

  • 14、阅读。

    时间都去哪了

    ①“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②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通常还没到1分钟时就认为已经到时间了,而老年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才觉得这才是1分钟的时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奏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④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去时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的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感觉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时间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失去了大多的新鲜感,更多的是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一天在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⑤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而对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材料链接】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间都去哪了》歌词

    【1】对比【材料链接】和文中画“﹏﹏﹏”的句子,完成练习。

    (1)【材料链接】用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用________(抒情     说明)的表达方式,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请你根据短文所提供的信息,用比较简洁的话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直观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用歌曲引出说明对象,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兴趣。

    B.本文围绕着“时间去哪儿了”这一说明对象,说明了年龄增加时间“变快”的原因。

    C.年龄增加时间“变快”,与新鲜感能刺激大脑记忆有关。

    D.年龄增加时间“变快”,只是因为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再其人生中所占比重越小,人们对单位时间的感知能力越强。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1.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换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换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辅导我。我学作文。(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堵塞 自己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 17、改为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老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画也跟作诗一样,最要紧的是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运圣火唤起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照样子,改句子

    例:这只白鸽是爸爸拾到的。

         爸爸拾到了这只白鸽。

    省力安全水壶提手是小明同学发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请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狼认为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狼堵上山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在绵阳希望小学读书的李明给在上海打工的爸爸李海洋写了封信,可他不知道怎么写信封,请你帮帮他吧!爸爸的地址是:上海市衡山路628号,邮政编码是:200030。绵阳的邮政编码是:621000。(5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