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青岛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填在句子中。

     ________乐道       德高 ________     年近  ________ 

    庞然  ________               不拘 ________               意味 ________         

    1)和蚂蚁比起来,大象可真算得上是________了。

    2)王老师几句________ 的话,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3)爷爷已经________了,他讲起年轻时的事情总是那样________

  • 2、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rán fànɡ        tōnɡ xiāo  bǐ cǐ     bǎi tān

    ( )   ( )   ( )   ( )

    luò tuo             hè sè        jiǎo bàn        wū yā

    ( )   ( )   ( )   ( )

  • 3、按要求写词语。

    相貌堂堂(ABCC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彬彬有礼(AABC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不屑一顾(字开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一如既往(字开头)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恨铁不成钢(五个字成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4、五根手指的姿态各是怎样的?把有关的语句摘抄下来。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

     

  • 5、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荒凉_________ 模糊_________ 幼稚________ 一声不吭_________

    慈祥_________  坚决_________ 勇敢________  不慌不忙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鉴赏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是   朝的爱国诗人,《过零丁洋》的体裁是   诗。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千古名句,你能从中品读出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答:

    (3)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注释:⑴零丁洋:零丁洋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省珠江口外。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⑵遭逢:遭遇。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⑶干戈:指抗元战争。寥(liáo)落:荒凉冷落。一作“落落”。四周星:四周年。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⑷絮:柳絮。

    ⑸萍:浮萍。

    ⑹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8)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9)汗青:同汗竹,史册。古代用简写字,先用火烤干其中的水分,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

    【1】解释下列字词。

    著:____________       芳尘:____________

    混:____________       乾坤:____________

    【2】这首诗前两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用____________的方法,赞美梅花______________的美德。这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端;④全部用出;⑤用力完成;⑥全,都;⑦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

    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

    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

    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外阅读。

    恰到好处的掌声

    1991年,一位来自辽宁沈阳的父亲带着9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寻找他们的音乐梦。

    可是,父子俩一无关系,二无背景,仅凭着对音乐的执著与热爱,根本不足以引起音乐界的重视。为了能够待在京城,父亲费尽周折。勉强(qiáng qiǎng)将儿子送进了一所小学。

    儿子的特长是弹钢琴,父亲花高价联系了一位有名的钢琴师上辅导课。第一天,钢琴师只教了儿子一段简单乐谱,就摇起了脑袋:“这孩子,脑子比一般人笨,反应也慢,肯定上不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趁早改行吧!”结果,性格倔强(jiàng qiáng)的儿子当场就和老师吵了起来,父亲怎么也劝不住,师生俩闹得不欢而散。

    看着不争气的儿子,父亲心里一阵难过:“这些年,爸爸为什么辞职、卖房子、背井离乡,到处求人?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你能学好钢琴,将来上中央音乐学院吗?你现在却成了这个样子……”儿子的倔劲又上来了:“爸,我再也不学琴了,我想回沈阳。”经过又一场争执之后,父亲由失望变成绝望,决定带儿子离开北京。

    在父亲俩动身的当天,他们意外地接到一个通知:儿子所在的小学办晚会,老师们指定要儿子弹奏一曲钢琴。儿子显然还在气头上:“不弹了,不弹了,连钢琴老师都说我笨,反应慢,我再也不摸琴了!”几位老师都很奇怪:“弹得好好的,怎么说不弹就不弹了?”“不摸琴?你父亲送你来北京,不就是为了学琴的吗?”然后,无论老师们怎么做工作,儿子都表示再也不摸琴了。

    他们的争执引来了一群好(hào hǎo)奇的观众,那就是儿子班上的同学。同学们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帮着劝开了:“弹吧,我们都喜欢听你弹琴!”“在我们心中,你的钢琴是弹得最棒的!”这感人的话语终于打动了儿子。那天晚上,儿子流着泪,以从未有过的激情弹奏了几支中外名曲。当他演奏完最后一首曲子时,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儿子站起身来,一遍又一遍向着鼓励他的人们鞠躬。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我要学钢琴!我一定要学好!”

    凭着过人的自信加努力,两年后,儿子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十年之后,他成了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客座教授,并且凭着一系列成功的演出技惊中外。他,就是被誉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郎朗。

    成名之后,很多人问起郎朗成功的秘诀,郎朗无一例外都会提及小学时那场特殊(chū shū)的晚会,提及激励自己上路的掌声。后来,一位记者在专访中动情地写道:“这些掌声,是对草根艺术的肯定。虽然它们不是出自名人大腕,但在关键时刻,以恰到好处的声音,拯救了一位音乐天才。”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背井离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久不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第5、6自然段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进行选择。

    “在那些连绵不绝的掌声中,儿子做出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这个“决定”是第(       )个。

    A.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B.做中央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授;

    C.要成为百年不遇的钢琴天才;

    D.要学钢琴,而且一定要学好。

    【6】短文题目《恰到好处的掌声》的含义应是第(       )个。

    A.这掌声恰好合适;

    B.这掌声是郎朗成功的秘诀;

    C.这掌声肯定了郎朗的艺术才华并鼓励着他走向成功。

    D.这掌声肯定了钢琴艺术,拯救了郎朗。

    【7】这篇短文使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试着从不同角度(至少选择两个)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熊猫与山民

    四川崇庆县城西北的苟家乡,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莾莾苍苍。离苟家乡20多千米的岩峰村棚子,住着15户人家,周围简竹丛生,是大小熊猫的天堂。

    ①熊猫们自认为是山民的老朋友,经常不请自来,到山民家里串门访问。②因为“友谊深厚”,进得屋来就不讲客套,自己动“手”翻箱倒柜,看看主人给它们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③有一回,一只熊猫在一个山民家“酒醉饭饱”之后,还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顺“手”将一只小板凳带回山中作纪念,为它的生活添上一点现代的文明。④熊猫们也是炭夫、药夫的朋友,它们常光顾炭夫、药夫放在野地的炊锅,遇上可口的食物,也帮忙吃一些。⑤当然,对这样的“小偷”,山民们只好付之一笑!⑥一天,两只熊猫突然朝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快步走去,小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其实熊猫并无恶意。⑦孩子们走后,它们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便大摇大摆地向树林中隐去,留下了一场虚惊。

    浩瀚的苟家乡的林海是宁静的,但又是什么热闹的。除大小熊猫外,金丝猴、扭角羚、豺狗等也出没无常,黄雀、杜鹃鸣奏不绝。每当猕猴桃挂满枝头的金秋时节,常可看见成群结队的金丝猴拖儿带女,或嬉戏于林间,或小憩于岩石上晒太阳、吃野果。但它们但小羞涩,一遇见情况,便像荡秋千一样,眨眼工夫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使你望树兴叹!

    1解释下列词语中带线的意思。

    东张西________  ________

     鸣奏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望树兴________​

    2填空题。

    ①第2段中友谊深厚一词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

    A.表示强调,指友谊非常深厚。

    B.表示否定,意思是好像友谊深厚,其实不是友谊。

    C.表示引用,引用别人的词说明问题。

    ②本文题目的特点是________

    A.以事命题           B.以人物命题

    C.以动物命题        D.以人物和动物的关系命题

    3找出写环境的词语,然后说明这种环境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现在,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就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钢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爷爷就把一只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子,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能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小铜牛,让它的四条腿更使劲地朝前迈。爷爷还说:“牛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偷懒的。”我对这只小铜牛越发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写日记时,总要看看这自觉、踏实、勤劳的“牛”。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我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了,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满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使足劲朝前走。它的尾巴用劲地甩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翻耕过的土地。在它的身旁又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熟悉——________   喜欢——________   坚强——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________的小铜牛  ________的身子   ________的腿脚

    ________的土地   ________的画面   ________的田野

    3用“鞭策”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5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是根据生活中的牛“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特点展开的。从作者的想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平时很注意观察,如果不熟悉牛的习性,也就不可能有如此生动的想象和细致的描写。

  • 12、学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 13、阅读。

    在那颗星子下

    作者:舒婷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夹荫。夏天,海风捋(luō)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yīn)的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时,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十一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玩了,还是把玩当作读书。

    ④学校规定,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当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gū)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liào)在一片惴(zhuì)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cuō)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顿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做出判断,那儿人多,那儿有空档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地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致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十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字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七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头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chuō)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四十七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了些什么?”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1】通过阅读短文,你认为题目中的“那颗星子”指的是谁?舒婷为什么要用“在那颗星子下”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你从文中摘录一句能够表达作者当时心情的景物描写,并且写出你从中体会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舒婷的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许多词句不仅新颖别致,而且妙趣横生,请你摘录一句你比较喜欢的有新鲜感的句子,并写出你喜欢这句话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一件事,实际上是“我”的一次教训。那么把文中的“像一只小铃”给成“像一个警钟”,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高倩和王灿两位同学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林老师是否是个好老师,展开了辩论。

    高倩:我认为林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她故意在全班同学面前重新考舒婷,弄得舒婷下不来台,特别难堪。这位老师一点也不爱护学生。

    王灿: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林老师是一位好老师……

    王灿会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呢?请你替她辩论辩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倔强的小红军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万分疲惫。这一陈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脸皮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荒无人烟: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不在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描写,从这段话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

    __________的小红军形象。

    3那个小红军的干粮袋里装的是               ,但他不要陈赓的青稞面,这么做是为了                                  ,小红军死亡的原因是             ,我是从文中                                      读出来的。

    4你认为短文中的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陈赓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的时候。

  • 16、句子展示厅。

    1.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改变顺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孙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鲁滨孙一点儿也不畏惧。(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孙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忽然不知从什么地方跳出一只野兔来,箭一样地窜过雪堆。(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表演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用“不要……不要……不要……只要……”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①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不能破坏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孙杨获得奥运会游泳冠军,我非常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着人间的黎明。(缩句)

    2.绮丽华美的春色啊,你是多么美好!(改写成反问句)

    3.烟囱发出低声的呜鸣,犹如在黑夜中抽咽。(仿写,用上画线的词)

    4.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着喷薄欲出的朝阳。(仿写,写出柳枝随风摆动。)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填空。(6)

    1一鼓作气,(      )(      )

    2人非生而知之者,(       )?

    3(      ),天下物无全美。

    4操千曲而后晓声,(        )

    5种树者必培其根,(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